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意识是世界是存在的本原。“存在”即有的意思。

世界的有无与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它的存在。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因而,它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神学家:存在——上帝,唯心主义者:存在——精神,唯物主义者:存在——物质。

要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提法。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

2.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分析]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其次,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又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那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原则、书本、主观愿望出发。

最后,既然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和运动着的,那么,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3. 客体当然是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一定就是客体,

因为:①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还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程度和水平;

②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同时整个地成为人的活动的客体的;

③客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表示客体本身发生了特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

4.从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通过主体对象化或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

(1)主体的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发生了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种种对象物,它们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淀在客体中

(2)客体的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主体化(即客体非对象化)的表现(3)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矛盾运动: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因而它也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5.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6.怎样历史地看待“人类中心主义”?

7.“抽象的同一”与“具体的同一”

表象思维:只是用概念去指称对象,而没有把握到对象的本质规定性,所以它只能是抽象地

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而不能达到思维与对象的本质规定性的具体的同一。

形式思维:只是在概念的相互对立中去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在概念的相互规定中去把握对象的规定性的内在差别与联系,所以也无法达到思维与对象的本质规定性的具体的同一。

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在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2分)

(2)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1分)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二者等同。(2分)

10. 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阐述辩证的否定观的具体内容。)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批判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创新。

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看作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是片面的。

11.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首先,劳动对象制约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水平同构成生产工具的材料密切相关;

其次,劳动对象影响生产效率,制约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再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者只有使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内容: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应当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与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二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于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比较低,并且发展不平衡,既有现代化的大生产,又存在着以手工业为主的农业和手工业,这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必然要求有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同她相适应,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它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由此可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