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解读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解读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解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行解读,旨在为解决城市雨水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一、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意义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旨在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利用、排放,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内的水涝问题。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自给自足能力。

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为城市提供一定的非常规水源,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从而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其次,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将雨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而通过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以将雨水进行预处理和储存,减少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最后,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合理设计的雨水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内的水涝问题,改善城市的排水状况,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

二、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是整个工程设计的核心部分,其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合理规划雨水收集区域。

通过对小区或建筑进行分区,在不同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以便更好地收集雨水。

收集区域的规划要考虑到降雨量分布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雨水收集设施。

常用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集水系统、雨水花园、地下雨水收集池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收集设施,并合理布局,以最大程度地收集雨水。

最后,要考虑雨水的处理和利用方式。

收集到的雨水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等。

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冲厕、景观用水等,也可以作为非常规水源储存供应。

2. 雨水排放系统设计雨水排放系统是保证城市雨水排放畅通的关键部分。

其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合理规划排水管网。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摘要:对已投入运行3年的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回访,从该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总结,为今后对该系统的实施总结经验。

一、工程概况小区占地1.25万m²,地上商住楼32层,建筑高度99.95m,总建筑面积83081.28m²,绿化面积约4000m²,该小区获评2010年武汉市十大节水型示范小区。

二、设计原理1、雨水收集系统由于武汉处于雨水较为丰富地区,所以水源的收集较为可靠,收集到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小区景观,绿化及保洁等用水水源,以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使用,达到节约用水及降低物业管理费用的目的。

考虑到该项目占地面积,投入运行成本、水源清洁及多方面原因,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待处理水源只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并未将阳台、二层架空层雨水及路面纳入该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过程为:屋面-雨水管-溢水箱-雨水收集主干管-集水池。

因受限于地下室空间布局及考虑建造成本,集水池和清水池容积设计尺寸受限,该系统集水池由效容积50m³,清水池有效容积75m³。

为防止暴雨时雨水收集量过大,造成集水池溢水能力小于多余雨水流量,从而造成地下室强排水量增加而导致强排运行费用增加,在外立面雨水立管底部设置0.5mX0.4mX0.3=0.06m³的溢水箱,在箱内设置溢水管,对收集雨水进行第一步溢流以控制进入集水池的雨水流量,并出水管上安装阀门以便人工控制雨水收集量,同时在该箱出水管关口处设置一钢制雨水篦子,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为保证雨水收集集管道通畅,需定期对该箱内过滤杂质进行清理。

该小区绿化面积约4000m²,绿化日用水量约10m³,清水池有效容积75m³,在蓄满有效容积75m³处理水情况下,可维持连续7天不下雨时的绿化用水量。

2、雨水处理工艺雨水进入集水池沉淀后,经提升泵提升至过滤灌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见图1)完成雨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水接入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用水系统。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摘要:合理的收集并利用雨水是一种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既经济又实用的,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鉴于此,本文结合成功的工程实例,重点对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四种技术方式进行了逐一阐述,可为类似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理念;透水性;资源节约型;收集技术雨水是一种干净、经济、方便的绿色水源,住宅小区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对于节约用水、蓄洪排涝、修复城市水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用水紧张、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在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加强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无疑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下面,文章结合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自然地理气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技术。

1 工程概况某住宅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690172.72m2,建筑占地面积27545.37m2,绿地率31.13%。

该地区年降水量约1031mm,相对湿度为74%。

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

参照所属政府相关规定,符合民用建筑占地面积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m2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本项目符合必须配套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的规定。

2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根据相关规定,该市日设计降雨厚度取25.5mm,并结合工程项目内所有汇水面积,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规模如表1。

表1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3 工艺流程图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工艺流程4 雨水利用技术方式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以及该市节水办要求,项目区雨水可就地入渗的必须考虑就地入渗,无法实现就地入渗的,需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利用。

本项目区雨水采用入渗方和调蓄式进行处置,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简论

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简论

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简论中图分类号:tu201.5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摘要:雨水的回收和利用是新建小区工程的重点项目,它通过将屋面、地表甚至地下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简单处理过后再进行排放使用,实现小区雨水的人工调蓄和分配。

本文针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雨水回收和利用;小区工程;调蓄abstract: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is the key of the newly built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project, it will through the ro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are collected storage, simple treatment after discharge, realize rainwater artificial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cess in detail.key words: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residential projects; to regulate一、雨水利用系统简述建筑小区雨水利用主要是指将天然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重复利用,可用于小区绿化景观用水,卫生间冲洗、小区道路冲洗用水或者消防用水等。

针对不同的用途和水质要求,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省经济成本,为开发商以及社会谋取福利。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组成包括:汇水面(包括屋面、地面收水口等)、收集系统、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储存和调蓄设施、供水系统。

其中,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参照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设计,地面雨水收集和处理完毕的可利用水,为节约成本,均可按照室外排水重力流管道进行设计。

小区雨水回收处理与利用(全文)

小区雨水回收处理与利用(全文)

小区雨水回收处理与利用(全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区雨水回收处理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雨水回收处理流程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 雨水收集设备选择(2) 雨水收集器安装位置选择(3) 雨水收集管道布置设计2. 雨水初级处理(1) 沉砂池的设计和安装(2) 沉淀池的设计和安装3. 雨水中级处理(1) 过滤系统的设计和安装(2) 植物池的设计和建设4. 雨水高级处理(1) 膜过滤系统的设计和建设(2) 活性炭吸附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三:雨水利用方案1. 雨水灌溉系统(1) 灌溉区域划分和计划(2) 灌溉设备选择和安装2. 雨水冲洗系统(1) 需要冲洗的设备和区域(2) 冲洗水的回收和再利用四:小区管理与维护1. 管理制度建立(1) 雨水回收管理规定(2) 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维护2. 设备维护和保养(1) 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2) 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图纸2. 初级处理设备安装示意图3. 中级处理设备安装示意图4. 高级处理设备安装示意图5. 灌溉系统设计图纸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水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的法律。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小区的雨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区雨水回收处理与利用的方法,以期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二:雨水回收处理流程1. 雨水收集与储存(1) 防渗漏材料的选用和施工(2) 雨水收集系统的布置和设计(3) 储水池的选址和建设要点2. 雨水初次过滤处理(1) 安装格栅和沉砂池(2) 安装沉淀池和生态环境池(3) 正确运行维护初次处理设备3. 雨水二次过滤与净化(1) 安装滤料箱和过滤器(2) 利用生物净化池进一步处理雨水(3) 确保二次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4. 雨水利用方案(1) 设计合理的雨水冲洗系统(2) 制定灌溉规划和方案(3) 优化雨水利用效率和效果三:小区管理与维护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 指定专人负责雨水处理与利用工作(2) 建立雨水处理与利用的长效机制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1) 定期检查雨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2) 及时清洁和维护设备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 雨水收集系统布局图2. 初次过滤和储存设备安装示意图3. 二次过滤和净化设备安装示意图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于防治水污染的一部法律。

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

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

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住宅小区也在不断地增多,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居住需求,还关系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种自然资源就是雨水,而住宅小区雨水的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有效地节约自来水等资源。

因此,我将就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为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住宅小区雨水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在对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进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住宅小区雨水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雨水的降雨频率、强度和季节特征。

根据住宅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降雨记录,分析雨水的降雨频率、强度和季节特征,建立住宅小区雨水利用的计算模型。

2. 住宅小区的建筑面积、人口密度以及可能产生的雨水量。

通过对住宅小区的建筑面积、人口密度以及可能产生的雨水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住宅小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的规模和设计方案。

3. 住宅小区的排水系统。

通过分析住宅小区的排水系统,找出可能造成城市给排水系统压力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雨水利用的基础是雨水的收集。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雨水的收集系统。

一般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收集:(1)在住宅小区的屋顶上,安装雨水收集器进行收集;(2)建立住宅小区的地下雨水收集系统;(3)在住宅小区内部建立人工湖等雨水收集设施。

2. 雨水处理系统设计。

在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后,还需要进行雨水处理。

雨水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雨水过滤。

将雨水通过过滤系统,除去其中的悬浮物质和废弃物;(2)雨水净化。

将雨水通过净化系统,除去其中的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3)雨水储存。

将处理过的雨水进行储存,等待后续的利用。

3.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处理过的雨水可以再利用于浇灌植物、冲厕所、洗车、景观绿化等方面。

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施工方案设计

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施工方案设计

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施工方案设计背景当前的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话题。

为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改造施工方案,以满足收集和利用雨水的需求。

设计目标1. 提高雨水收集效率:设计一个能够高效收集和储存雨水的系统,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2. 减少排水系统负荷: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改造,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洪水风险。

3. 环保可持续:设计一个环保可持续的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下改造施工方案:1. 增加雨水收集设备:安装雨水收集桶和雨水收集井,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屋顶排水系统和地面渗水系统进行连接。

2. 提高雨水收集效率:确保雨水收集设备的合理设计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雨水。

可以考虑采用雨水收集坑和滤水设备,以减少固体废物和杂质的进入。

3. 增强雨水利用功能:设计一个雨水利用系统,用于灌溉植物、清洗车辆和冲厕所等非饮用水需求。

确保雨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利用,以确保水质安全。

4. 强化排水系统管理:改善小区的排水系统管理,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通过增加雨水收集设备的使用,减轻原有排水系统的负荷,减少洪水风险。

5. 教育宣传:加强对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和雨水收集利用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对于雨水收集系统的认知和使用率。

施工流程以下是改造施工方案的大致流程:1. 规划和设计: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雨水收集设备和其他相关材料。

3. 施工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雨水收集设备的安装和相关管道的连接。

4. 系统调试:完成设备安装后,对整个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 运行和维护:投入使用后,进行定期的系统巡查和维护工作,保证雨水收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雨水可以缓解城市雨洪排放压力,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是建筑与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制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1.系统设计原则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先控制,后利用”的原则。

即在控制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尽量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2.可行性分析在进行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对雨水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降雨情况、雨水径流特征、建筑与小区用水需求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雨水利用系统的可行性。

3.系统构成雨水利用系统由雨水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环节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4.设备选择在雨水利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存储设备、处理设备、利用设备等,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雨水收集与处理1.雨水收集雨水收集设备通常包括雨水采集装置、雨水收集管道和雨水过滤装置。

收集设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2.雨水处理雨水经过收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包括除沙、除污、消毒等工艺,以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利用要求。

四、雨水储存与利用1.雨水储存雨水储存设备可选择地下式储水池、地上式储水罐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并保证储存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2.雨水利用雨水利用设备包括雨水泵、管网、水箱等,需要保证雨水利用系统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协调性,并保证雨水的稳定供应。

五、安全与环保1.系统安全雨水利用系统需要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设备的安全运行、供水稳定性等方面。

2.环境保护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包括雨水的净化处理、雨水利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六、维护管理与运行1.设备维护雨水利用系统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洗、检修、更换等,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6-06-12T17:20:40.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冯丹
[导读] 合理的收集并利用雨水是一种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既经济又实用的。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合理的收集并利用雨水是一种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既经济又实用的,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鉴于此,本文结合成功的工程实例,重点对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四种技术方式进行了逐一阐述,可为类似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理念;透水性;资源节约型;收集技术
雨水是一种干净、经济、方便的绿色水源,住宅小区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对于节约用水、蓄洪排涝、修复城市水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用水紧张、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在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加强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无疑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下面,文章结合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自然地理气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690172.72m2,建筑占地面积27545.37m2,绿地率31.13%。

该地区年降水量约1031mm,相对湿度为74%。

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

参照所属政府相关规定,符合民用建筑占地面积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m2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本项目符合必须配套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的规定。

2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
根据相关规定,该市日设计降雨厚度取25.5mm,并结合工程项目内所有汇水面积,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规模如表1。

表1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
3 工艺流程
图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工艺流程
4 雨水利用技术方式
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以及该市节水办要求,项目区雨水可就地入渗的必须考虑就地入渗,无法实现就地入渗的,需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利用。

本项目区雨水采用入渗方和调蓄式进行处置,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4.1 设置下凹式绿地
该系统由绿地、建筑、硬化路面、排水系统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绿地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

该绿地种植土顶面下凹低于周边路面80mm,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种植土顶面30mm,即可保证雨水口表面高于绿地种植土顶面而低于周边道路路面,使下凹绿地形成雨水储存容积,能够担负起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储存入渗。

当项目区降雨量超过设计收集量时多余降雨可通过下凹式绿地内的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下凹式绿地雨水储水量和渗透量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设有5053m2的绿地为下凹式绿地,同样设置下凹式绿地种植土顶面下凹低于周边路面80mm,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种植土顶面30mm,即存水厚度为30mm。

下凹式绿地储水量151.59m3
渗透量按规范公式计算:
WS=aKJAStS=0.6×5.0×10-6×1.0×5053TS≈0.015m3/s
式中:WS—渗透量(m3);a—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8,此处取0.6;K—土壤渗透系数(m/s),取土壤渗透系数为5.0×10-6(m/s);J—水力坡降,一般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5053m2;TS—渗透时间(s)。

下凹式绿地入渗系统每秒约可以入渗0.015m3的雨水,151.59m3的雨水入渗时间为2.8h。

即2.8小时的时间内该项目的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系统基本能对该部分雨水进行入渗处理。

4.2 设置透水性铺砖地面
为充分体现雨水利用的设计宗旨,小区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通行、建筑物周边铺砌广场采用透水地面,停车场采用植草砖地面,透水地面做法为3000mm×3000mm×600mm混凝土透水砖,透水垫层为180mm后无砂混凝土,实践证明该无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相当于C15混凝土,提高了渗透地面整体的承载能力,保证正常使用的地面可靠度,可有有效避免施工期间的车辆对地面造成的损毁。

透水垫层与面层之间铺设中砂层,充分利用该复合垫层(砾石层和砂层等)截污、过滤、储存的作用,保证重现期雨水充分入渗地下。

透水性地面铺砖储水量和渗透量
透水性铺砖地面的3392m2硬质道路在设计重现期范围内的降雨不产生地表径流,透水性铺砖地面的存水厚度取25.5mm,径流系数0.8,本项目透水性地面可容纳水量69.2m3。

透水性铺砖土壤渗透系数取1.0×10-4(m/s)。

透水性铺砖地面的渗透量为WS=0.6×1.0×10-4×1.0×3392TS,渗透速率为0.2m3/s。

透水铺砖地面入渗系统每秒约可以入渗0.2m3的雨水,该透水铺砖地面所受纳的雨水汇水量主要来自自身的雨水汇水量,69.2m3的雨水入渗时间为7min,即7min的时间内该透水铺砖可消耗完雨水汇水量,起到减小雨水地面径流量、削减洪峰的作用。

4.3 设置渗排一体化系统
采用渗排排放一体系统或渗透管,可以减少或少设传统雨水系统。

该系统做法核心是将井间雨水渗透管的坡度与系统排水水力坡度区别开来,中间管道井间的渗透管采用1%~2%的坡度,可将雨水的杂质、沉淀物等快速排到渗透检查井内,最大限度地将雨水贮存在系统内,以保证雨水最大化地渗透于地下土壤中,减少雨水的外排。

结合项目情况,拟将雨水收集管线设置为渗排一体化管线,渗透检查井设0.3m沉砂室,目的室将雨水中悬浮物在检查井内暂存,并通过自然沉淀将悬浮物沉积在检查井内,便于清掏。

渗排一体化系统储水量和渗透量
单个渗透检查井储水容积约为0.38m3,渗透井共设有115座,渗透井储水量约为43.7m3。

渗透管按照DN400计,共设置渗透管592m,渗透管储水容为74.36m3,渗透有效渗透面积为743.552m2,渗透管渗透量WS=0.6×5.0×10-6×1.0×743.552TS,渗透速率为0.002m3/s,渗透时间为10.32h。

4.4 景观水体调蓄
本项目立足小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收集屋面较清洁的屋面雨水,初期雨水弃流后,就地收集到景观水体,以满足景观水景要求。

弃流量的大小很难控制,弃流量参考规范公式W=10&F(径流厚度&=2mm,F=2.75hm2),算得弃流量为55.09m3。

景观水体面积1381.88m2,不考虑中水的补充水量、水面蒸发量,从景观、建筑设计角度,景观水体水深允许在0.4-0.8m之间波动,两者之间有0.4m的贮水容积储备,景观水体雨水调蓄容积为552.752m3。

景观水体设计时充分考虑水位波动景观效果,雨水有效储水容积可加大到约600m3,超出容积部分溢流流入市政雨水管。

设溢流管排出雨水,溢流管设计按重现期5年设计,保证小区的排水安全。

渗透管终端与小区雨水排水管连接,渗透管内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排入雨水管道。

5 结语
总之,雨水收集利用是一种既是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在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形势下,加强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无疑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虽然现阶段还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但伴随着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概念及技术的推广,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将更为广泛和有效。

实践结果表明,文中住宅小区建立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在遵循相关的规范规定前提上,采用入渗方和调蓄式进行处置是可行的,减少了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量负荷,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运营成本,效益较为可观,并体现出了绿色设计理念,值得在类似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施佳男.丽水市某居住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4(04)
[2]张天琪.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9)
[3]熊峰;唐小虎;张东.随州某小区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方案探讨[C].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