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合集下载

血痹虚劳病第六 金匮 课件

血痹虚劳病第六 金匮 课件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与虚劳,均有气血阴阳俱虚的病理,故 合篇讨论。 血痹病名最早见于《灵枢· 九针论》,如云: “邪入于阴,则为血痹。”血痹是卫气营血 不足,感受风寒,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的疾病。 血痹其病情有轻重之分,治疗有针刺与服药 两法。

【讨论】 仲景首次从临床方面提出男子无子脉症,即男子不 育症,后来《诸病源候论· 虚劳无子候》亦指出:“丈夫无子 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此二者所论 精神一致,其关键原因即“精气清冷”,亦即真阴真阳俱虚。 本证可与天雄散方合论,《千金》谓:“天雄散,治五劳七 伤,阳痿不起衰损方。”《药方考》亦云:“此为补阳摄阴 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天雄有认为是附子或草乌头 之形细而长者。《本经逢原》记载:“天雄禀纯阳之性,补 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过于附子。”
源,精损血亦损。肝受血而能视,发为血之余。目眩发落是典型 的精血亏损症状。张路玉云:“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脉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均为阴阳俱虚之脉。 女子梦交—肾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阴阳失 之维系,心肾不交,故常夜梦性交 【冶法】 调和阴阳,固阴潜阳。【方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析】 桂枝汤—协调气血阴阳;龙骨牡蛎—固摄阴精,潜阳入阴, 使阳 气能固摄,阴精不外泄, 共奏标本俱治。
第二节 虚 劳




虚劳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除先天禀赋不足外,多为继 发性疾患。 发生原因:如过劳耗伤气血;房劳致肾精亏耗;长期精神 刺激,阴血暗耗;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产后失于调 理等。 基本病理:五脏气血阴阳俱损。具有:气血之虚、脏腑之 损、形体之劳、神气之伤病理特征。虚劳发病是由虚到损, 由损到劳。虚乃气血空虚(久病体弱则为虚);损乃脏腑 亏损(久虚不复则为损);劳乃虚损进一发展(虚损日久 则为劳)。 证候分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虚中夹 实等类型。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原文1,张仲景的学生问张仲景说:“血痹病从何得之?”。

血痹这个病症,到我们现在临床当中,确实是经常碰到的一类病。

我们看看张仲景说的症状是哪一类人?他说:“夫尊荣人”,在以前来说就是地主,比较有钱的王侯之类,有一定权利、有金钱的人。

那些人养尊处优,容易“骨弱肌肤盛”,这些就是白白胖胖的、最好的人了。

“重因疲劳汗出”,我在临床当中看到这一类人,血痹的人其实就是血不足的那一类人,跟阴没关系,是血的关系。

最简单说一句,现在更精确的说,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不足的情况。

血小板不足的贫血病人容易手痹脚痹,不是这里痹就是那里痹。

还有如果严重一点的,很多同学在临床当中都知道的,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

刷牙如果有出血的,就是身体已经警告你了,这个是血不足的一个表现,在医院叫贫血,在中医叫血虚。

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留意。

还有小便潜血,小便方面有红色的、见血的,还有那个大便黑的,这个都是微细血管、内出血的一个症状。

其实出现这样的症,后面的原因就是血虚,要留意。

但是那一类人津液方面是够的,所以那些人看起来都是白白胖胖的。

我们以前研究相学的人就说,找老婆不要喜欢林黛玉那样纤纤弱弱的、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因为血虚的女孩子容易白白净净的,不化妆都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手冷、脚冷、嘴唇白白、经痛,如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刷牙有血。

还有一个情况,她那些都是下焦属寒的,也有宫寒症的那一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情况,一定要调理过来才好的,要不然以后成家了,后面的问题就跟着来了。

出现宫寒的病人,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影响生育能力。

宫寒、命门都是在下焦的,如果那个部位过寒的话,生育能力都会受影响的。

所以现在,特别是我们广州那边,因为现在夏天吃冷饮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人出现结婚多年都没有小孩子,这个就是这一类的体质比较多的病人。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6.虚劳脉大 6.虚劳脉大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 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原文第10条) 词解: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腑下名马刀,生 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 为瘰疠。 条文解释:略(说明一脉可主数病)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1.虚劳失精 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第8条) 词解:失精家、阴头寒 提示:论述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下 焦不固的证治 讨论: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2.气血不足 2.气血不足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原文第5 条) 讨论:(条文解释) 面色白,时目瞑,兼衄——肝脾血虚 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肾 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脉虚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虚劳之阴阳两虚证治
血 痹 虚 劳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证 并 治 第 六
讨论(建中汤证) 讨论(建中汤证)
(1)阳虚证候: 里急、腹中疼、四肢酸痛——不能温煦 精自出——不能固摄 (2)阴虚证候: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浮于外 悸——阳浮于上,扰乱心神 衄——阳络伤 梦失精——阴不能内守 (3)后方加黄芪:少气身重自汗恶风 脉大无力等证

血 痹 虚 劳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六

4.虚劳无子证 4.虚劳无子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朗诵解读】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正文: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七)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劳”,劳症,是因为有痹。

“平人”,就是指正常人。

瘦瘦小小的人,看他的体格那么瘦,摸他的脉怎么会那么大?人好好的看起来都没有病,结果摸他的脉却很数大,这就是劳症。

如脉出现极虚,这也是劳症。

脉大,脉极虚这两种出现在平常人的身上,都是劳症。

脉大,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摸他的寸关尺的脉,手脉,第二个,就是血脉,这是望诊。

当一个病人坐在你的跟前,瘦瘦的,你一看他的手,血管显得很大,我们一般人的血管都是有比例的,但是,他的血管特别的粗大,这也是叫脉大,是劳症。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来理解脉大,正常的脉的血容量与脉大的血容量是相等的,但是,脉大是因为血管里面有湿,把血管撑大了,所以,劳症的人,带了两个血液循环系统,他很持重,因为有湿在血管里面,很吃力,只要一动就很累。

脉大代表里面是中空的,所谓劳症的人,稍微劳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所以不能动,一动就累。

稍微做一点事情,必须睡一天,这就是劳症。

劳症的人,平常很正常,胃口也很好,吃了很多食物,然而吃完还是很累,身体还是吃不胖,有劳症的人是不会胖的,这是劳症的人有口福,这是劳症的好处。

现在很流行减肥,都希望自己瘦,如果减肥要成功,就想尽办法把你变成劳症,你就瘦掉了。

脉大就是湿跑到血脉里面去了。

我们前面学过,当湿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麻黄加术汤,当湿在肌肉里面的时候,用麻黄薏甘汤,当湿到了血脉的外面的时候,用防已黄芪汤,当湿进入到血脉里面的时候,这是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东西。

治疗劳症,我们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就可以把血脉里面的湿排出来。

在临床上,风湿的病人,吃了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后,血管会一直收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P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 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13条: [提要] 论述脾胃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的证治 [分析] 1.本病由脾胃阳虚,日久影响致阴虚,导致阴阳两 虚的虚劳病(偏于阳虚) 阳虚生寒→里急、腹中痛→虚寒 阴虚生热→衄血、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虚热 阴阳两虚, 心血不足→心悸 寒热错杂 肾虚阴不内守→梦遗失精 气血虚衰不能荣养四肢→四肢酸痛
虚 劳
概述: 虚劳—是因五劳、七伤、六极等各种劳伤因素 导致五脏的气血亏损所形成的慢性衰弱性的疾患。 仲景论虚劳的特点: 病因上:以五脏气血阴阳亏损为发病的基础 病型上: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 虚、虚实夹杂 病情上:注重阴阳两虚、虚实夹杂证 治疗上:侧重甘温扶阳, 补益脾肾、建立中气为根本治法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长沙医学院 王明炯
一概述
1合篇意义 • 两病均由于气血虚损所导致,血痹病可 以演变成虚劳,虚劳进一步发展成为千 血痨,这两病在病因病机上相同,在病 情上有演变的过程,故合为一篇。
• 2概念 • 出《灵枢· 九针论》。 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 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 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
(五)脾肾阳虚(原文11条) 脱气—在这里是指病机,即指阳气虚衰而言 沉—主里 脾 阳虚则生寒,寒盛于外 肾 →手足逆寒 脉 小—主虚 阳 肾气虚不纳气且劳则耗气 →疾行气喘 虚 脾胃阳虚→腐熟和运化 迟—主寒 功能减退→腹满便溏
(六)虚劳与季节的关系(原文6条) 手足烦热而脉浮大—阴虚生热,阴虚则阳浮于外 酸削—两腿酸痛消瘦 阴寒精自出—阴虚及阳、精关不固 本证阴虚阳亢,春夏木火正盛,阳气外浮,则 阴愈虚故病加重;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敛,故 病减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雷)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雷)

病案分析
• 方药: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6g, 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1.5g,竹叶 4.5g。6剂,水煎服。 •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剂,睡 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晚2丸,调理善 后。
病案分析
• 张某,男,34岁,1987年11月2日就诊。两年 前偶因过食生冷,胃脘疼痛,某医生给予硫酸 阿托品片,服后痛止。时隔月余,胃痛又作, 便自购阿托品服之。后胃脘反复疼痛,均服阿 托品,两年来不能间断。如停服阿托品,则感 脘腹疼痛加重,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小便不 利,痛苦难以名状;继服阿托品诸症立即消失。 刻诊:患者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体倦乏力,下肢微肿,舌质胖嫩,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无力。检查:胃脘钡餐透视,未 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阿托品依赖症。
阳虚内寒:里急、腹中痛 阴虚生热: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气血不足:四肢痠疼 病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虚劳病证治
• 二、阴阳两虚
治法:缓急止痛、温中和胃、调和营卫 建中: 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脾胃为升降枢纽。
《灵枢.终始》:“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 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血痹
区别?异同? 痹证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 虚劳——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一 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二、血痹与虚劳合篇意义
两病都因气血虚损所致,都属虚证,故合为 一篇论述。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 加被微風,遂得之。 (1上)
虚劳病证治
• 三、虚劳挟瘀 • 病机:虚劳挟瘀 • 治法:缓中补虛 蟅虫、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通 行经脉 地黄、芍药:养血补虚 桃仁、杏仁:濡润理气祛瘀 大黄:消积 黄芩:清热 甘草、白蜜:益气和中 酒:助药势以活血通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 之。 (14)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里急证治。
讨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 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症状分析:
腹疼、里急、四肢酸疼 —— 阳虚内寒,经脉失煦

悸 —— 血虚心失其养
手 足烦 热、咽 干口 燥 —— 阴虚内热

血 ------ 热伤血络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讨论
第一段:论述失精家日久出现阴阳两虚的脉证。
少腹弦急,阴头寒─阳虚筋脉失养
肝肾阴虚
目眩、发落─精血亏耗,不能上荣
失精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寸口 阴阳俱微─气血阴阳俱虚
重 关上 尺中小紧─感受风寒
正气虚弱 感邪较重

症状: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疗: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益气通阳
桂枝 和营行痹
芍药 姜、枣 调和营卫
阳气通 血行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提要:论述血痹的脉因证治。 讨论:
第一 条论述血痹的轻证; 第二条论述血痹的重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病因病机与症状:


精 —— 阳虚不固,阴虚失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 法:甘温补中,平调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
配桂枝---辛甘化阳
饴糖、枣、炙草—味甘建中
调补阴阳
配芍药---酸甘化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与小建中汤证鉴别
桂枝加龙牡汤证
失精、梦交、目眩、发落 —偏于心肾
虚劳
一、脉象总纲:
【原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讨论:
大─大而无力─ 阴精不足,虚阳外浮

(芤、革、浮、大等)
极虚─无力之甚─精气亏虚,脉道失充 (沉、细、小、弱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证治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病,但重点在 于论述虚劳病。由于两病均属于虚证, 故合为一篇论述。但血痹尚与风邪有关, 而虚劳则主要是内伤病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 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 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 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方药:
地黄 芋肉 -----养阴补肾 山药 茯苓 泽泻-----健脾利水 丹 皮 -----凉血行滞 附子、桂枝 -----助阳化气
阴中求阳 振奋肾气
《医宗金鉴》曰:“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
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
黄芪建中汤方后加减: ①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②腹满者去枣加茯苓

③补气加半夏
【原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 之。(15)
提 要:肾气不足的虚劳腰疼证治。
讨 论: 症状与病机: 腰 痛 —— 肾虚外腑失养 少腹拘急 —— 阳虚筋脉失煦 肾气虚弱 小便不利 —— 气化失司 治 疗:补益肾气 ——八味肾气丸
疲劳汗出─伤精耗气
内因─ 骨弱肌肤盛
气血更虚
卧不时动摇─精血内耗
阳气痹阻
乘虚而入
外因
加被微风
血行不畅 肌肤失养
症状:肢体局部肌肉麻木不仁,重者肢体肌肤 麻木不仁或有疼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证治: 寸口─微涩─气虚血滞 正虚不甚,感邪轻浅
轻证 关上─小紧─感受风寒 症状─仅见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治疗 ─ 针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方 药: 山药、参、苓、术、草、姜、枣——益气健脾
地黄、归、芍、芎、胶、麦 冬 —— 养血滋阴
防风、白蔹、柴、桂、杏、桔 —— 祛风散邪
豆卷
神 曲 —— 和胃醒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提 要:论述虚劳心烦失眠证治。 讨 论: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
徐忠可:“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 内 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 梦交为神情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
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13)
病机:心肝阴血不足,虚热内扰。 症状:虚烦失眠,两目干涩,心悸头晕,
咽干口燥,脉弦细数等。
日久不愈Biblioteka 阴阳芤─精血亏少俱虚
相火妄动
脉极虚
迟─阳虚内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段:重申“失精家”还可见到“芤动” 或“微紧” 的脉象。
芤动─阴亏阳浮
阳失阴涵,浮而不敛
失精

阴阳两虚
心肾不交
微紧─阳虚有寒
阴失阳固,走而不守
梦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 法: 调补阴阳,镇潜固涩 方 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主症
小建中汤证
腹痛、里急、四肢酸痛、烦热 —偏脾胃
阴损及阳
加龙、牡─潜阳入阴
病机
治疗─桂枝汤调理阴阳
阳损及阴
倍芍加饴糖─建中缓急
第十四条承上条继续论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机:阴阳气血俱虚(气虚偏重) 主症: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自汗或盗
汗,恶风、心悸、脉虚等。 治疗:益气建中,调补阴阳 —— 黄芪建中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 提 要:论述虚劳风气百疾的证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讨 论:
病 机:阴阳气血俱虚兼感外邪。 适应证:头目昏眩,羸瘦食少,心烦、
惊 悸, 咳嗽、气喘,腰背痛, 妇人不孕等。 治 法:益气健脾,养血滋阴,祛风散邪 方 药: 薯蓣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