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风
小李杜的诗作诗风

小李杜的诗作诗风如下:
1.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
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
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2.杜牧的创作风格: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散文的创作最为突出,在
晚唐宋初就已有了不小的名气。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只此一人而已。
如需更多关于“小李杜”的信息,建议阅读唐诗鉴赏辞典或相关文献。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1.【问题】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答案】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858年),中国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晚年自称颇知心学道。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七绝和五言绝句著称,与杜甫、王维并称唐代“诗三杰”。
李商隐以其才情兼备的诗文而闻名后世,被誉为“唐代诗坛之天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李商隐的作品特点1. 写实性强:李商隐的诗作品多以宫廷和市井生活为题材,描写世事变换,人生沉浮,展现出现实生活的百态和社会矛盾,将“写实”推至极致。
2. 情感丰富:李商隐的诗作热情奔放,抒发感情,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对于爱情、仕途、宦途等动人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
3. 豪放风采:李商隐的诗风豪放,文章气势磅礴,用词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有力,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4. 艺术表现手法:他熟练运用修辞、意象等手法,用语精炼、意味深刻,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李商隐代表作品1. 《夜雨寄北》:表现了离别的深情,带有忧伤的感怀,写景抒情之作,描绘北方的雨景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夜泊牛渚怀古》:展现了他对古老乐土的崇敬之情,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唐代旧物和风貌的怀旧之情。
3. 《登乐游原》:写出了对家乡乐游原抒发的思乡之情,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流年逝去的感慨。
4.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对友谊之情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与友谊的坚定不移。
四、李商隐的文学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观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商隐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启发了后世诗人们融合诗歌创作和时代精神的探索。
他的诗歌以其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特点,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范例,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李商隐的艺术思想李商隐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对后世文学评论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李商隐)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藉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李商隐的诗风

李商隐的诗风
李商隐的诗风朴实典雅,早期的诗作注重自然的描写,抒发的是他的凋零之情,深沉恢宏,豪放不羁,把山水等意象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缠绵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哀凋而不失仕者的风范。
李商隐的诗歌散文有着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流露出一股深沉清澈的思想,让人思索在冥冥中的宿命,无奈中亦有坚强,无边悲伤中也涌现出勇气,赋有一种置身与自然中恬淡的宁静感。
诗歌中多有愁绪,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深沉,以一种直抒己见的诗句,将心中的痛楚表达出来。
他栩栩如生地铸就出一幅极具鲜明个性的诗歌。
七夕古诗李商隐

七夕古诗李商隐范文一:七夕古诗李商隐,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婉约派诗风著称,既优美动人又富有哲理。
其中的《锦瑟》一诗,更是被誉为婉约诗中的精品之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和推崇。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李商隐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以钢琴比喻人生感情之旅并对爱情的伤害作出自我思考,最后深情地回望过往。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爱情的苦痛和遗憾,也让人们思考爱情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读这首诗,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李商隐诗歌中所表现的那种感情之深、意境之美和艺术性之高,更加让我关注和喜欢古典诗歌。
关于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其写作重点主要在于表达人生的哲理,传达爱情的感伤,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苦痛和无可奈何。
在用词方面,李商隐的用词非常精妙,他把琴比作了人生之路,借此暗示了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在面对爱情时,我们要怎样坚强、豁达,学会尽情接受生活中的苦痛和遗憾。
同时,李商隐也运用了很多婉约诗派的典型手法,如对景、对仗、冷暖、空寂等,来表达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和思维。
这种精湛的文字技巧,对于我们进行写作创作时也十分有借鉴意义。
总之,七夕古诗李商隐所蕴含的含义十分深刻,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着深刻的熏陶和影响。
无论是在情感表达、写作创作和人生哲理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启示和启迪。
范文二:七夕,本来是一个节日,因为李商隐的《锦瑟》而变成一个文学之夜,给我们带来了文学与艺术上的享受。
这首诗深刻的描绘了爱情中脆弱的人性,表达了作为人的种种痛苦和无奈的感受。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李商隐的《锦瑟》真是一篇精神上的震撼。
诗中掺杂着多种情感元素,先是对恋爱之美的描写,然后是对感情失落后所带来的安静和伤痛的直白展现。
诗人以好似一个乐器不断受伤般的感觉来唤起人们对个人婚姻失败的反思,充分传递出自我抒发和身临其境的意境。
这种意境不同于普通爱情诗歌中的那种甜蜜相宜,却更能够抓住读者心。
一方面,他的字词精妙,断断续续、婉转中不失震撼人心,让读者感觉深深的痛楚之中,却突然也鲜明的发现了爱情中的真谛。
古诗霜月李商隐的创作背景

古诗霜月李商隐的创作背景一、引言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绵邈、婉约含蓄的诗风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霜月》以其空灵清雅、富有禅意的意境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通过专业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霜月》的创作背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艺术。
二、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诗歌多抒发政治失意和爱情悲剧,风格深情绵邈、婉约含蓄。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深受后世推崇。
三、《霜月》的创作背景分析《霜月》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云:“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1.社会环境:唐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李商隐身处其中,深感世事无常,人生苦难。
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2.个人经历:李商隐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
在政治上,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霜月》的诗意解读《霜月》一诗,通过描绘深秋夜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中的“征雁”和“蝉”都是季节变化的象征,“百尺楼高水接天”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孤寂的心情。
最后两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以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为喻,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个性。
五、结论《霜月》是李商隐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才华和深情绵邈的诗风,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心境。
通过对《霜月》的创作背景和诗意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艺术,同时也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忧愁人生与豪放诗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忧愁人生与豪放诗风
引言
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
深处的忧愁情感与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豪放的诗风,李
商隐展现了他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
李商隐的背景与经历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盛世唐朝中期,曾任官
至左拾遗。
然而,尽管有着显赫的身世和才华横溢,但李商隐却经历了悲剧般
的人生。
他性格敏感,多愁善感,在政治斗争和家族纷争中屡受打击。
种种离
散和衰败使他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
《夜雨寄北》:表达忧愁情怀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于其晚年时期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
了一个雨夜,作者在思念故乡和逝去的时光中感叹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通过揭
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离愁别绪,李商隐展现了他对于人世间短暂与无常的
洞察力。
豪放诗风与文学影响
李商隐的诗以豪放自然、直接而深刻的表达风格而闻名。
他善于运用意象丰富、语言简练、用词恰到好处的笔法,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李商
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开创了唐代晚期“豪放派”诗歌的先河,为后来压抑与伤感倾向复兴提供了重要基础。
结论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中一首富有情感、引人入胜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忧愁情怀和豪放诗风。
他才华横溢的诗歌使他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夜雨寄北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品读的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
(1)和“xx、xx、韩”相比
清初诗论家xx说:
“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
”李、杜所辟,是前所未有的恢弘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和人民疾苦;韩愈所辟,是以非诗为诗、不美为美的新境;李商隐所辟,则是人的心灵世界这一还未被前人深入表现过的领域。
他的诗所独具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象征暗示色彩,表现出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
(2)和晚唐其他人比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
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
而李商隐以自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
他的别样诗文,犹如远梦一般,又似乎触手可及,他疲惫而艰涩的呼吸,和着他的灵魂血泪。
他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他铸就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纯粹的人。
2、无题诗
李商隐用他的秀笔勾勒着无奈的人生。
他的作品沉积着对人生、政治、爱情的痛苦激情,形成意境朦胧,造旨精丽,富于暗示的诗风,创造性极为显著。
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中,无题诗是他的首创。
其内容成因不便明言,因此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此类诗大都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似有似无。
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生主题和政治寓意。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
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
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1)无题诗的爱情主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
如《无题二首》,两首诗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爱上了某个贵族家的女子,因复杂的原因不能聚合,表现出刻骨的相思。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着重抒写昨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时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出痛苦而又欣慰的复杂内心感受。
又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少人认为是写自己梦中与爱人相会,及醒后追想的恋情诗。
(2)无题诗的人生主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有一种若有若失的情感,所以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其一,写一位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伤感,但又难以指明。
又如《无题》(八月偷镜照)中写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的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被人认为带有自喻性质,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态,在对爱情的表达中时刻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3)无题诗的政治主题
李商隐的《何处哀筝随急管》一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
(4)无题诗的仙道意趣
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摄入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蓄着一层仙道的情韵。
这种情韵加上李商隐好以艳语写悲情,便构成了一种以艳丽、缥缈、含蓄为特征的深情缅邈、沉博艳丽的朦胧风格。
《碧城三首》正是这种语艳、境迷、情伤的极具道韵的佳作。
《xx》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lang)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1语言的造境功能,强化了诗句意蕴。
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环境气氛和诗歌语言的赋予暗示性有密切关系,给予读者暗示和丰富的联想。
正是这种赋予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成的深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李商隐,这个一生困顿失意的诗人,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
创作无题诗,抒发个人失意的感慨的缠绵深挚地爱国情怀。
失意的无题爱情诗,抒情曲折与绵邈,语言精美艳丽,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潇洒飘逸,韵味浓厚深长。
在晚唐诗坛上,用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以细腻的情感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xx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
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xx说: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
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
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
(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
重现一时的情绪。
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
”。
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
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
”“无题诗……犹如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触发及展现。
”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统。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
”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