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脑炎的康复指南
脑炎的护理措施

神志清楚者给予清淡,易能消化的饮食,耐心喂养,防止呛咳。
护理诊断5: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观察神志瞳孔及呼吸变化,精神状态及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颅内高压及神经系统症状,尽早给予处理;如 发现呼吸节律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 钝,多提示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发生。 观察意识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警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
神内
概念: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 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主要累及脑实质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则称为病 毒性脑膜脑炎 。 以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惊厥及脑膜刺激征等为主要临 床表现。病程多具有自限性。
(三)累及脑膜:烦躁不安,易被激惹,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强直、 Kering、B rudzninski) (四)病程 : 一般2到3周多数病例可完全恢复,少数患儿可遗留某些后遗症如癫痫、听力障碍、肢体瘫痪以及不同程度的智
力 低下等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常规检查:压力正 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 总数轻度增多 2 、病毒学检查:脑脊液进行 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均 为阳性,恢复期患儿血清特异 性抗体滴度较急性期高 4 倍以 上时具有诊断意义 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脑炎时早期即有 脑电图改变 2、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水肿, 脑软化灶,脑膜炎
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做好基础护
理。 检测患儿的体温 , 热型及伴随症状,如体温在 38.5 摄氏度以上,可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降 低大脑耗氧量。
评估患儿有无脱水症状,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量。
脑炎患者的家庭康复计划

定期带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注意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
按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留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避免自行购药 避免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以免与治疗药物相互 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
THANKS
脑炎患者的家庭康复 计划
xx年xx月xx日
• 脑炎概述 • 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 家庭康复计划 • 家庭康复的辅助工具 • 家庭康复的注意事项
目录
01
脑炎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脑炎是一种脑部炎症性疾病,通 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是 其他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药 物反应所致。
类型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脑 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脑炎、细菌性 脑炎、真菌性脑炎等。
1 2 3
营养均衡 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盐糖摄入 避免高盐、高糖食品,控制饮食中的盐和糖的摄 入量。
适量饮水 保证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身体康复。
注意患者的安全问题
防止倒
脑炎可能导致患者平衡能力下降,家属应确保家中环境安全,防 止患者摔倒。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防止患者感冒或感染其他疾病。
运动疗法
通过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 动度。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进行治疗,缓解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在患者能力范围内,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 步行、上下楼梯等。
04
家庭康复的辅助工具
日常生活辅助工具
日常生活辅助工具
如助行器、轮椅、洗澡椅等,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移 动和自理。
脑炎康复后的注意事项

脑炎康复后的注意事项脑炎是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时期,对患儿的身体与健康造成危害。
在经过临床系统性治疗后大多数脑炎患者会康复,但是在康复之后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注意一系列问题。
1、脑炎是什么顾名思义,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生炎症,多为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好发于儿童等免疫低下的群体。
在类型上可以将脑炎划分为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真菌性脑炎、螺旋体性脑炎、寄生虫病性脑炎。
脑炎好发于儿童等免疫低的群体,且部分脑炎具有传染性,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比如蚊虫叮咬,10岁下儿童易感。
2、脑炎有哪些症状①全身毒血症状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出血疹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②神经系统症状比如会出现意识障碍与脑膜刺激征,当然,因病变位置不同,病变程度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如弥漫型脑炎会出现全身不适,引发昏厥,发热;脑干型脑炎会出现面部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假性球麻痹等;假肿瘤型脑炎则多为头痛、呕吐、失语等。
③并发症临床中脑炎患者并发症多为支气管肺炎,且好发于昏迷患者,心肌炎与唇疱疹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少部分患者因呼吸节奏不规律,瞳孔不等大,还会出现颅内高压并发脑疝。
3、脑炎康复后的注意事项临床中经过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绝大多数脑炎患者会康复出院。
在康复后,为避免脑炎再次复发,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各类注意事项。
①保证饮食的均衡性脑炎患者在康复之后需要重视饮食。
在生活当中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多摄入低脂肪与低胆固醇食物,比如香菇、木耳、芹菜、鸡肉、鱼肉等,另外要多食豆干类食物或豆制品,选择植物油,不可用动物油,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脑炎治疗较为容易,但是在治疗之后要避免受凉,减少感冒的发生几率,饮食上需要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以及特别限制的食物,要多摄入骨头汤与核桃,这一类食物对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有帮助作用,起到辅助恢复的作用。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要保证卫生的安全性,遵循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
脑炎的健康教育

脑炎的健康教育
脑炎的预防与治疗
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生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脑炎至关重要。
1. 接种疫苗:脑炎可由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脑炎的有效方法。
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应疫苗,成年人若计划前往脑炎高发地区旅行,也应考虑接种疫苗。
2. 抵制蚊虫叮咬:乘坐蚊虫传播脑炎的地区应采取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进食前、接触动物后,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帮助防止脑炎感染。
4.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到有动物粪便或其他可能污染的地方,减少与感染源接触,以降低感染脑炎的风险。
5. 及时就医: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嗜睡、肌肉僵硬等症状时,尤其是与蚊虫叮咬或病毒感染有关时,应立即就医确认是否患有脑炎。
如果诊断出患有脑炎,应立即进行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医生可能会采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镇痛药等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
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此外,家属和朋友的支持与关心也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接种疫苗、维护卫生、避免感染源的接触以及及时就医,可以预防脑炎的发生。
对于已被确诊患有脑炎的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恢复健康。
脑炎脑膜炎康复

第二节 临床特点
5.寄生虫性脑炎 (1)原虫性脑炎 (2)蠕虫性脑炎 6.立克次体脑炎
返回
第二节 临床特点
(二)临床特点
1.急性起病,少数呈亚急性或缓慢起病 2.有程度不等的发热、头痛及呕吐等症状 3.出现轻重不一的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 4.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膜反应 5.有不同类型的运动障碍 6.多伴有散在的或广泛的脑实质性损害的症状 或体征 7.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和头颅MRI有助于 脑炎的诊断
返回
第二节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 通常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 头痛,后来变为持续并进行性加重;
•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呈急性发病,常以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早期症状在多数患者是以明显的 脑膜刺激征为主。
• 大多数病人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如视乳头水肿及 后期视神经萎缩 。
返回
第二节 临床特点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当宿主的免疫力 低下时才会致病,因此,该病原体的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虽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全身性疾病, 特别是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 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淋巴肉瘤、网状 细胞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 类肉瘤病(sarcoidosis)、结核病、糖尿病、肾病 和红斑狼疮等。
大肠杆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返回
第二节 临床特点
各种致病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临床症状 相似,一般均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头痛、呕吐 等症状,重者常有意识障碍,多数有颈部抵抗感 及其他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可有偏瘫、脑神经 麻痹、惊厥等症状,流脑病人皮肤还可见瘀点或 瘀斑。
大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策略

大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策略引言:大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科学的治疗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大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一、药物治疗1. 控制并预防并发症大脑损伤后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抽搐、感染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以抗癫痫药物来控制抽搐,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2. 促进神经再生研究表明,部分药物可以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和突触重建。
例如,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可通过注射或口服途径给予患者,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
3. 缓解症状大脑损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失眠、焦虑等不适。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来缓解这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物理治疗1. 运动功能训练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促进肌肉力量恢复和关节灵活性。
例如,通过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大脑损伤患者可以改善行走和日常生活技能。
2. 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无法自主控制身体的患者,合理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轮椅、助行器等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定支撑,并降低他们移动时候的风险。
三、语言和认知训练大脑损伤后常常伴有语言和认知障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认知功能,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 言语治疗医生、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士可以通过矫正发音错误、练习口型肌肉运动以及提供适当的听力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沟通能力。
2. 认知训练对于记忆、注意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受损的患者,认知训练是十分关键的。
通过记忆游戏、问题解决和刺激智力的活动,可以激发和提高大脑受损区域的功能。
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大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也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供有效支持:1. 家庭支持家人的关爱和陪伴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家人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日常任务,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理解。
脑 病 康 复 指 南

5、击法: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击,须用轻柔的指劲或腕动。
6、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着于一定部位,往返连续滚动,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7、拨法:以指端侧面置于肌肉或肌腱的一侧,做横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动或拨动。
8、保证脑瘫患儿营养充分、合理的教育和功能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条件,功能训练包括动作训练、言语训练和预防肌肉挛缩等措施。
4.按摩背部脊椎处的穴位,早晚各一次,先从大椎穴按起,依次向下逐个按脊椎相间缝内的穴位,直到尾骨为止。按摩脊椎两边的穴位(即夹脊穴)从上到下反复3—5次。
自免脑炎的治疗方法

自免脑炎的治疗方法自免脑炎是一种由自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一旦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治疗自免脑炎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免脑炎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自免脑炎患者,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
其次,药物治疗是治疗自免脑炎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帮助患者尽快清除病毒,减轻症状。
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疗法也是治疗自免脑炎的重要手段。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抵抗病毒,加快康复进程。
除了治疗,预防自免脑炎同样重要。
目前,预防自免脑炎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接种自免脑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感染的风险。
因此,建议居住在自免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总之,自免脑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一旦感染,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是治疗自免脑炎的主要手段,同时预防同样重要,建议居住在自免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免脑炎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脑炎的康复指南
【各种脑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炎症过程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大多数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发热、恶心、呕吐、嗜睡、烦操不安易激惹(婴儿)、头痛(年长儿)、较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及惊厥,可有脑膜刺激征,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及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可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病程多在2-3周。
辅查:
1)脑电图背景慢化,可伴痫性放电;
2)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病毒培养阳性,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意识障碍、惊厥、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热、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
2)颅压增高表现。
3)脑膜刺激征
辅查: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显著增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实质,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高热、恶心、呕吐、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病理反射、肢体瘫痪,重症患儿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
辅查:脑脊液:白细胞增高,<5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分离出乙脑病毒。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以中枢性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脑症状、脑干症状、脊髓症状。
辅查:脑脊液: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高。
脑电图弥漫性慢波活动。
MRI:脑白质多发性散在非对称性信号。
【脑炎后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
1、严重程度和分级:
1)急性期:Glasgow昏迷量表、Glasgow-Liege昏迷量表
2)恢复期:主要依据伤后遗忘的时间用HRB神经心理学测评和LOTCA等方法来测评。
2、脑炎后意识障碍评定
1)昏迷:其特征是无觉醒和意识,患儿闭眼,不能被唤醒,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不能知晓,持续至少1小时,觉醒及复苏时间长短不等,通常2-4周内觉醒并复苏。
2)植物状态:患者可以觉醒,但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不能知晓,若脑损害后1月仍处于植物状态称之为持续性植物状态,存在觉醒的可能;若非创伤性脑损害后3个月或者脑外伤后12个月仍然处于植物状态则称为永久性植物状态,为不可逆的。
3)精神(心理)功能评价
4)躯体功能评价
5)言语功能评价
6)预后评价
【脑炎急性期临床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促进脑损伤修复,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代偿和功能重建,消除或减轻后遗症。
1、维持必要的营养。
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鼻饲、主动进食几种途径完成。
2、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促进细胞功能恢复、改善脑细
胞代谢,促进损伤神经的逆转。
3、良肢位保持。
1)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开,掌心向上。
健侧上肢置于体上。
患侧下肢在后,髋、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在前,屈髋、屈膝放置。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上肢下垫软枕,肩关节屈曲90-130°,肘、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微背伸,手指自然伸展。
下肢在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屈曲位,下垫软枕。
3)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于比躯干略高软枕上,防止肩胛后瘫,前臂旋后,手心向上,手指自然伸展。
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软枕,防止骨盆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4、早期床旁按摩与肢体运动。
舒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增强患侧肢体肌肉能力,防止患侧肢体废用。
5、高压氧治疗。
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逆转。
6、尽早下床活动。
刺激内脏功能、改善通气、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康复训练:
1、运动功能训练:
1)神经促进技术。
通过中枢性反射、周围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易化等不同途径,实现高级神经中枢对神经肌肉功能的重新支配,从而起到调整肌张力、抑制痉挛模式,建立正
确姿势和功能活动模式作用。
代表:Bobath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
2)改善肌力训练。
肌力0-1级时,主要采取被动活动、辅助按摩和低频电刺激,并指导患儿强化运动意念。
肌力2-3级时,除被动运动和按摩外,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刺激肌肉收缩,带动关节活动。
肌力4级时,主要依靠自身肌肉主动收缩来增强肌力,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训练。
3)肌肉牵张训练。
通过对不同部位的关节和肌肉的缓慢或快速牵拉来改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
4)拮抗肌肉痉挛训练。
在舒适稳定的体位下做肢体延伸下垂、旋转或摆动。
注意避免加重肌肉痉挛。
5)平衡功能训练。
学会改变重心,自主改变肢位,保持动态配合。
分为三级:1级静态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3级他动态平衡。
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吃饭、大小便能力训练。
7)精细运动功能训练。
改善手的协调、控制以及精细活动能力。
2、言语功能训练
1)失语症训练。
听理解训练;语音训练;命名训练;复述训练;自发口语训练;阅读理解训练。
2)构音障碍训练。
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共鸣训练;发音节奏和语调训练;手势和交流手册的使用训练。
3、认知、感知障碍训练
1)记忆力训练。
PQRST法;头词记忆法;编故事法;提示递减法;环境辅助记忆法。
2)注意力训练。
挑选训练和猜测训练。
3)思维能力训练。
物品分类法和数字排序法。
三、植物状态(PVS)的促醒
1、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
1)维持脑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谷氨酸等。
2)促进神经元氧化还原药物:脑活素、盐酸吡硫醇等。
2、促醒药物的应用。
多巴胺类药物、精神兴奋药物、抗抑郁药物、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和中药等。
如:左旋多巴。
金刚胺、纳洛酮、安宫牛黄丸。
3、感觉刺激。
经常性的系统的感觉刺激对PVS患儿的催醒有一定帮助。
4、肢体运动与按摩。
经常性对患儿肢体和关节进行被
动活动以及对肢体和躯体进行按摩治疗,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刺激作用,同时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
5、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可迅速改善和纠正脑缺氧、维持脑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