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报告编号:XXXXXX 日期:XXXX 年XX月XX日项目名称:XXX工程勘察项目承担单位: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摘要:本报告针对XXX工程勘察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我们对该项目的地质情况和勘察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发现和建议,以供参考。
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XXXX地区,计划建设XXXX。
项目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
1.2 勘察目标本次勘察的主要目标是:- 详细调查项目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评估岩土工程性质和建设条件;- 提出合理的地质勘察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和过程2.1 野外调查通过野外实地勘查,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地形、地貌、岩石露头等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土样采集、地下水位测量等工作。
2.2 室内分析测试采集回来的土样经过室内分析测试,包括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压缩试验等。
地下水样品也进行了水质分析和测试。
3. 勘察结果3.1 地质构造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项目区域主要由XXXX岩层组成,分布较均匀。
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裂、隆起等现象。
3.2 岩土工程性质针对土样和岩石样本的室内测试结果,我们评估了其岩土工程性质。
根据实验数据,土壤属于XXXX类,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抗剪性。
3.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深,约为XXXXXXXX。
水质良好,不含有害物质。
4. 勘察建议根据对项目区域的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地基处理考虑到土壤的工程性质,建议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处理或土壤改良。
4.2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到岩石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 地下水管理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地下水管理措施,以避免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5. 结论本次地质勘察工作全面了解了XXX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勘察结果。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2.2 勘察区域选取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3.2 实验室试验分析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4.2 工程地质条件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5.2 地下水情况6. 勘察结论7. 建议7.1 建设前期准备7.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 概述1.1 背景介绍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2.2 勘察区域选取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和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选取了XX区域作为勘察对象,涵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范围。
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样品采集,了解地表地质现象和地下地质构造,收集地质资料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实验室试验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工程地质力学性质测试等实验,获取更详细的地质特征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勘察区域主要受XX构造影响,存在XX类型的构造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4.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层间存在XX断裂带和XX岩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处理。
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勘察结果和历史数据分析,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2 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6. 勘察结论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分析勘察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工程建设前的必要步骤,旨在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便项目方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
二、勘察区域概况该工程项目位于某市某区,总用地面积约XX平方米。
周边地区主要为居民区和商业区,地形起伏较小,土地利用较为集中。
勘察区域内有部分已有建筑物,需进行拆除和改建。
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调查。
三、地质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勘察、地质钻探、岩土实验室测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地质情况描述1.地层情况根据钻探数据和岩土实验室测试结果,勘察区域地下主要由XX层、XX层和XX层组成。
其中,XX层为砂土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XX层为黏土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承载能力;XX层为砾石层,层厚约为X米,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2.地下水情况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勘察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深度约为X米,地下水位相对稳定。
地下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3.地震活动情况勘察区域属于XX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但多为小震。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分析,该区域未发生过大规模地震,属于低地震烈度区。
五、地质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对勘察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了评估。
主要风险包括地基沉降、地下水渗流和地震影响等。
为降低风险,建议采取相应的地质处理和加固措施,如地基加固、防渗处理和抗震设计等。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该工程项目在地质条件上具备可行性。
但需要注意地下水位对施工的影响,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和采取防渗措施。
此外,应根据地震烈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七、参考文献1.某市某区地质调查报告2.某市地震局地震资料八、致谢在本次地质勘察调查工作中,我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人:XXX勘察团队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勘察背景为了满足xxxx工程建设需要,本勘察团队于xxxx年开始实施xxxx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现报告如下。
二、勘察范围本勘察范围包括:xxxx地块xxxx平方米范围内,根据建设规划和需求进行的细节勘察。
三、勘察内容1. 勘察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勘察现场情况,勘察区域位于xxxxxx,地处xxxxx地区,是一块地勘察地点(超过100字)。
2. 勘察区域地质构造(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3. 勘察区域地下水环境(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4. 勘察区域地层状况(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5. 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四、勘察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建设地点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存在x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2. 建设地点地下水环境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3. 建设地点地质构造状况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4. 建设地点地质灾害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五、建议1. 在xxx地段建设前应仔细分析,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尽可能排除地质隐患;2. 建设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探查和评估,以便合理地制定防洪与排水的建设方案;3. 建议对xxxx进行xxx措施,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结论为了保证xxx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上述方案,希望各部门能够参考我们的勘察报告,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平稳进行。
XXX勘察团队XXXX年XX月XX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题目:某区域土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项目概况该报告是对某区域进行土地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报告。
该区域计划进行一项重要的土地利用项目,因此需要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勘察范围和方法该勘察报告的范围包括了某区域的地质调查、地质构造分析、地质灾害评价、地下水状况评估等内容。
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岩土试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地质调查在地质调查中,我们考察了该区域的地貌特征、岩石类型、土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页岩组成,土壤较为松散且含水量较高。
4. 地质构造分析在地质构造分析方面,我们对该区域的断裂带、褶皱带等进行了考察。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该区域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5. 地质灾害评价为了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我们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价。
根据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历史灾害记录,我们认为该区域存在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风险。
6. 地下水状况评估在地下水状况评估中,我们研究了该区域的地下水位、水质等情况。
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水样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且水质良好。
7. 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2) 该区域的土壤较松散且含水量较高,需要加强地基加固和排水措施。
(3) 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且水质良好,可以为工程提供水源。
8. 参考文献[1] 地质调查报告,某区域地质勘探队,2018年。
[2] 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某市地质局,2017年。
[3] 地下水状况评估报告,某省水利厅,2016年。
以上为本次土地工程地质勘察的综合报告,希望能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项目提供参考和指导。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敬请与我们联系。
9. 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以下建议:(1) 合理选址:考虑到该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且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合理选址,避开潜在的危险区域。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勘察调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次报告旨在对某地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了多个岩性和断层。
在地层组合上,主要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断层活动频繁,地下水裂隙较多,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涵盖了整个工程项目区域,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
四、勘察方法1. 地质勘察: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采样,对地下岩石、土层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和稳定性。
2. 地球物理勘察:采用电阻率法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岩层和断层的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地下水勘察:通过钻孔和取样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流方向,评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五、勘察结果1. 地质构造特征:该地区主要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存在断层和地下裂隙较多。
砂岩层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但泥岩和页岩层较软,强度较低。
2.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良好,水流方向向东南流动。
3. 断层情况:存在多条断层,其中XX断层为主要活动断层,具有一定的滑动位移。
六、工程建议1. 建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特征和断层活动,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2.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地下水的排水和处理,以避免水文问题对工程造成影响。
3. 建议在选址时避开活动断层,以减少地震风险。
七、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勘察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根据勘察结果提出的建议,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八、致谢在本次勘察调查中,我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请各位领导及相关部门批示。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地表地貌以起伏的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属于高地震烈度区。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500米范围内。
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地质调查、岩石和土壤取样、地下水勘查、地球物理勘测等。
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四、地质情况1.岩石特征勘察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性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存在一些断层和节理,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加以注意。
2.土壤情况勘察区域的土壤主要分为黏土、砂土和砾石土。
黏土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排水性较好,适宜作为基础填料;砾石土孔隙率大,透水性好。
3.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地下水受地层裂隙和断层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勘察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工程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以下工程建议:1.地震设计要求: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土壤工程性质,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表明,勘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述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XX地块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地块的地质情况,为您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地表调查、钻探、土壤和岩石取样分析等。
三、勘察结果及分析1. 地质背景本地块属于XX地区,地层主要由XX组和XX组组成。
地层呈现XX倾向,并存在较明显的断裂构造。
该地区多年来无明显的地壳活动记录,地表形态较稳定。
2. 地表调查根据地表调查结果显示,地表主要由松散土层、粉质黏土和岩石等组成。
其中,松散土层较薄,平均厚度约XX米;粉质黏土层较厚,平均厚度约XX米;岩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石呈现XX构造。
3. 钻探结果我们完成了XX个钻孔,并对XX米至XX米深的地层进行了取样。
分析结果显示,上部地层主要由XX土、玄武土等松散土层构成,下部地层主要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
4. 岩土工程性质根据取样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岩土工程性质:XX土的承载力约为XXkPa,黏土含水量为XX%,抗剪强度为XXkPa。
花岗岩和片麻岩的抗压强度约为XXMPa。
五、结论1. 本地块的地质背景较为稳定,地表主要由松散土层、粉质黏土和岩石组成。
2. 地层深部主要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3. 根据岩土工程性质分析,该地块具备一定的承载力,适合进行工程施工。
4.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设计地基基础,根据土壤和岩石的性质确定合适的承载力。
2. 根据具体地理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3. 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地基、护坡等,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4.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细节,加强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七、风险和注意事项1. 由于地块存在断裂构造,需要注意相关地质风险,如地震、地面沉降等。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岩石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编图中的工程地质单元体划分和分区问题
工程地质单元体的划分和工程地质分区是工程地质编图 中的两项重要问题,也是在争论中逐步得到统一和发展的问 题,涉及到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
(1)岩土的工程地质制图单元划分问题 工程地质图的中心内容是反映以岩土类型为主体的各种
工程地质单元体。 不同比例尺的图件对岩土类型划分的详细程度不同。比
第四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总结性文件,一般由文字报告 和所附图表组成。此项工作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 各种原始资料编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保证勘察报告的质量, 原始资料必须真实、系统、完整。因此,对岩土工程分析所依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 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情况确定。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型、 规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点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差别很 大 ,因此只能提出报告的基本内容。
(4)环境地质图的编制(和工程地质相关图件)。
3、工程地质图的最新进展 (1)出现综合性多层次多因素的环境工程地质图; (2)灾害预测地质图的发展,如滑坡灾害分区图(按概率分
区); (3)计算机及GIS系统在工程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也是目前
编图工作的主流和热点。
4、环境地质图
(1) 环境地质图包括图件内容 A 、基础资料图
报告由正文、附图、附件三部分组成。
(1)绪论 说明勘察工作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方法及取得的成 果。并应附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图表。
(2)通论 阐明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环境,论述重点在于阐明
工程的可行性。通论在规划、初勘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随 勘察阶段的深入,通论比重减少。
(3)专论 是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 评价。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对地基改良提出合 理措施。专论的深度和内容与勘察阶段有关。
1、报告的内容
(1) 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要求 和任务,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资料情况。
(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项勘察工作的数 量布置及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 测试等方法的必要说明。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对场地稳定性和 适宜性作出评价;
地质性质为主体,综合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因素,并提出 一般性工程地质评价。通用图可为各种工程建设服务,应用 范围广而精度低,小比例尺,大范围,用于区域规划。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 1:1000万,中国工程地质 图 1:400万。)
B、专用工程地质图 为某一类工程建筑服务,具有专门性,在全面反映工程
(4)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包括各项岩土性质指标的测 试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适宜性,评价其变异性,提出其标准值;
(5) 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
(6) 根据地质和岩土条件、工程结构特点及场地环境情况, 提出地基基础方案、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方案、开挖和边坡加固 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议,并进行技术经济论
颜色 色调 线条
大地构造、地貌、地质 结构的差异性
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差 异
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 岩土均质性、岩土组合 结构特征
定性
工程地质 特征共性
少
四级 地段 图例符号 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
五级
二级 地段
按比例符 号
自然地质作用、工程地 质作用与现象,天然建 筑材料
定量
多
D、以工程地质评价作为分区标志
示出岩土类型、基岩等值线、采矿区、竖井、平硐、钻 孔位置、填土、滑坡及边坡角、工程特性及矿床、地下水资 源等。
B、演绎图 矿产资源、地基条件、设置地下贮存建筑物的潜力。
C、环境潜力图 (环境容量图)
矿产、地下水和农业有关的资源开发问题,指导开发并指 出建筑物不应覆盖的地段或不允许场地填土污染的地段,或 其他限制(如不良地基、滑坡、塌陷敏感地段或洪涝敏感地 段)。
工程地质图是工程地质工作全部成果的综合表达,工程 地质图的质量标志着编图者对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水平,工 程地质图是工程地质学家(技术人员)提供给规划、设计、 施工和运行人员直接应用的主要资料,它对工程的布局、选 址、设计及工程进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工程地质图一般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切面图、柱状图 和立体图,并附有岩土物理力学性、水理性等定量指标。工 程地质图除为规划设计使用外,还可为下一阶段的工程地质 勘察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
分区段,以反映条件的差别,便于应用。
A、分区目的 同一区段内工程建筑和使用条件以及勘察条件上具有相
似性,不同区段其工程地质条件和评价不同。
B、分区标志 指分区所依据的准则——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
C、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分区标志
级别 名称 表达方式
分区标志
评价方式
一级 区域 二级 地区 三级 区
B
岩石类型 (L.T)
相同
相同
相似,可以给出单 元体指标范围值, 但不能给出平均值
工程地质 A 类型
(E.T)
相同
相同
相同,可以给出岩 土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的确切值
均一程度
岩石类型均一 但可进一步分 类
岩性均一,物 质成分、结构、 构造相似,但 物理状态不同
均一,物理状 态一致
中国工程地质图的岩土类型单元划分标准
B、土体 按粒度成分、特殊工程地质性质
粒度成分——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
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特殊土(软粘土、膨胀土、黄土、盐 渍土、冻土
如 软弱均一粘性土岩组
较软弱层状粘性土-砂土岩组
显然,岩组的命名随土体分类命名的调整应加以修正,并应 考虑结构及均一性特点。
(2)工程地质分区问题 按工程地质条件个要素的相似性,对研究区进行逐级划
具有发展前景,按工程需求出现新的分区标志,通过定性 或定量评价标准,结合工程设计的需要进行分区。
分区目的在于表示对工程建筑有利或不利因素及其程度, 专门性分区标志的选择应结合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不同 勘察阶段,分区标志及侧重点有所不同。
勘察阶段
各级单元体的划分标志如下表:
单元级别 名称
地质成因
属于同一地质时地构造及 地理环境,有成
因联系
地质历史 相似
工程地质 特征
均一程度
相近
不均一、 各向异性
单元 级别
名称 地质成因 地质历史
工程地质特征
C
岩石综合 体(L.C)
属于同一 构造及地 理环境
相同
相似,但不能给出 综合体的指标,只 能给出个别岩类指 标
(4)依据一系列基础图件(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地质图 等),并结合各种勘探试验成果,综合分析“编制”而成。它 不是基础图件的简单重叠,而是各种基础资料的重新组合。常 以套图(系列图)的形式出现。
2、工程地质图的发展
(1)1976年由IAEG召开的工程地质编图学术会议,会后出 版了“工程地质图及编制指南”,并附有样图,对编图原则 和方法提出综合性建议。
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建筑的需要和存在的工程地质 问题,加以筛选,使重点突出,避免因反映因素过多而使图 面复杂化。
这种图可有各种比例尺,但是小比例尺专用工程地质图, 其收集资料精度较低,实际上只能反映基本条件,因而趋于 通用图,用于规划阶段。
中大比例尺,所反映的数据精度较高,专用性加强,因 而专用工程地质图,应以中、大比例尺为主。
图上才有条件划分。 B、岩石类型(Lithological Type----L.T)
是基本单元,用于大、中比例尺工程地质图。
C、岩石综合体(Lithological Complex----L.C) 是中单元,用于中、小比例尺工程地质图。
D、岩组(Lithological Suite----L.S) 最大单元,用于小比例尺工程地质图。
例尺愈小,单元体概括性愈高,随比例尺加大,则要求逐渐 突出岩土的微型特征作为单元体的划分依据。
CEGM(Committee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标准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工程地质编图委员会建议, 按4级划分工程地质制图单元。
A、工程地质类型(Engineering Geological Type ---E.T ) 工程地质类型是最小一级单元体,在大比例尺工程地质
(7) 对建筑结构设计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工程施工和使用 期间应注意的问题,下一步岩土工
2、报告的内容结构 工程地质报告书既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综合、总结,具
有一定科学价值,也是工程设计的地质依据。应明确回答工程 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应便于工程设计部门的应用。
报告书正文应简明扼要,但足以说明工作地区工程地质条 件的特点,并对工程场地作出明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定性、定 量)。
价,但不作分区。它表示各类建筑物区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及综合评价,有时也可针对某类建筑的特点,有选择地表示 某些条件或因素,以便使用图件重点突出,便于生产部门使 用。又称综合图。
B、工程地质分析图(分析图) 针对某一重要的专门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有关因素的变
化规律的图件。图中只反映某一种因素或某一种岩、土指标 的变化规律,常以等值线图的形式出现。
(2)我国已编制了1:400万中国工程地质图(1990),省级 1:100万工程地质图。如湖北省1:100万环境地质图系,含11幅 图件,反映地貌、构造、岩性、山体稳定性、岩溶发育程度、 河湖变迁、自然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等内 容。
(3)1990年8月6日—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六届国 际工程地质大会,将工程地质图列为第一项议题(收到论文 36篇),归纳工程地质编图工作的最新进展。
如建筑物持力层顶板埋深或高程等值线图、地下水等水 位线图、岩土渗透性(K值)等值线图,岩土c、值、压缩 系数a、变形摸量E等值线图等。显然,编制这类图件需要大 量数据,一般在详细勘察阶段才有可能编制。常作为重要工 程地质图件的辅助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