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研究综述
连锁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研究

连锁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竞争力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连锁零售企业作为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桥梁,其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连锁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竞争力问题,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分析实际案例,为连锁零售企业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连锁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特点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影响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供应链管理策略、信息化水平、物流配送能力、协同合作机制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系统分析,文章将揭示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
接下来,文章将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典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供应链竞争力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将提炼出连锁零售企业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路径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连锁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连锁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角色愈发凸显。
供应链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探讨连锁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基础方面,供应链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日益强调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以及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
连锁零售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终端环节,其需求预测、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文献综述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义、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以一个制造商、一个大型零售商和一个小型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的前提下,分别研究数量折扣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
关键词:零售商主导协调数量折扣契约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描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大型零售商和一个小型零售商构成,所有零售商的产品都是由制造商统一供应。
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前,制造商向两个处于竞争关系的零售商提供契约,零售商用下标i、j表示,且i∈{1,2},j=3-i。
假设制造商可以自主选择契约类型,并且向零售商提供的契约是一致的。
零售商向制造商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用Ki,并根据契约决定订货数量与零售价格。
假设零售商i的市场需求函数为:αi表示零售商i的市场基数;pi、pj分别表示不同零售商的销售价格;b是用于衡量市场需求对销售价格的敏感程度;θ则是用于衡量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为保证需求非负,参数应满足如下关系:αi/b>w,c (1)集中决策分析集中决策是将制造商和零售商视作一个整体,整体利润函数为:联立、,求得最优解为:(2)虽然在集中决策下将制造商与零售商视作一个整体,但零售商之间依旧是存在着竞争关系。
通过对均衡解的进一步分析,所得结论见推论1。
推论1:市场基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到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具体如下:零售商市场基数越大,所制定的售价越高;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越高、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零售商之间的零售价格差异越小。
证明:不同零售商的定价差异如下所示:很显然,当αi>αj时有pi*>pj*;b、θ越大,pi*-pj越小,得证。
从推论1可知,对于大型零售商而言,采取适当提高售价的策略虽然会降低市场需求,但单位产品较高的利润可以弥补需求损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小型零售商而言,通过低价销售的策略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销售量,同样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

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摘要】零售商在传统的流通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提升,零售商开始主导供应链,并通过创新实践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本文对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问题,然后概述了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模式,详细探讨了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角色以及其对供应链的创新影响。
结合成功案例分析,展示了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
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对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商业模式的价值和潜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零售商、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角色、创新影响、成功案例、发展趋势、价值、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是当前零售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零售商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正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方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背景介绍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零售商为了赢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份额,需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角色、零售商对供应链的创新影响、成功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零售商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零售商在流通供应链中的角色逐渐受到重视。
在零售商主导的流通供应链商业模式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了生产、库存、销售等方面的不协调。
而零售商作为供应链的最前端,承载了更多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于如何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

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日益发展,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通过优化物流供应链来提高零售业的效率和利润,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零售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如何优化物流供应链优化物流供应链是提高零售业效率的关键。
一方面,零售业需要建立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紧密合作关系,以便及时获取货物和确保高品质的交付服务。
另一方面,零售业需要改善其物流管理系统,以确保产品的快速交付和高效配送。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零售业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物流供应链优化需要从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三个方面来考虑。
在供应商的层面上,供应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便有效地管理货物的运输、存储、仓储和配送等环节。
另外,供应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在生产商的层面上,生产商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和配送系统,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交付到零售商的手中。
在零售商的层面上,零售商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仓储和配送系统,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
二、技术创新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供应链管理将会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零售商更好地管理库存和配送,预测季节性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减少仓储和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
同时,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也将成为趋势。
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记录物流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包括货物的位置、储存温度和运输规划等信息。
这样的数字化可以使零售业更好地管理物流供应链,从而在配送过程中实现高效的货物追踪和监控。
三、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是零售业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零售业需要注意产品的环保性,从而避免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管理研究

2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诸葛建华 2003 年 12 月
第二章 文献评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网络经济的兴起,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也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供 应链管理的流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章对供应链和供应链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学与管 理学理论作简单介绍,对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进行了定义,并简单介绍了相关的研究现 状。
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 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R F Lin 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
[13]
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 。Stevens 认 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它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如果在博弈之中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 事人能最终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
[11]
调的是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强调的是效率、公正、公平 。 2.2.3不对称信息理论。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
链条形成了核心结点,结构复杂 紧密
关注的重点
企业内部操作,企业自 身的利益目标
价值增值、节约成本、 供应链协调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结构下的供应商选择定量模型研究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结构下的供应商选择定量模型研究xxx(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摘要:本文以一个零售商和多个供应商组成的分布式供应链结构为对象,在考虑供应链整体性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基准比较法、线性加权法、加权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研究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结构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供应商选择定量模型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零售商主导;指标体系;供应商选择模型To Study on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Supplier Selection under the Retailer-Dominated Structurexxx(Southeast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211189)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comprised of a retailer and several suppliers. Tak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y chai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building a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vendors and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supplier selection under the retailer-dominated stru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Delphi Method, benchmark comparison method, linear weighted technique and the tool of weighted smallest relative deviation.Key words: retailer-dominated; indexes system;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1导言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服务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供应链决策与优化向市场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衡量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境电商的兴起,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日益复杂,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产品、零售商再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链管理模式需要更加细分和精细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状和特点,本文将对零售业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出适合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二、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现状1.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管理(SCM)是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等环节的业务活动整合到一个协同的系统中,以最大限度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并最大程度上提高总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信息共享、物流协同、经济批量和快速响应”。
2.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零售业供应链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新商业环境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新的零售业供应链管理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消费者为中心: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让突破传统利润模式和流程的新型零售商不断涌现。
竞争激烈的零售业市场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响应速度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提高竞争力。
②多渠道立体化:竞争激烈迫使企业增加销售渠道,其中包括线上商店、线下实体店、第三方平台的网络渠道和直接销售和离线渠道等,多种渠道的开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买渠道,使得模式更加多元化和不可预测。
③数据驱动:准确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帮助,基于这种趋势,很多零售商开始采用数据驱动技术,来促进市场营销和销售,不断提升服务和客户满意度。
3.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问题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产品信息的不准确或不清晰:由于多渠道销售和分销的模式,零售商必须确保他们的产品信息总是准确和清晰的,因此产品信息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早已成为了他们的课题。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报告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报告1. 介绍零售业是现代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零售商所依赖的关键支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其优化提出相关的建议。
2.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2.1 集中式供应链管理模式集中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零售企业将其采购、仓储和配送等环节统一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采购的集中度,并且通过成本和资源的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变化,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供应链管理的方面。
2.2 去中心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去中心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零售企业将其采购、仓储和配送等环节分散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高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但是,由于其分散性,会增加协调和管理成本,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缺失。
2.3 混合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混合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零售企业采取集中化和去中心化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它结合了集中式和去中心化的优点,有效地平衡了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并且提高了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这种模式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目前零售业主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3.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建议3.1 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零售企业应该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供应关系,以实现稳定的供应链运作。
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结构。
3.2 加强信息共享零售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建立良好的信息流通机制,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决策更为科学和准确。
3.3 优化仓储和配送管理仓储和配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其仓储和配送管理,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运作。
4. 结论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对实现零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零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且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研究综述韩 耀1, 晏维龙2, 杨俊涛1(11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21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零售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原来由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逐步向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演化。
本文在对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分别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原因、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联盟的效率、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以及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协调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零售商主导;供应链联盟;信息共享中图分类号:F71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09)05-0001-05收稿日期:2009-07-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通主导型渠道的形成机理及其效率增进机制研究”(70772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 耀(1956—),男,江苏徐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晏维龙(1965—),男,安徽芜湖人,淮海工学院院长,教授;杨俊涛(1986—),男,河南汝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近20年来,世界流通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发生了由生产商向零售商的转移,零售商作为供应链中最接近顾客的一环,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得原来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转向了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兴的供应链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人们重新认识零售商的地位和作用,改善及优化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形成研究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终端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是由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形成的网链结构。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就由零售商作为核心并起主导作用的供应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实现供应链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目前,许多学者对关于零售商主导地位的形成背景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王飞锋、李晓锦(2004)认为世界流通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零售商正在逐渐取得供应链的中心主导地位[1]。
周勤、朱有为(2005)通过分析制造业与商业的总量关系,认为我国工商关系已经进入以商业为主导的时期,表现为在大多数的产业链中商业利用市场势力对制造业形成较强的纵向渠道控制[2]。
王强、王吉吉(2005)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商品流通主导权的演变,指出了商品流通主导权演变的原因,即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客观要求和现代零售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3]。
他们认为我国商品流通主导权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短缺经济时期,供应商掌握着商品流通的主导权,实行逐级批发加零售,环节多,渠道长;二是在相对过剩经济即买方市场时期,零售商开始掌握商品流通的主导权。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主体整体向上移位,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市场选择主权由生产者主权转变・1・第24卷 第5期2009年9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BEI J I NG TECH NO LOGY AND BUSI NESS UNI VERSITY (S OCI A L SCIE NCE )V ol.24N o.5Sep.2009为消费者主权。
而零售商作为启动消费需求的首要环节,必将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供应链的一个主导地位。
陈淑英、谢贤鹏(2006)也分析了我国商品流通主导权演变的过程,但将此演变分为三个过程,即在建国初期的生产者主导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批发商主导阶段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零售商主导阶段,认为零售商在商品流通中主导权的形成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零售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也使零售商在商品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可能[4]。
许多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晏维龙(2004)认为商品流通渠道的分层结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一定的环境下,这种分层结构有利于减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处于流通渠道上的生产商和流通商出于对垄断利润的追求等目的,逐步建立起渠道控制力,形成一系列渠道控制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生产控制和流通控制两种渠道控制形式[5]。
在这两种形式之间,随着技术扩散和市场扩张的进程,渠道的控制权逐渐由生产企业向流通企业转移,最后渠道形式主要以流通控制为主。
韩鑫、孙新章(2007)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物流渠道不断深化两方面对零售商主导商品物流渠道控制权进行了经济学的解释,他们认为,由于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连锁经营方式全面推广以及物流效率的大大改善,导致大型零售商崛起,大体呈现出一种“由制造业控制渠道、双方均势到商业控制渠道的演化轨迹”,这种演化究其原因,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物流渠道不断深化[6]。
王丹萍(2007)则用双边谈判理论对零售商市场势力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目前零售商规模、零售商的“守门人”功能等使零售商的外部选择权的价值增强,供应商对零售商的依赖进一步加强,进而强化了零售商的市场势力[7]。
而赵玻、张莉(2009)认为在双边议价框架内,外部选择价值决定纵向关系中交易双方各自的议价势力,而规模以及作为产品进入市场的“守门人”角色是主导零售商自身所具备的影响外部选择价值的决定因素,是主导零售商买方势力的主要来源[8]。
郭晶晶(2008)分别从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零售市场中买方势力形成的原因,即生产商产品的性能趋同和市场饱和、零售商的积极扩张加大谈判能力、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9]。
上述研究表明,由于零售商处于渠道的最末端,最能够接近和影响最终消费者,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
零售商对商品的供货源有较多的选择,生产商对零售商的依赖程度加大,助长了零售商对渠道的权威。
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零售商通过扩张和兼并急剧增大自己的规模,使零售商在营销渠道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势头不断增强,生产商的地位相对下降。
再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供应链主导权力的转移,最终形成了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二、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市场效率研究零售商主导供应链是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关于零售商主导供应链的福利效应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零售商主导供应链有利于效率的增进,即存在“边缘竞争”条件下(存在或潜在存在着其他零售商想与之竞争),零售商终端控制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增进效率。
杨文兵(2004)认为主导零售商的效率关键取决于该主导零售商所在的零售业态的进入壁垒高低。
如果不存在进入壁垒,由于主导零售商担心其他零售商的大规模进入并引起激烈的竞争,所以其价格必然有所下降。
由于零售业本身的进入壁垒比一些产业低,因此不必担心主导零售商会轻易使用市场力量[10]。
王再平(2007)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零售商的买方势力,认为零售商集中度提高会带来社会成本的节约,零售商买方势力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供应商垄断势力,并将节约的成本与消费者分享,零售商规模的扩大还可以提高零售市场效率,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11]。
此外,零售商主导供应链还会带来组织效率和社会效率的增加,如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节约交易成本、提高零售市场绩效、抵御外资入侵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零售商市场势力的增大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而需要对零售商滥用买方势力的行为加以规制。
陈阿兴(2003)认为目前国内外零售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大型零售商获得规模经济性,但另一方面又容易生成市场力量,损害生产・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5期商、供应商、同行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客观上需要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零售产业组织规模结构,而竞争性中小零售商的主导零售商模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具有较好的福利效果[12]。
赵玻(2005)通过分析表明,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无论零售商单个行动还是集体实施针对完全竞争供应商的买方势力,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具有消极的福利影响,如果零售商还具有卖方势力的话,社会福利将进一步恶化[13]。
冯海华(2007)从消费者福利出发,对商品流通渠道主导权所产生冲突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零售商利用优势地位,转移经营成本,克扣生产商利润,而生产商也会想方设法降低或转嫁这部分不合理负担,这将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14]。
李燕君(2008)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企业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中,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显示为非合作的低效率均衡[15]。
由此可见,目前关于零售商主导供应链的效率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赵玻,张莉(2009)则对上述两方面分别进行了界定,认为在对称性寡头竞争的零售市场,主导零售商的买方势力产生有益的“抵消效应”;而在非对称性寡头竞争的零售市场,主导零售商的买方势力可能产生有害的“水床效应”①,既可能会加剧零售市场垄断化趋势,又可能损害消费者权利,因而需要加以区别,制定相应的规制措施以合理引导,提高流通渠道效率[8]。
三、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研究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可以使供应链企业更好地协调生产、销售、库存和物流配送计划,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加快供应链整体及各个成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主要指零售商将销售、市场等信息与供应商实现共享。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信息成本广泛存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匹配所产生的福利水平肯定会小于信息充分条件下的福利水平。
我国零售商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零售商和供货商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在商品的供求信息上相互封锁,在资源上缺乏共享,企业内部的高效率与供应链整体的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必然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宋俊、李帮义(2006)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背景,分析了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供应商的批发价和零售商的订货量的博弈问题[16]。
结果表明,在需求不确定时,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供应链的低效。
而陈欣(2006)认为以大型零售商为核心的信息共享可以弱化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②,同时可以解决信息共享中存在的激励机制和信息安全问题[17]。
刘北林、倪娟(2008)通过建立契约激励的信息共享模型阐述了效率性供应链生产功能性产品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可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可以使供应链获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