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蓝莓产业及研究现况_於虹2013

合集下载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在国外,蓝莓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地区。

品种选育方面,国外学者通过对蓝莓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选育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如美国农业部选育的“伯克利”品种,果实大而饱满,口感酸甜适中,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在栽培技术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土壤管理、水肥调控、修剪和采收等方面。

例如,美国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秸秆堆肥的土壤改良方法,显著提高了蓝莓产量和品质。

此外,欧洲和日本等国也在蓝莓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

在国内,蓝莓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品种选育方面,我国通过对引进品种的筛选和评价,选育出了一批适于我国生长环境的优良蓝莓品种。

如黑龙江农业大学选育的“蓝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果实大、口感好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国内研究者主要于园地选择、定植技术、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方面。

例如,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蓝莓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国内也在蓝莓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方案。

总之,国内外蓝莓研究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蓝莓品质和产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蓝莓种质资源,选育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2、加强蓝莓栽培技术创新,优化土壤管理、水肥调控等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3、深入开展蓝莓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4、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开展蓝莓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研究,提升品种培育的效率和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蓝莓研究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蓝莓上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土栽培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蓝莓又称越橘,属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灌木。

果实为浆果,成熟后呈蓝黑色或紫红色,多汁,有香气,口味甜酸。

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对40多种蔬菜水果进行研究后发现,蓝莓拥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抗氧化能力最强。

蓝莓果实富含花青素、sod、vc及果胶等营养保健成分,拥有促使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生理功能,被誉为“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是结合国粮农组织(fao)要点介绍的健康食品之一。

2012年4月12日,《科技日报》上报导称蓝莓花青素等提取物能有效克制大肠癌细胞增殖。

基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蓝莓愈来愈遇到花费者的喜欢,市场发展远景广阔。

一、家产发显现状(一)基本状况蓝莓家产在长沙市发展属于新兴家产。

2012年以来,全市蓝莓家产以岳麓区森蓝蓝莓、望城区智博生物、长沙县星城明月等公司为龙头,当前初步实现了从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加工及销售的整个家产链的打造。

截止到当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为5777.5亩,此中长沙县1558亩,望城区2938亩,浏阳市108亩,宁乡市673.5亩,岳麓区400亩。

主要品种以奥尼尔,莱克西,杰兔,绚烂夏普兰,芭尔德温密斯梯,绿宝石等,果食以鲜食为主。

(二)家产优势及特点1、地区发展优势显然(1)优秀的自然优势。

我市处于长江中下游,天气知足蓝莓每年需4度以下200小时的条件;地势缓和,便于蓝莓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土壤酸碱度及松散条件适合蓝莓的种植,浇灌方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

(2)优胜的区位优势。

长沙属省会城市,经济相对活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果商云集,花费集体大而集中。

(2)丰富的人文优势。

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悠长的历史和厚重的湖湘文化,形成了多样性、独到的自然和文化旅行资源,拥有数目多、种类齐备、品尝高等特点。

当前,长沙共有旅行景区(点)80多处;有国家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马王堆汉墓早已有名中外,宁乡被考古界称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全球蓝莓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蓝莓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蓝莓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全球蓝莓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引言: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口感鲜美的小型浆果,具有高纤维、低糖分和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食品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蓝莓消费量逐年增加,全球蓝莓产业迎来了显著增长。

本文将对全球蓝莓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蓝莓产业的现状(一)产量和种植面积目前全球蓝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根据留美农业和科技学会(IRTA)的数据显示,全球蓝莓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约9.5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约27.3万公顷,年均增长率约为9.3%。

蓝莓的主要生产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智利、西班牙和南非等,这些国家的蓝莓产量占据全球的绝大部分。

(二)消费市场蓝莓消费市场逐年扩大。

据国际蓝莓组织(IBO)的数据显示,全球蓝莓消费量从2000年的约5.5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约26.2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9%。

蓝莓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的蓝莓消费量最大,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40%左右;欧洲地区的蓝莓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的市场需求旺盛;亚洲地区的蓝莓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中国的蓝莓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三)贸易全球蓝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际蓝莓组织(IBO)的数据显示,全球蓝莓贸易量从2000年的约3.1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约15.4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11.5%。

主要的蓝莓贸易国家包括美国、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等。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蓝莓进口国和出口国;智利是全球最大的蓝莓出口国之一,其蓝莓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50%左右。

二、蓝莓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创新与种植方式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蓝莓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现代蓝莓种植采用温室和大棚种植方式,可以在全年提供优质的蓝莓供应;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蓝莓的精准管理和远程监控。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对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蓝莓产业现状1. 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蓝莓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总种植面积为17.9万公顷,同比增长23.1%。

其中,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是蓝莓主要种植区域,南方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也逐渐加大了蓝莓的种植力度。

2. 蓝莓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也不断完善。

从种植、收获、包装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种植方面,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各地的蓝莓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加工方面,蓝莓产品的加工技术也在逐渐提高,蓝莓干、蓝莓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销售方面,国内蓝莓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丰富的蓝莓产品,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3. 国内蓝莓出口迅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蓝莓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9年中国蓝莓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24.5%。

其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中国的蓝莓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国内蓝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蓝莓产业发展趋势1. 农户规模化种植。

目前,我国蓝莓种植农户大多为小规模种植,缺乏整体规模效益。

未来,随着蓝莓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户将会逐渐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形成大型蓝莓种植基地。

同时,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应用也将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2. 改良品种培育。

目前,国内蓝莓主要种植的是引进品种,品质和产量相对较低。

未来,首要的发展方向将是培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蓝莓新品种,改善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我们的机遇

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我们的机遇

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我们的机遇一、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蓝莓是具有多种独特保健功能的高效经济作物。

蓝莓属杜鹃科越桔属多年生灌木果树新品种,不仅甜酸爽口,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高纤维、低热量,尤其是蓝莓富含多种花青素,可以有效增进心脑血管机能、缓解视神经疲劳、改善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被誉为“世界果蔬之王”,风靡当今欧美日韩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蓝莓还具有优良的加工品质,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的深加工,其需求量更是鲜食果的数倍,加工附加值高,产业链长。

(一)国际需求与产业规模全世界蓝莓年需求量高达80万吨,而年产量仅有40万吨,供需缺口约50%,而且需求量还在快速增长,仅日本市场需求量就达4万吨,其国内生产量仅3000吨,完全依赖进口。

国际市场蓝莓鲜果售价一直稳定在20美元/公斤,上市季节大量收购价为6~10美元/公斤。

2009年各国蓝莓鲜果市场售价为:美国10美元/公斤,欧洲20欧元/公斤,新西兰21~23美元/公斤,日本市场45美元/公斤,蓝莓浓缩汁4万美元/吨。

由于蓝莓种植和加工的比较经济效益十分突出,以美国为代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形成集种植、保鲜和深加工与一体的庞大的蓝莓产业,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二)国内市场与发展现状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的认识和喜爱程度的加深,已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鲜果市场售价达120~240元/公斤。

2007年全国蓝莓会议以后,各地蓝莓发展明显提速,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等地由于政策推动和投资拉动,蓝莓种植业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均已超过万亩。

由于蓝莓种植业的比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选项目,已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新抓手、经果林发展的热点,是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新亮点。

二、我省发展蓝莓产业的多种优势条件1、气候多样性。

蓝莓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性,从寒带、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广泛种植,安徽地处北亚热带,气温、光照、降水量和冷量单位可以满足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的生长需要。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第36卷第4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Vol.36No.42009年8月Journal of J 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Aug.2009文章编号:1001-7380(2009)04-0048-04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史海芝,刘惠民3(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收稿日期:2009204215;修改日期:2009204220 作者简介:史海芝(1983-),女,山西孝义人,在读硕士生,专业方向:果树学。

3通信作者:刘惠民(1957-),男,湖南武冈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培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2mail:hm liu@s wfc .edu .cn摘要:从蓝莓的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栽培技术、营养保健功能和贮藏加工等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蓝莓的研究发展方向,对蓝莓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蓝莓;种质资源;栽培技术;贮藏与加工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识码:AThe curren t research situa ti on of BlueberrySH I Hai 2zhi,L IU Hui 2m in3(South west Forestry Collage,Kunm ing 65022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revie wed the current conditi ons of B lueberry fr om five as pects e .g .ger mp las m,ecol ogical adap tati on,p lanting technol ogy,nutritive functi on,and its st orage and p r ocessing .Devel opment directi ons of B lueberry in the future were put f or ward,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 o the industrial devel opment of blueberry .Key words:B lueberry;Ger mp las m;Planting technol ogy;St orage and p r ocessing 蓝莓又称越桔、蓝浆果,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有3大商业栽培类型:高丛蓝莓、兔眼蓝莓、矮丛蓝莓。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蓝莓鲜果、加工品的市场供求关系,调查了蓝莓加工产品种类,分析了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鲜果加工产品市场现状产业发展蓝莓,学名越橘,是越橘中的蓝果类型。

目前用于加工及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类:北美越橘、欧洲越橘和笃斯越橘。

其中欧洲越橘是黑果类型,欧洲野生,加工品质优良。

国内仅少量进口原料,用来提取花青素类产品。

笃斯越橘为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野生分布,每年产量数千吨,早期多数出口,少量加工产品,而且目前笃斯越橘原料少量出口,多数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生产企业就地加工,形成各类产品,还有少部分作为原料在其他省份加工。

野生笃斯越橘资源蕴藏量及可采收量均有限,并且由于单产低,人工移栽及育苗栽植难度大,未实现人工栽培。

北美越橘品质优良,果实酸甜适口,并且类型丰富,适宜区域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均有适宜栽植的类型,果实既适于加工,也适于鲜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栽培上迅速扩展,继美国1937年开始人工栽培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欧洲,以后又扩展到大洋洲、日本和南美洲。

中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30余年来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开始北美越橘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生产,2002年鲜果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销,2005年以后有部分基于栽培北美越橘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上市。

本文涉及的蓝莓加工品为以上3类原料果实所形成的加工品,蓝莓鲜果来自北美越橘的品种。

目前国内蓝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鲜果及加工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迅速。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质量良莠不齐,初加工产品卫生状况不佳,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

蓝莓生产现状与进展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增加,蓝莓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健康食品。

作为一种传统的果树作物,蓝莓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现代化的商业产业之一。

本文将探讨蓝莓的生产现状以及未来的进展途径。

一、蓝莓的生产现状1. 蓝莓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商业作物,蓝莓的种植面积在近年来持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

其中,美国、智利、加拿大、秘鲁、西班牙等国家是世界上蓝莓种植的主要国家。

在中国,蓝莓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南方为主,北方为辅的种植布局。

2. 蓝莓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和研究,蓝莓的品种和管理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的蓝莓品种不仅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口感独特,而且产量高、产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

蓝莓的生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让养殖商的收益更加诱人。

3. 蓝莓的销售市场也在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蓝莓的销售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以往的果蔬批发市场,各大超市、商场也开始销售蓝莓。

此外,线上销售也越来越普及,部分蓝莓种植者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将鲜果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二、蓝莓生产的进展途径1. 引入国外先进品种目前国内蓝莓的品种种类相对较少,品质和产量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因此,引入国外优质品种,是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在引入品种的同时,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一并带来,对于蓝莓生产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

2. 推广温室种植技术北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其严寒的气候,蓝莓种植面积较小。

因此,温室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西南、华南等地,由于气温适宜,蓝莓种植抵抗力较弱。

对于这些地区,利用温室种植技术也可以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叶果树2013,45(3)ʒ19-22Deciduous Fruits世界的蓝莓产业及研究现况於虹,贺善安(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南京210014)摘要ʒ根据第10届国际蓝莓和超级水果会议资料,综述了世界的蓝莓产业及研究现况。

近5年来,栽培蓝莓的区域已由较集中的北美洲逐步扩展至亚洲、欧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各栽培区的研究者在栽培技术、品种和砧木选育及扩大栽培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ʒ世界;蓝莓;产业;栽培;病虫害;育种中图分类号ʒS663.9文献标识码ʒA 文章编号ʒ1002-2910(2013)03-0019-04收稿日期ʒ2012-09-24基金项目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37),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CX (11)1011)作者简介ʒ於虹(1968-),女,浙江萧山人,研究员,从事小浆果类果树育种研究。

E -mailʒnjyuhong@vip.sina.com.2012年7月17 22日,第10届国际蓝莓和超级水果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Masstricht )举行,世界20个国家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农场主、企业代表和一些协会代表。

会议内容广泛,包括全球蓝莓的生产发展趋势、栽培技术、脱毒苗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育种、保健功能、采后处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笔者根据第10届国际蓝莓与其他超级水果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结合我国蓝莓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1世界蓝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球高丛蓝莓栽培的总面积已由2005年的4.2万hm 2发展到目前的7.73万hm 2,增加84%。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国的蓝莓占全球栽培总面积的47%,加拿大占12%,两者相加还不到60%。

与过去占80% 85%相比,减少了20% 25%。

智利栽培面积1.3万hm 2,为美国的37%;尤其是有机蓝莓面积已达1580hm 2,接近美国1665hm 2的水平。

阿根廷的栽培面积也增加很快,达到了3845hm 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约1000hm 2,南非约500hm 2,整个南半球面积接近世界总栽培面积的25%。

目前波兰的面积为3157hm 2,德国2145hm 2。

在亚洲,中国和日本是蓝莓发展较快的国家。

日本自1951年引进蓝莓后,至今已有60余年,前30年发展很慢,到1980年时共计10hm 2。

1980年当蓝莓的保健功能被确认后,加快了发展步伐,尤其在过去的10年中更为迅速,到2011年共有1000hm 2,产量达3000t 。

推动日本蓝莓发展的有3个主要因素ʒ①引种和推广了三大类蓝莓新品种,特点是大果,风味更佳,更耐贮藏。

②研究出了适合日本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栽培措施。

③利用蓝莓的保健价值引导消费者,也促进了蓝莓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中国栽培蓝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才开始推广,目前栽培面积被认定为3499hm 2,发展速度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此面积数约为日本的3 4倍,然而商品产量却只有4000余t 。

这明显地反映出,中国蓝莓高速发展中栽培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不高的问题。

面对世界蓝莓发展和竞争的形势,我们势必严肃对待,认真改进,否则很难跟上世界蓝莓业高速发展的步伐。

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蓝莓的年消费量从0.2亿kg 增长到1.9亿kg ,增加了约9倍。

平均每人的消费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每人50g 增长到2010年的500g 以上。

过去5年中,欧盟的蓝莓消02落叶果树第45卷费量也成倍增长,未来的几年内可能会达到每年3倍以上的增长。

过去10年里,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顾客欢迎,因此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在内的一些饮料生产商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蓝莓保健功能的研究仍然是热点,会上约有1/3的论文属此领域。

过去认为从保健的目的出发每人每天应摄入1000 5000单位超级等渗抗氧化剂(ORAC)才能满足需要,现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提出每人每天摄入量应达7000单位,所以消费量还会有巨大的增长。

与一般栽培蓝莓的价格相比,有机蓝莓的价格通常高20% 100%,吸引了种植者采取有机方法种植蓝莓。

过去5年里,世界各地有机蓝莓基地增长迅速,包括新种植基地和由传统种植基地转向有机基地。

在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州栽培技术发达,有机蓝莓总面积达1060hm2,占全美国总数1665hm2的64%。

全世界有机栽培面积总数由2006年的1200hm2发展到2011年的4156hm2,增加2.5倍。

2蓝莓的栽培技术研究2.1土壤覆盖管理研究美国继续在覆盖技术方面进行长期、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种植蓝莓时土壤覆盖管理的重要性。

部分引进蓝莓的国家,更加注重研究如何通过栽培措施,克服本地不利于蓝莓种植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如日本通过种植穴土壤改良、高畦栽培和木屑覆盖等措施,在原水稻田成功种植了蓝莓。

智利开始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如防晒剂和遮阳网等,研究如何防止强光对北高丛和南高丛蓝莓的灼伤。

在50%黑色网下,‘莱格赛’(Legecy)和‘百里吉大’(Brigitta)品种都会延迟成熟,果实增大。

有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直接将硫磺粉撒入土壤中,改为将硫酸加入灌溉系统,可以更快速的降低土壤pH 值。

随着有机蓝莓栽培面积的扩大,美国从2006年开始了一个长期研究计划比较栽培措施,包括平地栽培和起垄栽培,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覆盖方法和适宜品种选择等。

4年的研究表明,高畦栽培时所需灌溉水量要比平畦多;起垄栽培的累计产量比平地栽培的高18%;‘公爵’(Duke)施用羽毛粉比鱼肥产量高。

但无论是肥料种类还是施用量,对‘自由’(Liberty)品种的产量无影响。

表明施肥研究要与品种相结合;用高畦和黑地膜覆盖种植的果实,其花青素含量较高。

用地膜、锯屑和锯屑加腐殖土覆盖的试验表明ʒ以栽植第2 5年(2008 2011)的总产量进行比较,地膜覆盖最佳,每株约产6.35kg;其次是锯屑加腐殖土,约6.25kg;第3为锯屑覆盖,约5.8kg。

这3种覆盖处理的根系和枝叶干重之比因品种而不同(注ʒ仅表明了不同品种对覆盖的效果反应不同)。

对‘公爵’品种而言,锯屑覆盖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最低,锯屑加腐殖土居中;对‘自由’而言,情况相反,地膜覆盖最高,锯屑覆盖最低,锯屑加腐殖土居中。

这3种覆盖处理的植株,其总干重(地上部和地下部之和)‘公爵’品种相差不明显;‘自由’品种的根干重以地膜覆盖最高,锯屑覆盖最低,锯屑加腐殖土居中。

另外,覆盖试验区的‘都克’(Duke)、‘利卡’(Reka)、‘德拉帕’(Draper)、‘蓝丰’(Bluecrop)、‘蓝金’(Bluegold)、‘蓝仔’(Bluejay)、‘莱格赛’(Legecy)、‘自由’(Liberty)、‘奥萨蓝’(Ozarkblue)和‘奥罗拉’(Aurora)10个品种,连续4年(2008 2011)覆盖,其单株总产量地膜覆盖普遍比有机物料覆盖高,平均高出41%。

各品种间以‘莱格赛’和‘奥萨蓝’产量最高,只有‘蓝金’品种两种处理差异不明显。

2.2施肥种类和方法研究在使用羽毛粉肥(NʒPʒK=13ʒ0ʒ0)与鱼肥(NʒPʒK=4ʒ1ʒ1)的比较试验中,连续4年(2008 2011)单株总产以高羽肥处理效果最好,低羽肥和低鱼肥其次,高鱼肥效果最差(高ʒ指2007 2009年用肥量每年每公顷57kg氮;2010 2011年每年每公顷102kg氮。

低ʒ指相应用肥量换算的氮肥为高用肥量的1/2)。

在对根系和枝叶干重比的测定中,使用羽肥的都高于使用鱼肥的;而不论是使用羽肥或鱼肥,低肥的根系和枝叶的干重比高于高肥的。

这个试验值得中国蓝莓种植者注意,表明过高的氮肥用量并非蓝莓所必须,尤其是磷肥和钾肥更应适当施用。

在俄勒冈以‘蓝丰’为试材,历时6年(2006 2011)的研究中证明,施肥应靠近根系,否则效果差。

种植第1年用单管滴灌比用双管距根颈20cm12第3期於虹等ʒ世界的蓝莓产业及研究现况远处滴灌更有效,因为氨态氮的离子不易移动。

用滴灌施肥与施用粒状肥相比,滴灌施肥的效果好,但用肥量较多。

颗粒肥靠近根部施用效果好。

蓝莓园的前作为花生和禾草时,草地比花生地好。

原因是花生地的土壤pH值偏高,有机质的含量只有约2%,只是磷的含量较高;而草地的pH值较低,有机质是花生地的2倍。

对‘奥斯汀’(Austin)和‘顶峰’(Climax)两品种而言,前作为花生地和草地时,其产量差异达到了1ʒ3。

高海拔地区栽培蓝莓,果实的花青素含量较高;日本采用不加温冷棚栽培蓝莓,果实可提前到6月雨季前采收。

对19个南方高丛品种,8个北方高丛品种和2个兔眼品种的试验表明,采取放蜂、灌溉和合理施肥的条件下,开花期(50%)和果熟期(50%)可提前10 40天(因年份不同而异);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注意野生资源的持续管理和关注,开始进行资源评价、生态条件(雨量、温度、土壤、光照、海拔)和繁殖技术(生根激素、插条年龄和扦插时间等)的研究;荷兰从2010年开始进行蓝莓的无土栽培试验。

2.3病虫害防治随着蓝莓栽培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美国、智利和荷兰等国都非常重视病虫害种类的调查和防治研究。

阿根廷引种后发生金龟子类的地下害虫(Dyscinetus sp.),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率高于50%。

新近发现了多种病毒病,主要在叶部。

在美国发现一些病毒潜伏期长达15年之久,在蓝莓园进入盛果期时爆发。

智利于2005年起出现了银叶病(silver leaf),病原菌为Chondrostereum purpureum,首先发生在‘蓝百里吉塔’品种(Brigitta Blue)上,而后逐渐依次蔓延至‘蓝丰’、‘公爵’、‘德拉帕’、‘伊利’(Elliot)、‘密斯蒂’(Misty)、‘蓝哈芬’(Blueheaven)。

采用修剪、喷洒防病剂、用药灌根等措施均无法阻止病害扩散,只有用了大量的堆肥浸提液(每年每公顷6000L),才使病害停止蔓延,并使病斑株恢复正常。

果实炭疽病是病原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感染的结果。

研究表明,果实含糖量高而酸度低时发病少,体外菌丝体培养也有同样的反映。

证实了‘伊利’品种抗病而‘泽西’(Jersey)敏感,并查明有两种黄酮类物质只在‘伊利’中存在,而‘娟赛’中不含有。

‘用梯芙蓝’(Tifblue)、‘顶峰’(Climax)和‘南方之星’(Star)的离体枝条接种和培养表明,30ħ和35ħ高温使茶枯病(枝条枯萎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e病斑发展严重。

有趣的是,发现大黄蜂(Bumble bee)可带有抗病物质以减少灰霉病菌(Botrytis)引起的花腐病发生。

南方高丛蓝莓品种的根腐病(Phytophthora cinamomi)明显比兔眼蓝莓品种重,其中唯有‘海岸’(Gulfcoast)品种具有与兔眼蓝莓品种同样的抗性,采用高畦和使用农药甲霜灵(metalax-yl)可减少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