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内容

1.选料。按照道路和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选择适合制备所需混凝上的材料,选料主要依据第一节关于集料的技术要求而进行。

2.配料。根据道路与桥梁设计中指定的混凝上性能(包括工作性、强皮、耐久性等)和经济性的原则,选择混凝上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和用量,本节主要阐述水泥、水、细集料和粗集料四组分的配料方法。

(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

混凝土路面或桥梁在设计时对不同的结构部位提出不同的“设计强度”要求。为了保证结构物的可靠性,在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考虑到结构物的重要性、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等因素,采用一个比设计强度高的“配制强度”,才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配制强度定得太低,结构物不安全;定得太高又浪费资金。

2.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按照结构断面尺寸和形状,配筋的疏密,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来确定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

3.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

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作耐久性设计。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或桥梁,桥梁墩台在水中时,需作耐久性设计。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满足设计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配合比设计中尽量降低高价材料(水泥)的用量,并考虑应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等),以配制出性能优越,价格便宜的混凝土。

(三)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

1.单位用量表示法:以每1m3混凝上中各种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330kg:150kg:706kg:1356kg)。

2.相对用量表示法,以水泥的质量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例如1:2.14:3.82:0.45)。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原材料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o :m wo :m so :m Go。

2.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实际施工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拌和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 :m wa :m sa :m Ga。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 cb :m wb :m sb ;m Gb。

4.换算“工地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即

m c :m w :m s :m G或1:(m w /m c ):(m s /m c ):(m G /m c )。

二、普通届凝上配台比设计方法(抗压强度为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上的配制强度

混凝上配制强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上强度等级及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

2。计算水灰比(w/c)

(1)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和水泥实际强度。

(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计算所得的水灰比系按强度要求计算得到的结果。在确定采用水

灰比时,还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耐久性要求的允许最大水灰比进行校核。如按强度计算的水灰比大于耐久性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应采用允许的最大水灰比。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值(坍落度或维勃稠度)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一般可根据施工单位的经验选定。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o)

(1)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灰量。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m wo)选定后,即可根据强度或耐久性要求已求得的水灰比(w/c)值计算水泥单位用量:(2)按耐久性要求校核单位用灰量。

5.选定砂率(βs)

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和混凝上拌和物的水灰比确定砂率。一般可根据施工单位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定。

6.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 Go、m so)

粗、细集料的单位用量,可用质量法或体积法求得。

(1)质量法。质量法又称假定表观密度法。该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为一固定值,混凝土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在砂率值已知的条件下,可求得粗、细骨料的单位用量。

(2)体积法。体积法又称绝对体积法。该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备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在砂率值为已知的条件下,计算粗、细集料的单位用量。

对于以上两种确定粗、细集料单位用量的方法,一般认为,质量法比较简便,不需要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资料,如施工单位已积累有当地常用材料所组成的混凝土湿表观密度资料,亦可得到准确的结果。体积法由于是根据各组成材料实测的密度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可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二)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

1.试拌

(1)试拌材料要求。试配混凝土所用各种原材料,要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相同,粗、细集料的称量均以干燥状态为基准。如不是用干燥集料配制,称料时应在用水量中扣除集料中超过的含水量值,集料称量也应相应增加。但在以后试配调整时配合比仍应取原计算值,不计该项增减数值。、

(2)搅拌方法和拌和物数量。混凝土搅拌方法,应尽量与生产时使用方法相同。试拌时,每盘混凝土的数量一般应不少于表5-21的建议值。如需进行抗折强度试验,则应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用量。采用机械搅拌时,拌量应不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2。校核工作性,调整配合比

按计算出的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以校核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如试拌得出的拌和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能不好时,则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校核用的基准配合比,即。

(三)检查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1.制作试件、检验强度

为校核混凝土的强度,至少拟定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按上述得出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值,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减少0.05(或0.10),其用水量应该与基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值可增加、减少1%。

制作检验混凝上强度的试件时,尚应检验拌和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测定混凝上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表征该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为检验混凝土强度,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三块)试件,在28d标准养护条件下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有条件的单位可同时制备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3d,7d 等)时抗压强度测试,以便尽早提出混凝上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必须以标准养护28d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2。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根据强度检验结果和湿表观密度测定结果,进一步修正配合比,即可得到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值。

(1)根据强度检验结果修正配合比

①确定用水量(m wb):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m wa),并根据制作强度检验试件

时测得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值加以适当调整。

②确定水泥用量(m cb):取用水量乘以由“强度一灰水比”关系定出的为达到试配强

度(f cu,0)所必须的灰水比值。,。

③确定粗、细集料用量(m sb和m Gb):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砂、石用量,并按定出的水灰比作适当调整。

(2)根据实测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修正配合比

①根据强度检验结果修正后定出的混凝上配合比,计算出混凝上的计算湿表观密度

(ρ’ cp)。

②根据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值(人)得出校正系数5,即

③将混凝土配合比中各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6,即得最终确定的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值:

(四)施工配合比换算

试验室最后确定的配合比,是按集料绝干状态计算的。而施工现场砂、石材料为露天堆放,都有一定的含水率。因此,施工现场应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设施工现场实测砂、石含水率分别为a%、b%。计算施工配合比的各种材料单位用量。

根据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上材料称量值。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稻谷文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n=20000m 3/d ≈833m 3/h.滤料采用石英砂,滤速v=6m/h,10d =0.6,80K =1.3,过滤周期Tn=24h ,冲洗总历时t=30min=0.5h;有效冲洗历时0t =6min=0.1h 。 2.设计计算 (1)冲洗强度q q[L/(s*m 3)]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632 .0632.145.1)1()35.0(2.43v e e dm q ++= 式中 dm ——滤料平均粒径,mm ; e ——滤层最大膨胀率,采用e=40%; v ——水的运动黏度,v=1.142 mm /s (平均水温为15℃)。 与10d 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80K =1.3,所以 dm=0.980K 10d =0.9x1.3x0.6=0.702(mm) 632 .0632.145.114 .1)4.01()35.04.0(702.02.43?++??=q =11[L/(s*m 3)] (2)计算水量Q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为滤池冲洗用水,自用水系数α为 v qt t Tn Tn 0 6.3)(- -= α= 6 1 .0116.3)5.024(24 ??- -=1.05 Q=αQn=1.05X883=875(m 3/d) (3)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875/8=109㎡ 滤池个数N=3个,成单排布置。 单池面积f=F/N=109/3=36.33(㎡),设计采用40㎡,每池平面尺寸采用B×L=5.2m×7.8m (约40㎡),池的长宽比为7.8/5.2=1.5/1. (4)单池冲洗流量冲q 冲q =fq=40×11=440(L/s)=0.44(m 3/s) (5)冲洗排水槽 ①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a 采用2.0m,排水槽个数 1n =L/a=7.8/2.0=3.9≈4个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数据 1.1设计规模近期360000/m d 1.2滤速8/v m h = 1.3冲洗强度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5% 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24h ,冲洗周期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24240.123.812 T h =-?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 滤池面积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2330.8841.368F f m N = == 采用滤池尺寸1:2=B L 左右 采用尺寸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889.14/181 Nv v m h N ?===--强 2.2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10.45H m = 滤料层高度20.7H m = 砂面上水深32H m = 超高(干弦)40.3H m = 滤池总高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2.3.1干管 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922720.25z z L n a =?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620.48.62/72 g z z q q L s n = == 采用管径80z d mm =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 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0.62046/0.1034 k v m s == 孔口直径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 ?==? 孔口总数250.103416266.3610 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16262372k k z N n n = =≈个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 ==??

普通快滤池计算

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 h T 6.211 241.024=?-= 式中:0.1代表反冲洗停留时间 该滤池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其设计滤速为8~10m/h ,本设计取1v =8h m /,滤池面积为:2147.36 .218600m T v Q F =?== 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2个,即N ≥2个,根据规范中的表如下: 本设计采用滤池个数为2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为: 2735.12 47.3m N F f === 式中:f —每个滤池面积为(2m ), N —滤池个数N ≥2个,取2个 F —滤池总面积(2 m ) 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为:则L=1.5m ,B=1.5m ,故滤池的实际面积为2.252m 实际滤速1v =600/(21.6*2*2.25)=6.17m/h ,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8~10m/h 。 校核强制流速2v 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 h m N Nv v /34.121 217.62112=-?=-=,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2.滤池高度: H=1H +2H +3H +4H 式中:H---滤池高度(m ),一般采用3.20-3.60m ; 1H ---承托层高度(m ); 2H --滤料层厚度(m ); 3H ---滤层上水深(m);一般采取1.5~2.0m 4H ---超高(m );一般采用0.3m 设计中取1H =0.40m ,2H =0.50m ,3H =1.20m ,4H =0.30m ;

m H 40.230.020.150.040.0=+++= 4.5.2每个滤池的配水系统 1、最大粒径滤料的最小流化态流速 54.0031 .2054.031.131.1)1(34.12m m d V mf -???=μφ mf V ---最大粒径滤料的最小流化态流速(m/s); d---滤料粒径(m ); φ---球度系数; μ---水的动力粘度[(N.S)/ 2m ] 0m ---滤料的孔隙率。 设计中取d=0.0012m ,φ=0.98,0m =0.38,水温200时μ=0.001(N.S)/ 2m s cm V mf /09.1) 38.01(38.0001.098.00012.034.1254.031.254.031.131.1=-???= 2、反冲洗强度 q=10KVmf q---反冲洗强度[L/(s/2m )],一般采用12~15L/(s/2 m ); K---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1~1.3. 设计中取K=1.3 q=10*1.3*1.09=14.2L/(s/2m ) 3、反冲洗水流量 g q =f ·q 式中g q —反冲洗干管流量(L.s)。 g q =2.25 x 14.2=32.0L/s 4、干管始端流速 23 .10*4D q V g g π-?= 式中 Vg —干管始端流速(m/s),一般采用1. 0-1.5 m/s ;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书

3.1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设计设计 3.12.1设计参数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max=22950m3/d=0.266m3/ 采用数据:滤速)m (s /14q s /m 10v 2?==L ,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为6分钟 3.12.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1) 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实际工作时间T= h 8.2312241.024=×?,滤池面积为 2m 968.231022950v =×==T Q F 采用4个池子,单行行排列 2m 244 96N F f === 采用池长宽比 L/B=1.5左右,则采用尺寸L=6m 。B=4m 校核强制滤速m 3.131-41041-N Nv v =×== ‘ (2) 滤池高度: 支撑层高度:H1=0.45m 滤料层高度:H2=0.7m 砂面上水深: H3=1.7m 保护高度: H4=0.3m 总高度: H=3.15m (3)配水系统 1.干管流量:s /3361424fq q g L =×== 采用管径s /m 19.1v mm 600d g g ==,始端流速 2.支管: 支管中心距离:采用,m 25.0a j = 每池支管数:根480.2562a 2n j =×=× =L m/s 6.1mm 75L/s 04.784/336n q q j g j ,流速,管径每根支管入口流量:==

3.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 孔眼总面积:2k mm 6000024%25.0Kf F =×== 采用孔眼直径mm 9d k = 每格孔眼面积:22 k mm 6.634d f ==π 孔眼总数9446 .6360000f F N k k k === 每根支管空眼数:个2048/944n n j k k === N 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m 7.16.042 1d 21l g j =?=?=)()(B 每排孔眼中心数距:17.020 5.07.1n 21l a k j k =×=×= 4.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mm 5=δ 流量系数:68.0=μ 水头损失:h m 5.3K 101g 21h 2k ==(μ 5.复算配水系统: 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6023075 .07.1d l j j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面积之比小于0.5,则 33.1075.0464d 4f n g 2j j k =×=)()(π π F 孔眼中心间距应小于0.2,则2.017.0a k <=

底盘的设计计算书

底盘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计算目的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3.动力性计算 4.稳定性计算 5.经济性计算 6.通过性计算 7.结束语 1.计算目的 本设计计算书是对陕汽牌大客车专用底盘的静态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及通过性的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上得到整车的性能参数,以便评价该大客车专用底盘的先进性,并为整车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在此处仅对大客车专用底盘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计算,而对整车改装部分(车身)只做粗略估算。(车身质量按340KG/M计算或参考同等级车估算)。计算整车的最大总质量,前轴轴载质量,后桥轴载质量及质心位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M=ΣMi M1=ΣM1iM1=Σ(1-Xi/L) M2=ΣM2iM2=Σ(Xi/L) hg=Σ(Mi·hi/M) A=M2·L/M

式中: M——整车最大总质量 M1——前轴轴载质量 M2——后桥轴载质量 Mi——各总成质量 Xi——各总成质心距前轴距离 Hi——各总成质心距地面距离 M1i——各总成分配到前轴的质量 M2i——各总成分配到后桥的质量 hg——整车质心距地面距离 L——汽车轴距 A——整车质心距前轴距离 2.1各总成质量及满载时的质心位置 序号名称质量质心距前轴M1I质心距地面HI。MI距离XI距离HI KGMMKG。MMKG。MM1前轴前轮前悬挂 2后桥后轮后悬挂 3发动机离合器 4变速箱 5传动轴 6散热器附件 7膨胀箱支架

8空滤器气管支架 9消音器气管支架 10油箱支架 11电瓶支架 12方向盘xx 13转向机支架 14转向拉杆 15换档杆操纵盒 16贮气筒支架 17操纵踏板支架 18前后拖钩 19全车管路附件 20车架 底盘 21车身 空车 22乘客 23行李 24司机 满载 2.2水平静止时轴载质量分配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水厂规模的确定 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 Q=KQ 1 (式中K=1.05-1.10 )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 Q=KQ 1=50000 1.0552500?= m 3/d=2187.5 m 3/h=0.61 m 3/s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 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在本次设计采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管式混合是利用原水泵后到絮凝反映设施之间的这一段压水管使药剂和原水混合的一种混合设施。主要原理是在管道中增加一些各种结构的能改变水流水力条件的附件,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管式混合器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反应池 反应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栅条(网格)絮凝、折板絮凝和波纹板絮凝。这三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为波纹板的1/3,因此采用栅条(网格)絮凝。 (4)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

速算24点的技巧

速算24点的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速算24点的技巧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 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巧算24点的经典题目及技巧

巧算 24 的经典题目 算 24 点”的技巧 1 .利用3X 8= 24、4X 6= 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 3和8、4和6,再相乘求 解。女口 3、3、6、10 可组成(10—6-3)X 3= 24 等。又如 2、3、3、7 可组成(7 + 3 — 2)X 3= 2 4 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 .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X 8+ 4 — 4 = 24等。又如 4、5、J 、 K 可组成 11X( 5— 4)+ 13= 24 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 (我们用 个数) 女口( 10 + 2)- 2X 4= 24 等。 女口( 3—2-2)X 12= 24 等。 如( 9+ 5— 2)X 2= 24 等。 如 11X 3+ l — 10= 24 等。 如( 4— l )X 6+ 6= 24 等。 里面并没有 3 ,其实除以 1/3 ,就是乘 3. 例题 2: 5551 :解法 5*( 5-1/5 ) 这道体型比较特殊, 5* 算是比较少见,一般的简便算法都 是 3*8 , 2*12 , 4*6 , 15+9 , 25-1 ,但 5*25 也是其中一种 一般情况下,先要看 4 张牌中是否有 2, 3, 4, 6, 8, Q , 如果有,考虑用乘法,将剩余的 3个数凑成对应数。如果有两个相同的 6, 8 , Q ,比如已有两 个 6,剩下的只要能凑成 3, 4, 5 都能算出 24,已有两个 8,剩下的只要能凑成 2, 3, 4,已有两 个Q,剩下的只要能凑成 1 , 2, 3都能算出24,比如(9, J , Q, Q )。如果没有 2, 3, 4, 6, 8, Q,看是否能先把两个数凑成其中之一。总之,乘法是很重要的, 24是30以下公因数最多的整数。 ( 2 )将 4 张牌加加减减,或者将其中两数相乘再加上某数,相对容易。 ( 3)先相乘再减去某数,有时不易想到。例如( 4,10,10,J ) ( 6 , 10 , 10 , K ) ( 4)必须用到乘法,且在计算过程中有分数出现。有一个规律,设 4 个数为 a,b,c,d 。必有 a b+c=24 或 ab-c=24 d=a 或 b 。若 d=a 有 a(b+c/a)=24 或 a(b-c/a)=24 如最常见的(1, 5, 5, 5), (4 , 4, 7, 7)( 3 , 3,乙7)等等。(3 , 7, 9 , K )是个例外,可惜还有另一种常规方法, 降低了难度。只 ⑴5 5 5 1 : 5 ( 5-1/5 )=24 ⑶2 7 10 10: ((2 X (7+10))-10)=24 ⑸2 8 10 10: ((2+(10/10)) X 8)=24 ⑺2 8 8 9: ((2-(8-9)) X 8)=24 ⑼2 8 9 9: ((2+(9/9)) X 8)=24 (11)3 3 3 9: ((9-(3/3)) X 3)=24 (13)3 3 3 3: ((3 X (3 X 3))-3)=24 (15)3 3 3 5: ((3 X 3)+(3 X 5))=24 (17)3 3 3 7: ((7+(3/3)) X 3)=24 ⑵2 7 9 10: ((7-(2-9))+10)=24 ⑷2 8 8 8: ((2 X (8+8))-8)=24 ⑹2 9 10 10: ((9+(10/2))+10)=24 ((8-(2-8))+10)=24 ((2 ((3 ((3 ((3 ⑻2 8 8 10: ⑽2 8 9 10: (12)3 3 3 10: (14)3 3 3 4: (16) 3 3 3 ((3+(3-3)) X (8+9))-10)=24 X (10-3))+3)=24 X (3+4))+3)=24 X (3+3))+6)=24 X 8)=24 a 、 b 、 c 、 d 表示牌面上的四 ① (a — b )X( c + d ) 如( 10—4)X( 2+2)= 24等。 ⑤a X b + c — d ?( a — b ) X c + d 例题 1 : 3388 :解法 8/(3-8/3)=24 按第一种方法来算,我们有 8 就先找 3,你可能会问这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1.滤池面积和尺寸 设计水量位40000?/d、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冲洗时间6min(0.1h)、冲洗强度q=12L/(s·㎡),设计滤速V=10m/h, =23.8h(只考虑反冲洗停用,不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T=24-0.1×24 12 考虑排放初滤水时间) =168.1㎡ 滤池总面积为:F=Q V1×T 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2个,即N≥2个,根据设计规范采用滤池个数N为4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 =42㎡ 2 每个滤池面积为: f=F N 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L:B=2:1,则L=9m,B=4.5m,故: 滤池的实际面积为9×4.5=40.5㎡ =10.37m/h,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实际滤速V′=40000 23.8×4×40.5 8~10m/h 校核强制流速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13.83m/s,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V2=N·V1 N?1 2.滤池高度: H=H1+H2+H3+H4 式中:H---滤池高度(m),一般采用3.20-3.60m;H1---承托层高度(m);厚400mm,H2---滤料层厚度(m),700~800mm,H3---滤层上水深(m);又称砂面水深一般为

1500mm~2000mm,H4---超高(m);一般取300mm~400mm 设计中取:H1=0.40m,H2=0.70m,H3=1.80m,H4=0.30m 滤池总高度H=0.4=0.7+1.8+0.3=3.2 3.配水系统 1)干管流量:q j=f·q=40.5×12=486L/s 采用管径:dm=600mm 干管始端流速:Vg=1.09m/s 2)支管: 支管中心距离:采用aj= 0.25m 每池支管数:n j=2×L a j =2×9 0.25 =72根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q j=q g n j =486 72 =6.75L/s 采用管径:d j=50mm 支管始端流速:V j=1.78m/s 3)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 孔眼总面积:F k=K·f=0.25%×40.5=0.10125㎡=101250mm2采用孔眼直径:d k =9mm 每个孔眼面积:f k=π 4 d k2=0.785×92=63.5mm2 孔眼总数:N b=F k f k =101250 63.5 =1594个 每根支管空眼数:N k=N b n j =1594 72 =22个 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24点计算要领技巧

24点计算的奥密及计算要领 巧算24点 “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正如象棋、围棋一样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它始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究,但它以自己独具的数学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这种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不能瞎碰乱凑。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最为广泛的是以下七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⑦(a×b)÷(c+d)如(6×8)÷(1+1)=24等。 需要说明的是: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还能帮助提高数学成绩。 你也来试试“巧算24点”吧,相信你会很快喜欢上它的! 例题参考: 1118 (1+1+1)*8=24 1126 (1+1+2)*6=24 1127 (1+2)*(1+7)=24 1128 (1*1+2)*8=24 1129: (1+2)*(9-1)=24 11210: (1+1)*(2+10)=24 1134: (1+1)*3*4=24 1135: (1+3)*(1+5)=24 1136: (1*1+3)*6=24 1137: (1*1+7)*3=24 1138: (1-1+3)*8=24 1139: (1+1)*(3+9)=24

24点计算方法和技巧

24= 2x12 24=48^ 2 笫一类:利用乘除常见算式进行凑数’=3x8 =72^3 =4x 6 =96+4 水“这几个乘除算式记得越懿悉,凑数的时候对数字就越敏感! 【例】利用虹感乘庞(可以任意添加括号).用乙7.头10四个数字计算出24,每个数字必须都使用一次且仅使用一次(下同)。 【解析】第一步;2.人9、10中岀现了数字2,考虑是否可以利用技12 = 24进行凑数。笫二规既然想利用2x12 = 24进行凑数,那么己知4个数中的2就要甫勝在外,即需用人乂10凑岀1人显然9-7+10 = 12,故最后结果为:2刈今-? + 10)二24 【例】灵3. 4. 9 【解析11第一步,给定4个数字中有3,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利用3x1 24逬行凑数。 第二步;既然想利用衣,茁进行凑数,那么己知4个数中的一个3就要排除在外, 即需用氛罷9凑出鴿己知有个数字9比8多1,那么用剩下的氣斗凑出 一个1 即可◎显然4-3=1,故最后结果为:3x(9-(4-3)) = 3x(9+3^4)=24【解析2】第一歩*给定4个数字中有4,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刑用4x424进行凑数。 第二步:既然想利用仆2加逬行湊数,那么己知4个数中的4就要排除在外,即需用3> 3. 9凑岀6.显然3+3=6,这样多出来个9、如何将多岀的9消耗掉呢? 因为9是3的平方〔详见后面的技巧3),即9-3=3,故最后结果为: 4x(2 3 + ?) 二24 【例】4. 4, 10, 10 【解析】第一步’给定4个数字中有二很想利用4x6 = 24进行凑数,但用4、10, 10很难凑岀么故只能另想办法。显然,不可能利用3x8=24或"12 “4进行凑数, 于是不妨 考虑采用除法进行凑数。 第二扒己知数中有丄考虑能否利用96-4 = 2^1逬行湊数 笫三歩:既然想利用96^4=24进行凑数’那么己知4个数中的一个4就要桦除在外, 即需用4. 10. 10凑出96.显然10x10-4 = 96 T故最后结果为; (10*10-4)+4 = 24 【例】6, 10. lh 12 【解析】第一步:出现了数字6,考虑是否可以利用4x6二24进行凑数,即需用16 11. 12 凑出斗,显然不可能。 第二步:因为基本乘法算式中有2xl2 = 24,且有现成的数字口可以考虑能否用2x12 = 24进行凑数。 第三步’既然想利用2x12 = 24进行凑数,那么需用& 10. 11凑出2.显悠 10^(11-6>2,故最后结果为’ 10^(11-6)x12-24

普通快滤池计算90419

4.5 普通快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 4.5.1.滤池面积和尺寸 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 h T 8.231224 1.024=? -= 式中:0.1代表反冲洗停留时间 由于该水厂引用水库里面的水,其水质比较好,故该滤池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其设计滤速为 8~10m/h ,本设计取1v =10h m /,滤池面积为: 219.1498 .231005.16.33986m T v Q F =??== 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2个,即N ≥2个,根据规范中的表如下: 本设计采用滤池个数为4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为: 24.374 9 .149m N F f === 式中:f —每个滤池面积为(m2), N —滤池个数N ≥2个,取4个 F —滤池总面积(m2) 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为:则L=6m ,B=6m ,故滤池的实际面积为6*6=36m2 实际滤速v1=3600*1.05/(23.8*4*36)=10.41m/h ,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8~10m/h 。 校核强制流速2v 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 h m N Nv v /88.131 441.104112=-?=-= ,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2.滤池高度: H=H1+H2+H3+H4 式中:H---滤池高度(m),一般采用3.20-3.60m; H1---承托层高度(m);一般可按表(1)确定; H2---滤料层厚度(m);一般可按表(2)确定; H3---滤层上水深(m);一般采取1.5~2.0m H4---超高(m);一般采用0.3m 设计中取H1=0.40m,H2=0.70m,H3=1.80m,H4=0.30m; .0 40 .0= + + + = 80 70 m .3 H20 .1 .0 30 表4-6 大阻力配水系统承托层材料、粒径与厚度 表4-7 滤池滤速及滤料组成

XX市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目录 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 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 第三章泵站计算 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 第三节清水池计算 第四节配水池计算 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 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 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

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 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 ()()d m m d n N q Q d m m d n N q Q 3 4 3 222 /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 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 4、 消防用水量x Q 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 m Q Q Q Q d 34321106.2?=++=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 d 34/104?= 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 一、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s l d m T Q a Q s 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 2410405.173.3763600 24101.305.134/ /34=???=?==???=?=

24点游戏规则和解题方法

24点游戏规则和解题方法 “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其中J、Q、K、A 分别相当于10、11、12、13(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 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如(10—4)×(2+2)=24等。 ②(a+b)÷c×d如(10+2)÷2×4=24等。 ③(a-b÷c)×d如(3—2÷2)×12=24等。 ④(a+b-c)×d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 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1)一般情况下,先要看4张牌中是否有2,3,4,6,8,Q, 如果有,考虑用乘法,将剩余的3个数凑成对应数。如果有两个相同的6,8,Q,比如已有两个6,剩下的只要能凑成3,4,5都能算出24,已有两个8,剩下的只要能凑成2,3,4,已有两个Q,剩下的只要能凑成1,2,3都能算出24,比如(9,J,Q,Q)。如果没有2,3,4,6,8,Q,看是否能先把两个数凑成其中之一。总之,乘法是很重要的,24是30以下公因数最多的整数。 (2)将4张牌加加减减,或者将其中两数相乘再加上某数,相对容易。 (3)先相乘再减去某数,有时不易想到。例如(4,10,10,J) (6,10,10,K) (4)必须用到乘法,且在计算过程中有分数出现。有一个规律,设4个数为a,b,c,d。必有ab+c=24或ab-c=24d=a或b。若d=a 有a(b+c/a)=24 或 a(b-c/a)=24 如最常见的(1,5,5,5), (2,5,5,10)因为约分的原因也归入此列。(5,7,7,J) (4,4,7,7)(3,3,7,7)等等。(3,7,9,K)是个例外,可惜还有另一种常规方法,降低了难度。只能用此法的只有10个。 (5)必须用到除法,且在计算过程中有分数出现。这种比较难,比如(1,4,5,6),(3,3,8,8)(1,8,Q,Q)等等。 只能用此法的更少,只有7种。 (6)必须用到除法,且在计算过程中有较大数出现,不过有时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或提公因数等方法不必算出这个较大数具体等于几。比如(3,5,7,K),(1,6,J,K)等等。只能用此法的只有16种。 (7)最特殊的是(6,9,9,10),9*10/6+9=24,9是3的倍数,10是2的倍数,两数相乘的积才能整除6,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只能用此法解决的题目了。试一试,你也是算24的专家了。 (1,3,4,6)(1,4,5,6)(1,5,5,5)(1,5,J,J)

普通快滤池计算.doc

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 1h,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 24 T 24 0.121.6h 1 式中: 0.1 代表反冲洗停留时间 该滤池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其设计滤速为8~10m/h ,本设计取v1 =8 m / h,滤池面积 为: F Q 600 3.47m2 v1T 8 21.6 根据设计规范,滤池个数不能少于 2 个,即 N≥ 2 个,根据规范中的表如下: 本设计采用滤池个数为 2 个,其布置成对称单行排列。每个滤池面积为: f F 3.47 1.735m 2 N 2 式中: f —每个滤池面积为(m2), N—滤池个数N≥ 2 个,取 2 个 F—滤池总面积(m2) 设计中采用滤池尺寸为:则L=1.5m , B=1.5m ,故滤池的实际面积为 2.25 m2 实际滤速 v1=600/(21.6*2*2.25)=6.17m/h,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滤速为8~10m/h。 校核强制流速 v2为:当一座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为 Nv1 6.17 12.34m / h ,符合规范要求: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 m/h v2 2 N 1 2 1 2.滤池高度: H= H1+H2+H3+H4 式中: H--- 滤池高度( m),一般采用 3.20-3.60m; H 1---承托层高度(m); H 2--滤料层厚度(m); H 3---滤层上水深(m);一般采取 1.5~2.0m H 4---超高(m);一般采用0.3m 设计中取 H 1=0.40m, H 2=0.50m, H 3=1.20m, H 4=0.30m;

—H0.40 0.50 1.20 0.30 2.40m 4.5.2 每个滤池的配水系统 1、最大粒径滤料的最小流化态流速 V mf 12.34 d 1. 31 m0 2.31 1.31 0.54 (1 m0) 0.54 V mf ---最大粒径滤料的最小流化态流速(m/s); d--- 滤料粒径( m); --- 球度系数; ---水的动力粘度 [(N.S)/ m2 ] m0 --- 滤料的孔隙率。 设计中取 d=0.0012m ,=0.98 ,m0 =0.38,水温200 时 =0.001(N.S)/ m2 V mf 12.34 0.00121.31 0.382 .31 1.09cm/ s 0.981.31 0.0010.54 (1 0.38)0 .54 2、反冲洗强度 q=10KVmf q--- 反冲洗强度 [L/(s/ m2 )], 一般采用 12~15L/(s/ m2 ); K--- 安全系数,一般采用 1.1~1.3. 设计中取K=1.3 q=10*1.3*1.09=14.2L/(s/m2) 3、反冲洗水流量 q g=f·q 式中 q g—反冲洗干管流量(L.s) 。 q g=2.25 x 14.2=32.0L/s 4、干管始端流速 4 * q g 10 3 V g 2 .D 式中Vg —干管始端流速(m/s) ,一般采用 1. 0-1.5 m/s ;

普通快滤池

三种滤池的介绍 一、滤池形式的发展 普通快滤池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池型,其他形式的滤池都是随着水厂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改进,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从减少阀门数量、提高滤层截污能力、降低反冲洗能耗等不同角度逐步发展起来的。 (1)普通快滤池 过滤时,滤池进水和清水支管的阀门开启,原水自上而下经过滤料层、承托层,经过配水系统的配水支管收集,最后经由配水干管、清水支管及干管后进入清水池。当出水水质不满足要求或滤层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值时,滤料需要进行反冲洗。为使滤料层处于悬浮状态,反冲洗水经配水系统干管及支管自下而上穿过滤料层,均匀分布在滤池平面,冲洗废水流入排水槽、浑水渠排走。 (2)虹吸滤池 我国水厂中,北京印染厂给水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了虹吸滤池,设计规模700 m3/h,是最先采用虹吸滤池的。它与普快滤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滤池的进水和反冲洗排水阀门由进水和排水虹吸管来替代,不需要大型阀门、不设管廊;滤池本身提供所需反冲洗水头和水量,不需设高位水箱或水泵。此外虹吸滤池在过滤时滤后水位一直高于滤层,不会发生负水头现象。 (3)移动罩滤池 每座移动罩滤池可包括几个或几十个滤格,布置成单排或多排式。它的反冲洗机构由冲洗罩、行车、导轨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行车沿导轨将冲洗罩按程序带到冲洗的滤格上部,下落形成密封圈,使冲洗的滤格就和整个滤池的上部进水区完全隔离,其他滤格的滤出水就会从冲洗罩所隔离的滤格底部,自下而上通过滤层,经过罩顶排出滤池外。 (4)无阀滤池 原水经进水分配槽、进水管、和配水挡板的消能和分散作用后均匀分布在滤料层上部。水流通过滤层、滤头进入集水空间,后经连通渠上升至冲洗水箱,最后通过溢流堰进入清水池。无阀滤池的特点是虹吸的产生和破坏是利用滤池进出水压差自动控制。 (5)V型滤池 由法国Degremont公司设计的V型滤池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于欧洲大陆。V型滤池滤料为均匀粗粒石英砂,保持恒水位、等速过滤,采用带有表面扫洗的气水联合冲洗方式。 (6)翻板滤池 瑞士CTE公司开发成功的序批气水反冲洗滤池,又称翻板滤池,滤池的工作原理类似其他

快滤池工艺计算书

●滤池间设计 过滤是三级处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出水达到高级标准的必要处理单元。过滤可以除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在降低出水SS 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出水的COD 、BOD 、NH 3-N 和TP 。污水三级处理中常用的过滤设施按过滤介质不同可分为成床过滤(也称为深层过滤)和表面过滤。 普通快滤池的布置,根据其规模大小,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是否设中央渠、反冲洗方式、配水系统形式以及所在地区房东要求等,可布置成许多形式。应使阀门集中、管路简单、便于操作管理和安装检修。 已知:设计水量:20000m 3/d 日变化系数:1.2 冲洗强度:15L/(m 2.s) 冲洗时间:6min 1、滤池工作时间 滤池工作时间24h ,冲洗周期24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9.2324240.1-24=?=T h (式中0.1代表反冲洗停留时间;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时间) 2、设计处理水量 Q=2×104 m 3/d=0.231 m 3/s 日变化系数1.2 Q max =1.2×Q=24000 m 3/d=0.278 m 3/s=1000 m 3/h 3、滤池面积及尺寸 由《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综合比较,本次设计滤池采用石英砂单层滤料,设计滤速取v1=6m/s 滤池面积为: F=Q max / (v1× T)=1.2×Q /(v1× T) =24000/(6×23.9)=167.36 m2≈168 m2由手册3,表9-16得到 滤池个数N=4格,每个滤池面积f= F/N=42(m2) 由手册3,表9-11,采用滤池长宽比L/B=2:1~4:1 取L/B=2左右,L=7,B=6,实际滤池面积L×B=42 m2 实际滤速v1=24000 m3/d ×24 h / ( 23.9h ×4×40m2) =5.98m/h(基本符合7-9m/h) 校核强制滤速v'= N×v1 /(N-1)=6.98 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