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区域回采巷道布置技术

合集下载

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123

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123

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5.1煤层的地质特征设计采区为31采区,是本矿井的首采区。

采区内开采煤层为单一煤层开采,本设计中开采的煤层为13煤层。

5.1.1煤层情况根据钻探资料分析,13煤层厚0.82~1.91m,平均1.34m。

含1~3层炭质砂岩夹矸,夹矸硬度大,呈现为不连续的透镜体,集中在煤层中上部。

结构复杂,煤层稳定。

直接顶板为第四层石灰岩,灰色,质较纯,厚4.50~8.38m,平均6.41m,有3~5个分层,含方解石脉及蜓科化石,单向抗压强度为73.3~141.4MPa,平均98.6MPa。

底板为中砂岩,粉砂岩,中砂岩分布在南部,中砂岩厚度3.70~8.90m,单向抗压强度61.4~103.7MPa,平均82.6MPa,粉砂岩厚0.70~1.20m。

5.1.2煤层顶底板5.1.3煤层瓦斯水文特征13属中厚煤层,为低瓦斯矿井,矿井涌出规律为正常涌出,无瓦斯异常及突出现象。

主要可采煤层为十一、十三、十五层煤层,根据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各开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十一层煤尘爆炸指数41.76%,十三层煤尘爆炸指数47.26%,十五层煤尘爆炸指数45.83%。

我公司所开采的煤11、煤15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煤13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

5.1.4地质构造本采区地质构造简单,断层较少,有两条断层,F13断层:正断层,走向80~145°,倾向南东~南西,倾角65~70°,落差0~36m,延展长度1160m。

2908东主巷、21110西回风巷及西主巷,21111西主副巷、21307西主巷多处巷道揭露,为查明断层。

F13-1断层:正断层,走向62~72°,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0~12m,延展长度700m。

21110西主巷、21111西主副巷及21307西主巷揭露,为查明断层。

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5.2.1采区基本系数带区划分设计采区采用条带式俯斜采煤法开采。

大采深动态压力下回采巷道

大采深动态压力下回采巷道

2021/7/13
5
“锚梁网索联合支护”用在受动压作用 而两帮变形和底臌极为严重的回采巷道中, 关键在于锚杆和锚索的支护参数及布置方式, 尤其是布置方式,同样的支护参数因布置方 式不同,对防治两帮变形和底臌会得到不同 的效果。下面从力学原理角度重点研究锚杆 和锚索的支护参数和布置方式。
2021/7/13
岩 层 : 容 重 r=0.027MN/m3, 粘 聚 力 c=0.48Mpa,内摩擦角φ=40º,岩体的单向抗压 强度与上述分析方法相同需经过反推得到,其 值为31Mpa。
2021/7/13
9
4.2锚杆长度计算 (1)轨道巷两帮锚杆长度:根据工艺要求
和锚杆的承载原理,锚杆设计总长度应为:
ll1l2l3
锚杆托盘:采用铸铁材料制作,规格为 220mm×100mm。
树脂锚固剂:每根锚杆配两块K2350快速 树脂锚固剂,凝固时间1.5min-2.0min。
2021/7/13
21
(2)锚索及配套的支护材料
锚索:采用低松弛的直径为φ15.24mm的钢 绞线锚索,截面积为140mm2,总长度为12m, 破断力260.7kN(26.1t),每隔两排锚杆打一排 锚索,锚索间距为2700mm,排距为2400mm。
2021/7/13
4
3 支护方案分析
“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方案是针对良庄煤 矿大采深回采巷道受围岩压力和动态支承压力 防治底臌和两帮变形的目的提出的。该方案由 于锚杆和锚索打入围岩内部,对围岩起到加固 作用,并且安装时根据施加的预紧力大小可及 时地向围岩提供主动抗力,以后随围岩变形主 动抗力将逐渐增加,同时围岩的自承能力也得 到充分发挥。所以,该支护方式的上述优点是 任何一种支护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该支 护方式机械化程度交稿,施工工艺简单,支护 成本相对较低,符合现代支护理论。

强动压影响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强动压影响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在 Y 轴方向上自然平衡条件满足,在非弹性区处
定义宽度为 dx 的煤质单元体,并对其在 X 轴方 向的极限平衡情况进行研究。
分析模型如图 2 所示。
m X
Ty
dx
滓x+d滓z
滓x+PS
O

a
滓r
图 2 极限平衡力学分析模型
X 轴方向上的极限平衡方程: 2滓y f1dx+m酌sin琢dx+m滓x-m(d滓x+滓x)=0 简化后为: 2滓y f1dx+m酌sin琢dx+md滓x=0 式中:m 为煤层高度,m;酌 为煤层密度,kN/m3; 琢 为煤层倾角,(毅);f1 为巷道顶板和底板与煤层摩 擦系数;滓x 为 X 轴方向应力,MPa;滓y 为 Y 轴方向 应力,MPa。 通过上式可以算出煤体破碎区的强度。在开 采的实际情况中,煤柱 X 方向其中一面为采空 区,能够进行应力释放,使 滓y>滓x。因为 滓r、滓y 及 滓t 和 滓x 之间的夹角非常小,在进行计算时,可使 滓r=滓y,滓子=滓x。则破碎区在此条件下的强度为:
深度时,岩石的抗压强度大于了围岩应力,这时,
岩石表现为弹性介质。
在计算围岩应力与变形时,要注意随深度变
化岩石各物理参数所发生的变化。
在弹性与塑性区相交处,应力相等时计算塑
性区半径 R 为:
1-sin渍
蓘 蓡 R=a
(P0+Ccot渍)(1-sin渍) Pi+Ccot渍
2sin渍
式中:a 为误差折中系数,取 1.1;C 为积分系
在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时,选择双向受力
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假设煤体受力状况为理想状
态下的双向受力模型,弹性区表现为弹性特征,塑

薄煤层沿空留巷动压回采巷道开采技术研究

薄煤层沿空留巷动压回采巷道开采技术研究

薄煤层沿空留巷动压回采巷道开采技术研究姜卫东,李爱国,亓绍昌(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山东莱芜271100)摘要利用“2m 矸石带(双抗网分层包裹)+0.5m 黄泥+2m 矸石带”将工作面下端头以上4.5m 采空区进行沿空留巷充填,并采取二次支护、补打锚索、钢带等措施,成功实现了沿空留巷。

关键词薄煤层沿空留巷动压回采巷道开采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TD822+.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3-06作者简介:姜卫东(1983-),男,工程师,现任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庄煤矿采煤二区技术员。

6406西工作面位于-530m 水平604北翼上山采区西翼06阶段,直接顶为灰色粉细砂岩,厚度0 8m ,以粉砂岩为主,性脆,易破碎冒落。

工作面位于莱城向斜北翼,矿井的深部,围岩应力集中,顶板压力大,运输巷采用沿空留巷工艺开采,如何加强留巷段顶板支护,确保留巷成功,成为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1沿空留巷工程实施1.1施工工艺6406西工作面运输巷使用沿空留巷技术,自切眼开始推采,利用“2m 矸石带(双抗网分层包裹)+0.5m 黄泥+2m 矸石带”将工作面下端头以上4.5m 采空区进行沿空留巷充填,矸石带采用尼龙袋装矸石垒砌,使用双抗网包裹是为了提高矸石袋的支护强度,黄泥层可以加强采空区密闭,防止瓦斯逸出和煤层自燃。

为加强沿空留巷段巷道支护强度,自切眼开始推采,采取在工作面下端头以上4.5m 沿工作面倾向每隔1m 补打2页钢带,每排钢带与钢带间重合一个眼,在钢带支护空挡内按间排距1.8ˑ2.0m 补打锚索的方式加强支护;沿空留巷矸石带外侧采用双排腰帮钢带进行护帮,钢带与钢带互相接茬;同时在留巷段沿走向支设三排柱梁支护,在原有巷道锚网带支护的前提下进行二次支护。

二次支护采用“锚杆+菱形网+钢带”支护方式进行,在原支护空挡内进行,支护形式与原锚网带相同。

支护空挡内有锚索的不进行二次支护,在锚索支护空挡内沿巷道中心线补打一根锚索,使锚索成五花布置。

动压影响下软岩回采巷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动压影响下软岩回采巷道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7月 1 5日开始采用综掘机施
避开回采工作 面 的动压 影响 , 如果确实 需要在动压 影 响下对 回采巷道 进行掘 进工作 , 必须适 时进行矿压 观
工, 并及时设置矿压测点 以及 顶板离层 在线监测系统 ,
对巷道两帮 、 板变形情况进行动态 观测 , 顶 通过观测结
测、 分析 , 出回采工作面采 动压力影 响范围以及 峰值 找 区, 合理 的避开其峰值区 , 把采动压力对巷道 的影 响降
等一系列断层施工。因此该段巷道的支护也将是施工
梁家煤矿煤 采 区 4 0 一 18工 作 面下顺 设 计 长度
80 20 年 4月份施工完毕 , 8 m,0 6 而此时位 于 4 0 18工作 面下方的 4 1 12工作面刚开始进行 回采 。随着 4 1 l2回 采工作面不断的往外推进 ,18下顺 从切眼位置往 外 40
掘 , 时巷道掘进 20 此 7 m左右 , 头停 掘时 间为 8月 2 迎 5
日, 4 0 待 28工作面回采完毕后( 回采完毕时 间为 l 0月
作者简介 : 连月照( 98 , , 科学历 , 16 一) 男 本 毕业 于山东科技大学 , 采矿工程师 , 党员 , 中共 现任龙 I矿业集团梁家煤矿副矿长。 Z : l
优越性。
21年第6 0 0 期
. 斜l 糸 瞧晨 枝
1 6 5
1 5日) 再进行下段的掘进工作 , , 在迎 头停 掘 的时间段
行破帮返修处理 , 掘进 迎头不 能按 时在 回采完毕后进
行重新 开工。两帮破坏数据见表 1 。
5 解 决方 案 为 了保证 4 0 2 6下顺施工安全 , 工作 面能够按 时成
内, 已掘进的 2 0 对 7 m段巷道进行 注浆加 固以及支设 单

冲击倾向性煤层双重动压下回采巷道围岩支护技术

冲击倾向性煤层双重动压下回采巷道围岩支护技术

冲 击 倾 向性 煤 层 双 重动 压下 回 采 巷 道 围岩 支 护技 术
张治 高 ( 新汶矿业集 团 Nhomakorabea新 巨能源分公司 ,山东 巨野 24 1 ) 79 8
[ 摘
要 ] 针对 良庄 煤矿冲击倾 向性煤层沿空掘巷 在呆 空 区侧 向高应力 、施工 动压双 重影响下
的巷道支护 问题 ,采用 了锚带 网索联合 支护 技术,有效控制 了两帮及底板变形 ,保证 了巷道 围岩的稳 定性 ,取得 了 良好 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测 、分析,提出了锚带 网索联合支护方案 ,并施加
预 紧力 ,及 时 向围岩 提供 主动 抗力 ,充 分发 挥 围岩
【 收稿 日期】20 — 5— 5 07 0 2 【 作者简介】 张治高 (9 7一 , ,山东人 ,在读工程硕士 ,先后从事矿 井地质 ,采煤 技术管理与矿压方面研究工作 。 16 ) 男
不断进行修复及加固,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
1 工程 概况
新 汶 矿 业 集 团 良庄煤 矿八 采 区煤 层 厚 度 平 均 18 m,埋深 966 .4 3. m,顶 底 板 岩 层 分 别 为 砂 岩 和 泥 质 页岩 ,由于受顶板 冲击矿 压及 上 区段 回采工 作 面侧 向动压 的严重 影 响 ,致 使 回采 巷道 在掘 进过程 中就 已发生 了严重 变形 及 破坏 。针 对 以上 问题 ,对 大采 深 回采 巷 道 的 生 产 及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了调 查 分
3 1 巷道 概 况及 其支 护 方案 . 良庄 煤 矿 80 45轨 道 位 于 良庄 煤 矿 第 8采 区 , 断 面 宽 度 为 30 mm,上 帮 及 下 帮 高 度 分 别 为 70 30 r 和 10 r 30 m a 90 m,通 过 对 巷 道 底 鼓 变 形 进 行 观 a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针对多次采动影响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应布置于上部开采煤层实体煤侧下方的原岩应力区或采空区侧下方的卸压区中。

上部煤体开采后,在回采空间周围煤体上产生集中应力,该应力向底板深部传递,使底板岩层在一定范围内重新分布应力,在上部22201工作面采空区侧距22201工作面煤壁11.7m处为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边界,下部煤层开掘回采巷道应在大于11.7m处的回采巷道处于卸压区。

标签:采动影响;近距离;煤层群;巷道布置;理论分析0 引言对于煤层群开采,随着煤层间距离减小,上下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会逐渐增大,特别是当煤层间距很近时,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其上又为上部煤层开采垮落的矸石,且上部煤层开采后残留的区段煤柱及一侧采空的煤体在底板形成的集中应力,导致下部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使下部煤层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矿山压力现象。

而回采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尤其明显,由于应力传递规律特殊,矿压显现的时空关系复杂,造成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特别是当回采巷道布置与各煤层开采的时空关系不合理时,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围岩控制技术,对于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某煤矿井田走向长22km,倾斜宽4.5~8km,面积约135km2。

全井田地质储量2252.28Mt,工业储量2013.72Mt,可采储量1275.74Mt。

设计生产能力3.0Mt/a,后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为5.0Mt/a。

矿井以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开拓山西组2、3、4、5号煤,水平标高+400m,二水平开拓太原组6、8、9、10号煤。

矿井目前生产水平为+400m水平。

矿井北翼2、3+4、5号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群,24208工作面为北二采区第八个沿煤层倾向布置的长壁式回采工作面。

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概述

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概述

第一章巷道布置3.1 Ⅱ2采区上山(方案一)采区内布置4条岩石上山,即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均布置在82煤底板、10煤顶板岩石中,上山平行间距25米。

轨道上山:布置在82煤层底板中,穿底板施工。

上山倾角210,斜长714米,断面:宽×高=3.6×3.4m(10.5m2).安装JBY-1.6/1.2B矿用防爆提升绞车,担负采区的进风、排水及辅助运输。

行人上山:在82煤底板中穿底施工,上山倾角220,斜长696米。

断面:宽×高=3.4×3.2m(9.64m2),安装斜巷架空乘人车运送人员,负责采区行人、辅助进风及辅助排水等。

运输上山:位于82煤底板与10煤顶板之间,上山倾角210,斜长430米,安装强力皮带机,负责采区运煤及辅助进风。

回风上山:位于82煤底板与10煤顶板之间,上山倾角220,斜长693米,为整个采区服务。

(方案二)采区内布置4条岩石上山,即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其中轨道、行人、回风上山均布置在10煤底板中,运输上山布置在82煤底板、10煤顶板岩石中,上山平行间距25米。

轨道上山:布置在10煤层底板岩石中,上山倾角190,斜长802米,断面:宽×高=3.6×3.4m(10.5m2).安装JBY-1.6/1.2B 矿用防爆提升绞车,担负采区的进风、排水及辅助运输。

行人上山:在10煤底板岩石中,上山倾角190,斜长802米。

断面:宽×高=3.4×3.2m(9.64m2),安装斜巷架空乘人车运送人员,负责采区行人、辅助进风及辅助排水等。

运输上山:位于82煤底板与10煤顶板之间,上山倾角200,斜长590米,安装强力皮带机,负责采区运煤及辅助进风。

回风上山:位于10煤底板岩石中,上山倾角190,斜长802米,为整个采区服务。

两方案具体比较见附表。

经过从安全、经济合理以及生产管理上多方面比较,我们优先推荐方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面及 期 周 围巷 道 应 力 分 布 示 意 图 。
压 力较 低 的 区域 内 , 有 利 于施 工 的 开展 和 对 巷 道 的 管 理 保 护 。
外错 形 式 的 巷 道 , 工 作 面较 长 , 煤 矿 回 采 率也 大 , 煤炭能 源的 损 失 明显 ; 同 时巷 道 被 设 计 在 应 力 集 中 区域 , 不便 维 护 和保
养 。 重 叠形 式 的巷 道 , 指的是分为上下层次的垂直形式布置 ,
工作 面 的 长度 被 确 定 . 便 于 控 制 方 向 。 但 是 需要 设 置 假 顶 , 才
能保 证 下层 施 工 的顺 利 进 行
煤 矿 开 采 的深 度 越 大 ,支撑 压 力的 作 用 效果 就 会 越 显 著 ,
这就 是 导 致深 度 掘进 巷 道 发 生严 重 扭 曲 的原 因。 采 空 区 内存 在

图 2 回采工作面及期周围巷道应力分布示意图
平衡 , 使其采场和巷道围岩产生裂隙及变形, 回采 工 作 面 、 采 空 区及 贴 近 的 巷 道 处 于 应 力 降 低 区 , 其压 力加 在 周 围 的岩 石( 及煤层 ) 上, 使 其 围 岩 处于 应 力 集 中区 。 在 单 翼 采 区 中 , 回 采 工作 面 上通 常是 上 采 下 掘 , 位于下部的回风巷道 , 既 受 到 来 自回 采 工作 面 前 后 方移 动 和 变化 的支 承 应 力 作 用, 又 受 到 巷 道 本 身 产 生 的 支 承 应 力作 用 。这 样 的 情 况 , 容 易导 致 回采 工 作 面 下 部 巷 道 变 形 和 破 坏 。因此 , 有 必 要调 整 巷 道 的 整体 布 局 , 并 合 理 设计 开 采 流 程 , 解 决 巷 道 施 工 遇 到 的 技 术性 问题 , 提 升 上 采 下 掘 工 作 的安 全 性 和 经 济 性 。
砌 体 梁构 造 能 够作 用在 采 空 区 一侧 的 煤层 上 面 .作 用 方
回 采 工作 面 的 下部 , 提 前掘 进 巷 道 , 以保 证 采掘 过程 连 续 。 采 式 为 既 定 的 形状 改 变 方 式 。如 果 这 一 区 域 发 生 形 状 改 变 或 者
损毁 , 上 面覆 盖 的 岩 层 应 力 就 会 向 着破 坏 区下 部 转 移 , 在应力
煤 炭资源
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0 1 3 , 7
动压 区域 回采巷道布 置技 术
肖惠平 , 单欣宇 ( 云 南地方煤矿设计研究院, 南 昆明6 5 0 0 4 1 )
【 摘 要 】 岩石和煤层埋藏在 地下在没 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破坏 时, 处于 三向应力平衡状态。煤矿在井下采掘过 程中 , 由于破坏 了其三 向应力平
的 集 中部 位 与 工作 面 上 采 空 区 中间 .形 成 一 个 压 力 相 对 较 低
的 区域 。 因此 , 在挖掘过程 中, 将巷道设计在边缘的小煤柱 中 间, 可以有效降低巷道压力 , 保 证施工安全 , 见图 1 , 回 采 工 作
面及 期 周 围应 力 分 布 示 意 图 。
采奄医 、

1 基本的布置方式
回 采 巷 道 的 布 置 途 径 可 以分 为 多种 。其 中 最主 要 的三 种
\ 、 = = = 、
n r , i ~ 一 bH
类型 为 : 重 叠形式、 内错 形 式 和 外 错 形 式 , 它 们 有 各 自的 优 势
和弊端 。 内错 形 式 的 巷 道 . 指 的是 在 上层 工 作 面 的 内侧 。 形成 梯 形 的煤 柱 , 从 而 缩短 工作 面 , 降 低 矿 井的 回采 率 。将 巷 道 设 计在
用 上 采 下掘 的或 双 巷 布 置 ( 其 中 一条 保 留作 为 下 一 区段 的 回 风巷 ) , 这 样 不 能在 释 放 采 动 压 力 之 后 再 布 置 , 因为 这 样 做 的 后 果 是 将 回风 巷 置 于采 动 压 力 和 支 撑 压 力 的 双 重 作 用 下 . 将 会 导 致 严 重 的巷 道 顶 板 下 沉和 破 坏 , 巷 道 失修 率 高 , 挖 掘 的 巷 道, 既 不 能满 足 要 求 , 而 且还 严 重 威 胁 施 工 安 全 。 总 结 压 力分 布 和 特征 . 某煤 矿 在 开 采 巷 道 合 理 安 排 施 工顺 序 , 合理确定 隔 离 支柱 , 以 实现 小煤 柱 开 采 , 道巷 避 免 了在 压 应 力 区 。不 仅 做
一 一 一 。 、





, , 一
. 、

、 一

硬板内匿 力拱撇



, ,

好 了顶 板 事 故 的预 防 , 而且 也 降低 了巷 道 维护 量 , 同 时还 提 高 了煤 炭 资 源 的 回 收 率 , 提 高 了安 全 可 靠程 度 。
, ,
图 1 回采工作面及期周围应力分布示意图
巷道掘进后 , 原 来 的 自然 应 力 状 态被 破 坏 , 围岩 应 力 重新 分配, 在 同一 时 间 , 切向应力增加 , 径向应力减小 , 并且 在 煤 壁 上 达到 极 限 。 这种 变化 导 致 了巷 道 围 岩 变 形 和 断 裂 , 岩 石本 身 发 生 的扩 展 和 延 伸 也 会 随 着机 械 性 能 恶化 而 恶化 。在 岩石 应 力条件 下 , 切 向 应 力 的 高度 集 中在 煤 壁 附 近 , 见图2 , 回 采 工
【 关键词 】 工作面 ; 巷道布置 ; 支护技术
【 中图分类号 ] T D 8 2 2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4 — 0 1 1 4 — 0 2
单翼采 区中。 为 了确 保 采 掘 活 动 的 正 常 交接 。 通 常 需要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