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合集下载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Page 8
目标
总体目标是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时间 不短于3~4h,以便从事日常活动,并且夜间睡眠不受排 尿干扰,减少并发症。
Page 9
3.1 处理策略 3.1.1 早期处理策略
Page 10
注意事项
因膀胱功能不稳定、大量输液、尿道损伤、手术等情况,早期处理以 留置导尿为主。可以采用经尿道或经耻骨上留置导尿的方式,不必定 期夹闭导尿管。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预防膀胱过度储尿和感染。 要注意保持整个引流通路的密闭性,保持尿道口或穿刺口的干燥,不 要随意打开引流通路作消毒或清洗,以免带入外界病菌。
Page 31
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和家属在住院期间完成“替代护理”到自我护理 的过度,重点是教育患者学会如何自我护理,避免发生并 发症。
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 注意饮食调节 掌握二便管理方法 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计划
Page 32
训练,用双拐来代替平行杠。
Page 30
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适当抬高患肢。 每天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患肢避免静脉输液,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疼痛的护理 异位骨化 好发部位是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及脊柱 关节在被动运动时不宜过度用力、过度屈伸、按压 压疮 :以预防为主
Page 21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马草亚,女,60岁,青海省县人,撒拉族 ,农民, 主因“双下肢活动不灵伴大小便失禁28天”,门诊以“脊 髓炎恢复期”收住
Page 22
病史
患者缘于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在当 地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无 明显缓解。于28天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大 小便失禁,发热,左侧腰腹部疼痛加重,在青海省人民医 院查MRI示:胸1-腰2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 炎性病变。给予留置导尿、激素冲击、营养神经等药物治 疗。现患者双下肢活动不灵,大小便失禁、左侧腰腹部疼 痛、腰部有束带感。为进一步诊治,今日来我院求治,门 诊以“脊髓炎恢复期”收住我科。本次病程中,患者精神、 饮食及睡眠欠佳,无发热、畏寒,无胸闷、气短,无咳嗽、 咳痰,无腹痛、腹泻,留置导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体重无明显增减。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向患者介绍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患者的 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共同参与患者的护 理和生活管理。
04 特殊情况下的护理要点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避免不必要的 导尿,鼓励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减少感染机会。
观察症状
观察尿液变化
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气味、性 状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尿路感染、肾积水等 并发,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日常活动、工作、社交等方面的情 况,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导。
自我监测与记录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排尿情况,记录每日排 尿次数、尿量、尿失禁次数等,以便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家庭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饮食调节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足够的 水分摄入,同时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物。
协助排尿
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适当 按摩膀胱、热敷等,促进排尿 。
保持会阴部清洁
定期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干 燥,预防感染。
监测肾功能
定期监测肾功能,及时发 现和处理肾功能异常。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导致肾 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应 积极控制。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饮食调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 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
康复训练
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 主排尿能力。

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护理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护理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护理指南1. 概述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包括糖尿病、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制定本护理指南。

2. 护理评估2.1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 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 神经源性膀胱病因、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

- 尿失禁类型(压力性、假性、真性、混合型)。

- 排尿困难程度、尿流率、残余尿量等。

- 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

2.2 患者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 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 患者家庭支持程度。

-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3. 护理目标- 控制尿失禁,减少残余尿量。

- 防止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4. 护理措施4.1 生活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

-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预防肥胖。

4.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尿失禁类型、程度、频率等。

- 观察患者残余尿量、尿流率等。

-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

4.3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

-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4 康复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膀胱反射触发训练等。

- 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

4.5 心理护理- 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心理支持。

-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 护理评价- 评价尿失禁控制情况,残余尿量减少程度。

- 评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心理状态变化。

- 评价患者满意度。

6.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尊重患者隐私。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_2011年版_二_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_2011年版_二_

[续本刊2011年第1期《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一)]第4章神经源性膀胱常用护理技术1间歇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1.1定义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

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1.2分类1.2.1无菌性间歇导尿(Sterile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SIC )用无菌技术实施的间歇导尿称为无菌性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即可施行,建议在医院内实施。

1.2.2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CIC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称为清洁间歇导尿。

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

1.3目的(1)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1.4适应证(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2)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前列腺增生、产后尿潴留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3)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

(4)常用于下列检查:获取尿液检测的样本;精确测量尿量;用于经阴道或腹部的盆腔超声检查前充盈膀胱;用于尿流动力学检测。

1.5禁忌证(1)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2)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3)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学习简介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疾病,会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对于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来说,护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目标- 减轻膀胱症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尿频、尿急、尿失禁等膀胱症状。

- 预防膀胱感染: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膀胱感染的风险。

-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护理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 定期排尿:建立规律的排尿惯,避免过长时间的膀胱充盈,减少膀胱症状的发生。

2. 膀胱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膀胱训练计划,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和增加膀胱容量。

3. 忌饮过多刺激性饮料:避免饮用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4.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促进肠道健康,预防便秘情况发生。

5. 增加运动量: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6.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尿布或使用适当的尿布垫,保持私密部位干燥和清洁,预防膀胱感染的发生。

7. 监测膀胱状况:定期进行膀胱超声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及时了解膀胱的状况,及早调整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负荷和过度疲劳。

- 如果患者出现膀胱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 在进行护理实践时,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减轻膀胱症状、预防感染,并改善生活质量。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课件

02
物理治疗:采用 电刺激、磁刺激 等物理疗法进行 治疗
03
手术治疗:对于 病情严重、药物 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以考虑手术治 疗
04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保持心情 愉悦,有助于病 情的恢复。
康复治疗
01
康复目标:提高生活 质量,减轻症状
02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主要表现为尿失禁、 尿潴留、排尿困难 等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01
神经系统病变: 如脊髓损伤、脑 卒中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 如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等
03
药物副作用:如 抗癫痫药物、抗 高血压药物等
04
其他因素:如糖 尿病、长期卧床 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检 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 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0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0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 强免疫力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使用 抗胆碱能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等药 物进行治疗
持续改进方向
加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和考核,提 高护理质量
增加案例分析, 提高护理人员的 实践能力
引入新技术和新 方法,提高护理 效果
加强与患者和家 属的沟通,提高 患者满意度
谢谢
神经源性膀胱护 理指南
护理原则
1
2
3
4
保持膀胱功能 正常,避免尿 潴留和尿失禁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
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 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动 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2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评估
评估目的与原则
评估目的
了解患者膀胱功能状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排尿习惯 训练、膀胱功能锻炼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肾 积水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干预。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神经源性 膀胱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
分类
根据病因,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 中枢性神经源性膀胱和外周性神 经源性膀胱。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包括脊髓损伤、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
病理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系 统的调控异常,导致膀胱和尿道平滑 肌收缩异常、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 。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卫生也是预防神经源性膀
胱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06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与教 育
护理管理策略
建立患者档案
为每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详细的 档案,记录病情状况、治疗方案及护 理措施等。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排尿 情况、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
膀胱功能训练
01
02
03
定时排尿
建立规律的排尿时间,避 免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过 度充盈。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
总结词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 康复。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 感支持和鼓励。同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 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详细描述
患者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 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 量。
评估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 了解尿素氮、肌酐等指标,预 防肾积水、肾盂肾炎等并发症 。
排尿障碍症状
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尿频、尿急 、尿痛、尿失禁等症状,以及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 者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排尿功
能的影响。
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 记录排尿日记,了解患 者的排尿障碍症状和日
准确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 和其他相关症状,为后续 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
及时反馈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患 者和医护人员,以便制定 合适的护理和治疗计划。
03
日常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饮食护理01 总结词
合理饮食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 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02
详细描述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 以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 同时,应避免过度摄入咖啡、 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以免 加重膀胱刺激症状。
03
总结词
04
均衡饮食有助于患者的整体健康 状况。
详细描述
患者应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 保持大便通畅。此外,应限制高 脂、高糖、高盐、辛辣食物的摄 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等并发症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胱充盈情况; (2)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反射、肌力、肌张力 等;其中会阴部检查很重要,如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
主动运动、会阴部感觉、球海绵体反射等。
1.1.3 实验室检查
根据医嘱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药
敏试验、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
1.1.4 器械检查 (1)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客观地反映逼 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
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尿流动力学测试有助于准确诊断及 治疗膀胱功能障碍。
(2)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方法:简易膀胱容量与压 力测定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功能。目 前, 公认的膀胱安全压力上限是40cmH2O (1cmH2O =0.098kPa)。虽然排尿期压力可以允许有短暂的升高, 但如果排尿时间延长,膀胱内压力长时间高于40cmH2O, 将造成上尿路引流不畅,损害肾功能。膀胱内不超过安全 压力时的最大容量被称为安全容量。
5.4 健康教育评价 定期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内容包括:饮水管理、
症状管理、监测残余尿量、并发症管理、坚持膀胱训练、 正确执行间歇导尿。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详细的出院指导,随时电 话咨询。告知患者备足一次性无菌导尿管,严格按住院期 间制订的导尿程序操作,不得随意改动;制订饮水计划, 每日饮水1500~2000ml;留下联系电话,遵医嘱按时复 诊;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排尿,减少残余尿, 减少并发症,保护肾脏功能,促进膀胱功能的康复。
3.2.1 根据膀胱功能障碍表现的处理策略和流程 参照美国Cardenas和Mayo医院根据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
现,制订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策略(表2)和流程(图3)以 供借鉴。
3.2.2 按Madersbacher分类的处理策略和流程 (图4)
4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要点(表3)
5 健康指导
通过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训练方法的了 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 恢复身心、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处理策略和流程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 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
管理,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方案。总的原则是: (1)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 (2)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储尿功能,减少膀胱-
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 (3)减少尿失禁; (4)恢复控尿能力; (5)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马草亚,女,60岁,青海省县人,撒拉族 ,农民, 主因“双下肢活动不灵伴大小训练必须医护、家属和患者三位一体,让家属介入的目的是为
患者回归家庭创造条件。 (7)心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贯穿整个病程,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
助排解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和社交困难,向患者说明膀胱训练的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合作。
健康教育方式
定期设置主题内容,集中进行健康知识讲解,组织患者进 行互动讨论与经验交流;开设专题讲座、专人指导和一对 一辅导;向患者赠发资料等。
终生随访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终生随访和坚持尿控训练。定期随访 参考时间:出院后3个月内,每月1次;3个月后每季度1 次;6个月后每半年1次到医疗机构复诊。定期随访内容: 是否正确执行间歇清洁导尿、饮水计划执行情况、残余尿 量监测、并发症管理、坚持膀胱训练的情况、排尿日记记 录,及时给予指导和督促。每2年至少进行1次临床评估和 尿流动力学检查,以发现危险因素。
(3)测定残余尿量: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 尿。正常女性残余尿量不超过50ml,正常男性不超过 20ml。残余尿量>100ml,需要采用导尿等方法辅助排出。 测定残余尿量常用的方法有导管法和B超法。
2 临床分类
随着对排尿生理机制认识的日益深化,对神经源性膀胱功 能障碍的分类亦在发展。国际常用的分类包括根据临床表 现和尿流动力学特点制订的分类方法(表1)和欧洲泌尿 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提供的 Madersbacher分类方法(图2)。
目标
总体目标是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时间 不短于3~4h,以便从事日常活动,并且夜间睡眠不受排 尿干扰,减少并发症。
3.1 处理策略 3.1.1 早期处理策略
注意事项
因膀胱功能不稳定、大量输液、尿道损伤、手术等情况,早期处理以 留置导尿为主。可以采用经尿道或经耻骨上留置导尿的方式,不必定 期夹闭导尿管。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预防膀胱过度储尿和感染。 要注意保持整个引流通路的密闭性,保持尿道口或穿刺口的干燥,不 要随意打开引流通路作消毒或清洗,以免带入外界病菌。
1 评定
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1.1.1 询问病史 (1)排尿障碍特点及是否伴有排便障碍; (2)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等病史或用药史,
如抗胆碱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药等 (3)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 膀胱感觉的减退或丧失; (4)饮水和排尿习惯。
1.1.2 体格检查 (1)注意血压、腹肌张力,下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膀
3.1.2 恢复期的处理策略 进入恢复期后,应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评估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
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早采取膀胱再训练、间歇导尿等方法,促 进患者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当患者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比值接近 3∶1时,称为平衡膀胱。如果连续1周都达到3∶1的比值,即谓膀胱 训练成功。
3.2 不同分类与处理策略
5.1 健康教育评估 对患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估:评估身心状况和对康复
知识学习的需求。
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知识。 (2)介绍膀胱训练的方法、残余尿的测定方法及间歇性导尿的相 关知识。 (3)指导患者自我管理膀胱的方法。 (4)教会膀胱自我管理技术:饮水计划,按时记录排尿日记。 (5)并发症的观间歇导尿,控制饮水量,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及时发现、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