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考试重点全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
一、文学运动概述
1.第一次文代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2.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三次批判运动的概况及其教训。
3.“双百”方针的内容。
4.《纪要》的实质及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以赵树理、柳青、李凖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
要点:农村题材的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的《登记》与《锻炼锻炼》。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主要人物、成就与不足。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和《李双双》。
1、老舍的《茶馆》的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
2、田汉的历史剧剧创作概况《关汉卿》的艺术特色。
三、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小说
1、了解革命历史小说潮流兴起和消退的原因,认识革命历史小说这一概念的内涵 。
2、分析《百合花》与茹志鹃别具一格的小说风格
3、什么是“三红一创”?
4、了解以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等为代表的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特点;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为代表的反映中共地下斗争的小说。
2、 郭小川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及诗歌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3、贺敬之诗歌的两种类型与一般特点
3、闻捷的长篇叙事诗和抒情诗,以《苹果树上》为例分析闻捷《天山牧歌》的艺术特色
五、了解五六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变化;了解我国50~60年几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创作特色,重点掌握杨朔的《雪浪花》、《海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对所分析的作品要认真阅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掌握《红旗谱》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形象
6、《青春之歌》塑造的不同知识分子形象;三段式结构与林道静的“出走”、“觉醒”和“成长”;林道静、卢嘉川和余永泽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当代文学课后题精读所讲内容,改革开放前前九章,做笔记围绕课后题抄知识点名词解释四个二十分(作者,作品,人物,基本情节) 要全面,五十到一百字简答题四个四十分, 百来字,不要1.2.3.要有稍微的阐释论述题两个四十分, 要深入细微的阐释,同时详略得当。
引言1.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基本轮廓),特征。
P5①新中国成立后27年(1949-1976),是当代文学的开拓和曲折发展时期。
基本轮廓是当代文学的“一体化”(或叫“一元化”)。
一体化包括: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一体化”;创作队伍和作品规范“一体化”;文学传播“一体化”;文学阅读和审美趣味“一体化”。
②八十年代文学,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表现为文学的回归和人的回归。
首先是“文学的回归”。
其一,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否定了“文学为政治服务”。
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了“为政治服务”。
其二,在文学的功能层面,肯定了文学的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
其三,在创造方法的层面上,否定了文革时期瞒和骗的文学。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
重新认识了五十年代以来的文艺思想斗争提出了从生活出发和真实性的文学主张。
其次,是“人的回归”。
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人性、人道主义的合理价值,并澄清了五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在文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得以恢复。
③九十年代文学,是文学明显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商品化、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化的包装下,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逐步走向“多元化”;④新世纪文学(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文学发生结构性嬗变。
一体化体制消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多元化体制不断发展,文学逐步从社会中心位置滑向边缘,文学发展多样化,文学形态多元共存。
第一章1.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文学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①文学艺术已经真正成为列宁所说的“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列入党的领导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十七年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艺界反右运动,各次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3、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七月派、九叶派诗人4、农村题材的小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柳清《创业史》、赵树理《“锻炼锻炼”》、孙犁《铁木前传》)5、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短篇《百合花》6、百花文学:双百方针之后的小说创作方面的突破,代表性作家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红豆》7、话剧《茶馆》的艺术成就6、散文三大家二、文革文学1、样板戏:创作理论,八个样板戏2、文革时期地下文学:主要特征;地下诗歌;地下小说;对文革地下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三、80、90年代文学1、第四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邓小平发表《祝辞》讲话。
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其他运用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小说3、伤痕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4、反思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5、改革文学:发生时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点、成就和缺失(个人理解和评价)6、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家作品汪曾祺小说的主要特点,文学史价值和意义7、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8、新写实: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征9、朦胧诗之争;朦胧诗代表性诗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了解、识记部分(选择)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1949年以来,三个时期(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2.“青山保林"指的作品:青指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保指的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3.郭小川的叙事诗代表作: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4。
《沙家浜》中的人物阿庆嫂,地下文学代表作品《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5.铁凝小说代表作-—《哦,香雪》,《会飞的镰刀》、《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于1975—1978年期间创作。
《灶火的故事》、《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六月的话题》《麦秸垛》、《村路带我回家》、《玫瑰门》、《棉花垛》、《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刘世吾性格特征:官僚主义者6。
《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性格:对生活的坚忍;冷漠中透射着倔强7。
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巴金著名散文集:《雷》《电》《雨》,《家》《春》《秋》《海行集记》《忆》《短简》8.张洁小说代表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9。
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侠客行、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10。
贾平凹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高兴》刘高兴路遥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人生》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黄亚萍;《平凡的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陈忠实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白鹿原》白嘉轩、田小娥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叙事农业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特点:呈现出复归传统的现实主义状态和面貌,内容上农业与革命历史题材具有特别大的重要性。
美学上,这一时期的小说特别追求阳刚,明朗与粗犷豪迈的风格列举: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1)取材地域集中,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2)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中的成长。
(3)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
4.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形象的特点与典型意义。
形象特点①“小腿疼”和“吃不饱”——以偷懒取巧为性格核心的落后农村妇女的典型。
她们有着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公肥私,投机取巧的共同性格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如“小腿疼”的倚老卖老,敢于撒泼;“吃不饱”的工于心计,善于撺掇。
②“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典型意义:第一,探了索农民自身的复杂性和农村生活的新矛盾,提出了教育农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二,对于当时的“浮夸风”和“共产风”是一种抵制。
《红旗谱》朱老忠人物形象: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反抗的性格。
2.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格。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形象及其意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中国旧农民的典型。
他具有双重性格:善良、朴实、勤劳,又自私、落后和保守。
典型意义:一方面,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这是一个真实可信的、饱满的复杂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真实地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地反对变革。
简述《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道路及其意义。
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①成长起点: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个性解放;②成长的转折、发展:共产党的引导、林道静的两次被捕;③成长终点: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解放。
林道静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无产阶级的先锋战意义:《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
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
?同时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茶馆》艺术特色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1.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2.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3.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4.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
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
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
《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
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政治抒情诗: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从《红高粱》看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1)以民间的立场,使用民间话语建构了一个民间世界。
首先,情节框架上,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开辟了现代历史战争题材中的鲜活的民间世界。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
再次,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
(2)写作上的新颖之处: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
贾平凹小说有何特色?作者说“欲以商州这个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
代表作《腊月.正月》、《天狗》、《浮躁》等。
第一,广泛反映农村经济改革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人生方式等方面的冲击及由此引发的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第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色彩;第三,“在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韵味上,力求对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艺术的吸纳,在文体上力求形成自然、含蓄、富内在韵味的格调。
汪曾祺文化小说有什么特点?汪曾祺以其“文化小说”着称,风格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象一幅幅风俗画。
1.以表现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2,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不重在结构故事。
3,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4,清逸秀异,淡泊高雅的风格。
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
《白鹿原》的史诗品格1.源自其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小说的架构非常宏大,一方面,小说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宏阔性与复杂性。
另一方面,作家又表达了对“本质”的历史的怀疑。
2.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悲剧。
3.《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着。
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上,还是从意象描写上,都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意义。
小说所呈现的家族史的构架,以及大量的文化风俗史的描绘都是小说文化干的根源。
4.《白鹿原》在艺术方面的气魄和力度也与史诗性及其相符。
虽然整体上说,作品在艺术方式上显得传统朴素,但在这种传统和朴实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严肃的艺术态度。
5.《白鹿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意象鲜明,民族史诗。
2、人物对比,个性分明。
3、语言特殊,大气磅礡(1)作家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上,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将近代以来的政治争斗史,尤其是将国、共间交错复杂的矛盾斗争史,置于农村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在家族矛盾与政治斗争中,展现了一段纷纭变化的世事风云,使小说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2)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两元对立的的创作模式,注意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出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3)作品还成功地对作为民族禁忌的性生活及其在文化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展示。
4)作品还具有浓郁的关中地方特色和乡土色彩。
艺术特色: 1.作品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
作品反复出现的意象有白鹿、鏊子等。
白鹿象征着民族文化精神,例如,作为白鹿原人精神支柱的朱先生逝世时,他妻子看见前院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在原坡上消失。
2《白鹿原》充满了魔幻色彩。
作品不仅引用了神话,而且引入了民间传说。
古典戏剧等神话情节,充满了魔幻、神奇的气氛。
3,《白鹿原》呈现出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都呈现出关中特有的风情马原小说有何特点?(1)、马原的“元小说”和“叙述圈套”。
•“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
(2)、马原的作品是通过小说的构成方式表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的。
在故事和叙述的关系上,马原看重的是叙述,在他看来故事不过是叙述的产物。
马原的小说还试图表明,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把握,真实的世界存在于虚构之中。
(3)、马原的小说尝试把现代写法与传统写法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
(1)提供可信的故事细节,制造真实感,然后又将它们打碎。
(2)偶然逻辑局部逻辑大势不逻辑《随想录》的思想文化1、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是“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重现了“启蒙”倾向。
2、最撼人心魄的,是作者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3、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随想录》的文体价值1、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
2、题材广泛,将个人生活、人间真情、凡人俗事都引入了散文。
3、在语言上不是当作“诗”写,而是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是真实自然的心声流露。
摆脱了影响深远的“杨朔模式”。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创作特色。
《致橡树》简析首先,《致橡树》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
其次,艺术特色:A、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界。
B、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双桅船第一,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第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第三,具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
舒婷的诗采用了隐喻、意象、暗示、象征、通感以及打破时空等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第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舒婷的诗充满了温情与包容,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北岛的诗歌特色。
•首先,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
反思历史和现实,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其次,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着的艺术特征。
•再次,简洁、犀利而又带晦涩的语言,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简言之,北岛的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风凝重奇峭,眼光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