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思想控制人的一切

《摆渡人》读后感:思想控制人的一切
《摆渡人》读后感:思想控制人的一切

《摆渡人》读后感: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导语:生命在摆渡,人生在摆渡,我们似乎一直存在于摇摆之中。小编收集整理了《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

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被推荐说是XX年最值得阅读的几本书之一,所以就先挑了这本题目上蛮有神秘感的《摆渡人》看了一下,结果感觉上没有评价的那么好啊,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如此受推荐呢,畅销33国?要说这本书,剧情简单,对话平淡,场景更是低成本,人物更是寥寥无几,描写上更是毫无手法,简单说就是一趟灵魂之旅的流水账,看到前60%时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超级无聊的言情戏,但本着从一而终的态度还是坚持看完,当看到这趟灵魂之旅又按原路反回时,我真是无语了。。。这一去一回两个人占了全书90%的内容,还能比这更枯燥些吗,也许作者也不想这样单调乏味,所以途中安排了很多”困难险阻“,但这些所谓的困难也太容易了些,与恶魔的战斗单纯的拖拽就糊弄过去了,恶魔的水平太烂了,有保护人时抓不到灵魂也就算了,但面对独自的一个灵魂时还让人家那么轻松的逃掉了,真不知道恶魔们是靠什么活下去的。这本书的剧情就是一个女孩在一场车祸中灵魂被摆渡人带走,翻过一座山到一个安全屋,又翻过一座山又到一个安全屋,然后又是一个又一个安全屋后到达了灵魂归属地,但这期间小女孩和她的摆渡人之间发生的爱情,所以到达灵魂的归属地后

她想她的摆渡人,然后就又回去寻找他的摆渡人,过程你完全可以想得出来,没错,就是来进的一座座山一个个安全屋,她又走了一遍,然后相逢最后一起将小女孩的灵魂送回他的肉身,她活了过来,奇迹的是,她的摆渡人最终也出现在她的世界里,这就是整个过程。

其实我想说,这本书的想法非常好,想描写人类灵魂脱离肉体后的世界,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每个过程都写得不够到位,太过简单乏味了,没有写出灵魂世界的神秘特色,其实那里的世界我们谁也没见过,正是因为如此也才可以随意想像发挥,比如可以增加角色呀,增强关卡的难度,及场景的复杂程度,或者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等等,灵魂世界是个非常好的题材,想象力有多丰富它就有多精彩。而这样的题材被写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是可惜这么好的题材了。我不好多作评价,就是好奇它如此这般却还能畅销世界呢?

金黄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厚重的乌云,荡漾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顶着箬笠,手中一支船桨在湖面投下细细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汹涌波涛。

这便是《摆渡人》一书的封面,初次见到,只觉得这本书将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等到把书读完,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主人公迪伦决意返回荒原寻找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独自经过的那个湖面吗,那个几近吞噬掉她的灵

魂的湖面。而令人诧异的是,湖底深不可测般的湖面、藏身于乌黑湖水深处的恶魔、以及头顶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乌云,他们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主人公迪伦的思想中存在着因童年各种不幸而造成的阴霾。她的思想控制着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着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话,更增添了这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开启了这趟《摆渡人》之旅。

单亲家庭里无话可说的母亲,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校园,唯一好友的离开,这一切让迪伦15岁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变,便决定坐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车脱轨,迪伦更不幸地成为了火车上唯一的遇难者。

在知道自己已经不幸遇难后,迪伦并没有万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坚强地跟着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历经种种艰险一路跋涉。崔斯坦,这个由迪伦脑海中对爱人的朦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点冷漠有点淡定的年轻男孩,他的使命,是负责护送世间所有灵魂安全到达他们的结界点,让他们在不幸离开人世后还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

一如文章开头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

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如同泼倒了的墨汁的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的路,成为她路上的所有。有时候在想,如果迪伦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这趟摆渡之旅也定能阳光明媚些、鲜花灿烂些了。

在故事接下来的旅途里,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越来越多的艰难险阻而发展得百转千回。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识,渐渐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爱,这是着着实实打破了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界限。但他们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以后太多的事情,毕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就像郭静的《心墙》里面说的:不去计划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

我很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于冒险的思想,他们勇敢冲破界限的束缚,努力地为对方着想,努力保护着对方、珍惜着对方。这种思想,让他们及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为当初的墨守成规懊悔。

所以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到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迪伦的灵魂被成功护送到结界点后,一对恋人被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时候,迪伦也没有安安分分守着那本来铁板钉钉的规矩——灵魂完成渡程后不能

跨过结界,返回原来的原来的地方,而是拼尽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灵魂摆渡人。本以为摆渡成功后他们会从此生死两茫茫,但迪伦那颗不肯向现实屈服的心却让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个处处皆是嗜血恶魔的万劫不复之地,那个稍有差池便是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荒芜之地。

心之所向,便无所披靡。不管不顾,只为奔赴心中的那个念头——她不能就此放弃这段恋情,不能就此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收获,在自己原来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东西,怎能轻易让它得而复失。所有的规则在迪伦脑海里都留不下一丝痕迹,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尽全力带他返回人世,她想让他摆脱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还没来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她不怕。她觉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为之拼尽全力。试问我们当中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样拼尽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艰险重重自是不必多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觉得过程中经历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车残骸处崔斯坦找到迪伦说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真真催人泪下。平平淡淡的语气,是历经无数大劫大难后尘埃落定的平静心绪。还好是等到了一个圆圆满满的结局,也

不枉我这一路下来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描写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过描写主人公迪伦以及她在荒原中经历的一切而娓娓道来,而迪伦后来通过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两个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爱情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份给读者的惊喜,同时也是更深刻地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决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导你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会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个目标去努力,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最后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创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精选12篇)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精选12篇)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说《摆渡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1 《摆渡人》是英国作克莱尔的作品,其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15岁单亲家庭的女孩迪伦,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其后她的灵魂遇到了她命运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非人非神,具体的来说就是他的工作是专门负责摆渡灵魂罢了,任务就是要护送人死后的灵魂穿过有魔鬼厮杀的荒原,到达另一个安静平和的世界。迪伦在遇到崔斯坦后,她已经死了,可是她并不知道,她开始还以为崔斯坦是带自己去找救援队。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正在在穿越荒原的路上,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也有许多安全屋,在安全屋里,他们可以躲避疯狂的魔鬼的追杀,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甚至迪伦都差点被魔鬼吃掉,幸亏有崔斯坦这个命运的摆渡人,一路上拼命地保护她,安慰她,帮助迪伦度过困难。迪伦渐渐地喜欢上崔斯坦了,但对于崔斯坦来说,迪伦不过是他此行的一个任务罢了,他不仅是迪伦的摆渡人,更是其他人的摆渡人。尽管崔斯坦知道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但还是不可一世地爱上了这个一路上也关心他的女孩;终于,他们到了目

的地,命运使他们永远分离,而且不同的世界让他们永远不能有任何交集,迪伦对这样的现实深感绝望,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迪伦深爱着他,于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的情况下回到荒原去寻找崔斯坦。 最后他们回到交通事故的现场,回到了现实。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并没有在我脑里结束,我无数次在脑里想像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情景,想象着生命如果真可以这样轮回,人生就没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人死后真的会有灵魂,尽管我现在依然不相信,但我却愿意去尝试相信,因为整个阅读的整个过程我都在想象我的父亲,他是否遇到了一个合适的摆渡人?他在穿越荒原过程中是否困难重重?他是否能够成功穿越抵达平和世界?还是在荒原里被魔鬼吃的魂飞魄散?到达另一个世界是否见到熟悉的朋友亲人,没有孤单?是否坚持等待我们?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总是满怀信念,没那么悲伤,我相信爸爸只是到达另外一个平和的世界,一样过的很好。 同样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路上免不了坎坎坷坷,我们也会遇到的“摆渡人”。但真正能成为你灵魂的摆渡人,或许只有一个,像崔斯坦一样的命运摆渡人,世界这么大,遇见不易。如能有幸遇见,应珍惜。因为没有“命运的摆渡人”的日子里,就算是天堂,也不美好,正如书中的迪伦一样,明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家,她死去的亲人,她本可以在那里安静的度过,但因为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迪伦并不幸福,所以才下定决心,以魂飞魄散为赌注,誓死要找到崔斯坦。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对象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因而,同样的 文本、视频,总能得到不同的读后感。关于《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 编给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力,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自己第一次意识到死 亡这件事: 那时我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我有一天趴在床上,想到有一天我死了,这世界上便没有 我了,我的思想什么的都没了,没有意识了,太可怕了,差点吓哭。 这之后我便想既然每个人都有一死,那我总得留下点什么给世界,让它在我死后依然 生机勃勃,于是我成了理想主义者。 到现在看这本书,12个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创造了不会陨落的星星,在他们死后 的宇宙里依然闪耀着。 我今年21岁,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慢慢地悲观 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耀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则什么都不是。”南极探险队看见挪威的 国旗比他们先插在南极大地上时,他们留下了眼泪。同样经历了南极天气的极端考验,但 是最终却成了什么多不是的第二个。 对,历史太漫长,漫长到最后只会记住“第一个”的东西,而无数个“第二个”却淹没在 历史浪潮中。 第二个并不失败,依旧会像斯科特写下恳请我们照顾好他的遗孀死去一样具有史诗般 的光荣,失败的是你没有成为“第二个”的资格,你没有去追求“第一个”。这样的你,不会 像巴尔博亚欠下债后出逃勇敢探索发现新大陆;也不会坚持不懈地攻下拜占庭,更不会像七十多岁的托尔斯泰依旧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出逃... 因为他们没有停止追求,即使在灵感枯竭了,心中依然响起《弥撒曲》,是他们心中 那团永不磨灭的热火点亮了一颗星星,让它永远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 我今年21岁了,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慢慢悲观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烁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最后的莫希干人》读后感

《最后的莫希干人》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最后的莫希干人》读后感(一)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一本惊险刺激的丛林冒险故事,合上它,我眼前便出现了凶狠狡猾的麦格瓦,美丽动人的科拉和艾丽斯,英俊的海沃德,正义的钦加哥和恩卡斯的形象,久久不能退去。 这本书的主要事情都围绕着一片原始森林展开,那里居住着两个家族:莫希干人和休伦人。莫希干人正义刚毅,休伦人奸诈狡猾,休伦人试图打败莫希干人,称霸原始森林。莫希干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族,酋长钦加哥和他健壮的儿子恩卡斯与保护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罗上校的两个女儿的海沃德上校,还有他的英军侦查员鹰眼一起,和凶残的休伦人首领麦格瓦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恩卡斯不畏麦格瓦的威胁,与他拼了命,两人同归于尽。在事情中,科拉也被麦格瓦一刀刺死了,恩卡斯的棺材里放着最好的猎枪和羽毛,它们静静地守护着它们的主人:刚强无畏的莫西干新酋长恩卡斯。 我觉得,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正义的人永远是英雄。就像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细菌战役,南京大屠杀,这些等等罪行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阴影。中国人民浴血奋斗十三年,“起来,起来!”这句话成为当时人们最大的心理支撑。十三年,中国人终于挺直背脊站了起来,伸张了正义,打击着邪恶,发展出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邪恶会被正义所打败,邪不压正,愿我们的明天没有邪恶,没有黑暗! 《最后的莫希干人》读后感(二) 《最后的莫希干人》写了在英法战争时期,孟罗上校的女儿科拉和艾丽斯以及少校海活德在前去看望的路上,遭到印第安人的一支——休伦人的袭击,同行的侦察兵“鹰眼”——莫希干的大酋长“大蟒蛇”和他的儿子“快腿鹿”恩卡斯带领他们,与休伦人拈花惹草首领——老奸巨滑的“刁狐狸‘麦格瓦周旋的故事。 猛然一看,这不是活生生的一个“英雄”式故事吗?再仔细想想,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了。麦格瓦对白人无止的连绵恨意、印第安人的两族相残,甚至科拉和艾丽斯两位姑娘的无故卷入……都来自于什么?答案是北美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暴!以及冷酷无情的战争! 因为殖民者,才导致了休伦人的残忍;因为殖民者,才导致了莫希干这个强大部落的破灭,只剩下了“在蟒蛇”和“快腿鹿”;因为殖民者,才导致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并牺牲了最后的莫希干人——勇猛的“快腿鹿”恩卡斯;因为殖民都…… 通过这些,我看到了战争的无情冷血的一面,以及殖民者的张狂、霸道、狡诈。到了《最后的莫希干人》尾声,金色的阳光照在恩卡斯的棺材上,大雁南飞,仿佛在诉说着恩卡斯生前的功绩。秋风徐徐,一股别样的滋味缠绕在人们心头…… 因为万恶的殖民统治,才有的这一切的一切,我体会到了印第安人那深深的无奈……

《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英国著名小说《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系小说,激励了无数人。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当你足够爱一个人,你就会变成他(她)。我一直很相信这个道理,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心中又默默为这件事情加了一个时限——永远。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因为它应该是不经意间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 迪伦看似到了生命终点也没找到的东西,竟然就在她离开人世的一瞬间出现了。虽然这是作者很巧妙的夸张描写手法,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跃然纸上的。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安静走路转角就会遇上爱,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了,所有的爱都只是为了爱而爱了,那多可悲。说到此处,我还想强调一下,爱情不只限于未婚或寻爱族群,因为这本书中的爱是适合所有类型的关系的,亲情、友情,还有任何转瞬即逝的片刻温情。

故事大圆满。基本过程就是女主从死亡—荒原—天堂,然后为了love,再从天堂—荒原—重生的过程。还顺带把男主一起拯救了。但是这块很多情节交代的并不清楚,比如为什么男主和其他摆渡人不一样,为什么他会流血?是遇到女主才出现的这种情况还是他一直有别于其他摆渡人?为什么他是有躯壳的,其他摆渡人女主看到的就只是光晕?还有重返火车后男主是怎么穿越到现实的?还有前半截很多铺垫的担忧和男主的思考,后面都找不到对应。 前半截女主基本就是傻白甜,跟着poker face男主走。后来终于弄清自己死了,要赶路去天堂。也不哭也不闹,就想着能不能不要和男主分开。后半截,其实也是傻白甜,为了救婴儿的灵魂不管自己的灵魂,也不管男主了,当然,男主从头到尾都是男友力爆棚的。 总之,有点儿失望,场景选择有新意,内容情节太玛丽苏,“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我是真一丢丢都没有感觉到。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 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六篇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六篇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德曼·菲尔布里克的扛鼎之作,融科幻与冒险于一炉,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宇宙的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是由保罗·特普斯写的。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有些不熟悉,不过没有关系。听我介绍了这本书,大家可能就把这个名字烙在了脑海里。保罗·特普斯,一位擅长写科幻类小说的作家。可是这本书写了一本没有书的世界。人人颓废,像一具尸体一般,没有笑容,没有泪水,没有抱怨。更没有知识,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场大地震和一场大火。所有的书毁于一旦,化为乌有。人人失去了所有,就这样,上帝还留给地球一个天使。一个来拯救地球和宇宙的天使——一位充满善良,自信,阳光,感恩的小男孩儿。他夹带着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开始经历起了"九九八十一难"的 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拯救全宇宙的重要使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那些日子,现在的日子。就在不久,我还抱怨妈妈又给我买了“小山”一样高的书,抱怨不想看

书,还想让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读完这本书,一想到没有书的日子,我就后背一股冷风吹来——害怕。害怕我变成和书中一样的人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那样的生活是多么无聊、黑暗、害怕。一向不爱惜书的我竟把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揽在怀里,可心里还是有种“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破”的感觉,似乎那就是宇宙的最后一本书。我还觉得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竞争的社会上你不读书,又和书中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和社会共同发展,与时俱进。 借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吧:假如你不读书,明天就将会是一个没有书的时代!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二 《宇宙最后一本书》讲述的是世界被一场巨大的地震毁灭,到处是一片片的废墟,人们忘记了从前,也看不到未来。书籍消失了,人们都靠着现代的科技发展来度过剩下的日子,这时一个小男孩为了给妹妹治病,踏上了旅程,途中出现一个只会说“巧克力”的5岁男孩,一个完美的少女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都参与到了其中。小男孩发现,这位老人可能是废墟中最后一个对书感兴趣的人,他将在老人的影响下写出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 我觉得这些内容是要表达决不退却的希望与信心的力量。我觉得要是那个老人直接就教大家来学习怎样去写书,这样的话,不是就可以挽救回现在的世界喽!还有那个5岁小男孩不能只会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Truly有感)

The theme of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Interracial Love and Friendship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is a novel about race and the difficulty of overcoming racial divides. Cooper suggests that interracial mingling is both desirable and dangerous. Cooper lauds the genuine and longtime friendship between Hawkeye, a white man, and Chingachgook, a Mohican Indian. Hawkeye and Chingachgook’s shared communion with nature transcends race, enabling them to team up against Huron enemies and to save white military leaders like Heyward.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Cooper shows his conviction that interracial romances are doomed and undesirable. The interracial love of Uncas and Cora ends in tragedy, and the forced interra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a and Magua is portrayed as unnatural. Through Cora, Cooper suggests that interracial desire can be inherited; Cora desires Indian men because her mother was part black. Literal and Metaphorical Nature Nature functions both literally and metaphoricall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In its literal form, nature is the physical frontier that surrounds the characters and complicates their battles and their chances for survival. In the opening paragraphs of Chapter I, Cooper describes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colonial terrain, pointing out that the cleared, flat battlefields of Europe are no longer the setting for war. The New World has a new set of natural difficulties, and the men at war must contend not just with each other but with the unfriendly land. The forbidding landscape seems even more daunting to the English because their adversaries, the Indians loyal to France, know the land so well. The skills of the English have no place in the forests of America. David Gamut’s religious Calvinism, a European religion, becomes ridiculous in the wilderness. Metaphorically, the land serves as a blank canvas on which the characters paint themselves. Cooper defines characters by their relationships to nature. Hawkeye establishes his claim to heroism by respecting the landscape. The English Major Heyward establishes his incompetence by misunderstanding the landscape. While he means well, his unfamiliarity with the wilderness thwarts him. Magua uses the landscape to carry out

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

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摆渡人》之后,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摆渡人读书心得体会篇1昨日临睡前看了一篇文章,让我重新拾起了写读书笔记的想法。摘取一段 问一直宅在家里看书是否可行? 答你必须保持入和出平衡。 你不输出,等于没有输入。 直到开始输出的时候才发现,以前所谓的度过根本就是错过,所谓的宏图根本就是执念。 跟知识的邂逅就跟谈恋爱一样,没有什么命中注定,能做成的事,能读精的书,很少是从计划表中出来的。以为看完豆瓣上评分8.8以上的书和电影机就会成为大牛吗? 图样图森破。 因为不论知识还是经验的获取路径,永远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时间和理论的往复折返。靠直线获取的总是费效比最高的。就像你可以背大英百科全书,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于是,决定开始尝试着有意识地去记录一些读书感受了。有些凌乱。 最近看的2本书是《摆渡人》和《岛上书店》。我看书一向很杂,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娱乐为主,因为喜欢故事,所以看的书中通常以小说,或者回忆录为主。这两本书是一起买的,只是网上很多推荐书单里有,就买下了,搁置了一段时间,就完成了阅读。 我算是比较喜欢买书,不论盗版或是正版,书页质量好就行,不论价格高低,只要读了就觉得没有浪费,总是要吃饭的,总是要吃零食的。

我觉得可以把两本书放在一起说,因为以我的文学修养来讲,这两本书于我而言只是2本比较暖的小说而已。后来在网上问了下读过这两本书人的感受,发现其实跟我一样的人还不少。主要是我几乎觉得文字有点晦涩,我一直以为是翻译的问题,不过后来有人告诉我说,这两本书要有一点外国文学底蕴的人看了才能有更多共鸣。 好吧,我丑还我有理了。 抛开文字上的晦涩不流畅,《摆渡人》和《岛上书店》给我感觉还是很温暖的关于爱的故事,因为爱,我们变得勇敢和坚强,因为爱,我们变得不一样。 我很喜欢这样的落脚点,因为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中国人很喜欢把一个人的崛起归功于某一次巨大的灾难和挫折,在主人公跌入谷底后逆袭成功,结局恨不得把这些灾难或者敌人神话成幸福成功的必备神器。殊不知,还有很多人在被那些挫折打垮后从此一蹶不振。 这两部作品,如出一辙更加强化了爱存在的意义,让我感受到的主人公变得坚强和勇敢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一开始其实并不是有意义的,只是出于本心去做这件事而已,然后不小心就邂逅生命的向日葵,让阳光洒向了主人公原本有些灰暗的生活,至少因此变得有勇气和坚持去争取生活欠我们的各种可能。 《摆渡人》的主人公迪伦的改变是因为在充满艰险的走向不知道是天堂还是地狱的途中爱上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因为不能忍受不能再见到心爱的人,她重新踏上了这段路,去寻找爱,寻找另一种未知的可能。 《岛上书店》的主人公AJF的改变是因为收养了一个被遗落在书店的小姑凉,那时的他妻子离世,他日日买醉,不谙世事。小姑凉的到来让他不得不开始好好生活,他重新爱上了一个好女孩,虽然最后还是患癌去世,但是自己的妻姐和警察朋友继续经营了他的书店。延续了他的理念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一个书店。 其实蝴蝶效应并不仅仅是适用于那些坏事情,对于最后皆大欢喜的美好也一定是这样的,从你本心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一件影响另一件,才会最后成就我们期盼的皆大欢喜,这样的美好带有更多的惊喜,带有更多喜出望外。这份收获,就如AJF后来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尊重是一样一样的吧。 那些做成的事,那些精读的书,从来不是从计划表里出来的。 比起那些多么感人肺腑的爱情励志故事,这样的娓娓道来,这样的理所当然是不是更接地气,更有共鸣。

摆渡人 读后感

读《摆渡人》有感 --邮政系董颖 《摆渡人》是近几年唯一一本让我一气呵成看完的小说,情节谈不上多么的跌宕起伏,但书中15岁女主角迪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神经,而当我真的把它看完之时,我又开始茫茫然,这难道仅仅是一本单纯的爱情故事么? 15岁的迪伦,情窦未开,她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唯一的特别也许就在她的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自五岁后便没有了对父亲的记忆,母亲挑剔,敏感,迪伦的朋友也更是少得可怜,她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 生命的转折点,发生在她奔赴父亲所在之地的列车发生了事故,当然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直到遇到他的摆渡人崔斯坦,她才确认了这个事实,迪伦知道这一真相的反应让崔斯坦非常诧异,这个15岁的女孩竟然是异常平静的。 崔斯坦带着迪伦穿过荒原,沿路遇到了强大的形色各异的魔鬼,试图将迪伦卷走,拉她下水,何况崔斯坦说越是纯净的灵魂便越是让魔鬼们垂涎三尺。这些魔鬼是否也象征我们内在的心魔呢?在通往彼岸的路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考验与障碍,引诱着你,稍有动摇,你便会迷失方向,甚至如在荒原行走的众多存在,永远的遗失了自己的灵魂。 这时候就也更突显了摆渡人的重要性,引领你,帮助你,崔斯坦一路护佑着迪伦,在困难艰险中,彼此相依,两个人也渐渐的产生了情愫,在崔斯坦无尽的生命里,他孤独了太久,而迪伦的纯净无瑕,单纯勇敢,那份全然的信任,甚至想要去保护他等等,都让崔斯坦有了一份人性的感觉,这也让他受到了魔鬼的伤害,有想要保护的人之时,便也有了弱点,可当这爱足够的强大,无论遭遇什么,都知道,对方在等着自己,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地穿越。 当他们终于抵达彼端的大门处,崔斯坦却不能一同前往,因为崔斯坦的命运,他的使命便是永远在荒原上接引一个个灵魂,保护他们前往彼端,这是崔斯坦的命运,这是无法改变的,但迪伦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分离,崔斯坦为了不让迪伦再受到伤害便骗了迪伦,让迪伦先跨过大门,然而自那一刻,崔斯坦便不见了。

条据书信 宇宙最后一本书主要内容

宇宙最后一本书主要内容 在我心目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爱因斯坦传》,每个同学喜欢的一本书都有原因,我也一样,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的内容真实、具体、丰富,更让我喜欢它的原因是我很崇拜爱因斯坦,他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最后达到了科学界的最高水平,还有他的诚实和努力。 在我心目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一本自传体的作品。这是一位又盲又哑又聋、从小体弱多病的弱女子。我想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一定会被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与震撼吧! 我最喜欢《昆虫记》那本书。《昆虫记》那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那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各样昆虫的生活习性,如何造巢、如何产卵、天生本能、秘密武器……,法布尔不仅写了这些,而且还写了自己如何做试验。每一个故事都写得生动有趣。《昆虫记》那本书上写了法布尔如何细心观察昆虫精心伺养昆虫。 《童年》这本书描述了作者童年时发生的事情。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尔基。这本书的文笔不是最好的,但其情节的真实性确实让人震撼!让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什么意思了,更吸引我的是封面的那几句话,“一个没有上过小学的成功者,他以真实的童年经历告诉孩子们:苦难,也是一所学校!” 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吧,而我喜欢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名叫:三顾茅庐。从这个故事里,我确切地体会

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知道了做事都要有诚意,不要敷敷衍了事。有了诚意,事情才会成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会到。篇二:《我喜爱的十本书(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全海小学五(3)班的李欣喆。/我好动,喜欢在运动场上风一样地奔跑。可有一样东西却可以让我立刻安静并投入,那就是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书使我安静,更令我快乐,一本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门,心灵之窗,让我在喜与忧,笑与泪中思考人生,丰富心灵,陶冶品格。可以说,书,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启明灯。/下面我向大家推荐我喜爱的十本课外书 我喜爱的十本书 《夏络的网》/ 《绿山墙的安妮》 《长袜子皮皮》 《阁楼里的秘密》 《宇宙最后一本书》 《月光下的肚肚狼》 《草房子》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窗边的小豆豆》 《时代广场的蟋蟀》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一 最近,爸爸给我买了《人类的故事》这本书,作为小书迷的我,立马就开始看起《人类的故事》了。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读完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书 有能体现房龙写作特色。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 历史时期都有仔细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 幽默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书将人 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 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内容,却不会让人感到烦琐,反而让人产生兴趣。有趣的内容很多,但让 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股古埃及和古罗马。 埃及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 年以前,当刀叉、车轮和房屋这类东西在西方根 本不存在的时候,尼罗河两岸的文明早就发展到 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古埃及人不仅是杰出的农民,精通有关良田灌溉的知识,还精通建筑,修建了 宏大的金字塔。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发明了伟

大的文字书写艺术,人类从此步入了文明时代。 在发明了象形文字这一文字体系后,古埃及人又 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将其完善,直到他们能清楚记 录下任何事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一切想法为止。他们用这种固定文字向朋友们传递信息,记 录生意帐目,表达感情等等。记载下他们国家的 事件,以便子孙后代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一天我能出国旅游,我一定会去埃及,去看宏伟的金字塔、神秘 的法老王墓室、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等,去感受古 老的尼罗河两岸的文明。 提到罗马就不得不讲到凯撒,他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禁得住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 的最后一位埃及艳后娄佩特拉的诱惑,最终被人 刺死。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凯撒的外甥屋大维,他击败舅舅的秘书安东尼,并迫使安东尼自杀,而娄佩特拉则在战败后自杀身亡。公元14年,屋大维成了真正的皇帝,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 国统治者。我佩服他的智慧与才能,他没有重犯 凯撒的错,正因为如此,他才造就了一个繁荣的 罗马帝国。正如房龙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一座非 凡的经验之塔,是时间在流逝的岁月当中建造起

摆渡人读书笔记

摆渡人读书笔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系小说,它媲美于《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 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乌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阳光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者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迪伦认为自己在吉斯夏尔中学没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痴,而与母亲的无话可说更让她缺乏友情和亲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车去见他的父亲,然而一场意外发生,她遇见了崔斯坦。 初始,迪伦还是个孩子,担忧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在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的时候,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犹疑不安。此时,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爱,可以浇灌它茂密生长。 然而在遇到座火车时的意外后,她遇到了摆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帮助她度过荒原时遇到了种种事情,在崔斯坦对迪伦的拼命的帮助下,使迪伦从一开始的依赖变成了对崔斯坦有了感情,而崔斯坦也爱上了迪伦。 迪伦在穿过荒原后,仍然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荒原后,她知道她自己如果再次回到荒原,她有可能再次死亡,彻底的魂飞魄散,是留是回,迪伦也曾犹豫,只是当想到崔斯坦钴蓝色的眼睛,及带给她的浓浓温暖,她坚决选择了立即出发。 途径那片湖泊,水底的怪兽,合力围攻她,她就要放弃了。“崔斯坦的面庞在她脑海浮现,无比清晰,这让她又有了继续斗争的力量”。 山路上行走,她摒弃一切杂念,克服本能的恐惧,低头前行,她必须这样做,不能看那些恶魔,一旦看了,就会被吞噬。恶魔轮番的偷袭,企图扰乱她的意志力。恶魔得到可乘之机时,一齐向她袭来,就在她惊慌失措的时候,崔斯坦的面容又一次浮现在眼前,迪伦变的充满斗志。 经历了这么多,相逢之后的迪伦,彻彻底底的改变,她勇敢无畏。为了救助一个小女孩的灵魂,她义无反顾的冲出安全屋,机智地分散了恶魔的注意力,以此来给小女孩们争取时间,这里展现出迪伦的变化。 为里爱,为了他们,尝试一起回到迪伦之前的世界。虽然规则一直是这样的,但是也许,也许他们还是有一线希望的。迪伦的心中有一轮太阳,一轮信念和爱的太阳。她坚持拖着崔斯坦返程。跋山涉水,他们再次回到火车事故地点。 迪伦苏醒的时候,已经被救援的人发现,而崔斯坦呢 开始,她以为他消失了,不停的自责。幸运的是,在出口,她看到了他,坐在出口的左侧。他们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彼此打招呼“嗨,原来你在这里。” 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的心灵成长史。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无尽的荒原;穿越之后,因为爱的丰盛,她蜕变成一个勇敢坚强

摆渡人读后感3篇

摆渡人读后感3篇 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摆渡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摆渡人读后感篇一: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只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保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

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篇二: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

历史书籍读后感5篇

历史书籍读后感5篇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书中的故事也是久久流传,不仅是这样,它的每一个故事中如果你细细的读,你会发现好多的道理。那么《三国演义》一书中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在这个寒假,我就借着这个理由,勾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顾茅庐不仅是个成语,还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刘备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故事的过程,说明了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比如:商汤任用伊尹等人作为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还有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才逐步强大。这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表现。

不仅是这个道理,三顾茅庐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刘备就是这样,一次去了没有找到诸葛亮,第二次去还是没有,可他的心向着国家富强,又第三次去了诸葛亮家,在第三次终于请到了。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心想着蜀国的未来的精神,不就是我们在学习上所缺少的吗?如果我们在学习上再用一点耐心和努力,我相信没有我们不能面对的学习难关,就没有在学习上的那一声声叹气。 在这个寒假,读的历史书籍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读书的兴趣,我会继续从书籍中发现在生活中发现不了的东西。 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摆渡人》有感600字

读《摆渡人》有感600字 读《摆渡人》有感 我想我需要静静地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生活。 我一如既往地渴望着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上给予我指点,在生活中给予我寄托,我多么希望在我遇到困难时,在我感到失望无助时,有那么一个人能够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这个人不一定是我的上司,不一定是我的伴侣,不一定是我亲人,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望有个属于我的摆渡人吗? 很多时候很像女主角,对现实世界里的一切都感到不满意,感到厌烦,也想坐上列车,去往未知的地方,见未知的人。 我也这么独立,这么傲娇,即便没有高贵的气质,没有华丽的衣服,仍然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仍然觉得自己更加高格。 对待这个世界,我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尽快女主角经历的太过凶险,太过让人恐慌,但只要心中有阳光,有希望,一切的恶魔可以伤害我们,但是不能将我们毁灭。 在命运的孤独河流中,我们可能远离亲朋好友独自走好长好长的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让我们欣喜的事情,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落魄的时候,所以的人和事都是恶魔,都

围绕着我们,攻击着我们,无情地嘲笑我们的无能为力,挑衅着我们脆弱的决心。或许有那么一刻钟,我们被这个世界吓呆了,我们停下来想要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这个时候,无情的恶魔会肆无忌惮地加大攻击力度,如果我们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决心,或许我们会就此被恶魔吞噬,成为他们的其中一员。 放弃总是比较容易的,而坚持是件很难的事情。无数次,在困难面前,在无助面前,我都曾想过要放弃,放弃又怎样?生命还在,生活仍继续,而且不用那么累,那么伤,那么痛。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即便变成了恶魔又如何,那不过是另外一种状态,恶魔自有恶魔的生存方式,何必那么杞人忧天?是啊,为什么还要坚持?有时候自己也想不明白。或许还有不甘心,或许还有期待,还有希望,所以即便被恶魔围攻,也奋力冲出重围,为的是能够重见天日,能够和着温柔的春风,走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丛中,欣赏这人间美景,这也是件多么惬意,多么令人向往的景象啊! 既然活着,就不能白白地活着。人生下来,并非为了享福的。我们应该让自己过得精彩,让自己过得充实。如果二十多岁的年纪过着六十多岁过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我们竟如井底之蛙般蜷缩在安全屋里,只要不离开,就不会受伤害,可是我们都不甘心一辈子躲在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每一个死去的灵魂都会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过“荒原”达到分界线的另一端,达到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15岁的迪伦乘坐列车前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迪伦成了这场事故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当毫不知情的灵魂找到了隧洞的出口,在荒原上等待她的只有崔斯坦。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可在我看来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虽然迪伦只是崔斯坦引导的千千万灵魂中的一个,可正是因为她的独特,她的单纯,她的个性鲜明,才让崔斯坦在与迪伦的相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人性”。崔斯坦是把迪伦安全护送到分界线的摆渡人,而迪伦是改变崔斯坦千篇一律、枯燥麻木生活的“摆渡人”。 荒原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而穿越荒原不仅意味着与魔鬼斗争,也意味着与自己斗争。 在这场转折到来之前,迪伦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在家里与母亲意见不合、矛盾频发,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尴尬,经常被捉弄,唯一可以说话的好友却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而当迪伦鼓起勇气打通了父亲的电话,准备乘上列车去探望和自己相谈甚欢的父亲时,却遭遇了交通事故。可以想象,所有这些事情累加起来压在一

个人身上会对他造成多大的精神打击。可是迪伦没有自暴自弃,甚至在知道了自己没有从事故中逃出来时也没有崩溃无措,迪伦的勇敢坚韧在后半段毅然决定回去找崔斯坦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会尽全力去做。 而崔斯坦,在荒原上度过了漫长时光,引导了千千万个灵魂,早已变得机械麻木,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束缚崔斯坦的枷锁,把他困在暗无天日的一个人的角落,而迪伦的闯入撕裂了黑色的帷幕,让光束照射了进来。这段旅程,崔斯坦尽力保护迪伦,即使遍体鳞伤也护着她躲进安全屋,或许从动心的那一刻开始,崔斯坦才变得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丰富。 与其说是“摆渡”,不如说是相互“救赎”。 灵魂之间的爱慕是纯真的。崔斯坦的存在对迪伦来说是“救赎”,不仅仅是护迪伦周全,荒原上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寄托了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改变了迪伦后来的生活;而迪伦的闯入对崔斯坦来说也是一次“救赎”,让他直面自己的情感,让他重回人间。 因为这份情感深刻进灵魂,因为无法分割,因为心怀希望,迪伦和崔斯坦才能创造奇迹,重回人世。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2 今晚最终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感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项塔兰读后感6篇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项塔兰读后感6篇 《项塔兰》读后感(1):命运迟早会让我们相遇的 有一类书是这样的,不知道它的存在也就罢了,一旦得知后读了起来,简直要为自己竟然从没听说过它而感到羞愧。《项塔兰》就是这么一本书。 起初在《西亚走着瞧》里看到许老师提到一句,立刻来了兴趣。光是大致的几个关键词:抢劫、逃犯、孟买、偷渡、黑帮……就足以令人痴迷,更何况发生在20世纪末,居然是一个根据真实改编的故事。作者即主人公,上演了现实版的《越狱》,用一本假护照从新西兰逃到印度——又一个不思议之国度。比起魔幻的印度,越狱什么的几乎不值一提。 小说这才刚刚要开始。从孟买。 我在上一次穿越欧洲大陆的旅途中开始读《项塔兰》,从柏林飞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比利时前往法国的大巴、横跨西班牙的列车、波尔多闹市的coffeebar、一路奔向欧洲最南端的顺风车上,读着发生在遥远南亚大陆上的奇幻情节: 隐藏巨大秘密的逃犯,住过印度偏僻的小村子,会说一口流利的印地语和马拉地语,在贫民窟当赤脚医生,爱上一个似乎更神秘的女人,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掌管过孟买的黑市交易,学会了假护照业务,跟着帮会的人去阿富汗给穆斯林游击队送补给…… 欧洲的最后一天,我在傍晚抵达与摩洛哥隔海相望的港口小城

Algeciras,入住的airbnb有点sharehouse的意思,几个房间租给不同房客,建筑已经有点像摩洛哥riad,中间围出一个天井,一位瘦骨嶙峋的赤膊大叔躺在藤椅上看天,见我后站起来打招呼“hi,我叫Paul。”Paul是名自由作家,来自英国,却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剩下的时间也是在各个国家乱晃,写一些有关旅行的稿子。“我前几天去攀岩的时候摔坏了腿,只能暂且在这儿养伤啦。”Paul也从这儿坐船去过摩洛哥,热心地拖着一瘸一瘸的腿带我先去港口踩点。 屋子楼下就是房东经营的café,我们坐在露天的座位上喝着冰啤酒聊天,自然少不了有关书的话题,跟英国人聊毛姆一般都不会错,但总会互相问起,“最近在看什么书呢?” “《项塔兰》,一部很神奇的书。”我说。 “啊,这本书超棒啊我也读过,是讲逃犯的故事吧。”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旅行、小说、过去、未来。自从法国一个人旅行至西班牙南边尽头,已经好久没有同人认真地聊天、说那么多话。 尤其是当你谈论正在看的书时,还能获得对面那个人的共鸣,这个本来只有渡口作用的小城,也显得温馨和具象起来了。 半个月后,我已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南下到摩洛哥的马拉喀什。有天晚上,老板邀我一起在旅舍客厅抽水烟,随后又有两位小哥加入。他们是孟买出生肯尼亚长大目前在英国念书的印度小哥,地道的“世界人”,作为移民二代,对于印度几乎没有太大印象,我试着问起,“你们知道《项塔兰》这本书么,是发生在孟买的故事。” “啊知道啊,这本书超级有名哎,你知道么,书中的Leopold酒吧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