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文特点-1

合集下载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作者:张宏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2-0-01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以其构思别致,深情绵邈,风格绮丽,独树一帜。

开创了诗歌的新风貌、新诗境,成为继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后唐代诗歌的又一丰碑。

尤其是无题诗写得情致缠绵,千古传诵。

李商隐的一生是极其坎坷不幸。

他出生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寒微衰落的门第,困窘破败的家境,激励他发愤图强,一心一意想通过科举重振家道。

在24岁进士登第,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顺达,事事难以顺心。

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历经坎坷,命运多舛。

由于政见分歧,遭受排挤打压,孤身一人漂泊异地,远离妻儿家室,生活艰辛凄苦。

妻子王氏的不幸病故,更是雪上加霜,精神上悲伤痛苦难以抑制,人生的磨难时时煎熬着他。

李商隐一生的遭际,跌宕起伏,如梦似幻,他抱着满腔雄心,宏大志向转瞬间化为泡影,人生希冀破灭。

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又常常化作“一寸相思一寸灰”伤感。

这种哀婉、悲伤、凄凉及对爱情的渴求、执着,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一对钟情男女,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别凄苦情境。

颔联虽然受到层层阻隔,但有情人依然深情款款,向对方倾诉别后自己执着的相思之情。

颈联写分别后彼此的牵挂,以“改”和“寒”透露出彼此之间的无限关切和体恤之情,仿佛两个人穿越流动的时空,刻骨相思,心心相印。

尾联意致婉曲。

篷山遥万里,青鸟也难凭,能否带回音信呢、这只是一种奢求和祈祷而已。

总之,这首诗是李商隐诗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其艺术成就和创新意义尤为重要。

一、比兴、象征委婉含蓄比兴、象征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写作手法之一,能够很好的传递情感和心灵的感受,通过生动意象委婉含蓄地传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1.【问题】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答案】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858年),中国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晚年自称颇知心学道。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七绝和五言绝句著称,与杜甫、王维并称唐代“诗三杰”。

李商隐以其才情兼备的诗文而闻名后世,被誉为“唐代诗坛之天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李商隐的作品特点1. 写实性强:李商隐的诗作品多以宫廷和市井生活为题材,描写世事变换,人生沉浮,展现出现实生活的百态和社会矛盾,将“写实”推至极致。

2. 情感丰富:李商隐的诗作热情奔放,抒发感情,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对于爱情、仕途、宦途等动人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

3. 豪放风采:李商隐的诗风豪放,文章气势磅礴,用词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有力,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4. 艺术表现手法:他熟练运用修辞、意象等手法,用语精炼、意味深刻,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李商隐代表作品1. 《夜雨寄北》:表现了离别的深情,带有忧伤的感怀,写景抒情之作,描绘北方的雨景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夜泊牛渚怀古》:展现了他对古老乐土的崇敬之情,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唐代旧物和风貌的怀旧之情。

3. 《登乐游原》:写出了对家乡乐游原抒发的思乡之情,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流年逝去的感慨。

4.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对友谊之情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与友谊的坚定不移。

四、李商隐的文学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观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商隐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启发了后世诗人们融合诗歌创作和时代精神的探索。

他的诗歌以其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特点,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范例,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李商隐的艺术思想李商隐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对后世文学评论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唐诗坛:杜牧、李商隐与孟郊

晚唐诗坛:杜牧、李商隐与孟郊

晚唐诗坛:杜牧、李商隐与孟郊一、引言晚唐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活跃在诗坛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晚唐时期三位备受推崇的诗人:杜牧、李商隐和孟郊。

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杜牧(803年-852年)1. 生平介绍杜牧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豪放洒脱、擅长写景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早年曾任官,但因政治斗争而退隐田园,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2. 创作特点杜牧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用鲜明生动的形象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3. 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诗以写实手法描绘宁静的田园景象,通过对农事、动物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平和生活情调的赞美。

•《秋夕》:以古朴简约的语言和恬淡悠远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家人和团圆之情的怀念。

三、李商隐(813年-858年)1. 生平介绍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人之一。

他早年曾进士及第,后因政治风云变幻辗转流亡,颠沛流离。

尽管生活苦难,但他从容不迫,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2. 创作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多以爱情为主题,在交织着喜悦、失落、思念等各种复杂情感中展示着人性与命运。

他熟练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简洁凝练中透露出深深的感受。

3. 代表作品•《锦瑟》:以琴为象征,通过描绘琴弦声音的和谐与悲凉,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触动、离愁与思念之情。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将自己内心的寂寞和苦闷寄托于中凉夜色下的冷清殿阁,流露出对世事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四、孟郊(751年-814年)1. 生平介绍孟郊是晚唐时期备受尊崇的诗人之一,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和战乱时期,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

他早年曾任官,后来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隐居写作。

2. 创作特点孟郊的诗创作风格清新而直接,将个人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清词丽句 用典精工义山诗——李商隐诗歌语言特点浅析

清词丽句 用典精工义山诗——李商隐诗歌语言特点浅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
鹃。 沧海 月 明珠有 泪 , 田 日暖玉 生烟 。 蓝 此情可 待 成追忆 , 只是 当 时 已惘 然 ! 颔 联 引入 庄周 梦 蝶 的典 故 , 谓 自 己一 生 就象 做 了一 场短 暂 而令 人迷 意
惘的蝴蝶梦, 理想抱负完全成为虚幻。 进尔引入望帝国亡身死, 魂化杜鹃, 悲鸡寄恨, 比喻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遗恨和忧国伤时的感情都只能托之 于诗歌 。 既用典精工, 警策透辟 , 又寄意深远, 感慨深沉。 颈联清新明丽之 极,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 日暖玉生烟” 借用明珠被遗弃于沧海 , 抒写 自 己才 能 不为 世所 用 的 悲哀 。 代认 为珠 的 圆缺 与 月 的盈 亏相 关 , 说 “ 明 古 故 月
清词丽句 用典精工义山诗
李 隐诗歌 语 言特 点 浅析 商
梁 言 中共 新 民市 委 党校 辽宁 10 0 130
【 摘 要 】李 商 隐 的 诗歌 在吸 收前 人 创 作 的优 秀成 果 的 同时 ,在 诗歌 语 言 的 创 新 上 又 有 自 己的 独 到 之 处 , 以清 新 明 丽 的语 言 ,创造
珠有 泪 ” 并 以 “ 明 衬 托 “ 泪 , , 月 珠 渲染 一种 悲怆 的气 氛 。 接下 来用 蓝 田 玉 比 自己的才 能 不能 掩盖 , 阳光 下升 腾起 丝 丝烟辉 。 在 比喻 自己虽有 才能 而
详。 李商隐对素有 “ 诗鬼” 之称 的中唐诗人李贺非常尊崇方面 , 花费了很大力量 。 “ 不薄 今人 爱 古 人 , 词丽 句 必为 邻 ” 清 的伟 大现 实 主义 诗人 杜 甫 , 是他 学 更
不为世所用 , 然文华词采却显露于世 。 勾勒 出一 幅凄美的 自画像 。 前人评李 商隐这 首诗 “ 此篇 自伤之词 , 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 , 望 帝句言待之来世 。 沧海、蓝田, 言埋而不得 自见 , 月明、日暖, 则清时而独 为不遇之人 , 尤可悲也。 正是这个意思。 李商隐这首诗清丽的语言 , 铿锵

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

原因:
云当时阉人暴横,党争激烈,祸延士人。诗 人厄蹇多舛,沉沦于记室这一卑职。“其身危, 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 语之,计莫若瑶台琼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者 可无罪,而闻之者足以劝。”一句话,这些《无 题》诗表面写爱情,骨子里却是表达自己的政治 愿望和理想不得实现的哀伤的,那日夜思念的美 人不是女子而是君主,而“刘郎”则是作者自己。
恋爱说
恋爱说者多认为《无题》诗为爱情诗。近年来, 陈贻焮又在考述上下了一番功夫,获得了新的成果。 他在《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文史》第六辑)中 说,名《无题》的多数诗篇为恋人而作,此恋人是灵 都观里的一女冠。证据是《无题》诗中的地名、物名、 人名多与道教有关,如“蓬山”、“紫府”、“瑶 台”、“青鸟”、“刘郎”等等。陈氏将李商隐的诗 歌串连起来,从整体上考察他的恋爱真相,最后得出 了上述的结论。
李商隐的思想具有一些反传统的倾向,尤其在文学上, 他反对儒家道统对文学的统治权力。在《上崔华州书》中, 李商隐明白表示不喜欢“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 论调,他认为“道”并不是周公、孔子的专利品,也没有 古今之分,自己与周、孔都能施行,所以,自己写文章 “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即直抒胸臆。他又在 《献相国京兆公启》中说: “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 故阴惨阳舒,其途不一,安乐哀思,厥源数千。” 总之在他心目中,在文学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 思想情感。这些观点,在唐代具有少见的透彻和真率。
其次,李商隐的诗在结构上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 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复重,犹如人在 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 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干写心情的 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 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 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 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 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 氛。

东风无力百花残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东风无力百花残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东风无力百花残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其中的意象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 意象特点:
- 东风:通常代表温暖、生机和活力,这里的“东风无力”则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温暖的力量逐渐减弱。

- 百花残:描绘了百花凋谢、残破不堪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败。

2. 作用:
- 烘托氛围:通过描绘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败的景象,诗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 象征离别的悲伤: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败的意象,也可以被视为对离别的隐喻。

春天的离去和百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和离别的悲伤。

- 表达无奈和伤感: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总体来说,“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别之痛和无奈之情。

这种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
鸣。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七律自初唐定型以后,一直被用作应酬手段,往往都内容贫乏。

到杜甫才把这种诗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杜甫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

后人学杜甫,主要就是学他的七律。

李商隐的七律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捉。

他喜欢用典故,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调,就是知道了典故的出处,也还是很难搞清他到底想说什么。

他这种律诗意象华美,属对精工,缠绵婉转,意味深长,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

李商隐步入仕途时,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斗争激烈,几乎势不两立。

李商隐先受到李党的赏识,二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

第二年,他不知利害,冒冒失失又做了李党的女婿。

牛党得势后,认为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因而看不起他,使他一辈子沉沦下僚,四十六岁就心情抑郁地死了。

李商隐的诗题材相当广泛,政治诗和咏史诗都有很高的成就。

当然,既是朦胧诗人,写的诗就都会有几分朦胧,如这首《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据《穆天子传》说,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一天能走三万里。

他去打猎时,看见百姓在风雪中挨饿受冻,就写了一首《黄竹》诗表示哀怜。

他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临别时,西王母约他三年后再来。

这首诗看字面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挨饿受冻,到处发出哀歌的时候,瑶池西王母正打开华美的门窗,准备迎接周穆王的到来。

既然周穆王的八骏一天能走三万里,又为什么不来赴约呢?到此为止,这首诗我们还没读懂。

接下来,我们得进行一点逻辑推理,“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很简单,他早已经死了。

周穆王既然能会见西王母,自然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也会死,就说明什么人都得死,谁也逃不过这一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文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

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

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

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

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

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

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

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

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偓等人,宋初的西昆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

此外,唐宋的婉约派词人,明清的许多爱情剧作家,也都不断地向他学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

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