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一体化发展优势与策略》
茶旅一体化可行性报告

茶旅一体化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旅一体化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茶旅一体化将茶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茶园参观、茶叶制作体验、茶文化展览等形式,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
二、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饮市场持续增长。
茶旅一体化结合了旅游和茶文化,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度假、寻求身心放松的需求。
特别是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下,茶旅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放松方式。
2. 地区资源茶叶产地往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的好去处。
通过茶旅一体化,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茶叶资源和风景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茶园、茶厂等设施也为茶旅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3. 文化价值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通过茶旅一体化,可以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茶道、茶艺,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 经济效益茶旅一体化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茶旅一体化吸引游客消费,带动茶叶产品的销售,提升茶叶产业的附加值,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发展策略1. 产品创新在茶旅一体化中,可以开发出多种茶文化体验产品,如茶园参观、茶叶制作体验、茶文化展览等。
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和文化传统,打造独具一格的茶旅产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形象是茶旅一体化成功的关键。
通过品牌建设,提升茶旅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为茶旅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资源整合茶旅一体化需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包括茶叶生产企业、旅行社、酒店等。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服务水平和体验感,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的茶旅服务。
四、风险与挑战茶旅一体化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
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的价值与对策

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的价值与对策1. 促进经济发展: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茶园景观的开发和茶文化的传承,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2. 保护自然生态: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茶文化生态园一般位于自然风景区或生态保护区内,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传承文化遗产: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有助于传承茶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文化生态园的建设和推广,可以向游客展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制茶工艺、茶道仪式等,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1. 保护生态环境: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友好型旅游项目。
在景区规划和建设中,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保留和修复原有的植被和湿地,建设合理的排污系统和环保设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提升服务品质: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要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通过培训和引入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注重游客需求的满足,提供高品质、真实可信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再次到访率。
3. 加强文化传播: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要加强文化传播,宣传茶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开展茶文化展览、茶艺表演、教学培训等活动,向游客传递茶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激发游客对茶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游客对茶文化生态园的认知度和推广力度。
4. 拓宽营销渠道: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要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宣传推广效果。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推广和在线预订服务,与旅行社、OTA平台等合作,扩大市场覆盖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生态园的魅力。
5. 加强合作共赢:茶文化生态园旅游开发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共赢。
茶旅一体化市场分析报告

茶旅一体化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茶旅一体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通过将茶文化和旅游体验相结合,为游客打造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茶旅一体化市场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茶旅一体化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展望市场前景,并提出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茶旅一体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茶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本文的组织架构和逻辑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以下是可能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茶旅一体化的概念进行概述,并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对茶旅一体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析,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并探讨产业发展的趋势。
在结论部分,将展望茶旅一体化市场的前景,提出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可以使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本文的主题和观点。
json"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茶旅一体化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概念、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趋势,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为相关行业提供市场研究的参考,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现状和发展方向,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规划。
2) 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评估茶旅一体化市场的潜力和风险,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3) 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茶旅一体化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旅游业繁荣。
通过对茶旅一体化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本报告旨在为各方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发展建议,促进茶旅一体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行业繁荣。
"}1.4 总结总结部分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对茶旅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云南省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5
案例分析
普洱茶旅游景区开发案例
茶园面积广阔,分布广泛,但景区开发程度参差不齐。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景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足。
茶园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游客体验单一。
大理古城茶文化旅游开发案例
01
02
古城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氛围 浓厚。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 。
旅游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稳 定。
03
茶馆数量众多,但经营质量参差 不齐。
04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茶叶科技旅游开发案例
01
02
03
04
植物园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技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 游客参与度低。
植物园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 质量有待提高。
茶叶科技展示缺乏专业性和趣 味性,游客体验不佳。
详细描述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茶叶加 工设备,以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
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茶旅产品
总结词
丰富旅游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的茶旅产品 ,如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艺表演等,以满足不同 游客的体验需求。
完善茶旅融合发展产业链
总结词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茶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01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旅游资源,茶旅融合发展具有广
阔的前景。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02
云南省茶旅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茶旅产品单一、缺乏多
元化,茶文化体验不够深入,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
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0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品缺乏独特的创新和差异化 ,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法满足消费 者对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

03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茶文化旅游需要注重品质和特色,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研究展望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茶文化 与当地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
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 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茶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茶文化旅游产业也将 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融合与升级。
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培育地域特色品牌,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将得到 更多支持,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茶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01
02
0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旅游项目
杭州西湖风景区推出了多个龙井茶文化旅游项目,如龙井采摘体验、龙井茶制作工艺展示、品茗赏泉等。游客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龙井茶的采摘 、制作和品茗过程,了解龙井茶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品牌推广
杭州市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广龙井茶品牌。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茶叶产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龙井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 力。
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茶文化旅游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当地居民提
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0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机 遇与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各地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 其中一种,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拓展茶文化旅游市场
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茶文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 客前来体验,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2024年茶旅一体化市场调研报告

茶旅一体化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茶旅一体化以茶文化为核心,将旅游与茶产业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拥有独特魅力的市场。
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茶旅一体化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相应战略提供依据。
2. 茶旅一体化市场概况茶旅一体化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茶旅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各地特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茶叶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茶旅一体化市场的发展。
3. 市场规模与消费特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茶旅一体化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市场上的茶旅景区大多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茶叶销售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茶旅一体化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对旅游景区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要求高;•消费者对茶文化的知识和传统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消费者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产地;•消费者对茶叶的加工工艺和品味有一定的需求。
4. 产业链分析茶旅一体化市场的产业链主要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旅游景区开发和茶叶销售等环节。
茶叶的品质和产地对茶旅一体化市场的影响较大。
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应注重提升品质和加工工艺,推动产业链的高效运作。
5. 市场发展趋势茶旅一体化市场存在以下发展趋势:•茶旅景区的差异化发展:不同地区的茶旅景区应根据本地茶文化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茶旅一体化市场可以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多元化产品推广:除了纯茶旅游产品,还可以推出特色的茶文化体验、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的多种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6. 市场竞争格局茶旅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茶旅景区的竞争、茶叶品牌的竞争和旅游运营商的竞争等方面。
在市场竞争中,品质优良的茶叶和具备独特魅力的茶旅景区更具竞争力。
7. 市场风险与挑战茶旅一体化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包括茶叶市场的不确定性、旅游市场的市场波动、政策风险等。
相关企业和政府应对市场风险保持警惕,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

侯 大 为 :武 夷 山 茶 文化 旅游 SWOT分 析 及 发 展 战 略
· 23 ·
“晚干侯 ”。之后 经 范仲 淹 、欧 阳修 、陆游 、苏轼 、朱 熹等 山茶 文 化底 蕴 ,茶 艺表 演者 又 缺少 武 夷 山旅游 常 识 ,
诸 多 人 的作 品宣 扬 ,赋予 了武夷 茶 深厚 的历史 文 化底 非 常不利 于推 广武 夷 山茶文 化旅游 产 品 。
劣 势 、机 遇 和 风 险 ,并 进 一 步 提 出促 进 武夷 山茶 文 化
1.地理优 势。武夷 山地处 福建 西北 部 ,毗邻 江西 ,
旅 游 发 展 的策 略 。
位 于长 江三 角洲 经济 带 和珠 江三 角洲 经 济带 之 间 ,这
一 带 区域 经 济 发 达 ,著 名 风 景 区林 立 ,武 夷 山市 交通
3.种 质 资 源优 势。武夷 山素有 “茶树 品种 王 国”之 总收入 为 2.9万亿元 ,市 场需求 庞 大 ,武 夷 山作 为 中国
称 ,蒋希 召 (公元 1884—1934年 )在 《蒋 叔南 游 记 》中记 仅 有 的 四个 双 世界 遗产 地 之一 ,无 论 是在 品牌塑 造 和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是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近年来由于大红袍和红茶市场看好开发了许多新茶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常不利于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夷山茶园面积超过10所以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最好还是要以原有的已开发的资源为主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开发综合性市场需求机遇产品市场机遇利用文化和自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产业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的生态茶园时在单位面积内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产业融合机遇利用政策优势政府提高服务意识业融合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就要在事前对施材料外观设计等方面制定周密的计划大的方向风险t应该是产品能够和环境相融合
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

题 及 对 策 的研 究 _ 3 ] ; 董捷 、 沈 国斐 等 对杭 州茶 文 化 旅 游 开 发 的研 究 ; 文南薰 、 白廷 斌 探讨 了 云南 普 洱 市 依 托 茶 产 业发 展 打造 普 洱 旅游 核 心 产 品 的举 措 I 5 ] 等
等 。在茶 旅产业 互 动关 系上 . 管曦认 为 由于茶 的多 功 能性 , 因此应 该建 立 茶旅互 动 机制 , 之后 , 张义 丰和 刘 春腊 等提 出了实现茶旅游 一体化 发展模 式 的概念 _ 7 _ :
社 科研 究 项 目( 2 0 O 4 YS KO 0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0 9
一
、
研 究背 景
孙 九霞 、史 甜 甜则 通过 茶 叶经 济 主导 下 的社 区参 与
旅 游发 展 的个 案研 究 ,发 现旅 游业 与 茶 产业 存 在着
依 赖和 促进等 多元互 动关 系 _ 8 ] 。 本 文将在 现有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以著 名旅 游 区 和产茶 区 黄 山市 为例 , 进
费大 国 ,在我 国没有 哪一 种 消费 品有 如 茶一 样 的 包
为一体 乜 ] 。因此 , 茶旅 产业 的互动 关 系及其 产业 互 动
发 展 的研究 具有 普遍 的现 实意义 。 近 几 年来 ,有 关 茶旅 产 业 关 系 的研 究 文献 开 始 迅 速增 加 。大 多数 研究者 基 于旅游 业发 展 的视角 , 将
山 市茶 旅 产 业 互 动 发展 。 关键词 : 茶 旅 产 业 互动 ; 机理 ; 黄山市 ; 现 实应 对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9 9 9 ( 2 0 1 3 ) 1 2 — 0 0 6 4 — 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旅一体化发展优势与策略》摘要。
常德产茶历史悠久、茶业和旅游业资源丰富,“茶旅一体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该研究分析了常德“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
关键词:常德;茶产业;茶旅一体茶产业的发展需要融合创新、结合国情、应和民心。
当今社会,绿色健康、追随自然、乐享自由、返璞归真等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导标签,因此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得以融合发展,“茶旅一体化”成为众多茶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其中,常德市便位列其中。
茶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茶产业开放式、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乡村振兴、产业立市意义重大,还能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较好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1“茶旅一体化”的内涵“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它以茶为主题、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发展动力、以产业化为导向、以一体化为目标,形成经济链,是茶资源和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当代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1]。
2常德“茶旅一体化”发展优势2.1常德茶业基础较好。
2.1.1产业基础雄厚。
常德地处产茶的黄金地带———北纬30°,境内多高山,有武陵和雪峰两条山脉穿市而过;高山多产茶,特别是石门和桃源两大产茶县,茶产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
据统计,xx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已到22533hm2,干毛茶总产量4.5万t,直接或间接出口茶叶6160t,出口货值8950万元;茶业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
常德茶叶品质优异,主要生产名优红绿茶;茶类名品较多,有宋代就被列为贡品的牛抵茶、有明清时期被列为贡茶的澧县双上绿芽、有被列为“湖南十大名茶”的石门银峰以及品质优异的桃源红茶等。
2.1.2产茶历史悠久。
常德市是湖南省的产茶大市,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
根据西晋时期刘澄之《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2]。
武陵是常德市的古称,自汉朝起,武陵郡就是现在的常德市,西晋时期,常德府及下属各县已产茶,且品质优异。
《宋史李焘传》载:常德府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买,率至交兵。
知府李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由此可见,宋代常德府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已具备一定规模,且当时茶叶贸易兴盛[3]。
2.1.3文化底蕴深厚。
(1)地域文化丰富。
常德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尧、舜之师善卷的归隐地,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中的德山就是当年善卷静修之所;也是善卷文化的发源地,所推崇的“善德文化”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直是百姓为人处世的核心精神[4]。
常德文化丰富,有集常德地方方言和地方音乐于一体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常德丝弦[5];有体现独特民间风俗的民间艺术常德三棒鼓;有集诗、书、画、刻于一体,被誉为“常德名片”且获得了“吉尼斯之最”称号的艺术墙常德诗墙;还有被誉为圣地的桃花源等[6]。
常德百姓热情好客、品德高尚,生活环境轻松愉悦、和谐美满。
(2)茶文化精深。
常德有近两千年的产茶历史,沉淀出了底蕴丰富的茶文化。
常德是炒青绿茶的原产地。
永贞元年(8xx年),刘禹锡在任朗州司马后写有《西山兰若试茶歌》[7],其中的“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等诗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出现炒青绿茶的证明,而当时的产茶地朗州(今湖南常德)被认为是炒青绿茶原产地[8]。
常德是茶禅文化的发源地。
唐朝,石门夹山善会“这一碗是什么”标志着“茶禅一味”文化的正式形成;宋代,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一书、“茶禅一味”手迹等将夹山茶禅文化推向了巅峰。
常德是“宜红”故里。
清朝光绪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来到石门泥沙开创了“泰和合”红茶号,潜心制作“宜红”,并将品质优异的“宜红茶”经宜昌、武汉等地水运至全国,其品质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当时英国人将其定位“中国红茶第二”,并享誉数年[9]。
常德还是万里茶道和茶船古道的重要节点。
万里茶道是纵跨中、蒙、俄三国的国际茶业贸易运输的文化线路,国内途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8省区[10],湖南段是最主要的货源地和起始段之一,其文化线路遗产由古梅山区域陆路段、资江水路段、洞庭湖区域段和临湘市境内4个部分构成[11],其中洞庭湖区域段就包括了常德的石门、桃源等地,因为洞庭湖区的部分山区水运较便利,因此后来在陆路茶道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独特的水路茶道,即“茶船古道”。
xx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xx主席在贺信中首次将“茶船古道”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并列提出,这充分肯定和提高了“茶船古道”的历史地位。
如今,常德饮茶氛围浓郁。
无论是壶瓶山、东山峰、茶庵铺、太平铺等茶乡小镇,还是常德市区、石门和桃源县城区,各地饮茶已成习俗。
特别是常德城区,大街小巷茶馆遍地,每逢节假日,客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以红茶、绿茶、黑茶为主的各种饮用方式精彩纷呈,茶会、茶艺、茶诗画等文艺节目丰富多彩,茶馆里演绎着一派热闹之景。
2.2常德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
2.2.1旅游资源丰富。
常德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较多。
自然景观有:集山、湖、洲、城于一体的4a级国家公园常德柳叶湖;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实景再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常德桃花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源乌云界自然保护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旅景点白云山国有林场;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枫林花海等。
人文景观有:集特色建筑、旅游、文化、历史娱乐于一体,被称为常德“清明上河图”的古街大小河街;体现常德民俗,可坐船观光的千年古运河穿紫河;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发源地石门夹山寺;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园如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屈原公园等。
娱乐景点有:梦幻桃花岛•欢乐水世界、沙滩公园等。
此外,常德还有很多特色旅游资源,如:常德高腔、丝弦、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武狮子、武陵戏、荆河戏、秦人戏、花鼓戏等[12]。
2.2.2地理位置便利。
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北连长江三峡,东连长沙,西连湘西,被誉为“湘西门户”。
常德交通便利,有长张、长常、长吉高速穿市而过,有火车、飞机通往全国,还有即将开通的高铁助力。
此外,常德与长沙、张家界、凤凰、芙蓉镇等知名景点的距离较近,无论自驾还是乘车都不到2h,使常德成为了湖南“黄金旅游路线”的重要节点,大大提高了常德的旅游收入。
2.2.3旅游业发展迅速。
常德是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常德景点越来越好、城市越变越美,旅游业发展迅速。
根据常德市统计局的官方公报,xx年常德市全年接待旅游者5139.8万人次,比xx年(4381.7万人次)增加了17.3%,比xx年(4048万人次)增加了2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1.1亿元,比xx 年(362.2亿元)增加了21.8%,比xx年(318亿元)增加了38.7%。
年末全市拥有旅游等级区(点)31家,其中4a级以上景点9家;有星级宾馆28家、旅行社73家。
由此可见,常德市一个具有高标准旅游接待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在稳步前进,其发展前景指日可待。
3常德市“茶旅一体化”发展现状3.1发展现状。
目前,常德市的茶产业和旅游业虽都发展成熟,但是“茶旅一体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茶旅融合发展的地区不多,大多位于产茶区域且发展较好,如:常德河街内的茶叶街、桃源茶庵铺茶旅小镇、白云山国有林场、石门夹山寺等地。
另外,少数旅游景区中融入了茶文化,如:桃花源景区中有“桃源三道茶”释义与展示,其第一道为清苦之茶(明前炒青绿茶)、第二道为甘甜之茶(野生红茶)、第三道为回味之茶(极品黑茶)。
3.2存在的问题。
3.2.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对“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引领政策和扶持力度并不够,茶业和旅游业扶持政策较多、专项资金充裕,但政策只能用于本行业、资金也只能专款专用,茶旅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寥寥可数,有些区域甚至没有,这大大减缓了“茶旅一体化”发展进程。
3.2.2融合发展的企业较少。
目前,常德市的茶企主要以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推广为主,旅游公司也以景点休闲观光、组团旅游的传统模式为主,两者各司其职,独自发展和以和合作方式开展融合发展的企业零零星星,如独自开展“茶旅”项目的企业有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开展“茶旅一体化”项目的有湖南省中青旅与常德市匠者茶业有限公司等,这在常德300多家茶企和70多家旅行社中所占的比例极低。
3.2.3茶旅融合的紧密度不高。
所谓“茶旅一体化”发展就是要茶事活动中包含了休闲旅游、旅游活动中包含了茶文化推广,即“茶中有旅、旅中有茶”。
然而,目前常德市的茶旅嵌入程度不够、茶旅活动形式单一,一般以茶园观光、茶厂或茶馆参观、文艺观赏为主,旅游项目中体验参与、互动交流、拓展表演等类型的活动较少,这就大大降低了旅客的美感和体验感。
此外,有的旅游项目与茶事项目在时间、地点、内容、环境上都没有关联,使得茶、旅分离、难以为继。
4常德市“茶旅一体化”发展策略4.1凝心聚力、树立品牌。
品牌的知名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速度与高度。
目前,常德市的旅游、茶业、茶旅三大产业的品牌建设都处在发展、推广阶段,特别是茶旅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为此,各级机构都应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打造茶旅品牌。
4.1.1政府多扶持。
政府的支持是产业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
市委市政府应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助力茶旅产业,搭建好“茶旅一体化”发展平台,为发展“茶旅一体化”项目的单位和企业提供连续性的支持,以保证“茶旅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4.1.2部门多联动。
市内的茶业、旅游及相关部门应多联动开展茶旅相关工作,以提高“茶旅”品牌的发展速度。
如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茶叶办、市农科院等茶业相关部门与市旅游局、市扶贫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应多沟通,在保证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把“茶旅一体化”项目做到最好。
如:茶旅培训就可由茶业相关部门和市扶贫局、市旅游局联合开展;国家和省级茶旅项目可由市农科院、市旅游局、市科技局联合申报;茶旅文化活动可由市文化局、市茶叶办共同组织等。
4.1.3企业多互助。
品牌的创立,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
茶旅相关企业应多交流,既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企业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强大自身;又要乐于助人、好善乐施,帮助弱小企业提高技术、加强管理,以便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使常德茶旅产业和品牌快速占领市场、走向全国。
4.2强强联合、打造“龙头”。
龙头企业对地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常德“茶旅一体化”发展需要从茶产业、旅游产业中筛选资历较雄厚的企业,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打造出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其次,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以“茶企+茶企”“旅游公司+旅游公司”“茶企+旅游公司”等形式强强联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通过拓展内容、开发项目、丰富资源、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创建龙头企业,并用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茶旅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