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新课标卷)
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地理部分【新课标】

【新课标】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2012-06-0815:34:41)转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页脚内容1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
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
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
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
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地理真题+答案】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科地理试题与答案(word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
2012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大纲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计算能力。
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44亿、3.09亿、11.86亿、1.28亿。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
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
而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
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
2012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最新版(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第一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1~2题。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 能耗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第2题表 德班气候观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3~4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3.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B .甲丙C .乙丁D .丙丁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 .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 .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 .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自2011年7月开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
完成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6.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软件产业发达B.国内市场广阔C.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价格较低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 .常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新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新课标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很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做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汉江平原D. 成都平原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1.2012全国卷(课标)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课标版)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新疆云南河北陕西江西辽宁湖北湖南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汉江平原D .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读图1完成4〜5题。
b),A .①地B .②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A •河道淤积C•湖泊分流C.③地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B .河谷变宽D .湖水补给量减小D .④地•壤市6.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C .汗水谷地,黄淮平原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图3&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 . T 0年工业基础雄厚C .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 .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 .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B . T o〜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D .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C. 340米山峰*高科l/n河流*潮泊*A. 90 米B. 230 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 260 米 B . 310 米D. 420 米C. 360 米D. 410 米第II 卷二、非选择题:(56分)36.(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全国新课程卷文综(含答案)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 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 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乙 为飓风。南部接近飓风源地,东部处在北 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
(2)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 急预案;修建应急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措 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答案:10.D 11.C
D.420米 D.410米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 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 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 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 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 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 -- 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答案:8.C 9.B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交通费用;利 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交流;共享基础设施,节约 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7. 图中甲、乙两
城市分别位于----------------------------------------------------------------------------(C) 1.近年来,我国粮食
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B)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最为显著的是-------(A)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8.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C)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
的主要原因是-(D) A、T年工业基础雄厚 0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B、T—T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01¯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C、T—T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12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 D、T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B)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
在图a中的---------------------------------------------------------------------(D)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
乙水文站之间------------------------(C)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下图,完成6~7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D)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C)
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A、260米B、310米C、360米 D、410米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国,近年来,越南规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右图)是我国红木家具(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10分)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始在凭祥集聚。
(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6分)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8分)(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观点二:不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扩大就业;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
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上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塑像闻名于世。
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4分)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6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演示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
据。
(6分)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甲为地震。
(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乙为飓风。
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