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下肢肌大腿肌

合集下载

下肢肌的分群及作用。

下肢肌的分群及作用。

下肢肌的分群及作用。

肢体肌肉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负责控制和协调我们的运动。

根据其功能和解剖结构的不同,肢体肌肉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群组。

本文将介绍肢体肌肉的分群及其作用。

一、上肢肌肉分群及作用1. 肩带肌群:包括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这些肌肉主要起到支撑和稳定肩关节的作用,并参与上肢的运动,如抬举、摆动和旋转。

2. 上臂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负责弯曲肘部,肱三头肌负责伸直肘部,肱肌则参与肩关节的运动。

3. 前臂肌群:包括屈肌群和伸肌群。

屈肌群包括腕屈肌和指屈肌,负责屈曲手腕和手指;伸肌群包括腕伸肌和指伸肌,负责伸展手腕和手指。

二、下肢肌肉分群及作用1. 髋带肌群: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这些肌肉主要参与髋关节的运动,如屈曲、伸展和外展。

2. 大腿肌群: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

股四头肌负责伸展膝关节,股二头肌负责屈曲膝关节,股直肌负责伸展髋关节。

3. 小腿肌群:包括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腓肠肌负责背屈踝关节和翘足,胫骨前肌负责背屈踝关节。

三、手部肌肉分群及作用1. 大拇指肌群:包括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拇展肌。

这些肌肉负责拇指的伸展和展开。

2. 掌指肌群:包括掌长肌、掌短肌和掌侧肌。

这些肌肉负责握持和屈曲手指。

3. 背指肌群:包括背长伸肌和背短伸肌。

这些肌肉负责手指的伸展和伸直。

四、足部肌肉分群及作用1. 深层屈肌群:包括腓肠肌和长腓肌。

这些肌肉负责足踝的背屈和翘足。

2. 胫前肌群:包括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

这些肌肉负责足踝的背屈和踝关节的稳定。

3. 足底肌群:包括足底骨间肌和足底趾肌。

这些肌肉主要参与足底的支撑和平衡。

总结起来,肢体肌肉的分群及作用多种多样,涉及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手指关节等多个关节的运动。

了解肢体肌肉的分群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同时也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锻炼和训练肢体肌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姿势和运动控制,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功能的提升。

下肢肌肉讲解

下肢肌肉讲解

下肢肌肉讲解
下肢肌肉主要包括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和足部肌肉。

这些肌肉主要负责支撑身体、行走和跑跳等动作。

大腿肌肉主要包括前侧的股四头肌、后侧的腘绳肌和内侧的髋内收肌群。

股四头肌由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组成,主要负责膝关节的屈曲动作。

腘绳肌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长头组成,主要负责膝关节的伸展动作。

髋内收肌群由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组成,主要负责髋关节的内收动作。

小腿肌肉主要包括前侧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后侧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胫骨前肌主要负责踝关节的背屈动作,趾长伸肌主要负责脚趾的背屈动作。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主要负责膝关节的屈曲动作。

足部肌肉主要包括前侧的趾短伸肌和后侧的足底肌肉群。

趾短伸肌主要负责脚趾的伸展动作,足底肌肉群则包括趾长屈肌、趾短屈肌、足底方肌和蚓状肌等,主要负责足部的各种动作,如抓地、抬高等。

总之,下肢肌肉对于保持身体平衡、行走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下肢肌肉的问题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健身教练。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06
肌肉损伤与修复
常见肌肉损伤类型及原因
肌肉拉伤
由于过度拉伸或急剧收缩导致肌 肉或肌腱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
中。
肌肉挫伤
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肌肉导致的闭合 性损伤,常见于撞击、跌倒等情况。
肌肉撕裂
肌肉纤维部分或完全断裂,通常由 强烈外力引起,如运动中的猛烈撞 击。
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急性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包括止 血、炎症和肿胀等反应。
修复期
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主 要涉及再生和修复过程, 包括血管生成、纤维母细 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重塑期
损伤后数周至数月内,通 过改建和重塑使受损组织 恢复结构和功能。
运动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有 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炎症介质, 同时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04
平滑肌结构与功能
平滑肌细胞形态与分布
形态
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
内脏器官壁内,如血管、胃肠道、支气管 等
特点
细胞间连接少,收缩时细胞长度缩短,宽 度增加
平滑肌收缩机制及调节
01 收缩机制
依赖于肌浆网内Ca2+的释放和 细胞外Ca2+的内流
02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 节
02 03
横桥摆动
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在肌肉 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 肉缩短。
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 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 舒张。

下肢肌肉观察实验报告(3篇)

下肢肌肉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下肢肌肉的组成、形态、结构。

2. 理解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3. 观察下肢肌肉的生理特性及其在运动中的表现。

二、实验内容1. 观察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 分析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3. 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下肢肌肉标本、解剖图谱、解剖显微镜。

2. 实验器材:解剖台、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子、解剖夹、解剖针、解剖瓶、解剖液。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1)首先观察下肢肌肉的整体形态,了解其大致分布情况。

(2)使用解剖刀和剪刀将下肢肌肉标本切开,观察肌肉的横断面和纵切面,了解肌肉的内部结构。

(3)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肌肉纤维的细微结构,了解肌肉的细胞组成。

2. 分析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1)根据解剖图谱,了解下肢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2)分析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收缩和放松过程。

3. 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1)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收缩速度、力量和耐力。

(2)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代谢水平。

(3)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损伤风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1)下肢肌肉主要由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组成。

(2)肌肉纤维呈长条状,排列整齐,具有收缩和放松的功能。

2. 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1)下肢肌肉在运动中主要起到支撑、推动和稳定的作用。

(2)下肢肌肉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保证了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 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1)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收缩速度、力量和耐力存在差异。

(2)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代谢水平不同。

(3)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损伤风险存在差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下肢肌肉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

2. 我们了解了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以及生理特性。

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1、细胞膜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

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

包括: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下肢大腿内侧外侧肌群ppt课件

下肢大腿内侧外侧肌群ppt课件
27
闭孔外肌
闭孔内 肌
闭孔 膜
28
长收 肌

收 肌
闭孔神经 去长收肌
短 收 肌
29
6
股内侧肌 起: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胫骨粗隆
7
屈髋关节 伸膝关节
8
大腿肌内侧群 耻骨肌 短收肌 长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内收、外旋髋关节 闭孔神经
9
前层 耻骨肌 起:耻骨梳及其附近骨面 止:股骨耻骨肌线
10
长收肌 起:耻骨上下支移行部前面 止: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份
11
股薄肌 起:耻骨下支、坐骨支前面 止:胫骨上端内侧面 内收髋关节、内旋膝关节

缝匠肌 起:髂前上棘 止:胫骨上端内侧面 屈髋关节 屈、内旋膝关节
2
股四头肌 股神经支配
股直肌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屈髋关节 伸膝关节
3
股直肌 起: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胫骨粗隆
4
股中间肌 起:股骨体前面 止:胫骨粗隆
5
股外侧肌 起: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胫骨粗隆
12
中层 短收肌 起:耻骨下支前面 止:股骨粗线内侧唇1/3份
13
深层 大收肌 起: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止:股骨粗线内侧唇2/3和收肌结节
收肌腱裂孔:收肌结节的肌腱与股骨 形成一裂孔
14
肌腔隙 髂耻弓
血管腔隙
15
肌腔隙
股外侧皮神 经
(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髂腰肌
股神经
16
血管腔隙 (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淋巴管)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下肢大腿内侧外侧肌群ppt文档

下肢大腿内侧外侧肌群ppt文档



股静脉 (始于收 肌腱裂孔)
大隐静脉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腹股沟 深淋巴 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股神经
收肌管:位于
股前区1/3段前内 侧,缝匠肌深面
穿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
动脉、股静脉
闭孔血管神经束
闭孔动脉
闭孔外肌
闭孔内 肌
闭孔 膜
闭孔神经
去长收肌
长收







深层
大收肌
起: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止:股骨粗线内侧唇2/3和收肌结节
收肌裂孔:收肌结节的肌 腱与股骨形成一裂孔
肌腔隙
髂耻弓
血管腔隙
肌腔隙
股外侧皮 神经
(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髂腰肌 股神经
血管腔隙
(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 经、淋巴管)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股动脉
腔隙韧带
股静脉 股环
股鞘
股动静脉 腹股沟深淋巴结
隐静脉裂孔 大隐静脉
股环(股 环隔)
股管
股三角
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
缝匠肌
长收肌
股动脉
股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穿
股深动脉
屈髋关节 伸膝关节
大腿肌内侧群
耻骨肌 短收肌
长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内收、外旋髋关节 闭孔神经
前层
耻骨肌
起:耻骨梳及其附近骨面 止:股骨耻骨肌线

《运动解剖学》最详细的肌肉起止点附图片,值得收藏!

《运动解剖学》最详细的肌肉起止点附图片,值得收藏!

《运动解剖学》最详细的肌肉起止点附图片,值得收藏!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

●颈肌颈肌分浅层、中层、深层三群。

颈浅层肌群包括颈部皮下最浅层的颈阔肌和两侧的胸锁乳突肌。

(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胸锁乳突肌部位:颈部两侧的浅层皮下,呈扁条柱状,从胸廓前正中部斜向后外上,转头时清晰可见。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颈段脊柱屈,并根据肌拉力线经过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方或后方,决定头屈或伸。

上固定时,可上提胸廓,辅助吸气。

采用“仰卧负重颈屈伸”和“直立负重颈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背肌是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

肌的数目众多,分层排列,可分为浅、深两群。

浅层主要为阔肌,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它们起自脊椎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深层位于棘突两侧的脊柱沟内,可分为数层。

浅层有夹肌,主要是长的竖脊肌;深层为节段性比较明显的肌群,能运动相邻的椎骨,也能加强椎骨间的连结。

斜方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一侧呈三角形扁肌,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

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上部纤维止于止于锁骨外侧段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向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向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背阔肌部位: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呈扇形,为全身最大的扁阔肌,该肌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集中。

起点:借腱膜起于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1~12肋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耻骨肌、长收肌、短收 大收肌、骨薄肌位置及
肌位置及起止点
. 起止点
大腿内收肌群的主要功能:近固定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旋内 远固定一侧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
.
收缩使骨盆前倾。
发展内收肌群练习方法
(二)大腿肌
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分为前群、 后群、内侧群。
前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 内侧群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
肌、股薄肌和耻骨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
肌。
.
前群
1.股四头肌
位置与形态:大 腿前面皮下,人 体最大的肌肉, 羽状肌,4个头, 股直肌、股中肌、 股外肌和股内肌。
.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 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 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 股骨外侧唇,股内侧肌 起自股骨内侧唇。
.
起点:耻骨肌和长 收肌起于耻骨上肢 外侧,短收肌起于 耻骨下肢外侧。 止点:耻骨肌止于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 部;长收肌止于股 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短收肌止于股骨粗 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使大 腿在髋关节处屈、 内收、旋外;远固 定时,两侧收缩使 骨盆前倾。
.
2.大收肌 股薄肌
位置与形态:
大收肌位于大腿 内侧深层,短收 肌深层,最大的 内收肌,倒三角 形。 骨薄肌位于大腿 内侧浅层,带状 长条肌。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 一强有力的腱,包绕髌 骨,并在其下方形成髌 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
近固定:小腿伸,股直肌使大腿屈。
远固定: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
直立。
.
发展肌肉练习方法
2.缝匠肌
位置与形态:大 腿前面及内侧皮 下,长梭形,人 体最长的肌肉, 双关节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 内侧面
.
近固定:使大腿伸,小腿屈并内旋。 远固定:大腿在膝关节屈,两侧同时收缩, 使骨盆后倾。
.
发展肌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方法
内侧群
分布在大腿的内 侧,主要包括耻 骨肌,长收肌, 短收肌,大收肌, 股薄肌等。
.
1.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
位置与形态:耻骨 肌位于大腿上部内 侧(髂腰肌内侧) 为羽状肌。 长收肌位于耻骨肌 内侧 短收肌位于耻骨肌 和长收肌深层。 长收肌和短收肌都 为三角形扁肌。
.
起点:大收肌起于坐骨结节、 坐骨支和耻骨下支骨薄肌起于 耻骨下支,下行从膝关节后方 转至前方 止点:大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 侧唇上2/3处及股骨内上髁。骨 薄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功能:大收肌近固定使大腿在 髋关节处内收、伸、外旋;远 固定使骨盆后倾;骨薄肌近固 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小 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远固 定使骨盆前倾。
近固定:长头使大腿伸,两头使小腿屈,外 旋。 远固定:大腿在膝关节屈,两侧同时收缩,
.
使骨盆后倾。
发展肌肉的练习方法
2.半腱肌 半膜肌
位置与形态: 大腿后面内侧浅 层,肌腱细而长, 半膜肌位于半腱 肌深层,两肌均 为单羽肌。
.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 半腱肌止于胫骨 上端内侧 半膜肌止于胫骨 内侧髁后面
.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外, 小腿在膝关节屈、旋内;
.
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发展肌肉练习方法
3.扩筋膜张肌
位置与形态:大 腿上部前外侧, 梭形肌,被扩筋 膜包裹。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在大腿外 侧移行于髂胫束, 止于胫骨外侧髁。
.
近固定:大腿屈、外展和旋内。 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后群
股二头肌 、半腱 肌 和半膜肌均在 大腿后部,都起 于坐骨结节及股 骨,将这三块肌 肉合称股后肌群 ,也称股三弦或 腘绳肌。
半腱肌
.
股二头肌
1.股二头肌
位置与形态: 大腿后面外 侧,呈梭形; 有长短两头, 肌束平行排 列。
.
起点: 长头起于坐 骨结节,短 头起于股骨 粗线。
止点: 腓骨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