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 索和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 索和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 索和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西方文艺理论史,就是西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 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论述即文论著作,构成了西方文 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实践,同时又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西方文艺理论有两千多年的发展 历史,也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很难面面俱到把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只能采取点面结 合的方式,将其发展线索和脉络大致梳理一下。纵观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四大本质论”、“五大本体论”和“两大序列贯穿”:

一、“四大时期”:

1)古典文论时期: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前8世纪——15世纪)

2)近代文论时期:文艺复兴、法国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列文论(16世纪——19世纪末)

3)现代文论时期:以叔本华、尼采非理性哲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叔本华、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论、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

4)当代文论时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包括后结构主义(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核心)、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 义、后殖民主义文论等等,主要是瓦解现代主义形式中心主义。(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四大本质论。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有其逻辑线索或中心支柱。对于文艺理论来说,文学的本质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是每个文论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特征及其规律 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产生了文论史上连绵不断的理论纷争,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尽管西方文论史上对于文学本质的 看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模仿论、表现论、形式论、接受论。

1)仿论从古希腊到18世纪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在西方文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模仿这一概念标志着两项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模仿论的基点是力图把文 学与它的对象纳入模仿与被模仿这一对范畴之中,

来探询二者的关系。但是在西方文论的发展过程中,被模仿对象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的。如柏拉图 虽然也持模仿论,承认文学艺术模仿现实世界,但是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这一被模仿对象,却又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因而艺术只是模本的模本,同真理隔着三层,因此它永远低于现实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却在他的《诗学》中充分肯定了文学模仿现实世界,而且明确提出,诗人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来模仿世界,描述可能发生和应 该发生的事,因而能够在个别中见普遍,偶然中见必然。并由此而得出了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功用观。至近代,模仿说更有长足的发展。狄德罗关于艺术美 须以自然真为基础又须对自然有所选择的思想,莱辛从时间与空间辨证统一的角度对诗与画共同规律和各自特殊规律的探讨,歌德对自然的崇尚,黑格尔的美学著作 中所展现的宏伟的历史观以及丹纳对于艺术模仿外物的主要特征的理论,尽管内容不同,各具特色,但其基本立足点是相同的,都着眼于文学与现实世界的模仿与被 模仿的关系来考察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规律和文学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逐步系统化的关于人物、性格、典型以及艺术各种类型的理论。

2)表现论是随着欧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新的文学本质观。它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并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西方文艺 理论的主潮。同模仿论相比,表现论的基本倾向大致可以作如下的概括:(1)艺术反映的内容不同。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的感受、思 想、情感的共同体现,是艺术家激情下的创造。即便艺术家在创作中以外部世界作为创作题材或主题,但艺术家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已不是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也就 是主观化的世界。这样,在表现论的理论中,文学也不再是模仿的产物,而是艺术家主观自我的产物,或是“外部事物与艺术家心灵合作的产物”,“诗只不过是诗 人思想情感的载体。”(2)对艺术起源的认识不同。对于文学的起因,表现论者否定亚里士多德所论证的关于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外物的本能和人性的观点,也否 定古典主义关于文学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予人以教益和启迪的思想,而是认为,诗出自诗人情感寻求表现的冲动和需要。浪漫主义文学之后兴起的具有神秘主义倾 向象征主义诗学,虽然同样力主表现艺术家自我,但却反对艺术家在创作中直抒胸臆,而是提出把客观世界作为主观世界的象征,主张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象征内心 世界。外部世界不再是被模仿的对象,而是成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象征。(3)表现论的审美标准与模仿论也截然不同。模仿论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中寻求艺术的真 实和艺术之美,而表现论却认为只有心灵世界才是真实的和美的。因此,自然天成,主观真实,真挚的思想与感情的统一就成为持表现论的文论家和创作家的审

美追 求。(4)对文艺功用的认识不同。而文学的社会功用在表现理论中也不再是“寻求真理”,“给人以慰藉和教益”,而是引发激情,矫正情感,借以达到改善人性 的终极目的。由于强调艺术家主观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艺术灵感、艺术想象、独创性与风格等问题的研究,表现论都给予极大的重视,而且提出了不 少有价值的、极有启发性的见解。

3)形式论的基本特点是断然割裂文学与现实世界和艺术家的联系,也否定文学艺术的存在有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是以文学形式为本体,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只在于 它的特殊存在方式,在于它的审美特性。形式论在西方文论史上,从一定意义上说滥觞于康德。他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为强调审美判断的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 而作出的“美在形式”的判断,作为形式论的依据,对后世西方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浪漫主义时代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济慈等对于纯美的追求,都不同程度地对形 式论的形成发挥了作用。19世纪后期出现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将对艺术美的崇尚发展到极端,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艺术有其独 立的生命和自在的价值,它的目的只在于美,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表现,也再无其他任何外在的价值。在形式论者眼中,把艺术看作是生活的反映是极为不真实和 庸俗的,因为生活“总是以其现实性破坏艺术”,而且使其蜕变为教化的手段。因此,艺术必须游离于人生,超脱现实,超脱道德和功利,而去追求它唯一的目的 ——美。形式论到20世纪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都曾20世纪文坛上风靡一时,成为20世纪文论的一个重要倾向。20 世纪的形式论与19世纪的形式论有所不同,其主要之处在于它更多地吸收了20世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提供的新的理论依据和新方法。但是,对于文学审美特 征和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特异性的关注和探索,对于文学自身独立性的充分肯定,两个世纪的形式论又是共同的。因此,将20世纪的形式论看作是19世纪形式论 的发展,是符合历史事实,也是合乎逻辑的。

4)接受论: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以联邦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 为代表形成了“康斯坦茨派”。接受论认为在文学进程中,不仅有作家作品而且有读者;作品通过阅读才能进入文学流通过程,才能表现出作品的价值,文学价值是 作家创作意识和读者的鉴赏意识构成的;文学的接受过程在作家艺术构思中就产生了,他要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在作 品本文结构中已经暗合着读者可能实现的种种解释的萌芽,叫做“暗含的读者”;文学使用的描写语言,包括了许多的意义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产

生“召唤结构”和 “空旷结构”,引导读者去思考并通过阅读填补作品中的空白;文学阅读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文论和美学。包 括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解释学(伽达默尔),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新马克思主义(詹姆逊、伊格尔登),崇高美学(利奥塔),后殖民主义(赛义德),女性主义(克里斯蒂娃),新历史主义(格林布拉特)等等,基本上都是从接受的角度解说文艺的本质。

三、五大本体论:

1) 自然本体论:以探讨世界的本原和本体为主,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具体发展阶段。

2) 认识本体论:以人的认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摹仿说转化为认识论的镜子说和再现说,经历了启蒙主义文论和德国古典文论。

3)社会本体论:以 社会实践和人类精神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本体论以及唯意志主义、直觉主义、生命哲学、精神分析等精神本体 论。

4)语言本体论:文本和意义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叙事学、结构主义等。

5)接受本体论:以研究阅读者、接受者为主,包括接受美学、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文论形态。

四、两大序列贯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潮贯穿西方文论发展过程的始终。

浪漫主义序列:柏拉图——普洛提诺——朗吉弩斯——奥古斯丁——但丁——卢梭——雨果、斯汤达——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康德、赫尔德、青年 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海涅——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叔本华、尼采——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德里达、福柯。

现实主义序列: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托马斯·阿奎那——莎士比亚、达·芬奇——布瓦洛——老年歌德——巴尔扎克—— 左拉——斯达尔夫人——丹纳——别林斯基——托尔斯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卢卡契——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杰姆逊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 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 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 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 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 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 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 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 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 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导论 【参考说明】: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立元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一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重庆>],所以请先确定你 所参考的科目对应的是这本教材。 2.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考生比较少,所以可能没有辅导书,以前的考试资料也无从查找,至少在重庆范围内。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涉及25种差异不同的西方当代文学理论,知识面非常庞杂,涉及到政治、哲学、经济等多个方面,而且很多文论存在“粘融”“对抗”“异化”等现象,所以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能单从课本学习,应该把 触角升向生活的更多、更深的层面。 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材种存在很多概念的“未定点”,特别是后半部分关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文论,他们的观点总的来说都是抽象大于具体、理解大于认知、否定大于肯定,所以,我的这个笔记同意会存在很多“未定点”,特别是概述部分有些是从我所理解的角度来编写的,所以可能会存在主观性,但我仍然从教材所明确的文论的概念入手,相去不会太远,当然,可能也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建议参阅的时候还是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的描述来 理解。 5.因为这本书所涉及的某些文论存在“未定点”,所以存在某些主观性,其中肯定难免有某些错误或者与大家的理解所不同的地方,欢迎提出你的看法加以指 正。 6.有几章的最后一段的章末总结没有归纳,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文论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积极或非积极性的影响的评价(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批评),以 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零、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 发点和归宿。

(完整word版)2013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于其他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D ) A、海涅 B、雪莱 C、华兹华斯 D、锡德尼 3、巴尔扎克是(C )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美国人 4、诗歌的“他者”理论是( A ) A、象征主义范畴 B、形式主义范畴 C、新批评范畴 D、存在主义文论范畴 5、马尔库塞是( C ) A、批判现实主义文论家 B、存在主义文论家 C、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D、自然主义文论家 6、接受美学的代表是(A ) A、尧斯 B、伽达默尔 C、利奥塔 D、瑞恰兹 7、“通感”是( C ) A、人与人的感情沟通 B、人有共同的感情 C、五官感觉的转换通融 D、对什么都有感觉 8、扬画抑诗的是( B ) A、莱辛 B、达·芬奇 C、马拉美 D、英伽登 9、提出“寓教于乐”主张的是( C )

A、阿多尔诺 B、本雅明 C、贺拉斯 D、席勒 10、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在自然的主宰,这是谁提出来的 (D) A、雪莱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歌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 B C ) A、历史批评 B、伦理批评 C、原型批评 D、技巧批评 E、社会批评 12、哪些内容是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修辞批判) A、崇尚理性 B、摹仿自然 C、皈依古典 D、三一律 E、荒诞 13、弗莱总结出哪几种文学的叙述和神话的原型( A B C D ) A、与春天对应的喜剧叙述程式 B、与夏天对应的传奇叙述程式 C、与秋天对应的非剧叙述程式 D、与冬天对应的反讽叙述程式 14、利奥特理论的实质在于( A B C D E ) A、解构中心 B、容忍多元 C、反叛现代理性与既有的文化束缚 D、反对用统一的整体性来规范世界 E、反对用固定不变的逻辑与规则来说明世界 15、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批评有哪些内容( C D E ) A、本质还原 B、作家已死 C、意义即事件 D、解释团体 E、反对理论 16、费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BC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09月18日18:08卢婷婷点击:[3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 学分:2总学时:36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建屯(副教授)、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程的主要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北大秋《西方文论选读》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 10题,每题 3分,共 30分) 1.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 【教材第一章】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诗学》 C.《诗艺》 D.《论崇高》 2. 【教材第三章】下列哪部着作不是圣奥古斯丁的作) A. 《论美与适宜》 B. 《论宗教的本质》 C. 《论秩序》 D. 《逻辑学初阶》 3.【教材第五章】英国古典主义代表德莱顿的代表着作是()。 A.《发现集》 B.《论戏剧诗》 C.《论批评》 D.《修辞艺术》 4.【教材第十章】集中体现康德的美学思想的着作是()。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论美书简》 5.【教材第十二章】下列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学者的着作是()。 A.《乌托邦》 B.《法国革命史》 C.《百科评论》 D.《贫困的哲学》 6. 【教材第十七章】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理论无关的() A. 《哈姆雷特》 B. 《诗与真》 C. 《卡拉马佐夫兄弟》 D. 《战争与和平》 7. 【教材第十四章】以下不属于象征主义作家的是()。 A.莫雷雅思 B.波德莱尔 C.王尔德 D.马拉美

8.【教材第十九、二十章】以下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是:()。 A.雅各布森 B.哈贝马斯 C.穆卡洛夫斯基 D.巴尔特 9.【教材第十四章】以下属于浪漫主义代表文论家的是()。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杜勃罗留波夫 D.巴尔扎克 10.【教材第十三章】以下哪位俄国现实主义批评家的艺术理论与作家果戈理的艺术创作密切相关()。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赫尔岑 C.皮萨列夫 D.别林斯基 、名词解释(共 5题,每题 5分,共 25分) 11.【教材第六章】美在关系说 12.【教材第九章】“狂飙突进”运动 13.【教材第十章】《新科学》 14.【教材第十六章】直觉 15.【教材第十九章】文学性 三、简答题(共 2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16.【教材第二章】简述贺拉斯《诗艺》的基本主张。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古典的上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思想是同()一起产生的。 A.古典艺术 B.古典文学 C.自然哲学 2、()是完全的社会学观点的代表。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4、自然美学观点认为() A.模仿自然 B.美在和谐 C.美即功用 5、伦理美学观点认为()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6、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A.米李都学派 B.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哲学 C.坚持和发展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和辩正法 7、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提到唯物论认识论的高度,并强调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是() A.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赫拉克利特 8、《理想国》和《法律篇》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9、《诗学》的作者是() A.休谟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10、贺拉斯在文论上的着作是(),,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一封信。 A.《诗艺》 B.《建筑十书》 C.《诗学》 11、标志着崇高从修辞学范围进入美学范畴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诞生的是() A.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B.贺拉斯的《诗艺》 C.柏拉图的《理想国》 12、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是() A.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信仰的中古时代和发现的近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论美与适宜》一书中区分了美与适宜。 A.阿伯拉尔 B.圣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2、但丁最重要的文论着作是()。 A.《论俗语》 B.《神曲》 C.《新生》 D.《论美与适宜》 3、文艺复兴是从( )开始的。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B.英国的伦敦 C.丹麦的哥本哈根 D.意大利的米兰 4、(3 )开了意大利文学复兴的先河。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但丁 D.马丁.路德 5、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2),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西方文论选读答案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81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狄德罗著作的是。D (三论集阐述了去艺术看法) A、《诗艺》 B、《诗学》 C、《悲剧的诞生》 D、《绘画论》 2、华滋华斯呼呈诗人采用语言。C A、贵族 B、书面 C、日常 D、古典 3、布瓦洛人物理论为后来的典型化人物理论作了有力的铺垫C A、个性化 B、独特化 C、类型化 D、共性化 4、莱辛认为诗歌运用的符号B(文字)画(A色彩) A、自然 B、人为 C、天然 D、抽象 5、在柏拉图看来,创作的动力是D A、理性 B、想象 C、幻想 D、灵感 6、提出“意图廖见说”的是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语义学 D、精神分析学派 7、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应 A、由顺境转入逆境单 B、由有逆境转达入顺境地 C、处于顺境 D、处于逆境 8、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的掌握和描述。 A、个别 B、一般 C、共性 D、集体 9、俄国形式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 A、《词语的复活》 B、《散文理论》 C、《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 D、《作为手法的艺术》 10、席勒认为,人对纯朴自然的兴趣是有条件的。 A、主观 B、客观 C、主客 D、先天 11、在狄德罗那里,严戏剧采取的是题材。 A、农民生活 B、宫廷生活 C、市民生活 D、下层生活 12、克罗齐主张,直觉就是 A、再现 B、表现 C、确认 D、判断 13、布瓦洛的理性原则要求 A、形式服从内容 B、内容服从形式 C、形式等于内容 D、内容等于形式 14、尼采认为要重振悲剧艺,就要复活精神。 A、理性 B、感性 C、日神 D、酒神 15、海德格尔指出,诗以确立存在。 A、形象 B、意象 C、意境 D、语词 16、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是尼采在中提出的。 A、《悲剧的诞生》 B、《权力意志》 C、《人性的、太人性的》 D、《查拉图斯特拉如斯说》 17、柏拉图主张文艺模仿的对象是 A、自然现象 B、人的精神生活 C、感觉世界 D、数的和谐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 关考点及试题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

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B卷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莱辛的诗画界限论 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2. 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3.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4. 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 象征主义的最大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暧昧性去揭示它们所暗示的事物现象的内在性。象征主义的目的在于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把主客观两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是波德莱尔的“普遍相似性”的思想;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象征;语言成为象征主义的中心;象征主义还要求诗歌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5. 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6. 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除了作家,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是同环境联系的,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方式。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2005年十月附答案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815)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马克思在《_________》中,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 平衡关系。 2.马克思说:“胡登过多地一味表现“兴高采烈”,具体指剧本中胡登所作的大量激昂慷慨的_________。 3.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_______,而且是它的________。 4.恩格斯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5.列宁说:“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_________。 6.列宁说,作为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是在________这个时期完全成熟的。 7.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8.斯大林在谈到苏维埃文艺作品的创作时说:“问题不在于__________,而在于通过竞赛。9.恩格斯是从________观点和___________观点来衡量拉萨尔的《济余根》. l0.列宁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而是为___________,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经历了【】 A.由贵族地主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B.由贵族地主到资产阶级的转变 C.由贵族地主到工人、农民的转变D.由资产阶级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12.“如果作者过分欣赏自己的主人公,那总是不好的”。这一提法是针对【】A.拉萨尔在《济金根》中的缺点 B.敏。考茨基在《旧人和新人》中犯的毛病 C.玛。哈克奈斯在《城市姑娘》中的不足 D.“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的创作倾向 13.“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出这个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 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 >>是马克思在 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发生了异化, 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 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 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 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题《西方文论选读》(共3套)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 西方文論選讀試題 (課程代碼081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論家の作品() ①亞裏士多德②賀拉斯③王爾德④柏拉圖 2、賀拉斯寫作了() ①《詩學》②《詩藝》③《為詩辯護》④《詩學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語言の來源有() ①一個②三個③六個④五個 4、認為詩高於其他學術,是學術之父の是哪一位文論家?() ①海涅②雪萊③華滋華思④錫德尼 5、萊辛論詩與畫の區別時他主要想說の意思是() ①詩歌の節奏感優於繪畫②繪畫の表現力優於詩歌 ③詩歌在表現力和整體の優越性上強於繪畫④詩與畫二者無所謂誰更優越 6、是誰說詩性智慧是人類各種文化產生の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萊爾③維柯④但丁 7、“悲劇の本質……為酒神陶醉の夢境”是哪位文論家說の?() ①亞裏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華④杜夫海納 8、弗洛伊德認為() ①白日夢與夜夢沒有什麼區別②白日夢是夢,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夢是幻想,與夢有相似之處③詩人の創作與童年遊戲無關 9、黑格爾斷言() ①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想像②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虛構 ③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摹仿④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創新 10、《藝術與現實の美學關係》是一篇() ①深刻闡釋浪漫主義美學の文獻②深刻闡釋現實主義美學の理論文章 ③關於自然主義美學の文章④討論表現主義美學文體の文獻 11、秦納是() ①英國文論家②法國美學家③德國藝術理論家④美國文學批評家 12、詩歌の“他者”理論是誰提出來の?() ①蘭波②羅蘭·巴爾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爾 14、美意味著對世界の本質結構の否定這是誰の理論觀點() ①薩特②瑞恰茲③盧卡挈④堯斯 15、堯斯是() ①意識流文學理論の代表②象徵主義文論の代表③接受美學の代表④新批評の理論家 16、誰在《對幾位同代人の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論?() ①波德萊爾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認為“樸素の詩”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會 18、王爾德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 浪漫主义(理想主义)1835以前 理性理想主义1835-1836 理性现实主义1837-1842 感性现实主义1843-1844 实践唯物主义1845以后 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1837-1843年 事件: 1835-1836波恩大学 1836-1841柏林大学 1841夏,波恩谋求教职,后放弃 1842头几个月,为《德意志年鉴》写稿:《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1842年4月为《莱茵报》写稿;1842年10月,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查封前马克思辞职。随后马克思与卢格商定到巴黎办《德法年鉴》1843年6月至10月,克罗茨纳赫笔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笔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评论文章 1843年10月,去巴黎 著作: 《中学作文》1835 《给父亲的信》1837 《博士论文》1838-1841 《为〈莱茵报〉写的文章》184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 为《博士论文》所做的笔记: “有一条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旦理论理性在自身内达到自由,就转变成实践能量,并任意从冥国的阴影里显现出来,面对世界的外部现实……但是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正是这种批判以其本质衡量个别的事物,以思想衡量特殊的现实。但是哲学的这种直接实现,在其最内在的本质中是充满矛盾的,而且正是其本质显现于现象中并在现象中留下印迹。”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基本批判是,正如在宗教中人创造了创造者上帝而人又依赖于他一样,黑格尔从国家观念出发,并让所有其他东西——家庭和各种社会群体——依赖于这种观念。马克思说:“思想被彻底主观化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被理解为它们的内在虚构活动。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下下是积极的形式;而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可是由于思想被主观化了,所以现实的主体——市民社会、家庭等等——就变成思想的非现实客观环节,指的是别的东西。”① 马克思手稿的其余部分讨论黑格尔的三个特定问题:民主、官僚政治和选举权。 在对民主的评论中,马克思所概述的观点,是人道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社会的基本因素;是自由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因为人被说成是一种公共的存在;最后,马克思通过预言国家的灭亡而超越了共和主义。马克思说:“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的人;……最近,法国人以这样的方式构想了这一点:政治国家消失于真正的民主制。只有这样的政治国家,即作为制度的政治国家,不再适用于整体时,那么这一点才是真的。”② 黑格尔宣布,官僚政治拥有国家和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的调解功能。然而,马克思认为,官僚政治促进政治分裂(对于它自身的存在来说,这是基本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国家的目的变成了行政办事机构的目的,反过来也一样。官僚政治是无人能逃脱的圈子。它的等级制是信息的等级制。上级认为下级洞察了详细情况,而下级认为上级洞察了普遍的东西,他们就这样互相欺骗。”③黑格尔过于重视进入官僚政治的竞争本质,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说:“……在真正的国家中,问题不在于每个市民是否有可能献身于作为特殊等级的普遍等级,而在于这一等级是否有能力成为真正普遍的等级,即成为一切市民的地位。”④在手稿的结尾处,马克思解释了他是如何思考关于克服社会分裂的问题的,答案在普遍选择权里可以发现:“这里并不涉及:市民社会应该通过议员行使立法权,还是全体人员都应该单个地行使立法权。这里涉及的倒是:扩大选举并尽可能普及选举,即扩大并尽可能普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在法国或在英国,这都是围绕着政治改革进行的争论焦点。”⑤马克思继续用他复杂的语言,描述普遍选举权如何通过将人作为公共存在的社会本质带回到社会,来造成市民社会的改革。人的社会本质被窃取,而转交给制度领域,从而对人的真正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不受限制的选举中(选举和被选举),市民社会才第一次真正上升到自身的抽象,上升到政治存在,作为自己真正普遍的和基本的存在。但是,这种抽象之完成同时也就是抽象之扬弃。市民社会使自己的政治存在成为现实的存在,成为真正的存在,它也就使自己的市民存在成为非根本的存在,从而与自己的政治存在相对立。随着一方的分离,另一方,即它的对立面也就垮台了。在抽象的政治国家中,选举改革就是市民社会的瓦解。”⑥ 第二章1843-1844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07页。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96页。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3.贺拉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一生创作了多种诗歌,留下多种书信,其中一封名为《诗艺》。 ▲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4.朗吉弩斯《论崇高》:公元前3世纪,雅典修辞学家。 (1)《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朗的文艺观与《诗艺》有相似的古典主义倾向,但《论崇高》更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他尊重古代传统,突出天才、激情和想象,推崇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某种浪漫主义观念的成分。 (2)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①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③运用(思想、语言)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词(恰当的选词、使用比喻和其他措词方面的修饰)。⑤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5.普罗提诺:又名普洛丁,是古罗马哲学家,希腊人。是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他对古代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了较大的改造与发展,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

西方文论选读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81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狄德罗着作的是。D (三论集阐述了去艺术看法) A、《诗艺》 B、《诗学》 C、《悲剧的诞生》 D、《绘画论》 2、华滋华斯呼呈诗人采用语言。C A、贵族 B、书面 C、日常 D、古典 3、布瓦洛人物理论为后来的典型化人物理论作了有力的铺垫C A、个性化 B、独特化 C、类型化 D、共性化 4、莱辛认为诗歌运用的符号B(文字)画(A色彩) A、自然 B、人为 C、天然 D、抽象 5、在柏拉图看来,创作的动力是D A、理性 B、想象 C、幻想 D、灵感 6、提出“意图廖见说”的是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语义学 D、精神分析学派 7、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应 A、由顺境转入逆境单 B、由有逆境转达入顺境地 C、处于顺境 D、处于逆境 8、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的掌握和描述。 A、个别 B、一般 C、共性 D、集体 9、俄国形式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 A、《词语的复活》 B、《散文理论》 C、《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 D、《作为手法的艺术》 10、席勒认为,人对纯朴自然的兴趣是有条件的。 A、主观 B、客观 C、主客 D、先天 11、在狄德罗那里,严戏剧采取的是题材。 A、农民生活 B、宫廷生活 C、市民生活 D、下层生活 12、克罗齐主张,直觉就是 A、再现 B、表现 C、确认 D、判断 13、布瓦洛的理性原则要求 A、形式服从内容 B、内容服从形式 C、形式等于内容 D、内容等于形式 14、尼采认为要重振悲剧艺,就要复活精神。 A、理性 B、感性 C、日神 D、酒神 15、海德格尔指出,诗以确立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