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 答案教学提纲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 答案教学提纲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 答案教学提纲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答案

测试题答案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23.(CH 3)3COH 24.

N

CH 3

25.硝基苯,苯,苯酚 26.N-乙基苯胺

27.CH 3CH(Cl)CHO 28.CH 3OCH(CH 3)2 29.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0.

CH 2=CHCH 2CH 3

31. Br 2水

32.硝化,氧化 33.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 34.CH 3CH 2MgBr 35.

C 2H 5

36.CH 3C(Br)2CH 3 37.CH 3CH 2CN

38.CH 3

39.

CH 3CH=CHCHO

40.+ CH 3I

OH

41.CH 3CH(Br)CH=CH 2

42.

CH 3COC 2H 5

OH 43.CH 3CH=CHCH 2OH 44.

NHCOCH 3

45.CH 3CH=CHCOOH

46.N NO 2

47.

CH 3NCH 2CH 3

48.RCH 2NH 2 + CO 2

49.A CH 3CH 2CH 2Br B CH 3CH=CH 2

50.A CH 3CH(OH)CH(CH 3)2 B CH 3COCH(CH 3)2 C CH 3CH=C(CH 3)2 51. A CH 3CHO

B

CH 3CH(OH)C 2H 5

C

CH 3CH=CHCH 3

52.A

(CH 3)2CH(OH)CH 3

B

(CH 3)2C=CHCH 3

53—72 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下、上 左、右 74.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 75.B A C 76.N,N-二甲基丙酰胺 77.(Z )-3-甲基-3-庚烯 78.稀碱性 79.白色

80.(CH 3)4N +OH - 81.负 正

82.C2H5C=CH2

C2H5 83.亚油酸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84.CH2=CHCHO 85.CH3C(CH2)4COOH

86.

CH3CHBrCH3

87.CH32OH

OCH3

CH3 88.

CHClCH3

89.

(CH3)2CHCBr(CH3)2

90.91.NHCOCH3

92.

CH3CH=CHCHO

93.CH(OH)C2H5

94.N

NO2

95.CH3COONa+C2H5OH

96.

CH3CH=CHCOOH

97.NCH3

98.

H

COOH

H

H

H

OH

OH

OH

HO

COOH

99.A CH3CHO

B CH3CH(OH)C2H5 C

CH3CH=CHCH3

100.A (CH3)2CH(OH)CH3

B

(CH3)2C=CHCH3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442E(2-3) 学时/学分:64/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实践/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又与相应的理论课—工程化学有紧密的联系。课程目标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它们指导实验。学会正确的使用常用的有机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提纯方法;并学会运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数据。 课程定位: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实验必修课,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定位于专业实践训练体系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培养目标 (1)电热套、恒温水浴锅、循环水泵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常用有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3)蒸馏、回流、萃取、洗涤、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通过分工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曾玿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李兆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查,成绩为五级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按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组织纪律等)及实习报告综合考评给定。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化学 1、费歇尔投影式书写原则 连接原子或原子团的水平线代表伸向纸面前方的化学键,垂直线代表纸面后方。 2、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概念(区别和联系) 3、R/S构型标记法 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 一、烷烃 1、构象异构(锯架式和纽曼投影式的书写) 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②卤代反应(自由基的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二、环烷烃 1、化学性质取代、开环加成(一般为三元环或四元环)原则(连氢最多和连氢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 2、构象环己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书写<两种>椅式的顺式和反式以及取代反应的稳定性即优势构象)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 1、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2、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反应机制烯烃与氯或溴的加成反应通常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2)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HI>HBr>HCl>HF 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与硫酸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烷基硫酸氢酯在水中加热可以水解生成醇稀硫酸下即可反应,硫酸越浓越不易加成不对称加成也遵循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酸催化下(如磷酸或硫酸)与水加成生成醇 ②催化加氢常用Pt、Pd、Ni等金属作催化剂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取代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越不利于加成 ③自由基加成反应 (1)过氧化物存在下加溴化氢只有溴化氢反马氏规则 (2)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酸性条件下、稀冷条件下(顺式、褐色MnO2沉淀) (2)臭氧氧化最终生成醛或酮以及过氧化氢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试题答案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 试题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测试题答案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23.(CH 3)3COH 24. N CH 3 25.硝基苯,苯,苯酚 乙基苯胺 27.CH 3CH(Cl)CHO 28.CH 3OCH(CH 3)2 29.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0. CH 2=CHCH 2CH 3 31. Br 2水 32.硝化,氧化 33.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 34.CH 3CH 2MgBr 35. C 2H 5 36.CH 3C(Br)2CH 3 37.CH 3CH 2CN 38.CH 3 CH 3CH=CHCHO . + CH 3I OH 41.CH 3CH(Br)CH=CH 2 42. CH 3COC 2H 5 OH 43.CH 3CH=CHCH 2OH 44. NHCOCH 3 45.CH 3CH=CHCOOH 46.N NO 2 47. CH 3NCH 2CH 3 48.RCH 2NH 2 + CO 2 CH 3CH 2CH 2Br B CH 3CH=CH 2 CH 3CH(OH)CH(CH 3)2 B CH 3COCH(CH 3)2 C CH 3CH=C(CH 3)2 51. A CH 3CHO B CH 3CH(OH)C 2H 5 C CH 3CH=CHCH 3 (CH 3)2CH(OH)CH 3 B (CH 3)2C=CHCH 3 53—72 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下、上 左、右 74.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 A C ,N-二甲基丙酰胺 77.(Z )-3-甲基-3-庚烯 78.稀碱性 79.白色 80.(CH 3)4N +OH - 81.负 正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人卫版有机化学版测试题 答案

测试题答案 1—20 BCDBA ACACB BACDD DCCAC 21.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22.由下而上、下进上出 23.(CH 3)3COH 24. N CH 3 H 25.硝基苯,苯,苯酚 26.N-乙基苯胺 27.CH 3CH(Cl)CHO 28.CH 3OCH(CH 3)2 29.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 (也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0. CH 2=CHCH 2CH 3 31. Br 2水 32.硝化,氧化 33.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 34.CH 3CH 2MgBr 35. C 2H 5 36.CH 3C(Br)2CH 3 37.CH 3CH 2CN 38.CH 3 39. CH 3CH=CHCHO 40.+ CH 3I OH 41. CH 3CH(Br)CH=CH 2 42. CH 3COC 2H 5 OH 43.CH 3CH=CHCH 2OH 44. NHCOCH 3 45.CH 3CH=CHCOOH 46. N NO 2 47. CH 3NCH 2CH 3 48.RCH 2NH 2 + CO 2 49.A CH 3CH 2CH 2Br B CH 3CH=CH 2 50.A CH 3CH(OH)CH(CH 3)2 B CH 3COCH(CH 3)2 C CH 3CH=C(CH 3)2 51. A CH 3CHO B CH 3CH(OH)C 2H 5 C CH 3CH=CHCH 3 52.A (CH 3)2CH(OH)CH 3 B (CH 3)2C=CHCH 3 53—72 CBDCD BCBCB ACACB DBDBC 73.下、上 左、右 74.亲电取代(离子型)、自由基 75.B A C 76.N,N-二甲基丙酰胺 77.(Z )-3-甲基-3-庚烯 78.稀碱性 79.白色 80.(CH 3)4N +OH - 81.负 正 82. C 2H 5C=CH 22H 5 83.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120学时讲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预修要求: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高等院校化工、生化、环保、轻工、农、林、医、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有机化学不仅是后续课程之需要也是学生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药、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及人类的更高需求,有机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目的与任务 1、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了解重要代表物的用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科研、设计等工作中加强环保意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条件)及应用。 3、熟悉各类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化,能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4、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规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后查资料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学时120,其中理论课40学时,自学80学时。

大纲正文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和性质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分子轨道理论,掌握杂化轨道理论、键的极性等知识。 本章讲授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子轨道理论 3、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价键理论。共用电子对理论。原子轨道交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2、分子轨道理论。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键的极性。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 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烷烃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自学2学时) 了解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等基本知识,理解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本章讲授要点:烷烃的性质和结构 重点:1、烷烃的结构和各类氢 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烷烃的结构 3、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4、烷烃的化学性质和自由基取代历程 难点:取代反应的活性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 烷烃的命名 1、碳原子的类型、氢原子的类型、基的概念 2、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有机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总学分:1.5学分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 适用专业:药学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实验课的学习是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学会有机物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基本制备方法和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基本操作技术、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有机物制备和提取四个部分。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并能通过客观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药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操作包括: 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磨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3、常用仪器的选择及安装; 4、熔点的测定; 5、回流、蒸馏、分馏; 6、分液滴斗的使用; 7、各种过滤方法; 8、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的干燥; 9、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0、机械搅拌; 11、加热和冷却; 合成实验是训练、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离、鉴定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性质实验是检定有机化合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有机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性质实验的选择联系有机化学讲授内容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手册、辞典、实验技术书、实验书)及科学文献的查阅方法。最后阶段安排文献实验,这是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实验报告与考核 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使用统一实验报告本。 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要明确,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仪器或器材的使用技能技巧。 (3)实验原理 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 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 (5)操作步骤 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说明;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整洁。 (6)实验结果 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图表及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结果。 (7)分析与讨论 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有机化学综合测试题3(人卫版)

综合测试题(三)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标出D/L,R/S构型)或写出结构式 1. CH3CH2CHCHCH3 CH3 CH2CH3 2. CH3 H H OH 3. CH3COCH2COOH 4. COOH NH2 H 3 (标出R/S构型) 5. CHCH=CHCHO 6. (E)-3-甲基-2-己稀 7. 2-丙基甲苯8. N-甲基苯胺 9. 3-己稀-2-酮10. β-D-吡喃葡萄糖 二、填空题 1. 己烷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是,其碳链在空间呈现出状分布。 2. 写出1-甲基环己烯分别与HBr和KMnO 4 /H+试剂的反应式: 3. 写出甲苯分别与Br 3+FeBr 3 和KMnO 4 /H+试剂的反应式: 4. 甲苯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芳香性,芳香性化合物具有的特殊结构。 5. 甲酚是、和三种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甲酚还有两种官能团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其中对氧化剂稳定的是。 6. 邻羟基苯甲酸俗称水杨酸,其构造式为,分别写出水杨酸与乙酐、水杨酸与甲醇在浓硫酸存在下的反应式: 7. 丁酮二酸又称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有稳定的烯醇式异构体,写出其烯醇式结构: ;草酰乙酸受热易发生反应。 8. 卵磷脂的组成成分有甘油、高级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它们通过和 彼此结合而成,在生理PH下,卵磷脂主要以形式存在。 9. 丙氨酸(PI=溶于纯水中,其PH所在范围为。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σ键的是()。 A. CH 3CH 2 CHO B. CH 3 CH=CH 2 C. CH 3 CH 2 OH D. OH

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种官能团的是()。 A. CH 3CH 2 CHO B. CH 2 =CHCHO C. CH 3CH 2 CH 2 OH D. HOOCCH 2 COOH 3. 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顺反异构的是()。 A. CH 3CH=CHCH 3 B. (CH 3 ) 2 C=CHCH 3 C. CH 2=CHCH=CH 2 D. CH 3 CH=CHCHO 4. 下列化合物中,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是()。 A. 甲烷 B. 甲醇 C. 乙醚 D. 乙酸 5.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丁酸 B. 丁醇 C. 2-羟基丁酸 D. 丁醛 6.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 乙胺 B. 苯胺 C. 二乙胺 D. N-乙基苯胺 7.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酮体的是()。 A. 丙酮 B. 丁酸 C. β-羟基丁酸 D. β-丁酮酸 8. 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丙烷 B. 丙醇 C. 丙醛 D. 丙酮 9. 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A. 丙酸 B. 丙酮 C. 乙醚 D. 甘氨酸 10. 在稀碱液中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A. 甲醛 B. 丙醛 C. 苯甲醛 D. 丙酸 11.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1-丙醇 B. 2-丙醇 C. 丙醛 D. 3-戊酮 12. 加热能脱羧的二元酸是()。 A. 丙二酸 B. 丁烯二酸 C. 戊二酸 D. 邻苯二甲酸 13. 下列化合物中,与亚硝酸反应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的是()。 A. 苯胺 B. N-甲基苯胺 C. 苄胺 D. N,N-二甲基苯胺 14. 具有变旋光现象的葡萄糖衍生物是()。 A. 葡萄糖酸 B. 葡萄糖二酸 C. 葡萄糖醛酸 D. 甲基葡萄糖苷 15.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水解的是()。 A. 油脂 B. 神经磷脂 C. 甲基葡萄糖苷 D. 胆固醇 16. 下列二糖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A. 蔗糖 B. 乳糖 C. 麦芽糖 D. 纤维二糖 17. 鉴定氨基酸常用的试剂是()。 A. Schiff试剂 B. Benedict试剂 C. 茚三酮溶液 D. Molisch试剂 18. 谷氨酸在纯水中带负电荷,其pI可能是()。 A. B. 9.40 C. D. 19. 根据下列油脂的皂化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油脂是()。 A. 猪油(195~203) B. 奶油(210~230) C. 牛油(190~200) D. 豆油(189~195) (二)多选题 1. 关于“必须脂肪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必须脂肪酸”是含有奇数个碳原子的不饱和酸 B. “必须脂肪酸”是含有偶数个碳原子的不饱和一元酸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80学时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的基础实验课。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析鉴定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作习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的反应及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操作,合成实验,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有机化合物性质试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操作包括: 1、璃管的切割、弯曲和拉毛细管; 2、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磨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4、常用仪器的选择及安装; 5、沸点及熔点的测定; 6、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及减压蒸馏; 7、分液滴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 8、各种过滤方法; 9、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的干燥; 10、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1、机械搅拌; 12、加热和冷却; 13、固体物质的升华; 14、波谱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波谱技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已成为

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最常用的手段,有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对于基本操作训练内容采用单独安排实验和结合合成实验进行,使学生有多次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正确熟练,灵活运用的程度。 合成实验是训练、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鉴定方离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合成实验的选择,既要符合基本操作训练的要求,也要兼顾化合物与反应类型。根据上述原则,列出20套不同的合成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内容。作为一门基础课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和合成实验仍以常量为主。并逐步创造条件增加小量实验及简单易行的半微量实验的比例,以加强操作训练,节约实验药剂,缩短反应时间,增加训练内容。 性质实验是检定有机化合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有机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性质实验的选择联系有机化学讲授内容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手册、辞典、实验技术书、实验书)及科学文献的查阅方法。最后阶段安排文献实验,这是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实验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 (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手册查阅及文献介绍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训练 (一)简单玻璃工 (二)熔点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1、温度计校正 2、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三)蒸馏及沸点测定 1、工业乙醇的蒸馏 2、半微量法测定沸点 (四)分馏 (五)水蒸气蒸馏(苯胺和硝基苯混合物的分离)

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八版测考试试题

测试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就是 A自由基反应就是按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 B醛酮的加成主要就是亲核加成 C 叔丁基溴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2机制进行水解 D溴甲烷在NaOH的水溶液主要按S N1机制进行水解2.仲丁基的结构为 A(CH3)3C B CH3CH2CH2CH2C CH3CHCH2CH3 D(CH3)2CH 3.在室温下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的就是 A 环己烷 B 苯 C 环戊烷 D 环丙烷 4.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就是 A苯B苯酚C甲苯D硝基苯 5.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活性最强的就是 A CH2Cl B Cl C CH2CH2Cl D Cl 6.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就是 A乙醇 B 丙醇C异丙醇D叔丁醇 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手性碳原子的就是 A 1,2-二溴丁烷 B 2-溴丁烷 C 2-溴-2-甲基丁烷 D 1-溴-2-甲基丁烷 8.CH2=CHCH2OH与沙瑞特试剂(三氧化铬的吡啶溶液)反应生成 A CH2=CHCHO B CH2=CHCOOH C CO2+HOOCCOOH D CH2(OH)CH(OH)CHO 9.不能与饱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化合物就是 A乙醛B 2-戊酮C苯乙酮D环己酮 10.下列酸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就是 A 丙酸> 2-氯丙酸> 3-氯丙酸> 2,2-二氯丙酸

B 2,2-二氯丙酸> 2-氯丙酸> 3-氯丙酸> 丙酸 C 2,2-二氯丙酸> 3-氯丙酸> 2-氯丙酸> 丙酸 D 3-氯丙酸> 2-氯丙酸> 2,2-二氯丙酸> 丙酸 11.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就是 A 甲胺B氢氧化四甲铵C二甲胺 D 三甲胺 12.下列化合物醇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就是 A乙酰氯> 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胺 B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氯> 乙酰胺 C乙酰胺> 乙酸酐> 乙酸乙酯> 乙酰氯 D乙酸乙酯> 乙酸酐> 乙酰氯> 乙酰胺 13.磺酰化反应可以鉴别 A伯、仲、叔醇B伯、仲、叔卤代烃 C 伯、仲、叔胺 D 叔醇与叔胺14.鉴别苯甲醛与苯乙醛可用的试剂为 A饱与亚硫酸氢钠B2,4-二硝基苯肼 C Tollens试剂 D Fehling试剂 15.按次序规则,基团最大的就是 A –CH2OH B –COOH C -CHO D -OH 16. CH3 CH3 与HBr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H3C A CH3CHC(CH3)3 Br B CH3CH2CH2C(CH3)2 Br C BrCH2CH(CH3)CH(CH3)2 D Br (CH3)2CHC(CH3)2 17. CH=CH2 H OH CH2CH3的对映体就是 A CH=CH2 H CH2CH3 HO B CH=CH2 H CH2CH3 HO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徐寿昌)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实验(1)-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280 学分:1.5 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于辉大纲审核人:蒋忠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前沿学科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简单玻璃工操作,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蒸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及过滤,分馏,升华,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萃取,色谱分离,各类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 六、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贯穿到实验教学当中。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1. 实验预习: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正反应,主要副反应)、主要反应物、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用量和规格摘录于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简单步骤;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及原理。 2.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反应式;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主要物料用量及规格;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产率计算,结果讨论。 3.考核: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考试情况综合评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根据实验预习的充分性、操作的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60%);第二部分,期末或期中组织一次实验理论、基本常识等书面测验,考核成绩也作为评分依据(占20%);第三部分,期末或期中单独组织一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占20%)。以上三部分累加,得学期总分。 八、学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