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合集下载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

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

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

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

呼吸节律变化。

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惊厥持续状态,应完善头颅MRI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 颅内结构性异常
20
-
21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和颞叶皮层出现异常信号
-
有研究报道191例患儿的头颅MRI评估热性惊厥持续状 态后海马的状态
发现22例患儿的海马存在明显或可疑的T2像信号异常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后存在急性海马损伤的风险并且大
多数存在海马发育异常
脑膜刺激征
6-12个月的儿童没有接种过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疫苗
对于表现为FS前已经用过抗生素的病历推荐腰穿
CFS尤其是FSE
16
-
脑电图 脑电图不能为预测单纯性热性惊厥后患儿将来是否
会发展成为癫痫提供依据 脑电图对于评价患儿热性惊厥后是否持续存在脑电
异常有一定作用
17
-
脑电图记录时间和异常脑电图发生率
6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定义热性惊厥为: -- 惊厥发作的年龄通常在3个月至5岁之间 -- 与发热有关 -- 没有颅内感染证据或明确的病因
7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和异常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主要与 脑发育异常、脑发育未成熟和发热有关
遗传 -25–40%的病例有阳性家族史(母系) -在同卵双胞胎中热性惊厥存在更高的发病一致率
Values are presented as number (%).
18
Korean J Pediatr 2013;56(12):534-539
-
慢波出现和快频波减弱很可能与MRI的T2像的急性 期海马损伤有关。
这些发现可能是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急性期损伤的 一个敏感且可以获得的指标。
19
-
影像学检查 单纯性热性惊厥不推荐影像学检查 如果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复杂性热性惊厥和/或热性

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病理改变
脑膜炎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脑膜充 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血管改变等 。
02
脑膜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
脑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头 痛,尤其是在后枕部和眼眶周 围。
意识障碍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 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
发热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发热, 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寒战、 出汗等症状。
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CONTENTS
• 脑膜炎概述 • 脑膜炎的诊断 • 脑膜炎的治疗 • 脑膜炎的预防和控制 • 脑膜炎的预后和转归 • 脑膜炎的科研进展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脑膜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脑膜炎是脑膜和蛛网膜下腔感染 或炎症的统称,通常伴有发热、 头痛和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呕吐
脑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呕 吐,有时呈喷射状。
脑膜刺激征
脑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刺 激征,如颈项强直、克尼格征 阳性等。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上述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脑脊液检查显示异常结果,如压力升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头颅CT或MRI显示脑膜增厚、脑水肿等 异常表现。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
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但 症状通常较轻,病程较短 ,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
年龄也是影响转归的因素之一。年轻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强, 预后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弱,预后相对较差

06
脑膜炎的科研进展和未来展望
科研进展
诊断技术的进步
在诊断方面,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更加灵敏和特异的诊断技 术,如基于PCR和质谱技术的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 检测脑膜炎病原体。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儿童病毒性脑炎(2016年版)一、病毒性脑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轻中度)。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5.抗生素治疗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对症治疗:高热时降温,惊厥时止惊、降颅压防止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4.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

5.必要时应用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6.必要时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轻中症2-3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卫生部疾病编码病毒性脑炎。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4)脑电图;(5)头颅CT/MRI;(6)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涂片、培养、病毒性抗体)。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自身抗体、甲状腺相关抗体;(2)血、脑脊液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3)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3.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脑膜炎诊断标准

脑膜炎诊断标准

脑膜炎诊断标准脑膜炎(meningitis)是指脑膜(脑的外膜)发炎的疾病,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引发。

脑膜炎通常以高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开始,并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脊液分析是确诊脑膜炎的关键,以及病原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菌的类型。

脑膜炎早期症状非特异,易被普通感冒或流感所掩盖,因此,一个准确的脑膜炎诊断标准对于识别患者的疾病、早期治疗以及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脑膜炎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

一、症状和体征1. 典型表现:典型脑膜炎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头痛、高热(发热至少持续超过三天)、恶心和呕吐。

同时,性格和行为改变也是常见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嗜睡、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

对于成年人而言,颈部僵硬是一个重要的体征,但对于小儿和婴儿来说,颈部僵硬可能难以检测。

2. 隐匿表现: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很隐匿,患者可能只出现轻微发热和头痛。

此时,其他症状如恶心和呕吐可能不明显。

对于成年人来说,颈部僵硬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感染灶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典型的皮肤疹、耳朵或鼻腔流液。

3. 高危人群和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年龄段,脑膜炎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

小儿和婴儿可能出现高热、疲倦、拒食、嗜睡、不安以及呕吐等症状。

新生儿可能还会出现皮疹、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对于老年人来说,症状可能较为不典型,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等。

二、实验室检查1. 头颅CT或MRI:头颅CT或MRI可以排除其他发热引起的脑膜炎类似症状的原因,如脑肿瘤、脑脓肿等。

此外,颅内结构的改变可以提供有关脉络丛严重程度的线索。

2. 脑脊液分析:腰椎穿刺是最常见的脑脊液分析方法。

脑脊液检查可以确定炎症是否存在,以及炎症的类型。

主要包括:- 外观:正常脑脊液呈无色透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呈混浊状态。

- 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大于10个细胞/微升),并且大部分是中性粒细胞。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脑膜炎诊疗指南: 脑膜炎前言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感染和炎症。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的病例可以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诊断方法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和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颈项强直、抽搐或神经系统损伤迹象等。

2. 腰穿检查:通过腰穿检查可以获得脑脊髓液,进而进行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检测。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压力、蛋白质和细胞等的异常情况。

3.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脑膜炎的相关信息,例如脑部炎症、脑脊液积聚等。

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4天。

2. 对症治疗: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抗恶心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3. 对于病毒性和真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会被应用于治疗。

4. 并发症防治: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高压等。

对于高危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治疗,如脱水、脑室引流等。

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针对一些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脑膜炎球菌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和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物品可以减少传播。

3. 避免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需要注意预防,避免感染以减少患脑膜炎的风险。

总结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诊断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脑膜炎的诊疗指南,希望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同时,由于本文档仅为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病毒性脑炎病例讨论

病毒性脑炎病例讨论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脑炎
3.若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 统,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 狂、幻觉、失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 力障碍。伴发热或不伴发热。以单纯疱疹 病毒引起者最严重。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脑炎
全身症状可为病原学诊断提供线索,如手 足口特异分布的皮疹提示肠病毒感染,肝 脾及淋巴结肿大提示EB病毒、巨细胞病毒 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则可能表现为腹 泻和躯干皮肤红斑。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 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 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若病变 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 若病变影响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 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 不同类型的表现。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影响大脑实质,则以病 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可有前驱感染症状。 主要表现为: 1.发热,精神差,嗜睡。 2. 高颅压:头痛、恶心、呕吐,婴儿则烦躁不
安,易激惹,前囟隆起。 3.脑膜刺激征。 4.很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惊厥,无局限性神
经系统体征。 病程约1~2周。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 现
脑炎
病毒性脑炎
1.大多数患儿为弥漫性大脑病变,临床表 现为:
(2)病毒进入机体后在局部复制,侵入局部 周围神经,由周围神经轴索侵入中枢神经 系统。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2. 病毒引起脑损伤的机制:
(1) 主要是大量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入侵和破 坏。
(2) 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 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和血管周围的脑 组织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病毒性脑炎
一、病毒性脑炎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轻中度)ICD-A86.x00o
(-)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及《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嗜睡、
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彖。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自身抗体、甲状腺相
1•一般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需持续 监测生命体征。
2•对症治疗:高热时降温,惊厥时止惊、降颅压防止脑
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4•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
5•必要时应用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
6•必要时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轻中症2・3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卫生部疾病编码ICD-A86.X00病毒
性脑炎。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査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脑电图;
头颅CT/MRI;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涂片、培养、 病毒性抗体)。
3•脑电图(EEG)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 变。
5•抗生素治疗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
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 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