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习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

本练习题将现有资料中的自然辩证法习题进行汇总,将答案和习题分开,大家可以通过本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祝好运!

【自然辩证法习题】

1.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自然辩证法是

A 由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演化而来的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C 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科学

D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

A 属于哲学门类

B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C 属于思维科学范畴

D 属于科学技术范畴

4.自然辨证法学科的性质是

A 自然科学

B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

C 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特殊学科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5.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6.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

A 辩证唯物主义

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

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

D非A非B非C

7.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

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

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

C 非A非B

D 亦A亦B

8.归纳???

A 是科学发现的唯一方法

B 是科学发现的胡效方法

C 是科学证明的有效方法

D 是从单称陈述导出全称陈述的方法之一

9.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式是?

A演绎法

B类比法

C归纳法

D综合性

10.科学理论是

A 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B 客观证明了的

C 绝对可靠的

D 非A非B非C

11.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13.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4.科学知识的生产

A 要拒绝思辨

B 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

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

15.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16.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17.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18.科学知识是

A完全客观的

B包含个人意见的

C没有主观成份的

D非A非B非C

19.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

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

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

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

D 亦A亦B亦C

20.罗素火鸡

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A 亦B 亦C 。

21.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A 非B 非C 。

22.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A 非B 非C 。

23.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D非A 非B 非C 。

24.科学研究始于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A 非B 非C 。

26.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

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

B 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

27.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

A 越容易被证伪

B 越不容易被证伪

C 非A非B

D 亦A亦B

28.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

A 就是真理

B 就是诡辩

C 非A非B

D 亦A亦B

29.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A 亦B 亦C

30.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

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亦A 亦B 亦C 。

31.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32.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

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

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

C 非A非B

D 亦A亦B

33.库恩的范式包括

A 基本的科学理论

B 形而上学假定

C 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34.以下哪本是T.S. 库恩的代表著作?

A《科学革命的结构》B 《猜想与反驳》

C 《反对方法》

D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5.P1-TT-EE-P2 这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问题模式?

A波普尔

B培根

C库恩

D拉卡托斯

36.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

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

A “保护带”

B “硬核”

C 非A非B

D亦A亦B

37.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

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

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

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不唯一的

D 非A非B非C

38.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39.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40.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

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

B 技术系统

C 社会系统

D 思想意识系统

41.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

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

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

C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42.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物质文化

B 观念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传统文化

43.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

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

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

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

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44.古代没有

A 科学

B 科学要素

C 完整意义上的科学

D 亦A亦B亦C

45.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

A 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

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

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

46.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

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

A 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

D 非A非B非C

47.继承了邻近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黄金时代的是

A 中国

B 希腊

C 巴比伦

D 印度

48.阿基米德

A 只擅长于理论

B 只擅长于试验

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

D 非A非B非C

49.??是古希腊最渊源的学者,他在自然观提出了“四因论”,并首创了演绎逻辑的推

A 亚里士多德

B 德谟克利特

C 赫拉克利特

D 恩培多克勒

50.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

A 类比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

51.阐明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被后人称为“天空法律制订者”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哥白尼

52.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

A 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

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

53.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

A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

B 新教的兴起

C 非A非B

D亦A亦B

54.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

A “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

C “全球化社会”

D非A非B非C

55.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56.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

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

57.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了心态转变。这个

阶段是指。

A 启蒙期

B 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 非B 非C

58.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体制形成阶段是。

A. 从1840 年到1919 年

B. 从1912 年到1949 年

C. 从1919 年到1949 年

D. 从1928 年到1956 年

59.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现代发展期开

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戊戌维新运动

B 五四运动兴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全国十二年(1956-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60.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科学输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数学

B 天文学

C 地理学

D 亦A 亦B 亦C

61.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 科技翻译

B 科技教育

C 军用技术

D 民用技术

6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在 1895 年至 1903 年的维新运动时期。

A. 大力提倡和宣传科学

B. 竭力反对科学

C. 不关心科学

D. 既提倡又反对科学

63.最早在中文里使用“科学”一词。

A 郭嵩焘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严复

64.在中国人中间最早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去认识和宣传科学的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65.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66.把?说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

D. 以破代立的方法

67."科学"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哪个

A 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新文化运动

68.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A非B非C

69.基础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工作:

A 对其成果应该保密

B 其成果不能无偿供他人使用

C 其成果具有公开性特点

D 非A 非B 非C

7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出来。

A. 技术发明

B. 技术扩散

C. 基础研究

D. 非A 非B 非C

71.“后进”赶“先进”成功的国家,一般是。

A. 先基础研究后技术开发

B. 先技术开发后基础研究

C. 同等发展

D. 无规律

72.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

A.基础研究领域

B.应用研究领域

C.技术开发领域

D.都一样

73.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以下四种提法中有三种被用于说明应用研究的特点。请选出

余下的一项:

A. 应用研究具有应用性特点

B. 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C. 应用研究同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

D. 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74.狭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和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共同点是。

A. 强调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B. 强调技术要素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不可缺少

C. 亦A 亦B

D. 非A 非B

75.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

A.市场创新

B.环境创新

C.亦A 亦B

D.非A 非B

76.在技术创新中,对技术要素利用的考虑:

A. 同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无关

B. 后于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

C. 亦A 亦B

D. 非A 非B

77.在技术创新中,技术路径不确定的前范式阶段技术开发风险大,因此。

A. 所有都力图进行首创创新

B. 多数企业都无力进行首创创新

C. 亦A 亦B

D. 非A 非B

78.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能够追求的主要是。

A. 重大的根本性创新

B. 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C. 亦A 亦B

D. 非A 非B

79.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关系中,

A. 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太重视后两种创新

B. 有实力的企业重视前两种创新甚于后两种创新

C. 劣势企业应更重视前两种创新

D. 有实力的企业对前种创新与后两种创新都很重视

80.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A. 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 科技和教育部门

C. 企业创新系统

D. 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81.改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首要重点应该是。

A. 加强和改善政府支持

B. 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C. 增强科技和教育的地位

D. 支持高新技术发展

82.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亦 A 亦 B 亦 C 。

83.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84.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85.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

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亦 A 亦 B 亦 C 。

86.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非 A 非 B 非 C 。

87.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可能是不同的。

D 非 A 非 B 非 C 。

88.自洽性评价

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

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 A 非 B 非 C 。

89.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

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

C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 A 非 B 非 C 。

90.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 A 非 B 非 C 。

91.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92.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93.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 美国。

B 德国。 C法国。 D 英国。

94.《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

A 默顿。 B本· 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95.“ 大科学时代” 的涵义是:

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 , 社会日益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96.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97.科学家的首要社会功能是:

A创造性的先导作用。 B 实用功能。 C 宣传功能。 C 政治功能。

98.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 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 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在关系。

D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 , 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99.金字塔模型 ( 科学界分层 ) 与鸭梨模型 ( 社会分层 ) 相比较 , 哪种说法不正

确 ?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 , 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 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 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 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100.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 获取学术信息。

B 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101.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

A 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B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C 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102.关于科学共同体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B 科学共同体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C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D科学共同体的实质是科学家的行政组织,如中国科学院。

103.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104.以下那种说法正确?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 评价à 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105.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 爱因斯坦。 B尼尔斯· 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106.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107.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108.是谁提出“ 交换理论”?

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哈格斯特龙。

109.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

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110.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 哪种说法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111.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112.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113.率先提出“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114.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

A .科学统计学

B .计量科学学

C .科学社会史 D.科学计量学

115.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 肇始于

A . 19 世纪后半叶

B . 20 世纪初

C . 20 世纪 20 年代

D . 20 世纪 60 年代

116.统计表明,只写过 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作者总数的

A 80%

B 60%

C 40%

D 20%

117.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 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 1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

A 1/3

B 1/4

C 1/9

D 1/16

118.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 15 年增加 1 倍现象的是

A .恩格斯

B .萨顿

C .默顿

D .普赖斯

119.SCI 、 SSCI 和 A & HCI 目前已经成为科技情报和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献。这种检索方法的创立者是

A 普赖斯

B 加菲尔德

C 默顿

D 赖特

120.《科学引文索引》正式刊行于哪一年?

A 1960 年

B 1962 年

C 1964 年

D 1966 年

121.研究表明,每篇科学论文平均引证参考文献数目大约是

A 10 篇

B 15 篇

C 20 篇

D 25 篇

122.在任何一年里,大约有 35% 的论文不曾被任何文献引用,只被引用 1 次的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

A 16%

B 30%

C 49%

D 60%

123.普赖斯认为,除评论性文章之外,凡每年被引证多少次以上的论文,即可列为“ 经典文献” ?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124.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数与该年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值

A 前 1 年内

B 前 2 年内

C 前 3 年内

D 前 4 年内

125.最早提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概念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

A .汤浅光朝

B .赵红洲

C .贝尔纳

D .普赖斯

126.继承了邻近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黄金时代的是

A .中国 B.希腊 C .巴比伦 D .印度

127.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28.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大约是

A. 80 年 B . 60 年 C . 100 年 D . 50 年

129.英国的产业革命发生在该国处于科学活动中心

A 之前

B 之后

C 之中

D 都不是

130.促使法国科学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拿破仑执政

D 《百科全书》的出版

131.德国科学的兴隆是伴随着()开始的

A 柏林大学的成立

B 工业试验室的建立

C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32.最早成立技术专门教育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33.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34.美国什么时候开始成长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

A 南北战争后

B 20 世纪初

C 第 1 次世界大战后

D 第 2 次世界大战后

135.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体制形成阶段是。

A.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

B. 从 1912 年到 1949 年

C. 从 1919 年到 1949 年

D. 从 1928 年到 1956 年

136.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现代发展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戊戌维新运动

B. 五四运动兴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全国十二年( 1956-1967 )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137.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 科技翻译

B. 科技教育

C. 军用技术

D. 民用技术

138.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在 1895 年至 1903 年的维新运动时期。A. 大力提倡和宣传科学 B. 竭力反对科学 C. 不关心科学 D. 既提倡又反对科学

139.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

B. 技术系统

C. 社会系统

D. 思想意识系统

140.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物质文化

B. 观念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传统文化

141.最早在中文里使用“ 科学” 一词。

A. 郭嵩焘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严复

142.在中国人中间最早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去认识和宣传科学的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143.把 _____ 说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

D. 以破代立的方法

144.在技术创新中,对技术要素利用的考虑。

A. 同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无关

B. 后于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145.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

A. 市场创新

B. 环境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146.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关系中,。

A. 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太重视后两种创新

B. 有实力的企业重视前两种创新甚于后两种创新

C. 劣势企业应更重视前两种创新

D. 有实力的企业对前种创新与后两种创新都很重视

147.系统的最基本属性是

A 最优性

B 相关性

C 整体性

D 动态性

148.1975年美籍数学家————提出了“分形”概念,用来表达那些不规则、破碎、零散的对象

A曼德布罗特

B托姆

C哈肯

D艾根

149.研究因果在质(或量)上的同向或异向变化的逻辑思维是————

A契合法

B共变法

C剩余法

D差异法

150.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组合、模拟等方法来制造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是————

A形象思维

B灵感思维

C知觉思维

D迂回思维

151.8、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标准是————

A无矛盾性、独立性、完备性

B想容性、自恰性、简单性

C严密性、创造性、必然性

D抽象性、综合性、独立性

152.9、对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正确的观点是————A科学家只用逻辑思维

B艺术家只用形象思维

C这两者水火不相容

D两者交互作用

153.10、————搅得数学王国不安宁。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A光速悖论

B罗素悖论

C芝诺悖论

D说慌者悖论

154.11、14世纪唯名论哲学家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此格言被世上称为“————的剃刀“

A马赫

B康托尔

C培根

D奥卡姆

155.“汤浅现象”说明了科学发展的“————”

A从少到多的分化规律

B从简到繁的复化规律

C由表到里的深化规律

D科学重心不断转移的规律

156.______认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的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

A哈勃

B薛定谔

C爱因斯坦

D海森堡

157.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按以下顺序转移的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

C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

158.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公理体系相容性(不矛盾性)与完备性的关系是

A可同时具备

B不可同时具备

C公理体系不可能完备

D公理体系不可能具有相容性

159.科学理论是

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B 客观证明了的

C 绝对可靠的

D 非A非B非C

160.科学知识的生产

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

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

161.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

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

C 非A非B

D 亦A亦B

162.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

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

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

163.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

A 就是真理

B 就是诡辩

C 非A非B

D 亦A亦B

164.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

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

C 非A非B

D 亦A亦B

165.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

A “保护带”

B “硬核”

C 非A非B

D 亦A亦B

166.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

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

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

C 非A非B

D 亦A亦B

167.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

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

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

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

D 非A非B非C

168.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

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

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

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

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169.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

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

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

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170.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自然辩证法习题与答案经典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 (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 (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 (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 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总目录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的“判决性实验” 2、科学技术的目标:人类福利或国家利益?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4、关于科学测量的认识论问题—测量仪器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状况 5、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的哲学意义 6、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界? 7、技术自主性(一.16) 8、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革命共存 9、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三29) 11、理论的评价——科学家接受一种科学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12、美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二31、三5、四12) 1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15、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16、技术的社会构建(一7、二24) 第二部分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1、2)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四1、2)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5、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整体既是部分的加和又不是它的各个部分的加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情况? 6、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7、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又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9、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有怎样的看法?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 10、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请陈述你的理由。 11、有人说认识客体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这种说法错在什么地方? 12、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二 32) 13、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能否说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最主要原则?或需要性原则是最主 要的原则?为什么?(三11四34、) 14、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四 13) 15、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四35) 16、为什么说归纳法有可靠性又有或然性? 17、科学符号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18、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要用理想化模型,怎样运用理想化模型? 19、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20、探索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 21、有人说“负反馈是有益的,正反馈是有害的”,试分析这一观点。 22、有人说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实验比科学理论更重要,有人说理论比实验更重要,试具体分析这两种说法。(四 23) 23、试结合本专业特点阐述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最新自然辩证法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C.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 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 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 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 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 等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范文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 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步骤一般来说,选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调研。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然后对这一领域做全方位的调研。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了解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只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的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2.课题选择。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3.课题论证。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分析审议。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课题决策。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或修改该课题,或另选课题。科研选题就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