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打开文本图片集一、我国收入分配现存问题收入分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表明经济运行的整体平衡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总体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通常我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
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为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根据图1显示,自2003年到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国际标准0.44,尽管在2022年达到峰值0.491后,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但仍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始终存在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的三倍。
而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也体现在了消费上,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而农村为37.7%,农村比城市高出2.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资金较多,自身收入较少。
而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3元,农村居民仅为5414.5元,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的三倍,从中反映出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
(三)企业高管收入过高2022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
同年万科集团公布的企业年报中,董事会主席王石2022年税后年薪为904万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75倍,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倍。
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为63.61万元,约为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可见,近年来企业高管收入过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也过大。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当地居民的就业选择和创业热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 到他们的收入水平。
未来趋势预测
从未来趋势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 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越来越 受到。合理的收入分配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进行 深入探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差距来看,城 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此外,不同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 区。而在不同行业之间,垄断行业和新兴产业的高收入也成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 新的因素。
谢谢观看
3、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个人收入 的重要因素。提高教育水平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个人的工 资水平。
4、产业结构: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例如,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通常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多,从而使得从事第三产业 的居民获得更高的收入。
3、社会阶层差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例如,高学 历、高技能的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 配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最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差距都在逐渐扩大。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的约20倍,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加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城乡之间的差距,到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差异,再到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巨大差距,都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
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需要从政府角色和社会参与两方面展开对策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2. 正文2.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都比农村居民更加优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显著。
在不同行业之间,各种技术岗位和金融服务岗位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性别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男性在同等岗位上的收入往往比女性要高,甚至在相同岗位上女性的工资也比男性低。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研究报告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研究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其中农村地区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农村发展的堵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非农业经济和转移支付。
其中,农产品生产销售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毛利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小。
农村非农业经济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
但由于农村产权制度不明晰、金融服务不到位、技术创新不足等原因,导致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非农业岗位相对城市少,收入水平也较低。
转移支付包括政府补贴、扶贫项目等。
但长期强调政府补贴,“以粮补粮”,让农民的“吃饭难温饱”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扶贫项目方面,单靠政府的扶贫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二、农村贫困问题成因1.农村收入分配不公:农村土地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公,土地赋权不明确,导致土地资源的少数人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而广大农民占有的土地面积很小,甚至不足以维持其生活所需。
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的需求,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简单陈旧,农村非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
3.缺乏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农民资金周转不灵活,难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4.教育医疗水平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健康保障,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生产能力。
三、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1.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将土地赋权真正赋予农村居民,推进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着重解决土地制约因素,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提升收入水平。
2.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

( 一 )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 逐 年 拉 大
有经 济 学 家研 究 证 明 .一部 分 私 营 企
业主 的私 人财 富 直逼 1 0 0 亿 元 .一 些 非
2 0 0 2 — 2 0 1 1 年 我国城 镇居 民 人均 可 支配收 入 实 际增 长 1 5 0 % .同期农 村 居 民 人均 纯 收入 实 际增 长9 0 % 从 表 2 可 以看 出 .农 村 家 庭 人均 纯 收 入 的 增加 相 比城 镇 居 民 家 庭 人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的 增加 .有很 大差 距 。
嗦 望 视 点
E CON OMI C OUT L OOK " I l l E BOH AI SE A
居民收入分配 差距 问题的研 究
● 屈 鹏
内容摘 要 :改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经济 发展 所取 得 的成 绩举 世 瞩 目.人 民生 活 水平 有 了显著 提 高 。但 由于分 配 关 系尚未根 本理 顺 和 完善 .居 民 收入 的差距
元到l O 0 0 万 元不 等 从 表5 可 以看 出 . 高 收入 户平 均 比 低收 入 户 平 均 每人 总
收入 高7 — 8 倍
表 1 城 乡居 民 家庭 恩 格 尔 系数
从表3 中 可 以 看 到 .在 近 年 .东
部/ 东 北地 区 的人 均收 入 明 显高 于 中西
部 地 区 :我 国 各地 区 农 村 居 民家 庭 人 均 纯 收 入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举 例 来 说 . 京 津地区就比其他 中部地区 ( 山西 .
内蒙 古等 )的人 均 居民纯 收 入高
1 . 行 业 间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拉 大
3 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性因素在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制度性因素所造成的。
根据我国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城市居民可以享有的优惠条件比农村居民更多。
而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2.地理位置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地理位置有关。
农村居民往往生活在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的区域,缺乏良好的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而城市居民往往生活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可以接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3.人才流失因素由于城市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大量的农村居民会涌向城市,而城市居民也很少选择到农村去工作。
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因人才流失而进一步加剧。
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1.改革相关制度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必须对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之间的户籍平等,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同时,应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运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2.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公共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
这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其收入水平。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为了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在人才管理方面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市场化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引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
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经济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的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尤为突出。
其中,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而且差距继续扩大。
收入差距不仅会引发社会不满,还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和机制,并寻找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经济地位等因素,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
2.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如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教育程度、政策支持等,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
3.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改善策略研究通过对现有政策措施的分析和比较,探讨适宜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改善策略,如税收政策、教育投入、土地政策等,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以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 模型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3. 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阶层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以更全面地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揭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收入调节政策建议。
2. 提供启示性的对策和建议,以加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进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深入研究。
《税收经济学》论文---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正以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收入分配平均就是其中的一项。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扩大就业,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提供社会保障;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人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对策一、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体收入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收入与之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已经超过100万人。
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
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
1993年占全国人口2%的高收入者的储蓄。
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
与此同时。
很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工资,生活困难。
广大农村尚有6500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下降的趋势。
但在1985年之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到2021年,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9。
(二)城乡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个人收入差异中份额最大的就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差距。
但由于国家对城镇居民工资的计划管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看似并不突出。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同社会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公平性问题已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尤以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为重心。
本文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入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可行方案和渠道加以治理或解决。
关键词: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分配;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8%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进步就是世界的进步”;然而,城镇、农村以及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正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农村和城乡之间的基尼系数构成的面板数据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性及其变化,如下表:
1979-2009年我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基尼系数图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性居民收入差距要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这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受教育程度及就业水平等因素导致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差异,这种组间差异要比城镇、农村各自组内的差距明显得多。
二、原因分析
1.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渐实现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各种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在不同的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以寻求产出和报酬最大化,即资源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最终导致各产业、地区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2.政府行为和行业垄断因素。
市场化使得竞争更加平等和自由,使得企业优胜劣汰。
然而,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并非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少数国有垄断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伞下可以免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试图通过寻租来达到巨额的垄断利润,即使在遇到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依赖政府帮助企业弥补亏损或者将其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这样,
最终导致垄断行业和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居高不下。
由此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并将愈演愈烈。
3.社会公共事业因素。
社会公共事业是政府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社会公共事务,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其包括社会保障和教育这两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
建国以来,虽然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距甚远。
例如,2005年中国教育开支占GDP的比重仅为2.7%,而同期美国为6.0%,加拿大为7.5%,韩国为6.5%,日本为8.0%,俄罗斯为6.7%。
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3.48%,甚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此外,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例一般在30%—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7.5%。
社会保障不公和教育不公现象也很突出,社会基本保障覆盖面不够广泛,城镇和农村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差距较为明显,这种社会保障和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必然会促进、加剧收入分配不公。
4.城市化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比重依然较高。
虽然我国农村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仍不够大,步伐不够快。
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积压,不能迅速向城镇转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能力过剩。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不具备必要的知识、文化和技能,使得城市化进程受阻,而第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地区,不能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农村就业率不能得到显著提高,这最终致使城乡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愈加严重。
5.税收制度因素。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化,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仍不够完善,税收结构变动较大,税收对调节收入分配力度有限;而且由于征税质量较低,税收征管不力,造成社会大量的偷税逃税行为,对少数高收入者利用税收漏洞偷逃税款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不够,这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甚至会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不公。
三、应对措施
为了既能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或消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如:李稻葵(2008)指出,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国内平均收入水平(从1990年53%下降到2005年48%)远低于发达国家(65%—80%),在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鼓励全民创业、推动职工持股、适当减税以扭转这一趋势。
赵人伟、李实认为,只有通过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之下,要达到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公正,既要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又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失灵时适当而必要的干预。
通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注重效率,保持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的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坚决执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政策,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力度,控高保低,对高收入者可实行累进税,对低收入阶层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者免税,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第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乡二元经济是致使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政府既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又要放宽城市户籍限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能获得就业机会,取得稳定的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根本保障。
此外,还要实现部分城镇人口向农村的转移,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使农民也能逐渐加入创业队伍,并适当增加政府工作人员到基层锻炼和工作的机会,这样,通过双向的城乡人口转移,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重视社会教育投入。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储备越丰富,越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因此,增加职工在岗培训和学习深造的机会,扩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逐渐使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也能进城,并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程序较为复杂的工作,从而使其收入增加,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垄断和非垄断行业企业的收入差距。
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坚决打击“寻租”和为了获得垄断利润而行贿、贪污、腐败等非法活动,增加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透明度,并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使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股东,可以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分得除工资以外的额外收入,低收入阶层逐渐成为中等收入者,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问题,正确处理这一问题需要准确把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持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将必然实现。
参考文献:
[1] S.Subramanian. Measurement of inequality and povert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09).
[3] 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05).
[4] 曹景林、祁欣.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5] 芦杨.浅析中国的基尼系数与贫富差距[J].辽宁行政学院党报,2008,(06).
[6] 陈宗胜、周云波.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别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01,(04).
[7] 牛飞亮、张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地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