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校史馆讲解词

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校史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分为序厅、近代厅、现代厅、尾声、互动厅五部分。以中国五千年丝绸历史为主线,展现了浙江“丝绸之府”特色,及近现代丝绸教育丝绸科技发展。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展厅,感受中国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序厅

各位来宾,这边请,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博物馆的第一部分,序厅。

这个厅要告诉大家,“丝绸”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要建立“文化自信、辉煌历史,情系丝绸”的认知。大家抬头看到是的由红白相间的线条与木质框架构成的巨型畲族织机的造型。大屏幕正在播放的是丝绸博物馆的宣传片《丝理飞天》

首先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丝绸5000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最早发明家蚕养殖和丝织技艺的国家,自古就有“丝国”之称,至今仍然是世界丝绸产业的龙头。

展品——展柜里展放的是20世纪50年代在浙江省湖州市钱山漾遗址中发现的绢片复制品。我校教授曾参与当年出土残片的考证。这是当时用于扫描的生物显微镜和复制蜡模,也是本厅的镇厅之宝。

展品——丝绸是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中国古代人文艺术的发展。展柜里所展放的是一些丝绸小饰品,绢本书法及绘画作品

展品——丝绸的辉煌离不开丝织工具的发展。这里展示的是古代绢织机、素织机、罗织机、竹笼机、畲族织机模型。

浙江是中国丝绸生产的重镇,在中国丝绸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展板展示的浙江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四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壮锦

明清时期的浙江丝绸业一枝独秀。湖丝闻名天下,杭嘉湖成为真正的“丝绸之府”。

解放后,浙江桑蚕丝绸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浙江丝绸业达到顶峰。后面的背景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浙江杭嘉湖地区丝绸业企业厂区的大门照片

丝绸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关心指导丝绸业的发展。

展品——这是我校老校长朱新予先生的一些珍贵的遗物。包括由周总理签字的国务院任命书,朱老关于筹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设想、报告等手稿。朱老是我国纺织丝绸界的泰斗、教育家。

序厅的讲解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请大家跟我进入近代厅

二、近代厅

1895年,甲午战败,国势日危,当时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了“实业救国,教育强国”的理念,蚕学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个厅(近代厅第一单元:破茧而生)主要反映“不忘初心,爱国荣校,科教兴国”的追求

这是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上呈给浙江巡抚廖寿丰创办蚕学馆的禀。

蚕学馆作为中国第一所桑蚕丝绸学校、农业学校,中国最早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并形成了“求是笃实”的校风。

蚕学馆也是中国近代官派遣留学日本最早的学校。

展品——1908年因蚕学馆办学成绩卓著,学校获准升格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这是当时光绪帝的御批复制件。

这是林启,他是蚕学馆的第一任总办,即第一任校长。他在创办了蚕学馆的同时,还创办了求是书院(也就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和养正书塾(杭州高级中学

和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我们学校和浙江大学可谓是同根同源。

蚕学馆的办学也不少一帆风顺,而是遇到了一些旧势力的阻挠。林启亲历而为,推动新法养蚕,平息风暴。

沙盘模型——林启白天当市长晚上担校长,亲临学校观摩指导教学科研活动,夙夜在公。

展品——这台织机,由校友捐赠,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和服织机

接下来,我们进入近代厅第二单元:枝繁叶茂

蚕学馆的办学理念非常新。从一开始就有公费生和自费生,教师中就有“海归”和“外教”。

蚕校毕业生分赴各地办学早期的毕业生,被各地争相聘用,他们在各地创办了类似“蚕学馆”这样的学校,可以说是“星星之火”,推动了中国近代蚕桑丝绸教育的发展,践行了“实业救国,教育强国”的理念。为蚕桑丝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后,全国蚕桑丝绸教育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虽然学校办学条件艰苦,但成就斐然。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1920年获本省学校成绩展览会甲等。

1926年参加苏浙皖丝茧展览会一等奖。

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当时海外学成归国来校任教习者达全校教职工三分之一以上,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为保存办学实力,在浙江流亡办学8年,先后在建德、龙游、新昌、嵊县、缙云等地坚持办学,学校被誉为“抗战的宣传队、科技的播种机、‘三农的’服务队”。体现了我校“爱国荣校”的精神。

展品——陈冰心《浙江蚕校抗战流亡办学图卷》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卷是我校著名画家陈冰心教授十年以前创作捐赠的,他在创作这幅长卷国画时已80高龄。他先后三次重走西迁办学路,通过6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画卷总长20米。

这是我校早期的知名校友史量才先生和郑辟疆先生。

史量才是我校著名校友,中国报业泰斗、爱国民主人士。接办《申报》后,使《申报》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1904年,史量才创办了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为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前身,现已并入苏州大学。

郑辟疆是我国著名蚕业教育家,现代蚕丝科技革新的先驱。1918年起便担任该校校长。这是郑辟疆编辑的系列蚕丝教科书。

现在我们进入到的是博物馆的梦剧场

展品——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两套服装为我校2018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霸王别姬》,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了京剧元素,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国粹京剧,历久弥新。

展品——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我校学生参加历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

互动台上是“江南茧画”,是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纪念品,参观者都非常喜欢——丝绸博物馆的一大特点就是陈展体现“温度”。

展品——ANTARES 250 FO提花机这是由我校校友史陶比尔公司总经理吴越明捐赠的提花机。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单元:实业报国——近代丝绸工业的发展

许多蚕学馆毕业生都以实业报国为己任,或创办丝绸染织企业,或在绸厂担任技术骨干,极大推动了我国桑蚕丝绸业的发展。

1926年学校就成立了推广部(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合作处”或“科技处”),我们朱新予老校长担任首任推广部主任

展品——传统大花楼织机,总经一万一千根,是传统云锦妆花的“头号”品种。

展品——奇汇电子提花机这是由我校与浙江奇汇公司共同研发的电子提花机。

我们可以看到提花机从传统到现代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这里向大家介绍毕业于“浙江甲等工业学校”的都锦生先生。都锦生创新创业,于民国11年创办了丝织厂,其产品以丝织风景画,新颖别致,深受社会欢迎,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展品——这是我校相关专业还在应用的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真丝绸样本及色卡。

展品——都锦生织锦这里展示的是闻名遐迩的都锦生织锦。它吸收三大名锦的长处,又将杭州西湖山色的灵秀溶于其中,是现代织锦中品种最多、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的丝绸织锦。2005年,都锦生织锦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品——这幅着色像景《宫妃夜游图》是由都锦生公司70年代仿制。原作在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展品——春苑凝晖,是由我校唐和教授为主设计创作,与都锦生公司共同研发的宽幅独幅织锦画,是目前我国用色最为丰富的彩色丝织织锦壁挂。

展品——真丝印花《耕织图》:我们现在看到是真丝印花耕织图,每幅画下面均标有生产工序名称,完整的展现了中国传统蚕桑丝绸生产的工序流程。

展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自动缫丝小样机,与这台设备相配套的就是煮茧前触蒸工艺与设备,这是由我校科研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主研发的一项煮茧前处理技术,该项目技术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现代厅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进入现代厅。这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丝绸人的“匠心情怀、科技创新,华彩丝绸”的独特魅力

丝绸产品华丽多彩,由于丝织物各自的特殊性,不同的品种应选择适宜的加工过程和加工设备,这里向大家介绍丝绸的主要工艺流程。

展品——手工缫丝设备、丝织工具:这是由我校退休技师张勇、翁越飞捐赠的缫丝、丝织工具。

展品——50年代缫丝机核心部件

展品——这是由我校校友,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捐赠的现代主流缫丝机D301A的核心部件

这三个柜子向大家展现了缫丝工具的发展变迁。

丝绸面料上漂亮的花纹则来自于手绘设计、意匠图绘制等品种设计工序

展品——《蚕的一生》标本展现了蚕由卵、幼虫、蛹、蛾的一生。

接下来,我们进入现代厅的巧夺天工单元,主要向大家介绍丰富的丝绸品种和产品。

丝绸产品是丝绸原料和工艺的凝结,是丝绸技术创新的体现,是丝绸文化的物化和表征。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三个展柜是我校2018届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展品——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作品名为《圣域》,它将西藏传统建筑如布达拉宫以及藏羚羊,牦牛还有藏红花、青稞这些西藏特有的动植物与艺术处理的雪山、天池以及雅鲁藏布江进行巧妙结合。下方装置以西藏坛城为灵感,结合西藏传统寺庙的建筑布局,从中抽象提取出六层形状,整个装置总计五千余枚钉子。用一层接一层循环的绕线方式,来诠释藏传佛教的宗义万物皆空,因果轮回的道理。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作品《红妆》。用自由式构图,将首饰盒作为主体,周围布置石榴、葫芦、如意等含有吉祥含义的物件,有镜照吉祥、榴开百子、葫芦送福等寓意,寄托人们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作品《闺阁》。该丝巾图案的整体框架灵感来源于十里红妆中的各种家具摆件,其中的物件元素都以嫁妆物件为原形创作。现代化的图案底纹与配色,使得画面整体效果更加时尚。

展品——这里是14大类的丝绸产品、60个品种展品,比如杭罗、杭纺、东风纱这些非常具有杭州特色的产品。

展品——展柜里展示的是由校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设计的真丝被面。

展品——这是是非常有浙江特色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罗。因产于杭州而得名,与云锦苏锻并称为中国东南三宝。

展品——这是法国织花样本册,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分珍贵。

展品——展柜里看到的是依托丝绸后整技术创新,开发的具有弹性的真丝牛仔裤和真丝瑜伽服。它们的真丝含量高达97%。未来,丝绸原料和成衣向绿色、健康、可回收生态系统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展品——丝绸报《浙江理工大学100周年校庆校报》,这份学校100周年校庆的丝绸报使用的便是精细印花技术。

展品——这是我校退休教师严洁英、朱馨萍捐赠的八九十年代用于教学的绸缎样本。

展品——墙上所挂是一些具有清代民国特色的丝绸服饰。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我校2018届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展品——首先我们看到的挂在墙上的作品是《囍妆》,以“十里红妆”为灵感创作基点,采用现代婚俗装饰元素塑造场景式构图氛围,结合当代审美,打造民族独立设计下的新中式婚俗文化。

展品——展台上的作品是《百解无忧》和《停驻远方》,“翩翩青鸟舞前降,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神通特异,人间无忧。”貔貅又名百解,带祥瑞之兆,本系列用新颖的现代绘画方式展现古代传统神话并运用到产品当中,寓意吉祥,又增添年轻气息。《停驻远方》,向我们展示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展品——这是织花领带样本册、印花领带样本册。他们是丝绸品种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接下来请大家移步进入三楼国礼厅继续参观。这是我校丝绸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展品——墙上所挂为我校师生80年代的手绘设计图样。

我们博物馆以“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江南韵味、浙江风采、理工特色”为办馆定位,布展上做到移步有景,停步可照,在陈展内涵上追求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

现在我们来到现代厅的国礼华章单元,是我们博物馆的最大亮点。本厅展出的展品都是由我校校友或教师参与设计制作的丝绸国礼。

展品——国礼丝巾:这是我校校友企业——达利公司特制的和平颂系列丝巾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达利丝绸的“和平颂”系列丝巾作为嘉宾的礼物和活动饰品亮相阅兵式各项活动。

展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由我校团队所设计制作的织锦书《孙子兵法》。曾经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国家元首。

展品——这是由我校设计研发的彩色织锦长卷《富春山居图》,将分藏于海峡两岸的传世名作天衣无缝的合二为一,意义深远。国家博物馆也收藏了这份国礼。

展品——丝织画这幅丝绸版《南宋京城西湖全景图》,是由我校服装学院老院长著名画家来汶阳教授所主创的。来老师这幅作品,以工带写,再现了南宋京都杭州的繁华景象,2016年入选G20峰会国礼备选名录的丝绸国礼。

展品——现在我们看到的《人民日报》“建国50周年大典”(丝绸报),不仅保留了庆祝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画面,同时,丝绸的柔韧性和光滑感相得益彰,使之成为了具有极高历史意义,纪念价值,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展品——墙上所挂是我校广东校友会捐赠的四大名绣之一粤绣《凤穿牡丹》,十分的华贵精美,表达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感情谊。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G20杭州峰会的记者礼,充分展现了信息与联动的创作源点,并融入了西方马车元素、几何拼接元素、百香果元素,表达了对各位中外记者的敬意。

传统的织锦以豪华贵重著称,近代都锦生将西湖山色的灵秀融于其中,而李加林教授则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丝织业的工艺难题,使得织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这项发明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这项发明的神奇之处在于只用红、黄、蓝、黑四色丝线为纬线,以白色丝线为经线,通过这五种颜色的色丝交织,幻变出4500种色彩。

展品——这是是李加林老师制作的丝绸服装——独花织锦旗袍,它将传统旗袍的制作工艺和现代服装设计工艺完美结合,并采用了现代的3D立体裁剪工艺。每件旗袍所用的面料都是为客人量身定制,独一无二。

展品——金贵妃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幅织锦画金贵妃。

展品——这里展示的是2016年G20峰会赠与各国领导人的国礼——花团锦簇。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参与G20峰会的20个国家的国花。我们可以看到国礼的外部包装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包裹式样加以现代运用。盒内有四个芦苇草编制的圆形小盒,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打开盒盖,我们便可以看到“天圆地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展品——这是G20迎宾礼服,将中国旗袍与清新水墨画相结合,以淡蓝色的富春山居图为底,彰显了大国风雅和杭城气质。

展品——这是由我校校友参与设计研发,由万事利集团制作的部分G20国礼。

展品——相比于G20国礼的绚丽多彩,APEC峰会的国礼面料显得相对沉稳大气,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由丝路灵感织就的“天字一号”面料,以100%6A桑蚕真丝和顶级羊毛为原料,颜色显得十分大气庄严。

展品——与之相呼应的就是APEC 会议上元首与元首夫人所穿的宋锦服装,十分华贵精美。

展品——墙上向大家展示的就是世界最大独幅织锦国旗《五星红旗》,在国庆57周年时候所做。尺寸与天安门上的国旗尺寸一样。

展品——奖励证书这是学校近年来取得的部分省部级及以上丝绸领域科研奖励证书。

接下来我们进入:华彩霓裳——丝绸时装

作为著名的时装学府,学校培养了众多著名时装设计师,有统计资料显示,超过70%的杭派女装品牌创办者或首席设计师均为我校毕业生。丝绸与时装的结合,使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不断演绎出新的艺术时尚。

展品——这是我校教师林竟路教授团队在2017年度春夏中国丝绸流行趋势发布会上发布的作品。

展品——这是我校毕业生、中国最顶尖的时装设计师之一谢锋先生的设计作品,他是第一位被巴黎时装工会邀请的中国设计师,也是中国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第一人。

展品——这是应翠剑校友的设计作品,她曾两次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展品——我们看到的这两套有青花瓷图案的服饰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与礼仪服装,是我校服装学院13级研究生朱建龙的设计作品。他还参与设计2016杭州G20峰会场馆服务服装和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服装。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硕果累累——丝绸教育与科研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丝绸教育与科研,在丝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这是我校部分丝绸领域的科研项目、部分科研奖励以及主要的科研基地。

展品——以及由我校教师主编的部分丝绸领域的教材和教辅。

展品——展柜里展放的是由我校离退休老教师捐赠的一些教材手稿以及油印本,十分珍贵。

四、尾声: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学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我校先后与毛里求斯大学和苏里南大学合办孔子学院,我校众多校友如:曹方、林平、周文峰、郭向红(健盛)、周才儿、郑山洪等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做出努力。

书法条幅“新丝路”——是镇馆之宝之一,“丝绸之路”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来的,后被全世界接受。2017年德国第十任总统武尔夫到我校演讲,武尔夫总统在上面留下他的名字,条幅上还留有陈文兴校长的题名。

书法条幅“走向世界”——也独具价值,在幅条幅上有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原主席、现名誉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前总干事卡洛斯?马格里诺斯,我校党委书记吴锋民、校长陈文兴的题名。体现学校“丝路新航,不忘初心,再创辉煌”的担当

五、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单元:慧心妙手——丝绸创意与互动

我们互动厅共设有框编,扎染,共织三个互动项目,纺织、设计、服装等专业的同学可以在这里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丝绸魅力,体验互动的乐趣。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