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消毒隔离制度

病理科消毒隔离制度

抚宁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修订日期2016-05-20

病理科消毒隔离制度

1、标本检查室与其它工作室隔离,便于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污染后立即消毒,使用后的拖布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2、处理标本时要求穿隔离衣,带帽子及鞋套等。隔离衣定期消毒。

3、标本检查前将标本分类,对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等)标本需要延长固定时间,避免造成污染及院内交叉感染。

4. 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5.大体标本检查室、尸检室和大体标本检查台、尸检台需定期进行紫外线及消毒液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6.对已发出病理诊断的剩余标本,报告发出2周后,按照医用垃圾处理规定进行分袋包装,由总务科指派专人统一处理。

(完整版)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无菌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四、酒精应密闭保存。 五、采血针、吸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利用。 六、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试验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

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监测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检验科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验科规定1小时,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放射科管理制度

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 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付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 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五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 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 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 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 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 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 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 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 廊清点。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 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 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2、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4)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5)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3、消毒隔离制度 (1)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专用。 (2)幼儿用餐前由保育员负责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两遍,每餐用完的勺碗及杯具清洗干净,消毒柜消毒1小时。 (3)儿童玩具要保持清洁,每周由保育员负责清洗消毒一次,用84液浸泡20分钟后清洗晾干,图书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幼儿活动室和卧室每天紫外线灯照射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2 2 小时。毛巾每周用84液浸泡清洗一次,抹布、拖把等保持清洁,经常用84液消毒。 (4)幼儿及教职工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持医生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回园。 (5)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园。 (6)教职工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消毒隔离。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资料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制度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制度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 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 1、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口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3、毛巾消毒。擦手、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4、桌椅消毒。要求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 5、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6、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7、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8、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9、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 10、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1、发生传染病人的消毒要求 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并安排好去医院就诊。对发病

针灸理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针灸理疗室消毒隔离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针灸理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诊室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 二、每日紫外线消毒一小时并有累计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紫外线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三、床单位保持清洁,每周更换床单,污物时即使更换;使用一次性床单要做到一人一单。 四、医务人员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针灸针具“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针具、火罐等应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高压灭菌。 五、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疗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疗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疗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七、酒精棉球应密闭存放,每日更换,容器灭菌。无菌盒、无菌槽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干燥镊子罐每四小时更换一次。 八、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戴帽子、口罩,接触血液、体液操作时戴手套,诊疗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环境保洁:治疗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或空气消毒,每日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环境清洁。病人使用的床单等物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更换。 3、棉签棉球、皮肤消毒用碘制剂或酒精在有效期内规范使用。 4、加强理疗设施清洁消毒,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如火罐一人一罐一用,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薰蒸、药浴等洗浴用品一人一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器具等每次清洗消毒。 5、进入体内无菌组织的器械一用一灭菌,针灸针具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使用一次性针具。 6、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后及时放入耐刺防渗透利器盒内,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7、医务人员如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院感科,组织评估、随访。

放射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行有创操作,预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应保持清洁、干燥,每4小时更换;遇到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二、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记录;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遇到感染聚集发生时,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不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与完整黏膜接触的诊疗物品可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与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可清洁或低水平消毒。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均应干燥保存。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飞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7天内使用。 六、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并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测试和

登记、 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 毒,不得交叉使用、洁具消毒视污染程度,使用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登记工作。 八、诊疗区域必须配合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性能完好的水龙头、洗手流程图、 洗手液、干手设施(干手纸巾或烘干机)。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3.2.5.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3.2.5.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 4.1室内空气消毒 4.1.1 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 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4.2 表面消毒 4.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4.2.2 物体表面消毒 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5g/L)的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分钟。 4.3 实验器材消毒 4.3.1 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有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

放射科工作制度流程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九、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投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十、质量目标管理落实到个人,与年终奖和晋升聘任挂钩。 投照质量控制制度及标准 一、投照人员上班时应对X线机、电源、洗片机、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例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器材的完备、正常、清洁。 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投照目的和部位,合理设计胶片规格、数量。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检验科应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应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污染区的工作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明显血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二、采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衣帽整齐、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操作完毕摘掉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后再为下一位病人采血。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爱尔碘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有效期为7天,过期禁用。 四、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后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必要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 六、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七、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末梢采血一人一片一管,对每位病人操

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杜绝交叉污染。 八、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吸管、注射器等按感染性废物及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采血针放入锐器盒,由专人收集登记。 九、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先洗手、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污染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清洗,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室内应有洗手设备、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工作人员的手要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十一、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十二、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十三、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应立即用碘伏消毒局部,并参照“锐器伤的预防”处理。 十四、若手上有伤口,应戴上手套,才能接触标本。 十五、检验科操作时,如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十六、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剂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物品经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备用。 其他未尽事宜,执行《消毒技术规范》3、11(2003年版)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鞍山市中医院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基本要求 1.每个治疗区内需配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2.隔离间(区)使用的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应专用、指定地方放置,并有明确标识; 3.当班护理人员不能同时护理隔离患者和非传染性患者。 (二)相关人员进入血透室的消毒隔离要求 患者 1.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更换。 探视人员 1.严格限制探视人员随意进入血透室。 2.在工作人员允许下进入血透治疗室者必须换拖鞋(或鞋套)。 (三)工作人员操作消毒隔离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必须穿工作服、换工作鞋; 2.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对不同患者操作,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 (四)环境消毒卫生学监测 透析治疗间、透析准备室、透析液配置室、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室等区域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III 类环境卫生标准。 物品

1.物品表面细菌培养<10cfu/cm2; 2.空气细菌培养<500 cfu/cm2; 3.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10cfu/cm2; 4.每月监测一次。 透析治疗间 1.透析治疗间应在每班患者透析前后开窗通风30分钟; 2.有持续空气消毒装置; 3.透析治疗间应在每日末班后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有效空气消毒60分钟。 血透室 1.血透室的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 2.物体表面应于每班结束后用至少含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1次。 (五)传染性疾病的监测措施 患者传染性疾病的监测 1.首次在本中心透析及从其它中心转入的透析患者须在第0、3、6月查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相关检查。 2.接受过血液制品输注的患者,须在输注后的第3、6月监测上述指标。 3.首次在本中心透析的患者应行胸部X光检查,排查肺结核。 4.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须每半年复查一次乙肝、丙肝、梅毒及HIV 感染的相关检查及胸部X光检查。

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一、各项规章制度总概: (一)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二)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四)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五).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六).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七).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八).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

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一).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二).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三).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五).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六).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七).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每天都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

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 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doc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康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一般季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1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 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 罩。进行有创操作,预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应保持清洁、干燥,每4小时更换;遇到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二、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 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记录;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遇到感染聚集发生时,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人体 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不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与完整黏膜接触的诊疗物品可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与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可清洁或低水平消毒。 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均应干燥保存。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 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五、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飞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 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7天内使用。

六、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并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 测试和登记、 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 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洁具消毒视污染程度,使用5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登记工作。 八、诊疗区域必须配合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性能完好的水龙头、洗手流 程图、洗手液、干手设施(干手纸巾或烘干机)。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流动水洗手,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 1.幼儿的水杯和毛巾坚持天天消毒,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200。 2.对消毒药品必须坚持所要许可证制度,保证使用的消毒药品科学安全。

3.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 4.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上班。 5.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6.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级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7.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8.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下关希望幼儿园

消毒隔离制度与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与措施 (放射科、介入中心、医学影像) 消毒隔离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根据消毒隔离原则,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1、医务人员工作时衣帽整洁,严禁穿工作服到食堂、商店、厕所等,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彻底洗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手,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 3、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一人一用一毁形。 4、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更换二次,有记录;常用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盒等,每日更换并灭菌。. 5、导管室每月进行空气、物表、使用中消毒剂等监测,建立消毒监测记录本,报告单分类粘贴。 6、凡行胃肠道检查病人,应采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一勺,用后统一消毒处理。 7、凡行钡灌肠、抽吸胃液、插导管等病人,使用各种引流管,一人一管一用一毁形,用后消毒液浸泡、集中焚烧处理。 8、处置室、检查室、操作室等每日通风换气,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湿擦物体表面;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日终末消毒。 9、每日更换检查床床单,被污染或特殊感染时随时更换、消毒。 10、处置室、检查室、办公室等抹布、拖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

干,定期消毒。 11、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有明显标识,封闭运送。 12、凡传染性疾病患者,应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行双消毒;医疗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有明显标识,封闭运送。 1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置于符合要求的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有明显标识,封闭运送;生活垃圾置黑袋内,分开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14、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均应采取标准预防隔离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0五年十一月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蹲式厕所。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