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质量指标解释新选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新选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新选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

2016-06-09 stwym摘自今日头条阅 2 转 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我们常用的质量指标有很多。本文将对废品率、返工率、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顾客退货率、质量事故、工序合格率、顾客验货一次通过率、进料检验合格率、质量成本、批量不合格率十个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1.废品率

定义:该百分比由废品材料费用除以总生产成本或由废品总数量除以产品总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确定过程是否按照规范化进行零件生产和装配。

公式:

废品率%=(废品的材料金额/总生产成本)×100%

或(废品总数量/产品总生产数量)×100%。

术语:

废品材料金额:是废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价值。

总生产成本:是劳动力,材料和工厂负担(水、电等)的总和。

应用/信息:

废品计算是直接从本单位的财务系统中得到其数值。若公司的财务系统不能从劳动力和负担费用中分离出废品材料价值,应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返工率

定义:花费在返工活动中时间的比例,由返工工时除以生产劳动工时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除以总的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强调那些在第一次质量中需要改进的操作工位。

公式:

返工率%=(返工工时/总生产劳动工时)×100%

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总的生产数量)×100%。

术语:

返工工时:是指再次加工,分拣,修复那些将成为废品的工件所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是用在在制品,成品和外购部件或材料上。返工时间包括诸如修复,重新包装,再分拣,附加的检查活动和遏制等。返工时间包括内部的或外部的活动。应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生产劳动工时:直接/生产劳动工人工作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应用/信息:

直接劳动工人的偶尔检查不应认为是返工。任何再进入生产过程的产品应被认为返工。生产线的总劳动内容的一部分应认为是返工。该部分将根据返工的产品情

况确定。譬如,在最终检查时,涂漆生产线有10%的产品不合格,而该涂漆生产线共有20名操作员,返工的产品(10%)需要再次涂漆,涂漆生产线总工作时间的10%被认为是用来返工。10%×20人×8小时=16 返工小时。

3.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

定义:产品入库检验合格数量除以入库检验总数量所得。

目的:用作过程度量,用来衡量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公式:

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产品入库检验合格数量/入库检验总数量)×100%。

4.百万分之不合格品数(顾客退货率或产品不良率)

定义:每百万件产品中客户退货/拒收的数量或不合格产品数量占全部发运数量或全部生产总数的比值。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全面显示产品不满意造成的影响,使得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公式:

顾客退货率 = 退回件数/发货件数产品总数量 *1,000,000 或产品不良率=不合格总数/产品总数量 *1,000,000。

5.质量事故

定义:每年由于产品不合格引起的生产停顿次数。导致公司停止发货,停止生产或者要求将已制造的产品进行修正。

目的:用作整体结果度量,反应由公司质量事故次数引起的产品不满意,以利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公式:

质量事故 = 每年公司定义的质量事故造成的工厂生产停顿次数。

6.零件加工不良率(巡检合格率或工序合格率)

定义:巡检合格率或工序合格率即零件生产过程一次合格数量除以零件生产总数量所得或加权平均所得;零件加工不良率为零件不合格总数出除以零件生产投入数量所得。

目的:用作过程度量,用来确定生产工序过程的质量水平。

公式:

(巡检合格率或工序合格率)%=(工序一次合格数量/零件生产总数量)×100%

零件加工不良率=(零件不合格数量/零件生产投入数量)×1,000,000。

7.顾客验货一次通过率

定义:指交付的产品,一次通过顾客验货合格接收的数量除以交付产品的总数量。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衡量出库成品的质量水平。

公式:

顾客验货一次通过率%=(一次通过顾客验货合格接收的数量/交付产品的总数量)×100%。

8.进料检验合格率(来料一次检验合格率)

定义:一定时间内,进料检验合格数量除以进料检验数量所得。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用来监控供方供货质量水平。

公式:

进料检验合格率%=(进料检验合格数量/进料检验总数量)×100%。

9.质量成本

定义:简单定义为一定时期内的故障(损失)成本。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用来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综合成果体现。

公式:

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报废损失费+返工或返修损失费;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顾客退货损失费+产品责任费+投诉费;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比率=(质量成本÷销售额)×100%。

术语: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产品在交付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报废损失费: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

返工或返修损失费: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

顾客退货损失费:顾客退货的废品损失费用;

产品责任费:因产品质量故障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

投诉费:对顾客投诉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的修理或更换等所支出的费用。

10.批量不合格率

定义: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在所有的检验批中,若因检验判定不合格而整个检验批需要返工(或返修或报废)的批数占总的检验批的批数的比例。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用来监控过程整体质量水平。

公式:

批量不合格率= 不合格批数/总的检验批数*100%。

检验批:是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检验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通常检验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生产批:是指由生产计划决定的投入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一批产品。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 P=C+I +G+(X-M);用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注:C---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X---出口 M---进口 X-M: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如增值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净税收:指生产与进口税和补贴的差额。统计误差:指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账户中统计劳动者薪金收入时出现的误差。个人各项支出指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利息支付及个人对本国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 7、两部门经济: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公式:Y=C+I 8、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公式:Y=C+I+G 9、四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及对外贸易。公式:Y=C+I+G+(X-M) 10、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宅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息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指标

1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指标 1.1 水泥 1.1.1 常用水泥 1. 1.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1的规定数值。

注:表中强度等级栏中R表示早强型,要求3d达到较高水平。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注:1.细度为通过80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 2.氧化镁、三氧化硫含量为占水泥熟料的百分数。 3.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3.主要性能和适用范围参见表1-3。

1.1.2 几种特种水泥

1.1.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4规定数值。 龄期的强度必 须高于前一龄期的强度。 2.高铝水泥28d强度应予测定,其实测值不得低于同标号的3d指标。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1.2 建筑用石、砂 1.2.1 砌体用石材 1. 1. 天然石材 (1) (1) 常见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可参 照表 1-6。 (2) (2) 定的强度等级和岩种,并应质地坚实,无 风化、剥落和裂纹。 (3) (3) 时,抗压强度可参照以下数值: 毛石、毛料石 30MPa 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 40MPa 2. 卵石 卵石规格应基本一致,并应无脱层、 蜂窝,外形应呈扁平状。呈圆球状、针 状、薄片状及表面特别光滑者不得使用。 3. 毛石 毛石砌体所用的毛石,包括乱毛石和 平毛石,其外形应呈块状,中部厚度不宜 小于15㎝(砌挡土墙的毛石,中部厚度 常见天然石材主要技术性能 表1-6 注:石灰岩的耐热、耐酸性较差,故高温及含有大量碳 酸气或酸性废水的构筑物不宜使用。 料石表面加工质量要求 表1-7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兰炭--陕西省地方标准

兰炭--陕西省地方标准 前言 本标准与DB61/362-2005《兰炭》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保留了原标准中兰炭作为燃料使用的部分,修改了部分技术指标;——增加了兰炭作为原料使用时的技术要求,所规定技术要求是在考虑到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增加产品使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 本标准的检测方法引用部分煤炭及焦炭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为条文强制。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神木县三江煤化工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国庆、张军民、赵西成、薛晓宏、郝发潮、宋永辉、甘建平、尚文志。 本标准委托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2005年首次发布,2008年xx月第一次修订。 附录A兰炭 A.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兰炭的质量要求、采样、制样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以及运输与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合金、电石、化肥及高炉喷吹、气化、烧结等行业和生产领域作为原料使用的兰炭。适用于作为锅炉燃料及民用燃料使用的兰炭。 A.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 220 煤对二氧化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GB/T 476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 1997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GB/T 9977 焦化产品术语 YB/T 035 焦炭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A.3 术语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85 80 70 ;80 75 65 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余)不大于(%)7 11 17 ;16 14 20 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65 60 55 ;60 55 50 含水率不大于(%)4 4 4 ; 4 4 4 细度0.71mm方孔筛余不大于(%)0 1 1 ;0 1 1 0.125mm方孔累计筛余不大于(%)13 20 -;13 20 - 建筑石膏质量标准 技术指标项目一等二等三等 凝结时间 (min)初凝不早于 5 4 3 终凝不早于7 6 6 终凝不迟于30 30 30 细度 (筛余≯%)64孔/cm2筛 2 8 12 900孔/cm2筛25 35 40 抗拉强度 (Mpa) 养护一天0.8 0.6 0.5 养护七天 1.5 1.2 1.0 抗压强度 (Mpa)养护一天 4.9~8 3.4~4.4 1.5~2.9 养护七天7.8~11.8 5.9~7.4 2.5~4.9 碎石或卵石中不良颗粒及有害杂质的规定 项目≥C30 <C30 ≤C10 针片状颗粒含量(%)15 25 40 含泥量(%) 1 2 适当放宽 泥块含量(%)0.5 0.7 1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1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宜深于标准色,否则以砼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复核注:①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砼,所用碎石、卵石的含泥量不大于1%; ②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总含量可由1%及2%分别提高到1.5%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

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

企业总收入 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税金 包括 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 劳动者报酬: 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 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兰炭常用质量指标

兰炭基础知识及用途 2010-07-28 16:38:35.0 来源:中国联合钢铁网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更多. Umetal专稿:兰炭利用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以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炭素材料。兰炭(人们也称半焦、焦炭),结构为块状,粒度一般在3mm以上,颜色呈浅黑色,目前,兰炭主要有两种规格:一是土炼兰炭,二是机制兰炭;尽管两种规格的兰炭用的是同一种优质精煤炼制而成,但因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不同,其成本和质量也大不一样。一、土炼兰炭七十年代末,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投资资金等制约因素,煤矿将难以销售的块煤在平地堆积,用明火点燃,等烧透后用水熄灭而制成兰炭,尽管生产工艺简单、落后,但因为煤质优良,其产品还是为广大用户所认可,并且在电石、铁合金生产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质炭素材料,这种土法冶炼的兰炭我们称之为:“土炼兰炭”。土炼兰炭因其生产工艺简单、落后,

而且人工操作只能依靠经验观察火候灭火,因此质量不能稳定,一般情况下固定炭只能保证在 82%左右,但因其生产工艺简单,所以投资较少,生产成本低,销售价格也相对低廉,但因为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于本世纪初开始逐渐停止生产。二、机制兰炭到了九十年代,治理环境、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家在这方面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因此采用机械化炉窑生产工艺生产兰炭已被当地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且已经为大多数生产者所接受并已逐渐形成规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干馏配烧工艺,固定炭比土炼兰炭提高了5-10个百分点,灰分和挥发份降低了3?D5个百分点,由于炉内装有可控的测温设备,所以质量比较稳定,用回收的煤气二次发火燃烧烘干所生产的兰炭,使水分降低,而且机械强度也较土炼兰炭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用机械操作替代了人工操作,这样的兰炭我们称之为“机制兰炭”。2、质量标准固定碳>82%,挥发份<4%,灰份<6%,硫<0.3%,水份<;10%,比电阻>3500μΩM,粒度:15-25mm、最大不超过30mm 3、用途兰炭可代替焦炭(冶金焦)而广泛用于化工、冶炼、造气等行业,在生产金属硅、铁合金、硅铁、硅锰、化肥、电石等高耗能产品过程中优于焦

四、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上机实习内容2 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1、 平均数(Mean ) (1)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数(Simple arithmetic mean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算数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n x n n x x x x x 1 3211 练习1 求上海市1873-1940年100年内的年平均降水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调用Excel 中的average()函数求样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 注意: 样本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有以下样本资料: 表1-1 13个样本的属性值 样本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属性值 5 7 5 4 6 7 8 5 4 7 8 6 20 全部资料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约为7.08,实际上大部分数据(有10个)不超过7,如果去掉第13个属性值20,则剩下的12个数的平均数为6。 ② 加权算术平均数(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权重系数分别为n f f f f ,,,,321 ,其加权算术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 ++++++++=n i i n i i i n n n f f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1 1321332211 练习2 根据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的分组数据求其加权算术平均数。 表1-2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单位:ha ) 分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组中值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频数 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运用Excel 中的相对引用功能和求和sum()函数*/ 494.524 962524 *5.1096*5.125*5.0≈++++++= x

兰炭生产工艺

兰炭生产工艺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适合兰炭生产的低温干馏炉主要要有三种型: SJ低温干馏方炉、TDM型分段式块煤低温 干馏炉、ZDM型低温干馏炉。 2.2.1、 SJ低温干馏方炉工艺 (1)工艺特点 SJ低温干馏方炉是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鲁奇三段炉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内热式直立方炉和SJ 复热式直立炭化炉的技术优点及生产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炉型的长处,并根据榆、神、府、东胜煤田挥发份高、灰熔点低、含油率高的煤质特点而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炉型。该炉型具有物料下降均匀、布料均匀、布气均匀、加热均匀等特点,真正实现了煤的低温干馏,同时,增大了焦炉的有效容积,提高了焦炉单位容积和单位截面的处理能力,干基原煤的焦油产率可达7%以上,增加了焦油的轻组份,提高了焦油的经济价值。 SJ低温干馏方炉分为干燥段、干馏段和冷却段三个部分。其主要工艺为:块煤通过煤仓布料器进入干馏室,实行了布料均匀;冷却后的煤炭进入炉底水封槽,采用拉焦盘和刮板机水封出焦,实现了物料下降均匀、出焦均匀;煤气和空气在文氏管内混合均匀喷入花墙内,经花墙孔喷出进入炉内燃

烧,与循环冷却煤气及水封产生的水蒸汽混合成干馏用的热载体将煤块加热干馏。煤气由炉顶集气降伞引出进入冷却系统,实现了加热均匀和煤的低温干馏。 SJ低温干馏方炉在设备选型上采用煤气离心增压鼓风机,克服了普通离心风机密闭性能差、煤气和焦油泄露的问题。焦化废水在生产中消耗,实现了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出焦系统采用投资少、劳动条件好的水捞焦方案,避免了由于煤气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大改善了操作环境。刮板机出焦口设有烘干机,确保焦炭的水份控制在12%以下,提高了焦炭的加工性能,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在工艺流程上保持了SJ 复热式直立炭化炉简单、紧凑、便于操作维护、利于防冻的优点。 该工艺系统单炉年产焦炭有3万吨、5万吨、10万吨三种系列炉型。一套标准装置可形成年产焦炭6万吨、10万吨、20万吨的生产规模。在生产上达到集约化、规模化。 通过两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该炉型与目前榆、神、府东胜矿区应用的其它炉型相比较,生产成本可降低10%,吨焦投资可降低20%,焦油产率可提高40%,建设期仅为5个月(含建设准备期2月),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炉型。2)技术指标 1)、设计生产能力:焦炭5万吨/年,焦油5500吨/年2)、年处理块煤:82500吨/年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2011年08月26日星期五 18:24 1.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每月发布一次,分环比,同比,定基价格指数。 统计局公开资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918392958.html,/tjzs/zjCPI/ 第一类是食品31.79%,食品当中又包括粮食、淀粉、干豆类和豆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菜、调味品、糖、茶和饮料等 第二大类是烟酒及其用品3.49%; 第三大类是衣着8.52% ; 第四大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5.64%;耐用品消费(家具、部分家电等)、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庭服务加工维修服务 第五大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6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及服务两个中类。具体包括医疗器具及用品、中药材及中成药、西药、保健器具及用品、医疗保健服务、化妆美容用品、清洁化妆用品、个人饰品、个人服务。假如你到医院去看医生,其产生的挂号费、注射费、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理疗费、化验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也属于CPI调查范围;个人服务项目更具体了,美容、理(烫)发、洗浴等都属于CPI的调查项目之一。 第六大类是交通和通讯9.95%;交通和通信类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车用燃料及零配件、车辆使用及维修费、市区公共交通费、城市间交通费、通信工具、通信服务。在交通和通信类,大到几万、几十万的轿车价格,小到停车费、车辆修理服务费、洗车费价格的变化等,也都包含在CPI的调查项目中。 第七大类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13.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主要包括: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类、旅游四个中类。具体来说,既包括电视机、激光视盘机、摄像机、电脑、钢琴等乐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又包括中高等教育学杂费、专业技能培训学费、托幼费、纸张钢笔等文具、书报、杂志、电影票、景点门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旅行社收费服务类项目 第八大类是居住17.22%。居住类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水电燃料。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砖、水泥、涂料、玻璃等修建和装修房屋的材料;租房包括公有房屋、私有房屋租用费等;自有住房包括住房估算租金、物业管理费、维护修理费等;水电和燃料包括水电费、液化气、管道天然气或煤气等。 实用性解读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尖的总各,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问题指标,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消费总量分为三部分,即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 (1)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2)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各的差额。它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和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 (3)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分两个部分,即加工转换消费和终端消费。终端能源消费,是在能源核算时,为反映能源的实际消费情况而设置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指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一次能源或经过加工转换后的二次能源直接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工艺性消费的数量,不包括二次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再投入的部分。购进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划分,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能源经销企业能源购进量,指能源经销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的、用于销售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使用企业能源购进量,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外购的、用于企业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原煤是指煤厂生产出来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矸和杂物的产品。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如石煤、泥炭、油页岩等)。 焦炭是指在高温下由煤经过干镏后所得到的固体产品。包括各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焦炭,即机械化焦炉、简易焦炉、土焦炉、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焦炭和半焦炭。焦炭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份。 汽油指从原油分馏和裂化过程取得的挥发性高、燃点低、无色或淡黄色的轻质油。包括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工业汽油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对提升信心、抑制经济深度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恶化、中国出口下滑严重、国内消费需求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出台投资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难以立即显现、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等原因,目前看来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尚未走出下行通道。但经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已出现回暖迹象。 课题研究组经认真研究选取了GDP、CPI、PPI、PMI等20个指标,以期全面反映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为企业家正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提供帮助。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008年我国GDP突破30万亿,同比增长9%;GDP季度累计增幅由10.6%下降至9%。2009年第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同比增幅为1992年季度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预计随着“保增长”措施逐渐见效,下半年GDP增幅将高于上半年。 从GDP季度数据来看,同比增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6.1%。

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投资、外需对GDP贡献的数据,GDP同比增长6.1%,其中最重消费贡献4.3%,投资贡献2.0%,外需贡献-0.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万亿,同比增长21.6%。200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同比增长17.0%。 由上图可以看出,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由2008年9月的23.2%连续降至2009年2月的11.6%;2009年3月同比增幅止住下滑趋势,升至14.7%。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一)生产总值(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

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 2、人均GDP。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人均GDP就是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平均数(主要为了与GDP计算时的在地原则一致,剔除人口流动因素影响),人均GDP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水平,我国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主要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人均GDP不仅受经济总量的影响,也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3、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工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