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振动测试》思考题解读

《噪声与振动测试》思考题解读
《噪声与振动测试》思考题解读

《噪声与振动测试》思考题

第一章 声音的基本特性

1、 噪声与振动测试有何意义?

2、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可分为哪几类?

声音是听觉系统对声波的主观反应。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按特点分:语言声、音乐声、自然声、噪声。传播途径:空气声、固体声(结构声)、水声环境噪声分类: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3、 何谓声源、声波?声波分为哪几类?什么是相干波?

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音是机械振动状态的传播在人类听觉系统中的主观反映,这种传播过程是一种机械性质的波动,称为声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称为相干波。

4、 描述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其中哪些可以用仪器测量?

声压、声强与声功率,声能量与声能密度。声压、声强与声功率可以直接测量。

5、 什么是声场?声场空间分为哪几类?

声场是指声波到达的空间。声场空间可分自由空间和有界空间,有界空间可以分为半封闭空间(管道声场)和封闭空间(室内声场),其中封闭空间经过反射可形成混响声场,混响声场又包括驻波声场和扩散声场。

6、 什么是波动方程?理想流体介质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波动方程:描述声场声波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数学方程。

理想流体介质的假设条件是(1)媒质中不存在粘滞性;(2)媒质在宏观上是均匀的、静止的;(3)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为绝热过程。

7、 在理想介质中,声波满足的三个基本物理定律是什么?小振幅声波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物态方程。小振幅声波满足的条件是(1)声压远小于煤质中的静态压强;(2)质点位移远小于声波波长(3)煤质密度增量远小于静态密度。

8、 声波产生衰减的原因有哪些?

9、 什么是声场?自由空间和有界空间有何区别?试举出两个常见的可以作为自由空间

的噪声场?

声场是指声波到达的空间。理想的自由空间是指无限大的,没有障碍物的空间。而有界空间指的是空间部分或全部被边界所包围。如旷野中的变压器噪声声场、空中航行的飞机辐射的噪声声场。 10、 什么是混响?赛宾公式的表达式: 声能被壁面逐渐吸收而衰减的现象就是混响。

11、 参考声压p 0及参考声强I 0的值分别为多少?基本声学参量为什么要采用对数标度

表示?

600.1610.161ln(1)V V

T S S αα

=≈--

①强度变化范围很宽(106),直接使用声压声强等不方便;

②人耳对声音的感觉近似正比于声音强度的对数值

12、

空气中声压级、声强级与声功率级的关系是什么?

13、

2个声压级分别为80dB 的噪声叠加后的值为多少?为什么说被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相差小于3dB 时,测量结果不可靠?

因为背景噪声和所测得的噪声通常都有一定的涨落,被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相差小于3dB 时,测量结果不可靠,这是声学测量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4、

背景噪声修正值的表达公式是: 15、 评价一个噪声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用Stevens 等响度指数曲线计算响度的方法适合什么场合?

人耳听觉特性有关的评价量、心理感受有关的评价量、人体健康有关的评价量、语言交流有关、室内活动有关的评价量。适用于扩散声场。扩散场内,响度指数由 频带声压级和中心频率确定;响度指数代表该频带对总响度的影响,但大者贡献多; 带宽不同时,对总响度影响也不同,故带宽修正;

16、 声学测量中为何要采用计权?常用的计权有哪几种?

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听觉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对所接收到的声音按

频带设一定的衰减来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一般这种计权网络有A 、B 、C 、D 四种。 17、

当测量值是等间隔采样时,如何计算相应的等效连续声级?

18、 如何计算噪声暴露量?我国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8小时噪声暴露值为多少?85dB (A )最大不应超过(115dB (A ) )。

19、

L 90为峰值噪声,L 10背景噪声。(T/F )? F 20、 与主观感觉相关的噪声评价参量主要有哪些?

感觉噪度级、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声冲击指数、烦恼度。

21、 什么时噪声掩蔽?什么是掩蔽值(量)?

由于噪声的存在,一般来讲降低了人耳对另外一个声音听觉的灵敏度,因此,使听阈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叫做掩蔽。听阈提高的分贝数称为掩蔽值。

22、 噪声的评价参量主要有那些(答出种5以上)?等效连续声级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是

什么?

响度和响度级、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计量、累计百分声级、噪度和感觉噪声级、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声冲击指数、烦恼度。对于间歇的连续噪声或起伏变化较大的噪声(如交通噪声),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能量声级,又称等效连续声级,

221120.122eq 021210.11110lg ()10lg 10dB 1p t t L t t t L L p p dt dt t t t t ????==????--????????

计算题

1.某机器的倍频程声压级如下,计算该噪声的A声级。

2.对某设备进行测量,用倍频程分析仪测得的结果与相应的响度指数如下表所示,试

计算其总响度。

3. 某人一天工作8小时,其中4小时在90dB(A)的噪声下工作,3小时在85dB(A) 的噪声

下工作,1小时在80dB(A) 的噪声下工作,计算8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

第二章声信号采集与分析(思考题)

1、什么是声信号?声信号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声源振动导致介质波动产生声波,声波经过声学传感器转换后,传声器的输出信号就称为声信号。声信号分为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前者的每一个值都可以用有限个参量唯一地加以描述。后者不能用确定的数学解析式表达其变化历程。不能预见任一瞬时所出现的数值。

2、信号处理中的电噪声和声学测量中的声学噪声含义一样吗?

不一样,声学噪声指的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声音。将它进行电声转换后,称为分析,处理和控制的对象,实质上是一种信号,这是电噪声。

3、白噪声和粉红噪声有和区别?

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频带所含噪声能量是相等的,频谱连续且均匀的噪声,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不随频率变化。

粉红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比带宽所含能量相等的噪声。而各等带宽频谱分布基本上为每倍频程下降3 分贝的斜线

4、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恒带宽法和恒百分比带宽法。频域有FFT频域降噪,时域有小波降噪。数据位宽截取。

5、什么是频程?声信号频率分析中常用的分析带宽有哪几种?相对带宽为多少?

对噪声做频谱分析时,一般不需要每一个频率上声能量的详细分布。为方便起见,在连续频率范围内把它划分为若干个相连的小段,每一个小段叫做频带或频程。有窄频带宽、倍频程和1/3倍频程带宽。

6、在以对数为标度的频率轴上,恒百分比带宽的频带宽度是不变的。(F/T)? T

7、1/3倍频程分析中,从50Hz~10kHz的范围内可分为多少个频段(程)?23

8、 CPB 分析的中心频率和上下截止频率有何关系?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窄带分析?

分析精度要求高时,分析频带应选择窄频带宽。

9、 声掩蔽分为(时域)掩蔽和(频域)掩蔽两种。

第三章 声学仪器与设施(思考题)

1. 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各有什么特点?

特点:固有噪声小,输出阻抗低可直接连接衰减器和放大器,但体积大,频响不平,易受电磁干扰。特点:频率范围宽,频率响应好,灵敏度变化小,长期稳定性好,体积小等,但内阻高,需要加极化电压。

2. 什么是测量传声器?其性能指标主要哪些项?

在声学研究中常采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已知其灵敏度响应的高精度传声器,称为测量传声器。灵敏度、频率响应、非线性畸变、指向特性、输出阻抗及输出阻抗特性曲线、传声器的噪声级、最大声压级和动态范围、传声器的稳定度。

3. 什么是自由场传声器?什么是声压型传声器?

4. 什么是测量传声器的声压灵敏度和声场灵敏度?传声器的灵敏度可表达为:

传声器输出电压和实际作用到传声器的有效声压之比为声压灵敏度;传声器输出电压与传声器放入声场前该点的有效声压之比称为声场灵敏度。 5. 常用的测量传声器尺寸、灵敏度、频响和声压级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目前声级计所用的传声器灵敏度大约为50mv/Pa ;电容传声器:1″为18KHz 、1/2″为25KHz 、1/4″为100KHz ;驻极体传声器:1″为12KHz 、1/2″为15KHz 、1/4″为30KHz ;声压级的测量范围是电容传声器:1″为150dB 、1/2″为160 dB 、1/4″为175 dB 、1/8″为180dB ;驻极体传声器:1″为140dB 、1/2″为145 dB 、1/4″为150 dB 。

6. 电容传声器的前置放大级又称为(阻抗变换器),对其放大倍数有何要求?

它一般不起放大作用,其电压增益小于并接近等于1.

7. 什么是传声器的灵敏度指向特性?通常如何描述灵敏度指向特性?

传声器灵敏度随声波入射方向变化的特性称为灵敏度指向特性;灵敏度指向性常用指向性图描述。

8. 试述传声器的测量范围和量程的含义

最高声压级减去等效噪声级就是测量传声器的动态范围。

9. 测量传声器按其响应可分为哪几类?通常情况下声级计用传声器属于那一类? 声压响应、自由场响应和无规响应三种。

10. 标准传声器灵敏度校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现场校准常用的校准器有哪些?

耦合腔互易法----声压灵敏度 、自由场互易法----声场灵敏度 、活塞发生器法、标准声源法 。后两者现场校准。

输出电压灵敏度=

输入声压

11.活塞校准器和声级校准器典型校准参量是多少?

典型的参量为:频率为250Hz,声压级为124dB,其准确度大约可达±0.2dB。

典型的参量为: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94dB,其准确度大约可达±0.3dB。

12.测量传声器的附件主要有哪些?防风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防风罩

2.鼻锥

3.无规入射校准器

4.延伸杆

5.延伸电缆

6.三脚架防风罩用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13.常用的声学测量仪器有哪些?主要有什么功能?

声级计也叫噪声计,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测量声音的声压级和声级的仪器声强测量系统:测量声强和其频谱分析。数字式声学仪器:

14.什么是声级计?声级计由那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功用?画出声级计的基本组成

框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声级计也叫噪声计,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测量声音的声压级和声级的仪器。1 传声器2 前置放大器(阻抗变换器)3 放大器4 计权网络5 检波电路

6 指示器

7 电源。

15.我国有关声级计的标准是(GB3785-83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按精度分,

声级计可分为几类?4类各型的使用特点及误差限是多少?

标准声级计实验室用精密声级计一般用途普通声级计噪声监测普及型声级计

16.声级计的时间计权快慢检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分别为多少?125ms;1000ms

17.积分声级计又称为(积分平均声级计或平均声级计),与一般声级计有何区别?其主要

作用是什么?

对于非稳定的噪声,需要测量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L eq。但是,一般声级计是不能直接测量等效连续声级的,只能通过测量不同A声级下的暴露时间,然后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而积分声级计却可以。

18.使用声级计进行声学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时间计权特性的选择、背景噪声影响的修正、声级计外形及人体的影响、传声器的方向、声源附近反射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19.国标GB/T15173规定的声校准器级别分为()种类型,其允差分别为()。

20.与声压测量相比,声强测量有什么特点?

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背景噪声、反射声),不需要进行修正;不需要在特定的声学设施(如消声室、混响室)中进行。

21.试述P-U技术的测量原理。

22.基于P-P技术组成的声强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测量误差主要包括那几方

面?

23.P-P声强仪中传感器排列有哪几种方式?4种

24.对于P-U技术,声强的频谱表达式为(),是基于什么原理给出的?

25.描述消声室性能的指标是什么?半消声室与全消声室有何区别?

本底噪声、截止频率。6个面全铺设吸声层的是全消声室。5个面或4 个面的为半消声室。

26.什么是混响室?声学测量中,哪些情况需要在扩散场进行?

混响室是指具有扩散声场的实验房间,它吸声很小,混响时间很长,室内声波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声能的均匀分布。有些电声换能器需要知道它的扩散场灵敏度。电源输出功率的混响室测量中,要有扩散场的假设。某些高噪声环境下的实验研究。

第四章测量规范与标准(思考题)

1.对一个噪声测量项目测试前应准备哪些工作?准备测量仪器时应考虑哪些环节?

明确测量目的及任务、确定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规划测量步骤、罗列所需仪器。

被测声源的特性,测量数据的工作量及要求形式,仪器的使用场合;测量仪器的状态及校验;测量系统的预连及试运行;附件的准备

2.若用活塞发生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时,计权开关应放在什么位置?校准值为多少?

线性或C计权位置,为250hz124db。

3.测量中发现有驻波存在时,应如何估计声级?

Max和min小于6db,取平均值,大于6db,max减去3db

4.对于一般房间或室内进行声学测量时,测点应选在什么位置?如何确定近场区域?

5.噪声标准分为哪几类?环境噪声限值标准有哪几类?

声学测量基础标准,噪声限值标准,噪声测量标准。

6.声学及测量中涉及到相关的国家法律及标准有哪些?在什么标准中规定了一线生产工

人每日容许接收的噪声剂量?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环境噪声分为哪几类?

8.根据声污染防治法,解释下列用语的含义:噪声排放、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

物集中区域、夜间、机动车辆。

9.新修订的国标“声环境质量标准”的代号是()。其中声环境功能区分为哪几类?

10.1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的噪声限值分别为多少?5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间

有什么特点?

11.测得某个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等效声级夜间不大于40dB(A),昼间不大于50dB(A),,

则该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标准要求(T/F)

12.环境噪声监测对测量仪器的要求是什么?

13.环境噪声监测中,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哪几种测点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14.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和()两种类型。

15.0~3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中,每个测点测量()分钟的等效声级?对监测结果如何

评价?

16.对4类其进行噪声监测时需要测量哪些参数?测量时间为多少?

17.对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时,依据哪些参量来评价被监测区域的环境噪声水平?

第五章噪声源测量(思考题)

1.什么是稳态噪声?测量稳态噪声时,测量结果如何表示?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非稳态噪声

2.声级测量时,测量读数为75dB,比背景噪声高5dB,那么被测噪声级应为( 7

3.3 )dB。

3.将频带声压L i级转化为A声级的公式为()。

4.对于不规则噪声,通常可通过测量那些参量来表述被测声场的特性?

测量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声压级的统计分布(累积百分声级Lx);等效连续声级;噪声的频谱分布。

5.什么是声源的指向性?指向性指数DI=( )。噪声源通常是有方向性的。

6.我国颁布的噪声源声功率测试标准中,其测试方法可归为(声压法)、(声强法)、(标

准声源法)、(振速法)。按测量精度可分为(1)、(2)、( 3 )。

7.声强法测量噪声源声功率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在测量中会出现负值?

8.声强法测量声功率时,常用的测量表面有(箱)、(半球)、(相似形)。

9.与声压法相比,声强技术有什么优点?实际测量中声强法存在那些误差?

不需要使用消声室或混响室等的声学设施;

在多个声源辐射迭加声场中能区分不同声源的辐射功率。这意味着声强技术能用于测量现场条件下各种实际噪声源的辐射功率。

有限差分近似估算误差、相位不匹配误差。

10.用声强技术测量声源声功率的方法有(定点式测量方法 )和(扫描式测量方法 )。

11. 课程实验中采用了哪几种方法测量声功率(可用框图表示)?请简要说明实验中各种方

法的测量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过程及测量方法的特点、测量结果对比情况。

第六章 声学材料与声学结构的测量(思考题)

1. 声学材料和声学结构的声学性能主要有哪些?

吸声性能:包括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率;隔声性能

2. 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率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声波导管法、自由声场法、混响室法。

3. 什么是驻波比?试简要说明驻波管法测量吸声系数的原理。

管中声压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值。

4. 试述声波导管双传法测量反射系数)(ωr 的原理,该方法与驻波管法相比有哪些优点?

所用的管子较短,相应的下限测试频率可以降低。

可采用噪声信号和脉冲信号作声源。

利用计算机作信号处理,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

该方法的缺点:

测试用的两个传声器的振幅特性和相位特性要求一致。

时延必须根据d 和c 0 非常精确地调节。

管壁吸收的修正比驻波管法更困难。

5. 什么是声阻抗率比?在自由场用斜入射法测量材料的吸声系数时,声阻抗率比ξ可表示

为( )。材料声阻抗率与空气特性阻抗率的比值。

6. 试说明声波导管法测量材料斜入射吸声系数的基本原理。

7. 吸声系数测量方法有哪几类?管测法可测哪几种吸声系数?试简述驻波比法和传递函

数法测量原理及其特点。驻波管法、声波导中的双传声法。

8. 什么是混响时间?试说明在混响室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基本原理。

混响时间的定义是在声源停止工作后,声级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

9. 什么是透声系数?透声系数又称为( )或( )或( )。隔声量又称为( )或( )。

10. 用混响室法测量隔声量的表达式为TL=( )。

11. 衡量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 )、( )、( )。

第七章 室内声场测量(思考题)

第八章 环境噪声测量(思考题)

1. 什么是环境噪声?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的声环境质量,了解功能区环境噪声时空分布特征。

3.根据GB12348-2008,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4.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测点位置有何规定?测量时段和内容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

0.5m以上的位置

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设有声屏障等),除按一般情况布点外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c.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 m高

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

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 m、距外窗1 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房间内的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的声源(如电视机、空调机、排气扇以及镇流器较响的日光灯、运转时出声的时钟等)应关闭

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10dB)、偶发噪声(<15dB)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

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

5.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相差(10)dB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6.社会生活噪声是指(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设施产

生的噪声。

7.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有哪些?噪声排放限值包括哪两部分?(边

界噪声排放限值和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

8.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中,采用了哪几个倍频带中心频率?

31.5、63、125、250、500

9.社会生活噪声测量时段和内容有哪些?

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

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

10.城市交通噪声测量方法对测点的选择有何要求?需要测量哪些参数?根据什么标准进

行评价?

11.

12.测量铁路边界噪声时,测点选择有何规定?其噪声限值在昼间和夜间分别是多少?

测点原则上选在铁路边界高于地面1.2m,距反射物不小于1m 处。70、60.

13.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是由()最外面的边界线,边界噪声在白天以()表征该点

的昼间噪声值;以()表征该点的夜间噪声值。

14.什么是汽车的定值噪声?测量汽车定值噪声的目的是什么?

所谓定置是指车辆不行驶,发动机处于空载运转状态。测量汽车定置噪声的目的在于确定机动车辆的主要噪声源(排气噪声和发动机噪声)的辐射水平,它不能表征车辆行驶的最大噪声级。

15.船舶辐射噪声测量时,规定传声器距船舷的距离为(25 )米,用(慢档测A声级)

声级表示其噪声大小?

16.GB/T9661-19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了哪两种测量方法?其中L WECPN代

表什么?

精密测量、简易测量。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17.飞机环境噪声和铁路环境噪声分别用什么参数作为评价量?其限值标准分别为多少?

限值标准是GB9660—1988 。LWECPN。一类区域小于70 dB,。二类区域小于75 dB 分声级计(或具有同功能的其他测量仪器)读取1小时的等效A声级。是指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噪声限值昼夜间均为70dB(A)[新标准夜间60]。

18.机器设备噪声测量内容有哪些?测点位置如何确定?

第九章振动测试(思考题)

1.振动测试方法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振动测量中主要应用的传感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振动测量系统分为哪几类?试设计出研究结构动态特性的测试系统(用框图表示),并说明其测试过程。

电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3.相对式和惯性式拾振器有何区别?惯性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满足的工作条件时什么?

若外壳固定,可以测量被测物体的绝对振动。相对式电动传感器适用于测量两个相对运动物体的振动量。0-1000hz;测量的是绝对振动速度,测量频率范围:几赫兹到1千赫兹之间,一般用于较大物体的振动测量。

4.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惯性加速度计有何影响?

5.按机电变换原理分,测振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工作原理。

6.什么是压电加速度计的灵敏度?电压灵敏度和电荷灵敏度有何关系?

7.什么是压电式加速度计的横向灵敏度?实际测量中的安装方法有哪些?

8.

第十章思考题

1.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振系统中,应该首选电压放大器还是电荷放大器?为什么?

2.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如何表示?灵敏度和频率范围有什么关系?使用时应注意哪些

问题?

4.电荷放大器上的灵敏度开关(拨码开关)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实际测量中是否必须对

其进行设置?为什么?

5.画出电涡流传感器测振系统的组成框图,说明信号的处理流程。

6.常用的激振设备有哪些?试述电磁激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振动测试仪器校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对校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十一章思考题

1.表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何?

2.测量系统固有频率有哪几种方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3.简谐振动的振幅测量有哪些方法?简述其工作原理。

4.什么是振动的阻尼?表示阻尼的参量有哪些?主要测试方法有哪些?

5.画出测量薄板损耗因子的实验装置图,简述各部分的功能及作用,并分析不同激励方法

的特点。

6.振动测试中,当干扰信号(包括本底噪声)较大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培训讲学

1、食品分析包含哪些内容?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4)食品 的感官评定。 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法包括质量法和容量法)、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如通过测定密度、黏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来求出被测组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来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2、采样的定义及要求。采样时应注意什么?试举例说明谷物样品、果蔬样品、罐头食品如何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要求:正确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1)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 可先按V总件数/2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取出样品,每一 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 度为3cm 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混合,再如此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3、为什么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食品成分复杂,含有大分子有机物、各种无机元素等组分。这些组分往往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干扰测定。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在测定前排除干扰;此外 有些被测组分在食品中含量极低,须在测定前对样品进行浓缩。 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 谱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 4、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哪一类水分? 水分的存在状态:1、结合水或束缚水:由氢键结合力系着的水,如在食品中与蛋白质活性基(-OH, =NH,-NH2,-COOH,-CONH2 )和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OH )以氢键相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束缚水有两个特点:(1)不易结冰(冰点-40C ); (2)不能作为溶 质的溶媒。2、自由水或游离水:组织、细胞中容易结冰、且能溶解溶质的那部分水。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自由水。 5、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在食品检验中有什么意义?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各种液态食品都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组成成分及浓度发生改变时,其相对密度往往也随之改变。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 6、说明折光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 n i*sin a i=n2*sin a 2 n i*sin90 ° =n2*sin a 临n 1= n2*sin a 2 式中n2 为棱晶的折射率,是已 知的。因此,只要测得了临界角a 临,就可求出被测样液的折射率n i。知道n i就可以查出对 应的浓度。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折射率,可以鉴别食品的组成,确定食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折光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因为固体粒子不能在折光仪上反应出它的折射率。含有不溶性固形物的样品,不能用折光法直接测出总固形物。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有机实验习题答案

有机实验习题答案 实验1 常压蒸馏 1.为什么蒸馏瓶所盛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2/3,也不少于1/3 (多于2/3,易溅出;少于1/3,相对多的蒸汽残留在烧瓶中,收率低) 2.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怎样的位置才能准确测定液体的沸点,画出示意图;水银球位置的高低对温度读数有什么影响(参见图2-2,温度计水银球处于气液平衡的位置。位置高,水银球不易充分被馏出液润湿,沸点偏低,位置低,直接感受热源的温度,结果偏高。)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 滴/秒(保持气液平衡) 4.如果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如何处理如果因故中途停止蒸馏,重新蒸馏时,应注意什么(停止加热,稍冷,再补加沸石。重新蒸馏时,一定要补加沸石,原来的沸石表面的空隙已充满液体而失效) 5.如果某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能否认为该液体一定是纯净的物质你提纯得到的乙醇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可能是恒沸物;蒸馏得到的乙醇不是纯净物,是恒沸物,参见附录5) 6.在蒸馏过程中,火大小不变,为什么蒸了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读数会突然下降这意味着什么(瓶中的蒸气量不够,意味着应停止蒸馏或者某一较低沸点的组分已蒸完。) 7.蒸馏低沸点或易燃液体时,应如何防止着火(严禁用明火加热。收集瓶中的蒸气应用橡皮管引入桌下、水槽或室外。参见P50 图2-3) 实验2 水蒸气蒸馏 1.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合物必须具有哪些条件水蒸气蒸馏适用哪些情况(参见“二) 2.指出下列各组混合物能否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分离。为什么 (1)乙二醇和水;(2)对二氯苯和水(对二氯苯和水可以用水蒸气蒸馏分开) 3.为什么水蒸气蒸馏温度总是低于100℃(因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总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 4.简述水蒸气蒸馏操作程序。(当气从T形管冲出时,先通冷凝水,再将螺旋夹G 夹紧,使水蒸气通入D,参见图2-7;结束时,先打开螺旋夹G使体系和大气相通,方可停止加热)。 5.如何判断水蒸气蒸馏可以结束(当蒸馏液澄清透明时,一般即可停止蒸馏。)6.若安全管中水位上升很高,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蒸馏系统阻塞,常见于插入烧瓶中的导管被固体物质堵塞。先打开T形管螺旋夹,再停止加热。)7.水蒸气蒸馏时,烧瓶内液体的量最多为多少(烧瓶容积的1/3)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思考题: 1.加减砝码、圈码和称量物时,为什么必须关闭天平? 答:天平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玛瑙刀口的质量。若刀口不锋利或缺损,将会影响称量的灵敏度,因此,在加减砝码、取放物体时,必须关闭天平,使玛瑙刀和刀承分开,以保护玛瑙刀口。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并非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因为太灵敏,则达到平衡较为困难,不便于称量。 3.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不能用小勺取样,因为称量物有部分要沾在小勺上,影响称量的准确度。 4.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左盘重还是右盘重? 答: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右盘重。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实验二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 (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 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标准溶液的标定思考题:和实验三NaOHHCl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 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思考题答案

部分思考题答案: 1、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实验该如何操作才能减少产物的损失? 索氏提取器萃取充分;升华时水分除干净;样品变茶砂;升华装置不漏气;严格控制升华温度。 2、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有哪些方式可提高乙酸正丁酯的收率?对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进行水洗和碱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后蒸馏后收集得到的乙酸正丁酯混浊是何原因? 增加某一种反应物浓度,减少(某一种)生成物浓度(去除反应中形成的水,使用分水器)等方式。 (1)水洗目的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醇,过量碱及副产物少量的醛等。 (2)碱洗目的是除去酸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醋酸,硫酸,亚硫酸甚至副产物丁酸。蒸馏时仪器没有完全干燥,产物中含有水分,造成乙酸正丁酯混浊。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D/S为宜? 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所以要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1-2D/S 为宜,否则气液达不到平衡。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数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的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读数偏低或不规则。 4、重结晶时理想溶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1)溶剂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2)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或者很小;(4)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能形成很好的结晶,并且容易分离;(5)溶剂应无毒,沸点较低,操作安全,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5、重结晶的主要操作过程及各步骤的目的 (1)热饱和溶液的制备。溶剂充分分散产物和杂质,以利于分离提纯。 (2)脱色。吸附色素和树脂状杂质。 (3)热过滤。除去不溶物质。 (4)冷却结晶。进一步与可溶性杂质分离。 (5)过滤。晶体从留在母液中的杂质彻底分离。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2014

2013-2014(2)《食品微生物学与实验》思考题 期末考试题型: 1、单选题(四选一) 2、多选题(两个以上) 3、填空题 4、简述题 5、绘图说明题 6、试述题或分析题 第0章绪论 1. 概念: 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种、菌株、变种、型、模式种、柯赫原则。 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不具备代必须的酶系统、只能在各种活的细胞中生长繁殖,病毒就属此类。 单细胞微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多细胞微生物: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分化的细胞群构成的生物。 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中,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 真核微生物:在微生物中,大多数种群具有真核生物(Eukaryotes)的细胞结构,即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 种:是分类单元的最基本单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菌株:它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个种的纯培养物。 变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文献上记载的典型种的特征完全一致,才能鉴定为同一个种。实际上有时分离到纯种,除了大多数指标符合典型种的特征外,还有某一个显然不同的特征,而此特征又是稳定的。就把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 型:同一细菌种显示很小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差异的菌株,常用于细菌中紧密相关菌株的区分。型是细菌亚种的细分。 模式种:微生物学中种带有抽象的种群概念,但在具体分类时常用一个被指定的、能代表这个种群的模式菌株或典型菌株作为该种的模式种来定种。它往往是定为一个新种的第一个种或第一批种之一,也可以是在某一已知数任意指定的种。 柯赫原则:对病原菌的研究证明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创立了确定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病原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2.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几大类群?其特点是什么?

分析实验的思考题答案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 (二)实验注意问题: 1 用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时,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滴定操作时哪种溶液置于锥形瓶中?HCl标准溶液应如何移取? 2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时,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 (三)思考题 1 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 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 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三、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基本操作 1.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a.包括使用前的准备:试漏、清洗 b.标准溶液的装入:润洗、标准液的装入、排气泡、调节液面、记录初读数。 c.滴定管的读数: 2.滴定操作 左的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其余三指夹住出口管。用拇指与食指的指尖捏挤玻璃珠周围右侧的乳胶管,溶液即可流出。 半滴的滴法 (二)实验注意问题 1 配制250mL 0.10mol·L-1 NaOH溶液,应称取NaOH多少克?用台称还是用分析天平称取?为什么? 2 分别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为基准物标定0.10mol·L-1 NaOH溶液时,实验原理如何?选用何种指示剂?为什么?颜色变化如何? 3 分别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为基准物标定0.10mol·L-1 NaOH溶液时,应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的质量如何计算?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 答:(1)滴定反应为:2NaOH + H2C2O4?2H2O = Na2C2O4 + 4H2O n(H2C2O4?2H2O):n(NaOH)=1:2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乙酰苯胺的制备(苯胺5ml、冰醋酸,生成苯-NHCOCH3+、水,韦氏分馏柱、温度计蒸馏头尾接管等、布氏漏斗抽滤) 1.制备乙酰苯胺为什么选用乙酸做酰基化试剂?(乙酰氯、乙酸酐反应过于激烈。) 答:冰醋酸与苯胺反应最慢,但反应平稳、易于控制,且醋酸价格较便宜。 2.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温度在100到110之间,若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 答:主要由原料CH3COOH和生成物水的沸点所决定。控制在100到110度之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料CH3COOH 充分反应而不被蒸出,又可以使生成的水立即移走,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有于提高产率。 3.本实验中采用了那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答:加入过量冰醋酸,分馏时加入少量锌粉,控制分馏时温度,不断除去生成的水。 4.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哪些?哪一种较经济?哪一种反应最好? 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酸、乙酸酐和乙酰氯。乙酸较经济。乙酰氯反应速度最快,但易吸潮水解。因此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 实验二重结晶(乙酰苯胺,加热溶解、稍冷却、加活性炭、继续加热、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重结晶一般包括:溶解、脱色、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干燥等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如下: 熔解:配制接近饱和的热溶液; 脱色:使样品中的有色杂质吸附于活炭上,便于在热过滤时将其分离;热过滤:除去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 冷却结晶:使样品结晶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中;抽滤:使样品可溶性杂质与样品分离。干燥:使样品结晶表面的溶剂挥发。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活性炭?应当怎样加活性炭? 答:样品颜色较深时,需要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为了防止爆沸,加活性炭时应将热溶液取下稍冷后再加。3.为什么热过滤时要用折叠滤纸? 答:增大过滤面积,加快过滤速度。 4.为什么利用重结晶只能提纯杂质含量低于5%的固体有机物? 答:如果样品中杂质含量大于5%,则可能在样品结晶析出时,杂质亦析出,经抽滤后仍有少量杂质混入样品,使重结晶后的样品纯度仍达不到要求。 5、某一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最适合的溶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答:(1)与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不起化学反应。(2)因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具有热溶,冷不溶性质。(3)杂质和被提纯物质,应是一个热溶,一个热不溶。(4)对要提纯的有机物能在其中形成较整齐的晶体。(5)溶剂的

食品分析习题

绪论 1、试简述食品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你准备怎样来学好这门课程? 2、食品分析包含了哪些内容?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1.作为品质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你必须指导新来的工作人员选择采样计划。你将与新来者讨论哪些常规因数?如何区分属性采样和变量采样?三种基本采样计划的差异和与采样计划有关的风险是什么? 2.你的上司要求你提出并采用一种多重采样计划。你怎样确定接受线和拒绝线?为什么? 3.非概率采样和概率采样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适用?为什么? 4.对一种适用于收集供分析用的代表性样品的装置来说,试描述为确保采集代表性样品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和适用这种装置采样的食品产品。 5.制备分析样品的装置,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来确保样品组成在制备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6.实验室认可有那些作用,其程序是什么? 7.采样之前应做那些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 8.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9.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10.常用的样品预处理发放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1.针对下列与样品采集和制备有关的问题,说出一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1)样品偏差; (2)在分析前样品存储过程中组成成分的变化; (3)在研磨过程中的金属污染; (4)在分析前样品存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 12.用一系列溶剂提取转移蛋白质前,你必须将谷物蛋白质粉碎成10目大小的样品。(1)10目的含义是什么? (2)你会采用10目筛用于分析吗?试说明理由。 13.你公司想创立一个营养物标准分析,你负责谷制品的样品采集和制备。你的产品是―低脂‖和―高纤维‖的。你将用哪种采样计划?你将用属性采样还是变量采样?你的情况与哪种风险有关?你用概率采样还是非概率采样?在样品采集和制备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特殊问题?你应该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问题。 第二章: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资料 请复习《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所开设过的实验并认真思考每个实验所附的思考题!! 一、实验室基本常识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P2-3) 分析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玻璃容器和瓷器,用不干净的容器进行实验时,往往由于污物和杂质的存在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所以容器应该保证干净。 洗涤容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玷污的程度加以选择。 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有机物质及油污等。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②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质。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容量仪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③用还原剂洗去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④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时,即使少量杂质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这时可用洗液清洗容量仪器。洗液是重铬酸钾在浓硫酸中的饱和溶液。(5g粗重铬酸钾溶于10mL热水中,稍冷,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中就得到铬酸洗液,简称洗液)。 使用洗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洗液前最好先用水或去污粉将容器洗一下。 ②使用洗液前应尽量把容器内的水去掉,以免将洗液稀释。 ③洗液用后应倒入原瓶内,可重复使用。 ④不要用洗液去洗涤具有还原性的污物(如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能把洗液中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硫酸铬(洗液的颜色则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已变为绿色的洗液不能继续使用。 ⑤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和破坏衣物。如果不慎将洗液洒在皮肤、衣物和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⑥因重铬酸钾严重污染环境,应尽量少用洗液。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的容器还要用水洗去洗涤剂。并用蒸馏水再洗涤三次。 洗涤容器时应符合少量(每次用少量的洗涤剂)多次的原则。既节约,又提高了效率。已洗净的容器壁上,不应附着不溶物或油污。这样的器壁可以被水完全润湿。检查是否洗净时,将容器倒转过来,水即顺着器壁流下,器壁上只留下一层既薄又均匀的水膜,而不应有水珠。 (二)试剂及其取用方法(P3-5) 1.试剂的分类 根据化学试剂的纯度,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国内将化学试剂分为四级: 一级试剂(优级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 二级试剂(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 三级试剂(化学纯)通常用C.P表示。 四级试剂(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有机课后习题答案

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含氮%、含氧%,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① 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 1:2:133.3:7.6:34.316 2 .53:17.6:121.40== 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 2O ② 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216 121260 =+?+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 2H 4O 2 2. 在C —H 、C —O 、O —H 、C —Br 、C —N 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 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 —H 键。 3. 将共价键⑴ C —H ⑵ N —H ⑶ F —H ⑷ O —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 ,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 F —H > O —H > N —H > C —H 4. 化合物CH 3Cl 、CH 4、CHBr 3、HCl 、CH 3OCH 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解:CH 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 —H 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 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 CH 3 OH (2) 碳碳三键,炔烃 羟基 ,酚 (1) CH 3CH 2C CH

(4) COOH 酮基 ,酮 羧基 ,羧酸 (6) CH 3CH 2CHCH 3 OH 醛基 ,醛 羟基 ,醇 (7) CH 3CH 2NH 2 氨基 ,胺 6. 甲醚(CH 3OCH 3)分子中,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甲醚是否为极性分 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 —C 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3 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 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 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 (3) CH 3COCH 3(5) CH 3CH 2CHO

食品分析思考题课件

食品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 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 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 什么? 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 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 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 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 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是什么? 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 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 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 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 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 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1.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 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偏大 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