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关于“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的几点收获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摘要】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历史的漫长过程。

在隋唐之前我国北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政治经济中心,而随着改朝换代,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速,及至宋朝我国的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远超过北方。

经济水平是文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南移现象不得不说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地域特征,人口迁移,技术,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

从唐中晚期至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自夏朝到汉王朝时期,北方始终是重点发展的地区,《史记?货殖列传》之中就有战国时南北发展差距的记载。

汉朝从文景之治到丝绸之路的开辟,以都城长安为代表的北方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东汉其后政治格局转变为三国鼎立,蜀、吴两国对南方经济进行了开发,但曹魏雄踞的北方任然是天下经济中心,南方的大开发由此开始。

西晋时期,由于北方长年的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

而江南环境相对稳定,且有大量北方难民迁入,这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经济再次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南移动,最终定居在长江流域。

首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农业的发展使得黄河流域的土地贫瘠,而长江流域的土地肥沃,因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其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商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商业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最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政治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政治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政治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政治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政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农业、商业和政治的发展都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它们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
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政治因素:
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
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历史现象,指的是自秦汉以来,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

这一转移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这为南方地区的农业和渔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而北方地区由于干旱和缺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导致经济落后。

因此,南方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使得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地区转移。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造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长期存在,这导致了北方地区政治资源的集中和发展。

然而,北方政治中心的长期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频繁的战争和政治动荡等,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反,南方地区比较稳定,政治治理较为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安定。

因此,南方地区逐渐成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理想地区,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也就成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

此外,经济因素也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方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对多样化,包括农业、渔业、手工业等,而北方地区则主要以农业为主。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优越性,农业生产和经济产出较高,这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向南方地区流动。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也相对频繁,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交通网络也更加发达。

这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也随之向南方转移。

对于这一现象,我有几点思考。

首先,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形势的改变,经济重心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和调整。

例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断提升,南方地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经济重心南移也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1.阶段
2.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 页共1 页。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它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是由于南方的水稻种植和盐业兴盛,使得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这一历史事件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宋代,南方的水稻种植和盐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促进经济的多元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宋代,南方的盐业兴盛得益于当时的盐矾烧制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进步。

当今社会也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再次,文化交流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宋代南移经济中心的背后,也离不开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经济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在宋代,南方的经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从而迅速壮大。

在当今社会,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许多启示,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114
能得到发展。
12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两晋之际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13
课堂小结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 北(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 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早,人烟稠 密。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 贫瘠。
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5
忆江南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
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
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
不采取措施心的南移
2.原因: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启示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启示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启示在古代,我们的经济中心可真是像打了个飞的,从北方南下,真是大快人心啊!想当年,长江流域那叫一个繁华,水路四通八达,农田肥沃,鱼米之乡,简直就是个美丽的经济乐园。

南方的丝绸、茶叶可谓是炙手可热,吸引了无数商人来淘金。

嘿,你说这南移不就是在告诉我们,经济要跟着资源走嘛。

人家可是看到了机遇,果断转身,就像我们今天找工作一样,看到更好的机会就得动起来。

而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可真是如火如荼。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城市化进程,简直就像是跑马灯,天天在变化。

南方经济发展势头猛,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那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经济中心。

这里不光是制造业,还有科技、金融、文化等各方面,简直是应有尽有。

你想啊,古代的南移给我们今天的启示就是,别停下脚步,要抓住新机遇!就像每次逛超市,总会有新的商品上架,你得赶紧去尝鲜,免得落后。

南移的过程也有不少趣事。

古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背井离乡,甚至一走就是大半辈子。

想想看,那时候交通条件差,多少人得经历风吹日晒,走南闯北。

可他们为了生活,真的拼了!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不论时代怎么变,敢于冒险、追求更好生活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财富。

就像今天,我们为了实现梦想,拼命奋斗,结果就是“机遇不等人”,你不去争取,可能就错过了。

南方的自然条件也给了古代经济一个大力支持。

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搞农业真是天时地利。

而现在,科技的发展也是我们的“天时”。

大家都知道,科技日新月异,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你说,今天我们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简直就像开了挂,不学习不行啊!要多多涉猎新知识,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

再说说文化交流,这也是南移带来的好处。

古代的南方,不仅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的交融地。

各种思想、艺术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南方文化。

今天,经济全球化下,我们更要注重文化的交流。

你看,很多企业都开始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文化的碰撞带来了新的机会和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件设计的特点 3.南移表现
1.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西汉) 2.(秦汉之际)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渔猎山伐为 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地理志》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 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 4.(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 足。——《晋书·食货志》 5.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 成就。
2.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 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不同教材的表述
初中 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
版) 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
3.隋唐说
4.唐代说
5.唐代后期说
6.五代说
7.北宋说
人口、产量是涉及经济重心南移中人地关
8.北宋晚期说 系的要素,当江南地区依托水稻插秧、稻麦复
9.南宋说
种实现粮食产量超出当地人口需求并持续稳定 保障大量余粮外运时,这里就具备了全国经济
重心的地位。
——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史学研究成果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就已经赶上 北方了吗?
1.速度快不等于总量大
2.南方技术水平低
3.南方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4.南方人口少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精耕区仍局限于以太湖为中心的江东, 以及其他为数不多的江、湖流域······就江南广大地区而言, 东晋南朝时期其经济发展仍属于开发阶段······经济开发是 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那么经济重心的转移则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
2.争议点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方:
三代以前,江北繁盛,江南旷阔。汉晋以下,江南富 实,江北凋敝。盖由三国五胡之乱,兵害战争多在江北。
——明代于慎行
二、史学研究成果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争议点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反方: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新莽末年战乱20余年,在此之后的东汉160余年的安 定局面中,北方为何未能重整旗鼓?东汉末的战乱和八王 之乱、五胡十六国之乱,其持续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烈, 过于新莽末年那一次战乱。但是,在北魏统一北方,直至 隋代、唐初,北方有300多年相对稳定的局面,为什么经济 依旧颓唐不振,终于落在了南方的后面?为什么经济重心 的桂冠一失便不可复得,自唐宋直到明清,北方的经济一直 落于南方之后? ——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二、史学研究成果
(一)对“经济重心”和“江南”的定义
1.“经济重心”:
冀朝鼎(1936年): 一是农业生产发达,交通条件便利; 二是能够向统治者供应粮食等主要物资; 三是成为统治基地。
二、史学研究成果
(一)对“经济重心”和“江南”的定义
1.“经济重心”:
程民生: (1)经济重心所在地区生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其他地区,具 体表现为:人口众多,劳力充足;主要生产部门的产量与质量名列前 茅;商品经济发达。 (2)经济重心所在地区生产发展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不只是在 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居优势地位而是有持续占优势的趋势,就是说其 优势为后世所继承。 (3)新的经济中心取代了旧的经济中心后,封建政府在经济上倚 重新的经济中心,并在政治上有所反映。
收集元中朝在的江南南北 。经济差问距题继续5:扩南大,移全有国哪大些部影分响人口?和税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
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
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台湾康熹版高中教科书《历史2》2014年版
(三)课件设计的特点
10份初中部编版《宋代经济发展》的课件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 赋税 年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 赋税 年
60000000
14319000
81:19
(三)课件设计的特点 4.四大南移原因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 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 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政局)
北人南下曾对南方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徐、豫土多稻田,而民间专务陆作”。为此,宋文帝 下诏要求二州“履行旧陂,相率修立”,恢复水稻生产。
——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二、史学研究成果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争议点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正方:
范文澜先生说:“黄河流域汉族人大量南迁,其中士 族只是少数,极大多数还是劳动民众。他们带着北方比较 进步的生产技术来到南方,在南方原有的生产基础上,加 入新力量,因而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郭沫若、翦伯赞 先生也如是说。这一观点几乎成了定论,凡是论及这一问 题的,大都持同一观点。
业生产落后。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
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
安定。
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
疑问1:朝南中晚移期的至原两因宋有时哪期,些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
材料二: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 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 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 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自然环境)
材料四: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 “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 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 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技术)
大新版)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
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标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
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 高中 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 (部编 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 版) 最重要的粮仓,谚语成“苏湖熟,天下足”。
悦读助我成长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的几点收获


一、问题缘起 二、史学研究成果
三、中考高考的相关题目 四、对平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缘起 (一)课标要求
初 1.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中 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
高 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
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疑问2逐:渐南超过方北究方竟。指自哪宋里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
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 发。
(二)不同教材的表述问题3:南移完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初中 (北师
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以来,问全题国4经:济南重移心何出时现南开移始的?趋势。宋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地区是国家经济 收入的依仗。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 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 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 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 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二、史学研究成果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教科书及课件中涉及的原因包括: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和环境破坏) (4)南方政府重视
二、史学研究成果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疑问7: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使用?
(三)课件设计的特点 疑问8:南方经济何时赶上北方? 5.南移的过程
疑问1:南方究竟指哪里? 疑问2: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3:南移何时开始? 问题4:南移完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疑问5:“经济重心”究竟应该怎样定义? 疑问6: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使用? 疑问7:南方经济何时赶上北方? 问题8:南移有哪些影响?
二、史学研究成果
(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争议点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正方:
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中唯有复栽与水田相关,若北方 南下移民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为秧播 技术,那就完全不同了。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对于北方南迁 人口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说法就有了合理解释,而且使南 方逐渐脱离火耕水耨易田制耕作方式,并根本改变了南方 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
--唐朝白居易《忆江南》 6.苏湖熟,天下足。(南宋) 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