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3)(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31张PPT)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节省能源5G技术将支持能源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提高生产、交付、使用和协调有限的能源资源的效率。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四、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
✓ 旧事物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5G的传输距离有效距离是很短的。在信号塔附近的时候,5G速度很快,但如 果远离信号塔,速度就会变得比4G还慢
✓ 新事物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一个过程
(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P65)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含义P63
发展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
二、发展的实质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 规律,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 有远大的发展 前途的事物。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自然界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பைடு நூலகம்,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鬼火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 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原因仍然未 知。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 生氧化磷,通过储存的热量,达到燃烧点时会燃烧(化 学变化)。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因为流速 大压强小),回头一看,很吓人,所以被那些胆小或迷 信的人称作“鬼火”。鬼火的颜色随着人体含有的元素 颜色而改变。时常我们可以看到的鬼火颜色有3种:绿 色、蓝色、红色,若有特殊的颜色,说明死人体内红磷 元素含量特别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2)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灭亡。

2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不用纸巾用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开汽车不如骑单车……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这一现象蕴含了什么哲理?提示: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习方法
1、按照“自主预习---合作研讨---检测评价---反思总结”四环节进行学习。
2、预习时,要运用“查、划、写、记、练、思”的方法读课文两遍;按照观点提要法和概念比较法独立完成自主预习单的有关问题。
3、研讨时,要按照“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的流程进行,同时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的、联系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4、评价时,要采用“自主练习---交流评价---自我纠错”的流程进行,强调独立性和纠错性。
5、养成每节课反思总结的习惯,学会整理笔记。
学习过程
程序(要素)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显示材料《机智的东方朔》,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检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15分钟
1、组织学生谈谈对自主预习单上的思考题的理解,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检查学生对评价单上的习题的

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共69张PPT)

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共69张PPT)

联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联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2.发展的实 质
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 注意:把握发展要着重注意两点
(1)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是揭示了万事万物
2. 发展当然是一种变化,但并非所有的 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 ) A. 变化是数量的变化,发展是性质的变化 B. 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式曲线式的 C. 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D. 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新事物的运动 3.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 今年是全国第一,明年可能就不是了。 这一现象蕴涵哲理是 ( ) ①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少的 ②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④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经济全球化
粗放经营 自主创新
坚持发展观点 看 问 题
发展的实质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 问题的关键。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代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将得到更大发展!
1.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 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 )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识到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包括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2.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如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

3. 分析案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案例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内容。

2.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须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事心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让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学习任何知识时,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

(3)深刻理解只有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重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难点:准确的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学习方法】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体验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与同学讨论并分享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并能正确对待新事物,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教学步骤1、动画切入《铁杵成针》归纳总结其中的道理,进一步引出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分析故事《吃饼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在赶路的时候饿急了,正好就碰到一个卖烧饼的,“哎呀,正合我胃啊!”便一屁股坐下来,一下就要了六个烧饼。

没几口,便一扫而光。

可是,感觉肚子还有点没饱,“老板,再来一个烧饼。

”可是,当第七个烧饼只吃到一半时,便觉得肚子撑得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在发展中的?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3.通过解释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案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Step 4:方法探究(25分钟)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并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方法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1、本课逻辑结构: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总之,不能从表面形式上去识别新旧事物。

另外,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

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

2、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

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斗争的过程有反有复。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武器;它是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斗争中,既要信心满怀,又要头脑清醒;要把坚定的革命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结合起来。

3、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

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

有些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

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达到一定度的情况下,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呢?其根据有两点: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方面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度的原理认为,量和质是相互统一,相互规定的,因而当保持旧质的量不存在时,旧质也就保不住了,就要被新质事物所代替,即发生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

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质变对于它之前的量变的意义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对它之后的新量变的意义是为新量变开辟道路,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法国大革命后发布的“独立宣言”和各种法律把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成果写进了这些文献,从而体现和巩固了以往斗争的成果,如果没有质变这是不可能的。

质变发生后原来为旧质事物所限制的矛盾非主要方面成为主导的方面了,处于支配地位了,因而能得到更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变又依赖于质变: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实现发展;只有质变,量变才能打破旧质的限制,使量变已有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起来。

总之,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反映了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我们既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即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4、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之,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就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并非一切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简单事物而言,其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因而无所谓主次。

只有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以上的矛盾时,才有主次之分。

而对于任何一个矛盾而言,它总是包含着矛盾的双方的,所以任何矛盾的双方都要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次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其次,二者的联系:都是讲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的问题,都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因而其内部均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矛盾主、次方面。

有时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主要矛盾决定着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其实其本质含义就是说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二者都要求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典型试题:(一)、选择题1.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A.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标准B.以事物发展速度的快慢为标准C.以事物是否成熟和完善为标准D.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为标准答案:D2.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A.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质变开始B.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C.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D.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和量变同时开始答案:C(二)、非选择题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上述材料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

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还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现在已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向前发展。

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现在我们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