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各类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各类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不会参与到反应物中。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1.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酶可以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例如调节pH值或者提供特定的化学官能团,从而使反应可以在体温下进行。
此外,酶还可以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来使反应物分子相互靠近,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2.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类型。
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多种机理来促进化学反应。
例如,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吸附位点,吸附反应物分子,从而降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反应活化能。
此外,金属催化剂还可以通过电子传递来改变反应物的电子结构,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3.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一对常用的催化剂。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提供电子。
这种电子传递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氧化剂可以从反应物中接受电子,使其变为更高氧化态,而还原剂则提供电子,使其从氧化态还原回来。
通过这种电子传递,可以加速反应速率。
4.酸催化剂与碱催化剂:酸催化剂和碱催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
酸催化剂可以提供H+,从而使反应物离子化或产生活泼的电子,从而加速反应进行。
碱催化剂则可以提供OH-,并参与反应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这些催化剂可以通过质子转移或者亲核取代等机制来加速反应速率。
5.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是指粒径在纳米尺寸范围内的催化剂。
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纳米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纳米催化剂的高活性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晶格缺陷密度。
这些特征使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具有优秀的活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机理,包括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提供吸附位点、改变反应物电子结构、接受或提供电子等。
了解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对于理解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并对催化反应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类催化剂及其作用机

各类催化剂及其作用机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在反应结束时其自身的化学组成是没有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可以参与反应的过渡态,从而降低活化能,促进反应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化工、制药、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剂及其作用机制。
1.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催化剂之一、一般情况下,金属催化剂通过吸附和解离反应物分子,使其形成活性中间体,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金属催化剂还可以提供电子或质子,以调节反应中的电子密度分布。
作用机制:以铂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剂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如加氢反应和氧化反应。
这些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电子或质子来促进反应。
以铂为例,铂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能,可以促进氢和氧的吸附反应,从而加速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2.催化剂:酶酶是生物催化剂,广泛存在于生命体系中。
酶是由蛋白质组成,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
酶的活性通常与其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有关,通过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使底物分子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作用机制:酶的作用机制非常多样,常见的有酸碱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共价催化等。
酶的酸碱催化作用是通过提供或吸收质子来改变底物分子的电荷状态,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金属离子催化作用是通过提供或接收电子来调节反应过程。
共价催化是指酶与底物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然后再释放出底物。
3.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是一类表面具有酸性位点的固体物质,如氧化锆、氧化铝等。
固体酸催化剂通常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因此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作用机制:固体酸催化剂具有一些酸性位点,如质子酸位点和路易斯酸位点。
通过与底物分子的吸附反应,质子酸位点可以提供氢离子,从而催化酸碱中和等反应。
路易斯酸位点可以通过捕捉或接收电子来调节反应中的电荷分布。
4.催化剂:光催化剂光催化剂是一类能够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能量来促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过程,但在反应结束后仍能够恢复原状,不发生永久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酶类催化剂: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催化剂,它们能够加速和控制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例如,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脱氢酶可以催化乳酸转化为丙酮酸。
2.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催化剂,可以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溶解在反应物中,例如铂金催化剂可以催化氢气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水。
异相催化剂存在于反应物的表面,例如铁催化剂可以催化氧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酸碱催化剂:酸和碱都可以作为催化剂,它们能够提供可用于化学反应的质子或氢离子。
例如,硫酸催化剂可以催化脂肪酸的酯化反应,碱催化剂可以催化酯类的水解反应。
4.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是一类特殊的金属催化剂,由过渡金属元素组成。
它们可以在反应中形成中间物种,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例如,氨合成反应中使用的铁催化剂能够促使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
5.醇酶催化剂:醇酶是一类催化剂,可以催化香蕉、苹果等水果中的醇类物质从醛、酮分化成醇。
6.光催化剂:光催化剂是通过吸收光能并产生电荷转移,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例如,二氧化钛是一种常见的光催化剂,可以催化水的光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7.植物色素催化剂:植物色素是一类具有催化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催化光合作用中的反应。
例如,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催化剂,能够催化光能的吸收和转化。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和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增加产物产量和节约能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还将进一步深化,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作用规律与催化机理

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作用规律与催化机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组成、结构和催化作用规律及催化机理上存在差异。
1.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主要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
它们的结构可以是单质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活性中心和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催化机理有两种类型:双电子传递和继承。
2.酸碱催化剂:酸碱催化剂是通过提供或接受质子(酸)或氢氧根离子(碱)来促进反应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无机酸或碱(如氢氟酸和氢氧化钠),也可以是有机酸或碱(如有机酸和胺)。
酸碱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在酸碱性环境中,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反应活性。
3.酶催化剂: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是由酶蛋白质和辅助物质(如金属离子和辅酶)组成。
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酶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并通过改变底物的反应活性、方向和速率来催化反应。
4.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在反应中接受电子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铬酸和二氧化锰)或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物和过氧硫酸氢钠)。
氧化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通过在反应中接受电子,使反应底物发生氧化反应。
5.还原剂: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在反应中捐赠电子的催化剂。
它们的组成可以是金属(如钠和锌)或有机化合物(如氢化钠和氢气)。
还原剂的催化作用规律是通过在反应中捐赠电子,使反应底物发生还原反应。
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是根据不同的催化剂类型而不同的。
例如,金属催化剂通过吸附反应底物并与其发生反应来催化反应。
酸碱催化剂通过给予或接受质子或氢氧根离子来改变反应底物的反应性质。
酶催化剂通过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并在酶的活性位点上发生催化反应。
氧化剂通过向底物接受电子来氧化底物,而还原剂则捐赠电子给底物来还原底物。
总之,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组成、结构、催化作用规律和催化机理上存在差异。
了解和掌握不同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机理对于合理设计和选择催化剂,并优化催化反应至关重要。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酸中心的强度
5、固体酸、碱的催化作用
酸位的性质与催化作用关系
大多数的酸催化反应是在B酸位上进行的,并且催 化活性与B酸位的浓度有良好的关联
烃的骨架异构化、二甲苯的异构化,甲苯和乙苯的歧化, 异丙苯的烷基化以及正己烷的裂化等,单独的L酸位没有 催化活性 常用AlCl3,FeCl3等 r-Al2O3
软酸 交界酸, 介于两者之间
软酸硬酸理论
硬碱
给电子原子极化率低,电负性高,难氧化, 不易变形,即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强; 难于失去电子对的碱
软碱 交界碱, 介于两者之间
软酸硬酸理论
苯的烷基化可用三氯化铝催化,因为三氯化铝 是硬酸,可与氯代烷中的硬碱cl-配合使其中软 酸烷基成为正离子r+,从而对软碱苯核的反应 性增大。
1、催化剂的分类
固体碱
担载碱:NaOH、KOH载于氧化硅或氧化铝上;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分散于氧 化硅或氧化铝上;K2CO3、Li2CO3在于氧化硅上等 阴离子交换树脂 焦碳于1173K下热处理,或用NH3、ZnCl2-NH4Cl-CO2活化 金属氧化物:Na2O、K2O、Cs2O、BeO、MgO、CaO、SrO、BaO、ZnO、 La2O3、CeO4等 氧化物混合物 金属盐:Na2CO3、K2CO3、CaCO3、SrCO3、BaCO3、(NH4)2CO3、KCN 等 经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改性的各种沸石分子筛 H2SO4、H3PO4、HCl水溶液、醋酸等 NaOH水溶液、KOH水溶液
P-水的物质的量
6、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结构单元
一级结构
第三章 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_酸碱催化剂

中毒法:
脉冲注入能使酸碱中心中毒的物质,并选择以酸碱中心为活性位的 反应为对象,可根据反应活性下降的情况来求出使催化剂活性降为 零时所耗毒物的总量,并折算到酸碱中心总数。
H0 = pKa + lg [:B]a [A:B]
[A:B] : 吸附碱B与电子对受体A形成的络合物AB的浓度
H0越小酸强度越强; H0越大酸强度越弱。
固体酸强度的测定:
指示剂法:
指示剂的颜色取决于 [BH+] 或 [B] 的比例,当其正好等于1 [AB] 时,处于变色临界点。
1. 在某催化剂中加入某指示剂(pKa),若保持碱型色,说明 [B] > [BH+],催化剂对该指示剂的转化能力较小,H0 > pKa;若指示剂显酸型色,说明催化剂的转化能力较强, H0 < pKa。 2. 把指示剂按pKa大小排成一个序列,总可以找到一个指示 剂(pKa = α),它的碱型色不能被催化剂改变,而下一个指 示剂(pKa = β)被催化剂变成了酸型色,那么催化剂H0的取 值范围应该是α< H0 < β 。 100%的H2SO4的H0认为是‒11.9,故认为H0为‒12或更小的酸相当于 100%以上的H2SO4 ,这样的酸称为超强酸。
例如:以HM分子筛为催化剂时的甲苯歧化反应,可选择吡啶作为毒物,利用甲 苯和吡啶的交替注入,观察活性下降情况外延至活性为零时所需吡啶量,即可 求出HM的表面酸量。
典型反应估计法:
选择一些既能被酸催化发生某一反应,又能被碱催化发生另一反应。 从同一物料反应后的选择性来估测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通过提供一个能量有效的反应途径,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化学、能源、环境和医药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见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的例子。
1.酶催化剂: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代表。
酶在生物体内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如消化食物、合成物质等。
酶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低能量消耗等优点。
2.转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例如,钯催化剂常用于氢化反应、交叉缩合反应等。
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有效的活化位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3.齐特尔催化剂:齐特尔催化剂常用于聚合反应中。
例如,钛齐特尔催化剂被广泛用于聚合丙烯、乙烯等。
4.五氧化二钒催化剂:五氧化二钒催化剂可用于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
五氧化二钒可将氮氧化物(如NOx)还原为氮气和水。
5.铂催化剂:铂催化剂常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中。
它可以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
6.锂催化剂:锂催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各种反应,如还原、氧化等。
锂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7.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合成中。
它们可以催化诸多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偶联反应等。
8.碱催化剂:碱催化剂可用于酯化、烷基化等反应。
对于许多有机反应,碱催化可大大提高反应速率。
9.氧化剂催化剂:氧化剂催化剂可用于氧化反应,如醇的氧化、烃的氧化等。
例如,二氧化锰常用作氧化剂。
10.鲍耳催化剂:鲍耳催化剂可用于烯烃的水化反应。
鲍耳催化剂可以将烯烃转化为醇。
除了以上提到的催化剂,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催化剂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率,还可以使反应更加环保和节能。
催化剂的发展和应用在加速科学和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概述ppt课件

此外,交联型固体酸催化剂(硅锆交联蒙 脱土)
精细化工
合成增塑剂
1邻苯二甲酸二酯(DOP)(由苯酐和 2-乙基己醇合成催化剂为SO2-4/TiO2Al2O3
酯化率可达99%
2己二酸二辛酯(DOA)(PVC优良耐 寒助剂(SO2-4/ZrO2-La2O3)
3蔗糖八乙酯(SO2-4/TiO2)
O
O Al O O C2H5
乙氧基
O Al O OH
高温
O
O
CH2 CH2+H2O+ HO Al O Al O
O-
O
O
HO AlH O Al
O
O
低温
O
C2H5OC2H5
C2H5 C2H5
异丙苯裂解
在B酸中心下进行
CH3 CH CH3 H + H+
HC CH3 + CH3
+ CH3CH CH3
酸性强弱与催化反应关系
➢金属氧化物表面的金属离子是L酸,氧负离 子是L碱。金属离子的电负性越大,则金属离 子的酸性越强。
➢金属氧化物的碱性也可以同电负性相关联, 但由于金属氧化物表面往往含有羟基这时的 酸碱性由M-OH中M-O的键本质决定.若M-O键强, 则解离出H+,显酸性,反之,若M-O键弱,则解离 出OH-,显碱性。
丙烯酸丁酯用于表面涂料,粘合剂,密 封剂,皮革处理剂( SO4 2- /TiO2)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是耐酸耐碱性涂料的 基料SO4 2- /ZrO2-TiO2
L-H模型与E-R模型
L-H(Langmuir-Hinshelwood)
A+B+ 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调变
分子筛酸性的调变
稀盐酸交换引入质子:ZSM-5、丝光沸石 铵化脱NH3 : NaY Ratio of Al/Si
分子筛催化剂的择型催化
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线度与晶内孔径接近时,催化 反应的选择性常取决于分子与孔径的相应大小 由孔腔中参与反应的分子的扩散系数差别引起的, 称为质量传递选择性; 由催化反应过渡态空间限制引起的,称为过渡态选 择性
择型催化的调变
毒化外表面活性中心; 修饰窗孔入口的大小 (四乙基原硅酸酯); 改变晶粒大小等。
限制指数CI(Constraint Index) 正己烷和3-甲基戊烷裂解速度之比
正丁醇 vs 异丁醇脱水 重油加氢裂化
芳烃异构化:PX
过渡态限制的选择性
结焦与部位选择
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而下降,是因 为吸附位的非均一性,这与定域键 合模型观点一致。 Fe催化剂的不同晶面对NH3合成的 活性不同,如以[110]面的活性为1, 则[100]面的活性为它的21倍;而 [111]面的活性更高,为它的440倍。 这已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上述金属键合的三种模型,都可 用特定的参量与金属的化学吸附和 催化性能相关联,彼此相辅相成。
酸强度与吸附强度相关 升温脱附计算强度及酸量 吸附剂:NH3、吡啶、正丁胺 TPD(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固体酸的酸量
单位: mmol/wt or mmol/m2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碱的强度和碱量测定
吸附法 滴定法 (吸附质:CO2、氧化氮、苯酚、吡咯) 酸碱对协同 ZrO2 vs SiO2-Al2O3,MgO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调变
分子筛酸位的形成与其本征催化性能
多价阳离子也可能产生0H基酸位中心:像Ca2+、 Mg2+、La3+等多价阳离子,经交换后可以显示酸位 中心
过渡金属离子还原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调变
分子筛酸性的调变
稀盐酸交换引入质子:ZSM-5、丝光沸石 铵化脱NH3 : NaY Ratio of Al/Si
各类催化剂及其 催化作用
March, 201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催化剂分类
酸碱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催化剂 络合催化剂
酸碱催化剂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烃类的催化裂化,烯烃的催化异构 化,芳烃和烯烃的烷基化,烯烃和二烯烃的齐聚、共聚和高 聚,烯烃的水合制醇和醇的催化脱水等反应,都是在酸催化 剂的作用下进行的。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超强酸
酸度大于100%硫酸 (H0=-11.9) 正丁烷骨架异构化成异丁烷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超强碱
H- > 26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金属氧化物- 单组分氧化物
单组分碱/碱土金属:MgO, CaO, SrO, etc. 碱性位B碱, 给电子能力L碱,
固体酸、碱的定义 根据给出质子或接受电子对进行区分 质子酸碱 Bronsted 非质子酸碱 Lewis
定义
固体酸碱的定义
酸 H+
H+
Bronsted acid
e- e-
Lewis acid
固体酸(碱)的酸(碱)性描述
酸量
固体酸碱的定义
假定存在单个的酸中心,即酸中心的数量
强度(strength)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作用: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 配位场理论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能带模型
d带空穴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能带模型
d带空穴
OK:Cu、Ag、Au NA:Fe、Co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价键模型 过渡金属原子以杂化轨道相结合,杂化轨道通常为 s\p\d等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之为spd或dsp杂化。 杂化轨道中d原子轨道所占的百分数称为d特性百分 数,表以符号d%。 金属的d%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越多, d空穴就越少。 d%与d空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是相反的电子结构表征。它们分别与金属催化剂 的化学吸附和催化活性有某种关联。就广为应用的 金属加氢催化剂来说,d%在40~50%为宜。
NH3在SiO2-Al2O3上的吸附模式:物理吸附、 配位键合、铵型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酸位的类型及其鉴定 IR of pyridine
Peaks at 1450 cm-1, 1490 cm-1, and 1610 cm-1 suggest the Lewis acid sites. Absence of 1540 cm-1 excludes the possibility of Bronsted acid sites.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酸的强度和酸量
酸强度:给出质子或接受电子对的能力 酸强度函数:H0(Hammett 函数) B酸
L酸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酸的强度的测量方法 胺滴定法
选用适合的pKa指示剂(碱) 不足:颜色、B酸L酸类型的区分
固体表面的酸、碱性质
固体酸的强度的测量方法 气态碱吸附法
金属和金属表面的几何构造
金属表面的几何构造
金属暴露于表面上的金属原子,仍以紧密堆积在热力学上最为 有利,即形成品面指数低的面。例如许多洁净的金属表面,表 面晶胞结构为(1×1)的低指数面。因为这样的表面,热力学上 是稳定的,变化的可能性小,表面的原子排列与体相相近。 底层结构:Pt[111]-(1×1) 表面再构:单位网(2X2) 吸附气体的几何构造 与底层结构相同:Pt[111]-(1X1)-O2 为底层结构2倍:Pt[111]-(2X2)-O2 旋转:Pt[111]-( 2 2 )-R45°
具有羟基和三种活性位: 碱中心氧原子的配位数变化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金属氧化物 氧化铝:多种晶型变体,alfa-Al2O3 六方密堆结构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氧化铝:多种晶型变体
γ-, and η-Al2O3 With both acid and base sites Lewis Acid and OH group
酸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二元氧化物模型结构中负电荷或正电 荷过剩所致,模型结构可根据下达两个法则来描述:
一个金属氧化物的正价元素的配位数C1和第二个金属氧 化物正价元素的配位数C2在混合时保持不变。 在二元氧化物中对于所有氧的配位数保待其主组分氧化物 的负价元素(氧)的配位数。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Peri的γ-Al2O3模型 Knozinger的模型
Peri的γ-Al2O3模型 (100 face)
Al3+酸中心,O=碱中心
Knozinger的模型
(100)亚层以下的影响,净电荷决定IR波数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金属氧化物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复合氧化物
酸性起源:田部浩三的电价模型
酸量(酸浓度)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苯胺与甲醇的烷基化反应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分子筛-沸石 构成:Mx/n[(AlO2)x.(SiO2)y].zH2O 类型: 方钠型:A型 八面型:X-型、Y-型 丝光型:M-型 高硅型:ZSM-5型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分子筛的结构构型 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
BCC: Body Centered Cubic FCC: Face Centered Cubic HCP: Hexagonal Closed Packed
晶面
具有最高表面能的 [111]面,对合成氨 催化活性最高。当催 化剂烧结时,[111] 面转变成[110]面, 丧失催化活性。
晶面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氧环与分子筛结构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氧环与多面体结构
笼与多面体结构
氧环与层状结构
氧环与层状结构
磷酸铝系分子筛
磷酸铝系分子筛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调变
分子筛酸位的形成与其本征催化性能 HY上的OH基
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调变
分子筛酸位的形成与其本征催化性能 骨架外(AlO)+
复合氧化物 田部浩三的电价模型, 验证表
酸碱中心的形成与结构
复合氧化物 影响酸位和碱位产生的因素 二元氧化物的组成 制备方法 预处理温度 对脱H2O、脱NH3、改变配位数和晶型结构都 有影响
固体酸碱的催化作用
酸位的性质与催化作用
B酸催化烃的骨架异构化:二甲苯、甲苯和乙苯的歧化 L酸催化乙酰化:AlCl3, FeCl3等 B酸和L酸的协同:重油的催化裂化反应的主催化剂为CoMoO3/Al2O3或Ni-MoO3/Al2O3,将MoO3引入形成了B酸位,Co或 Ni的引入是阻止L强酸位的形成,中等强度的L酸位在B酸位共存下有 利于加氢脱硫的活性。 L酸位和B酸位的共存,有时L酸位在B酸位邻近处的存在,主要是增 强B酸位的强度;增加了其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