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分析
第三章旅游供需规律(第二节旅游供给)

(3)Esp大小所代表的意义 ① 当Esp>1时 ③ 当Esp<1时 ⑤ 当Esp=∞时
② 当Esp=1时 ④ 当Esp=0时
P Esp=0 Esp<1 Esp=1 Esp>1 Esp=∞
S
S
0
Q0
Q1
Q
(4)不同时空条件下价格与旅游供给的关系是不同的。 ① 不同时间条件下:有短期与长期之分 ② 不同空间条件下:有大小空间范围之分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1. 供给
供给,即供应和给与,和需求是一组相互对应的概念。需求 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者而言,是指生产者在一 定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产品的行为。
2. 旅游供给: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旅游经营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向
旅游市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为。
3. 旅游供给的基本含义
80 50 E xp 50 3
Q1=80份.
则根据公式有:
3 4 12 5 2 .4 25 20 1 5 1 5 20 4
价格为20——25元时的弧弹性系数是:
80 50 E sp ( 80 50 ) 2 25 20 ( 25 20 ) 2 30 65 5 22 . 5 6 13 22 . 5 5 135 65 2
能力限定的旅游供给价格曲线
五、旅游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化 作出的反应。
1.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1)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价格
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2)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指旅游供给量变化的 比值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比值之比,其计算 公式是:
第三章 旅游供给的表达、弹性、规律及供需均衡

(三)住宿设施 包括向所有类型游客提供商业性或准商业性过 夜设施的所有机构 饭店:以建筑物、内在设备设施以及管理和服 务人员的集合为依托,主要为离开常住地的消费 者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组织 蕴涵着价值创新的理论基础 家庭旅馆(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住宿设施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推进者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 12月 2005年 表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年12月31 )(单位 单位: 日)(单位:个)
表
旅游城 旅游企 业总计 总 市 数 上海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舟山市 总计 1252 547 278 132 364 131 146 102 68 543 329 161 113 178 151 4495 19 21 21 16 24 12 8 8 5 19 16 14 6 17 5 211
风景 历史文 森林 旅游区( 旅游区(点) 全国工农 化名城 公园 世界 名胜区 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 业旅游示 旅游城市 范点 遗产 国家 国家 国家 4A 3A 2A 1A 级 省级 级 省级 级 省级 1 6 18 1 0 0 0 0 0 1 0 2 0 上海市 1 8 7 6 8 0 1 1 2 1 0 2 1 南京市 3 7 7 6 8 0 0 1 0 0 2 3 1 无锡市 2 8 4 1 10 1 0 0 0 0 0 0 3 常州市 5 10 17 3 4 0 2 1 3 2 0 4 2 苏州市 2 1 2 3 7 0 0 0 2 0 0 0 1 南通市 1 4 4 3 1 0 0 1 0 1 2 0 2 扬州市 2 1 4 3 1 1 0 1 3 1 0 2 1 镇江市 0 2 1 0 4 0 0 0 0 0 1 0 0 泰州市 4 6 16 1 2 0 0 2 2 1 1 4 4 杭州市 2 4 9 6 1 0 0 1 1 1 0 2 2 宁波市 嘉兴市 3 3 4 1 9 0 0 0 1 0 1 0 1 1 3 3 0 3 0 0 1 1 0 1 0 3 湖州市 2 0 6 3 8 0 0 1 5 1 0 2 1 绍兴市 1 1 1 0 2 2 0 3 2 0 1 0 1 舟山市 长江三角 30 64 103 37 68 4 2 13 22 9 8 21 22 洲总计 苏浙沪总 34 93 126 53 146 9 2 21 52 12 15 39 65 计 246 539 671 522 927 130 30 177 - 101 - 305 - 全国 文物保 自然 护单位 保护区 国家 省级 国家 省级 级 级 19 122 0 0 31 120 0 1 14 70 0 1 4 25 0 0 34 111 0 1 4 15 0 0 11 29 0 0 4 20 0 1 3 16 0 0 27 44 1 2 21 25 0 0 11 16 0 0 13 18 0 1 16 42 0 0 3 6 0 0 215 279 2009 679 - - 1 4 1146 7 10 -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 从价格和汇率方面看,旅游需求与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当旅游产品价格上 升,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价格下跌,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另外, 在国际旅游中,汇率变化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表现在: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 的汇率上升,旅游目的国的货币升值,则前往该国的旅游者或旅游停留时间 就减少;反之,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的汇率下跌,旅游目的国的货币贬值 ,则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可见,汇率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国际旅游 总量增加或减少,但是会引起对货币升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减少,而对货 币贬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增加。
旅游供给的构成相当复杂,根据供给对旅游者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程度,可将旅 游供给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两大类。基本旅游供给是指一切直接与旅游 者发生联系,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亲身接触和感受的旅游产品,它包括构成食、住 、行、游、购、娱各要素的所有产品。
二、旅游供给的特点
旅游供给 的综合性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
旅游需 求的整 体性
旅游需 求的季 节性
旅游需 求的多 样性
旅游需 求的敏 感性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人口因素
➢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 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 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 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
欲望
需求量是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数量,但不
是已经购买的数量
旅游需求是指一种旅 游产品的需求量与其
7-第三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0月28日)

(四)质量
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旅游产品多是一种以旅游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形产品。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旅 游者自身的感受。——恰当的营销
第三节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一、均衡
三、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重庆市“黄金周”旅游主要供求矛盾
从2000年“十一”开始,在重庆市“黄金周”旅游接待中,“中长线温而不火, 主城区都市游和周边游异常火爆”的形势越来越趋于稳定。 每逢“黄金周”旅游潮,游客的出游热情高涨,而在重庆市旅游市场上,由于 设施的相对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的有效供应不足。在重庆市旅游旺季“买票难”、 “乘车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春节“黄金周”与“春运”、学校 “寒假”叠加,客运量激增,供不应求尤为明显。在旅游住宿方面,重庆市现有的 旅游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旅游旺季的住宿需求,但部分热点景区(点)在旅游高峰 期仍存在住宿难问题。 在旅游设施方面,交通表现最突出。重庆市的航空和铁路交通不畅;长江沿岸 码头差、乱、脏,长江三峡水运航速较慢,缺乏旅游专用游轮;部分景区可进入性 差,进出景区的公路等级亟待提高;市区车速较慢,路况欠佳;出租车档次较低, 缺乏豪华观光车和特色观光车等。在旅游服务方面,重庆市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从 业人员的素质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相对较低,如重庆市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着规 模小、组织结构松散、实力弱、开发市场的能力差等问题。另据初步估计,重庆市 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员比重不足 10% ,有职称的人员占总数的比 重不足5%。 从恩格尔系数看,重庆市居民收入在全国居第23位,在西部排在新疆、陕西、宁 夏、云南后面,说明重庆的富裕程度不仅在全国靠后,在西部也只能算中等。下岗 职工不断增多,城市已开始出现贫困现象。根据重庆市旅游局调查资料显示,中等 收入者是来渝游客的主流,来渝的旅游者在重庆每天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仅为34 0元左右……重庆市国内旅游在近中期仍将以中低档消费水平为主。
第3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精)

=外出旅游人次/外出旅游人数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反映居民外出旅游需求强度
=外出旅游消费总额/居民消费总额
习题:
1、在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需求价格曲线图中表示需 求量的变化或需求水平的变化。
物质容量 环境容量 心理容量 社会文化容量 经济容量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
习题:
1、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中表示供 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2、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下降,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 中表示供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计算公式是: 设:EDc——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Qx0,Qx1——变化前后x 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Py0,Py1——变化前后y 旅游产品的价格。
则有: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根据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特点,计算出来的旅游需求 交叉弹性系数有两种情况。 1、如果旅游产品y 对旅游产品x 具有替代性,那么旅游产品y 价格下降必将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减少;反之,旅 游产品y 价格上涨则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增加。因 此,对于具有替代性的旅游产品而言,其旅游需求的交叉 弹性系数EDc 必然是正值。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点弹性与弧弹性的重要区别: 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 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 度。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弹性:指旅游需求对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 即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状况的 程度。 由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和人们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需 求的最基本因素,因此旅游需求弹性可具体划分为: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内容提示需求与供给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两个基本经济范畴,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则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
本章将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平衡机制,探讨旅游供求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旅游供求矛盾提供理论指导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旅游需求一、旅游需求的概念、类别与特征(一)概念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依照一定价格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旅游需求则指人们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
如果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出,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有效或现实的需求。
由于旅游活动的特点,要购买旅游产品除了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外,还必须拥有足够的余暇时间。
因此,旅游需求就是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购买某种旅游产品的欲望。
(二)类别根据旅游需求的产生条件,旅游需求可分为潜在的旅游需求和现实的旅游需求。
潜在的旅游需求是指那些具有旅游欲望,但不具备支付能力或余暇时间的旅游需求。
现实的旅游需求是指既有旅游欲望,又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旅游需求。
虽然潜在的旅游需求和现实的旅游需求同属于旅游需求的范畴,但是它们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潜在的旅游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而现实的旅游需求既有旅游欲望,又有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所以表现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其次,潜在的旅游需求是现实旅游需求的基础,现实的旅游需求是潜在旅游需求的发展。
再次,潜在的旅游需求反映了市场的扩容潜力,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特殊意义,现实的旅游需求不反映市场扩大的潜力,但它对当前和今后的旅游经济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现实的旅游需求又可以分为已实现的旅游需求和未满足的旅游需求。
已实现的旅游需求是指旅游产品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旅游者的需要,表现为用货币予以购买的旅游需求。
未满足的旅游需求是指旅游产品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因而没有用货币购买的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英·法
▪ 英国伦敦 • 获得休假的方式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家不 作任何特别规定
▪ 法国巴黎 • 劳动法规定每年有30天的带薪休假,其中雇主有 义务给予12天以上(最多24天)的连休假,连休假 必须在5月1日——10月31日之间,剩余部分可集中 也可分散使用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美·港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巴·澳
▪ 巴西圣保罗
• 1年的带薪假期30天,须1次用完,雇主决定
• 新宪法规定,工资增额(至少1/3)要以工资外方式
支付
▪ 澳大利亚悉尼
• 同一雇主下工作1年以上,将得到至少20天有奖金额
(≈17.5%平时工资,已扣税)的带薪休假;不在一
定时期内使用则取消奖励金额
• 10年以上则可获6周,15年则13周;雇主有义务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旅游需求理论研究
教学内容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二、旅游需求类别与特点 三、旅游需求形成条件 四、旅游需求作用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1.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2.旅游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余
暇时间
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 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 价格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数量。
社会政治条件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目的地而言。 经济环境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状况而言。
三、旅游需求产生条件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2、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 范准则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 泉。
旅游供给与需求

第三章旅游供应与需求第一节旅游需求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概念〔一〕旅游需求的涵义1、旅游需求的涵义——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购置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应注意几点:①旅游需求首先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置欲望;②旅游需求还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置能力;③旅游需求通常多指对总体旅游产品的需求,并且是市场有效需求。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一〕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1、是什么?——旅游动机。
①“动机〞的涵义——指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②旅游动机的涵义——指人们意识到了的旅游需要的心理表现形式,即驱使人们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
2、为什么?①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行为②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需要→购置欲望→购置行为〔现实旅游〕〔二〕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1、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首要经济前提。
①什么是可自由支配收入②为什么是首要前提?2、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
①什么是闲暇时间?〔教材P59第一段〕②为什么是必要条件?因为旅游产品具有地域固定性,是异地消费品,外出需要时间。
3、现代交通运输的开展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保障条件。
①旅游是人的空间位移,故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开展。
②现代科技进步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现代交通工具,有效刺激了需求的产生。
③交通运输业的开展不断满足既有需求的同时,也促使新的需求不断产生。
三、旅游需求的特征3、高层次性4、多样性3、主导性4、复杂性四、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一〕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1、个人旅游倾向与其影响因素①什么是个人旅游倾向?——指个人有意外出旅游的程度。
其中涉与个人的旅游意愿,对某种吸引物的偏好以与对某类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②决定个人旅游倾向的主要因素A、个人的心理类型;B、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C、人口统计因素中的个人特征〔如收入、年龄、性别、职业、国籍、民族、种族、信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美·港
美国洛杉矶
节假日:节日10,假日140天;若为联邦政府公务员则10 天都要指定,且5天为星期天。
学校的寒暑假:公立与私立学校不同,不同区域的学校也 不一样。公立学校也因学校采取轮休方式而不同。 (180/2=90天)
香港
随动假日:公共假日随阴历和星期的计算方式而定, 以便连休。
E 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按计算方法不同分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
➢点弹性是利用微分方法计算的弹性系数反 映在某一既定点上,连续函数中自变量微小 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化程度。
➢弧弹性是利用算术方法估计的弹性,反映 在一个变动区间内,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 变量的相对变动程度。
点弹性
EP Q2 Q1 P2 P1
(3)闲暇时间
影响旅游地域范围,产业关联效应发挥 影响旅游方式,旅游需要实现程度 影响旅游效用函数,产品结构升级 影响旅游需求集中程度,进而经济质量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英·法
英国伦敦
获得休假的方式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国 家不作任何特别规定。
法国巴黎
劳动法规定每年有30天的带薪休假,其中雇 主有义务给予12天以上(最多24天)的连休 假,连休假必须在5月1日——10月31日之间, 剩余部分可集中也可分散使用。
旅游需求与价格
旅 游 价 格 P1
P
P2
D
O
D1
D2
Da=f(Pa) 旅游需求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或需求函数作出 的反映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要点: 1。不同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形态可能不同。 2。需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直 线或曲线,但也有例外 。
▲理解需求定理应注意: ①它以“其它条件不变”为假设前提条件。 ②作为一般性规律,它是根据大量观察得
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但不排除例外情况。 □需求定理可用需求表、需求函数和需求 曲线来描述。
●需求表是假定其他因素(如收入、人 口、相关物品价格等)不变时,某商品在不 同价格时的需求量表 。
图2-1-1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
价格
四、 弹性理论
弹性的概念 定义: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映 的灵敏程度。它由某一自变量变动的百分 比与因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所决定的弹 性系数来表示: 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曲线弹性与需求曲线斜率的联系:
∵
dQ dp
1 dp
,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dQ
斜率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反之亦反之。
即
●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
●平缓的需求曲线弹性大。
㈣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必需程度 ◇商品的可替代性 ◇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商品类别的大小 ◇时间的长短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Q1
P1
弧弹性
EP Q2 Q1 P2 P1 (Q2 Q1) / 2 (P2 P1) / 2
㈠定义和计算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映程度,简称需求弹性。其基本计
算公式为:
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根据实际资料计算Ed时可依据资料情 况分别用点弹性和弧弹性公式计算:
Ed
dQd dP
P Qd
Ed
Qd P
P2 Q2
Hale Waihona Puke P1 Q1 ㈡需求弹性的类型 (见图2-3-1)
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缺乏弹性 单一弹性 完全无弹性 有无限弹性
(|Ed|>1) (|Ed|<1)
(|Ed|=1) ( Ed=0 ) (|Ed|=∞)
㈢需求曲线上不同位置的需求弹性
●在需求曲线上不同位置上,需求的价格弹 性是不同的。
●例:某市场上A型电脑价格为5000元时一年内消费者 计划购买10万台。
当价格分别为4900、5000、5100元等不同价格时, 一年内消费者计划购买量分别为11、10、9万台。
这种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该市场上一 年内A型电脑的需求。
请用类似的方法叙述旅游需求量与价格之 间的对应关系。
Dt=f(L,I,T,P…)
需求是指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 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三个要点:
①需求与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②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 量的各种因素(如价格、收入等)不变。
③需求量是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但不是 已经购买的数量。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第一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二、旅游需求的形成 三、旅游需求的简单模型 四、旅游需求弹性 五、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六、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需求与旅游需求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 有旅游欲望和闲暇时间 的消费 者在各种可能的 旅游 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 商品 (旅游产品) 数量。
界定: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自主、能动的主观愿望,形成旅游需求的首
要条件。
身体方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交际方面的动机 地位与声望方面的动机
WTO
消遣与更换环境 休息与松弛 寻求赏心悦目的环境 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Dann(1977)
情感梳理 自我提高 想入非非
10年以上则可获6周,15年则13周;雇主有义务给予 4周连休假,若分开使用休假,雇佣双方协商,最多 不超过4次。
思考:闲暇时间与旅游需求的数量关系
闲暇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 闲暇质量问题。 闲暇制度 闲暇文化
三、旅游需求的简单模型
旅游需求的基本规律 1、Da=f(Pa;P1,P2,……Pn;I;T)
节日或纪念日与周日重叠则增加1天,形成连休。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巴·澳
巴西圣保罗
1年的带薪假期30天,须1次用完,雇主决定。 新宪法规定,工资增额(至少1/3)要以工资外方式
支付。
澳大利亚悉尼
同一雇主下工作1年以上,将得到至少20天有奖金额 (≈17.5%平时工资,已扣税)的带薪休假;不在一 定时期内使用则取消奖励金额。
旅游需求的特性
整体性 季节性 指向性:时间指向性(与价格调节)
地域指向性(与从众行为) 敏感性:经济的与社会政治的 多样性
二、旅游需求的形成
(1)旅游动机 (2)支付能力 (3)闲暇时间
(1)支付能力
收入与出游率的关系 收入与消费方式的关系 收入是否与旅游需求成正比?
(2)旅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