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动平衡技术实验报告
水泵动平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泵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水泵转子动平衡对泵性能的影响。
3. 掌握动平衡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水泵转子动平衡是通过对水泵转子进行平衡处理,消除其质量分布不均,从而减少运转时的振动和噪音,提高泵的效率和稳定性。
实验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动力学平衡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水泵实验台2. 动平衡机3. 振动分析仪4. 电子秤5. 测量尺6. 平衡块7.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水泵实验台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工作台上。
- 检查动平衡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测量初始状态- 使用电子秤测量水泵转子的质量。
- 使用测量尺测量水泵转子的直径和长度。
- 使用振动分析仪测量水泵转子在运转时的振动情况。
3. 安装平衡块-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所需平衡块的质量和位置。
- 将平衡块安装在水泵转子上。
4. 进行动平衡- 启动动平衡机,使水泵转子达到平衡状态。
- 观察振动分析仪的读数,调整平衡块的位置和角度,直至达到理想平衡。
5. 测量平衡后的状态- 使用电子秤测量平衡后的水泵转子质量。
- 使用振动分析仪测量水泵转子在平衡状态下的振动情况。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平衡前后的振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衡前后的振动情况- 平衡前,水泵转子的振动幅度较大,振动频率较高。
- 平衡后,水泵转子的振动幅度明显减小,振动频率降低。
2. 平衡效果分析- 通过动平衡实验,可以看出平衡后的水泵转子振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泵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影响因素分析- 平衡块的质量和位置对平衡效果有较大影响。
- 平衡块的安装精度对平衡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水泵转子动平衡对泵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提高泵的效率和稳定性。
2. 在水泵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重视转子的动平衡处理,以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148
0.29
五思考题
1 转子(试件)在什么情况下作静平衡?什么情况下作动平衡?
答:(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的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DPH-I型智能平衡机构,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
三 动平衡实验截图
动平衡测试系统
采集数据分析窗口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
次
数
左边
右边
角度
克数(g)
角度
克数(g)
1
6
1.12
2
0.99
2
148
0.48
193
0.33
3
247
0.4
214
0.38
六收获和体会
答: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更加了解到了怎样消除惯性力对机构的不利影响:噪音,震动等,对于不同的试件,我们通常根据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的距离b:
(1)D/b≥5时,试件只需满足静平衡,相反,就必须作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转子平衡后用途要求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就不要作静平衡。因为静平衡比动平衡更容易,省工,省力,省时间,省费用。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11010431
姓名
王凯
实验日期
2013.4.16
同 组 人
指导教师
成绩
一实验目的
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摘要:本次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重点研究了转子的动平衡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转子失衡产生的原因以及动平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平衡技术可有效避免机械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现象,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验组成: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设备由平衡机、控制系统、机械转子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机械转子由转子轴和转子叶片组成,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撑,转子叶片由螺栓紧固在转子轴上。
平衡机通过气垫和电机组成一个平衡导轮系统,以控制转子的旋转速度,同时可以通过测得的振动信号来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从而调整转子的质量平衡状态。
实验原理:机械转子的动平衡是指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转子进行平衡调整,消除质量偏离的现象,达到转子的质量平衡状态。
当机械转子失衡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会导致机械故障。
因此,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动平衡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
机械转子的动平衡过程是通过平衡工具、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实现的。
平衡工具通常是由平衡机和支撑转子的轴承组成的。
通过调整平衡导轮的位置和电机的转速,对旋转的转子进行动态平衡调整,消除质量偏离现象。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平衡工具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并实时采集转子振动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处理振动数据,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并输出调整质量平衡所需的数据。
实验过程:1.将机械转子安装在平衡工具上,并通过支撑轴承进行固定,启动平衡机。
2.调整平衡导轮位置和电机转速,使机械转子保持旋转平衡,并记录下转速和旋转方向。
3.开始采集转子振动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
4.根据振动数据,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并输出质量平衡调整所需的数据。
5.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机械转子上的质量偏离部分,使转子达到质量平衡状态,在不影响其旋转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质量偏离现象。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任务书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 实验内容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三、 实验原理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SR )和一个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cicmS m M )。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 1、r 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 1、m 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m 1和m 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 1r 1ω2和m 2r 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V ψ∠=V 和22020V ψ∠=V ,其中V 10和V 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ψ1和ψ2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转子动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并学习平衡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目的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2. 学习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1. 实验装置:转子动平衡试验台、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原理:转子动平衡实验是通过测量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并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使转子达到平衡状态。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正常工作,调整传感器位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振动信号。
2. 实验前的校准:对实验装置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数据采集:将转子装置启动,逐渐调整转速,同时通过振动传感器采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
4. 数据分析与处理: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导入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确定转子的不平衡量。
5. 平衡措施:根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如重量添加或去除等,使转子逐步达到平衡状态。
6. 实验结果验证:重新采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验证平衡效果,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到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后,再次采集振动信号进行验证。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平衡效果,并讨论平衡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学习了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验证了平衡措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转子动平衡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动平衡测定实验报告

动平衡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动平衡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实践技术,主要用于修复旋转机械设备中的不平衡问题。
不平衡是指转子轴线与转动中心不重合,导致旋转机械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振动和噪音。
因此,动平衡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了解动平衡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测定一个简单系统的动平衡。
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动平衡仪测量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去除不平衡。
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准备一台动平衡仪,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清洁转子,确保无脏物和杂质。
2. 安装: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仪上,将传感器安装在平衡仪上的适当位置。
3. 初始测试:开启动平衡仪,进行初始测试。
记录下转子在不同位置的不平衡量。
4. 不平衡量测定:根据初始测试的结果,调整转子的位置,多次进行测定,直到找到转子的最佳位置。
5. 不平衡修复:根据测定结果,决定施加适当的修复方法。
可以在转子上添加配重物,也可以通过修改转子的结构来实现修复。
6. 修复测试:修复后,再次进行测试,检查修复效果。
7. 完成:记录实验结果,并将仪器归还至指定位置,清理实验台。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测定了一个转子的不平衡量,并进行了修复。
最终,我们成功将不平衡量降低到了可接受的范围内。
实验结果表明,转子在不同位置的不平衡量差异较大。
通过不断调整转子的位置,我们找到了一个相对较佳的位置,减小了不平衡量。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在转子上添加配重物的方法。
通过精确地计算和安装配重物,成功降低了转子的不平衡量。
不确定度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也要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误差:动平衡仪的准确度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2. 操作误差:操作人员在安装、调整和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3.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影响也会对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减小不确定度,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并进行定期校准。
平衡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在动平衡机上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设计在提高转子运转稳定性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动平衡设计是针对高速转子及精密转子结构的一种设计方法,其目的是消除转子上的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从而提高转子的运转稳定性。
动平衡设计分为静平衡设计和动平衡设计两种。
1. 静平衡设计:适用于径宽比D/b较小的盘状转子,近似认为其不平衡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忽略惯性力矩的影响。
2. 动平衡设计:适用于径宽比D/b较大的转子,如多缸发动机的曲轴、汽轮机转子等。
这种转子的轴向宽度较大,偏心质量可能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因此不能忽略惯性力矩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刚性转子(实验用)2. 动平衡机3. 电子秤4. 钻头5. 平衡块6.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刚性转子安装到动平衡机上,确保安装牢固。
2. 测量阶段:- 使用电子秤测量转子的质量。
- 使用动平衡机测量转子的不平衡质量及位置。
3. 动平衡设计:-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需要去除的不平衡质量及位置。
- 在转子上钻孔,去除计算出的不平衡质量。
- 使用平衡块在转子上增加质量,以达到动平衡。
4. 验证阶段:- 再次使用动平衡机测量转子的不平衡质量及位置。
- 比较动平衡前后的不平衡质量及位置,验证动平衡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动平衡前,转子的不平衡质量为5g,不平衡位置为90°。
- 动平衡后,转子的不平衡质量降低至0.5g,不平衡位置降低至30°。
2. 分析:- 通过动平衡设计,成功降低了转子的不平衡质量,提高了转子的运转稳定性。
- 动平衡设计可以有效地消除转子的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从而降低转子的振动和噪声。
六、实验总结1. 动平衡设计是提高高速转子及精密转子运转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 动平衡设计需要根据转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设计,确保动平衡效果。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以及减少噪音和振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不平衡对机械设备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动平衡调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动平衡仪器进行转子动平衡实验。
3. 掌握动平衡调整的技巧和方法。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转子动平衡试验台、电动机、动平衡仪器等。
2. 实验步骤:a. 将待测试的转子安装在转子动平衡试验台上。
b. 连接动平衡仪器,并进行校准。
c. 启动电动机,观察转子的振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d. 根据动平衡仪器的指示,进行动平衡调整。
e. 重复步骤c和d,直到转子的振动降至合理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试了不同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情况,并进行了动平衡调整。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转子不平衡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振动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转子存在不平衡时,其振动幅度明显大于平衡后的转子。
这种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和损坏。
2. 动平衡调整可以有效减少转子的振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动平衡仪器对转子进行调整后,转子的振动幅度明显减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这表明动平衡调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
3. 动平衡调整需要耐心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动平衡调整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尝试和调整。
调整时需要根据动平衡仪器的指示,逐步调整转子的平衡状态,直到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这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并掌握了动平衡仪器的使用技巧。
我们发现转子不平衡会对机械设备的振动和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而动平衡调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振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526室2015年12月26日
学院
机械与电气
工程年级、专
业、班
机械121姓名吴海明学号1207200014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转子动平衡技术指导
老师
郑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振动幅值及相位测量方法,熟悉相关测量仪器;
2、掌握旋转机械动平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通过运用振动监测手段,完成转子不平衡特征的测量,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数据采集、
转子振动分析及状态评估、动平衡校正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
1、列出所用振动分析仪器、软件、传感器的名称、型号、用途等;
加速度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的相位
数据采集器
质量块、天平
2、振动试验台
实验台配有两个质量盘(如图所示),可以在轴的任意位置固定安装。
本实验
要求完成单面动平衡试验,把两个质量盘分开安装,并且在某个质量盘上加上一个
M5的螺钉作为质量块,使得转子不平衡。
1、质量盘
2、夹紧法兰
3、转轴备用螺纹孔(16个)5、夹紧法兰螺钉孔
图质量盘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要求
1.熟悉实验的整个过程
2.实验过程要注意安全,防止转子高速时质量块脱落伤人。
3.正确布置质量块位置,并要记下各个具体位置。
4.实验后分析各频谱图以及参数与转子动平衡的关系。
5、绘出振动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列出主要结构参数,如电机参数、传动比、转速等。
6、画出测试系统的连接框图。
7、绘出振动试验台测点布置图,说明测量的位置、方向及传感器安装方法等。
8、描述不平衡质量的施加方法。
四、实验操作过程
1、仪器连接,传感器安装;
2、贴反光带,启动试验台;
3、开始动平衡测量及校正过程,完成转子台初始振动测量、试重、校正重量计算及施
加等工作;
4、评价动平衡后的效果;
5、填写附表。
要求学生绘出测量对象的结构简图,列出主要结构参数;计算不平衡的特征频率;选择测试参数;测量各测点的时域波形、频谱等数据;参照有关标准,判断各点的测量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析频谱图中的主要频率成分,解释频谱峰值的来源及其与转子不平衡的对应关系;综合判断机器的运行状态及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完成转子现场动平衡测量与校正。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测出的实验数据
动平衡数据表
振动值
Vibration
μm(p-p)
相位
Phase
度(°)
重量
Weight
克g
角度
Angel
度(°)初始振动测量值
Initial Vibration
17 80
动平衡试重
Trial Weight
8 45
加试重后的振动值
Trail Running Vibration
15 60
第一次动平衡配重
1st Correcting Weight
8 135
第一次加配重后的振动值
1st Residual Vibration
7 50
第二次动平衡配重
2nd Correcting Weight
7 135
第二次加配重后的振动值
2nd Residual Vibration
2 200
转子转速n=800r/min
以下是实验结果频谱图
初始振动测量值频谱图
(a)在转盘外圆贴有一反光带作为起始原点,并在外缘随意安装一质量块(相对原点逆时针旋转45°的位置加上8克重物),使转盘存在偏心量,并记录频谱图
加试重后的振动值频谱图
(b)系统计算出来的结果,在相对原点顺时针旋转135°的位置加上8克重物
第一次加配重后的振动值频谱图
(c)加两次质量块后再次测量转盘的偏心量,计算得出相对原点顺时针旋转135°的位置加上7克质量块,系统将会趋于平衡,加上原来的8克重物一共是15克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