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培养方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科、专业代码:工学、081102 获得授权时间:1998 2.学科、专业简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运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的研究范围是:信号获取和数字处理技术,新的检测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仪表智能化技术,先进控制理论在自动化装置中的实现与应用。
本专业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省部级基金和企业委托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实验条件优越。
与国际著名IT公司以及国内最大和著名自动化仪表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真刀真枪地培训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多名研究生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和校研究生十佳科技标兵等,获国家奖学金比例较高。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
3.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具备从事工业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自动检测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4. 主要研究方向(1)自动检测技术(2)计算机测控系统(3)DSP应用技术(4)智能信息处理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6.课程地图请见附件1。
7.课程关系图请见附件2.8.实践能力标准(1) 方法和系统仿真能力。
主要包括:利用MA TLAB和相关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对方法和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完整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080602专业名称:自动化二、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其在掌握自动化和控制工程领域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提出和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导论等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
毕业后可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3.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专业特色1、在科研、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专业有机结合,培养适应面宽广的“多才”专业;2、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基础,训练工程型人才;3、开展各类竞赛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华中光电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硕士研究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舰船光电技术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一型舰船光电设备总体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海军现代化设备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光学工程专业方面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在所从事的舰船光电领域研究方向范围内,熟悉本学科发展现状、动向及科研实际问题。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具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
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承担一项舰船光电技术预先研究课题的能力或具有独立承担一型舰船光电设备总体工作的能力。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光电系统集成技术;2. 光电探测(红外、激光)技术;3.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4. 光电系统控制技术。
三、培养方式1、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新生报到两周内,按程序规定制定出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最迟于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将该计划上报七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住校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七一七所学习专业课,利用所内的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并在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其研究成果——硕士学位论文。
3、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独立完成科研实践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特别地,若为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则对应专业领域代表的两位数,首位统一为“4”,次位是该领域的编号。
开课学院对应代码和学院包含的学科对应序号详见下表: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及课程编号中对应的序号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教育学
心理学
0402
应用心理学
040203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新闻传播学
0503
传播学
050302
理学
●
数学
0701
数学
070100
基础数学
070101
计算数学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
应用数学
070104
研究生修读不同级别的课程,根据各级别的学分要求计算实得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硕士生学习4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00级以上(含5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博士生选修400级、5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00级以上(含6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但博士生的专业选修课限选700、800级课程,不能用500、600级课程学分取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 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计算机集成测控技术与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通信网络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开发微机化、智能化在线测控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置,研究智能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控制技术;针对嵌入式测控在自动化装置、控制网络、工业测控、自动化控制工程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掌握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和宽广专业知识的煤炭生产安全测控、电力系统、光纤传感技术等专门应用型人才;3、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思维方法和作风,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先进控制科学和现代检测手段,为煤炭、电力、信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能胜任本学科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培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并重的培养方式。
五、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理论设计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设计项目开展研究、完成系列设计实践训练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生培养方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专业概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基础,以测量与检测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主体,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本专业的学生将学会设计、开发和应用多种测量、检测与控制系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具备在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环境监测等领域从事仪器设备和系统设计、研制、安装和调试等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1.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2.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3.具备测量和检测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4.具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调试能力;5.具备仪器仪表的选型、设计、研发和调试能力;6.具备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的能力;7.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1.大学物理2.大学化学3.高等数学4.线性代数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电路分析7.信号与系统8.控制系统原理9.电子系统设计10.模拟电子技术11.数字电子技术1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3.自动检测技术14.传感器技术与应用15.数字信号处理16.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17.医学检测技术18.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19.自动控制系统设计20.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1.算法与数据结构22.嵌入式系统与应用23.自动化仪表与信号处理24.网络测控技术25.系统仿真与建模26.科学仪器设计与制造27.仪器设备与系统集成28.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实验课程,使用仪器设备和检测系统进行测量、检测和控制实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训课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系列测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1,授工学学位)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控制与自动化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与管理和产品与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具有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2)复杂系统理论与网络化系统;(3)运动控制与过程控制;(4)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5)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6)系统工程与决策;(7)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8)公共安全与应急决策系统;(9)物流系统集成与优化;(10)图像识别与智能系统;(11)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12)多谱成像与处理二、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专业代码:071102,授理学学位)1.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的目的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与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为实现系统最优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有效方法。
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系统分析、集成、控制、优化、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并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能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理论建模、仿真与优化;(2)非线性系统分析的数值方法;(3)网络与信息系统;(4)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5)生物信息与智能计算。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生学制3年。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四、课程设置见“自动化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五、研究环节1.硕士生必须在第三学期学期末前完成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由系统一组织。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7月修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围绕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中凝炼的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特色背景,在“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研究方向,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
2. 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至少学习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他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4.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5. 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2. 复杂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3. 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4. 故障检测、诊断及工况监控5.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6. 系统工程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四、课程设置和学习1. 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前4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2. 根据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的原则,硕士生可选修其他高校具有优势、符合本学科培养要求的课程。
经导师和学院核准后,学校承认校外学分。
硕士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内时数
学分
开课时间
非
学
位
课
程
1
应用代数
40
2
第1学期
Applied Algebra
2
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60
3
第3学期
Expert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3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60
3
第3学期
4
智能控制
60
3
第3学期
Intelligent Control
26
仪表智能化技术
40
2
第2学期
Intelligent InstrumentTechniques
27
数字图像处理
60
3
第3学期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8
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40
2
第2学期
Auto Testing and Fault DiagnosisTechniques
29
程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2学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
自然辩证法
54
2
第1学期
Dialectics of Nature
3
基础英语
150
4
第1、2学期
4
专业英语
40
2
第3学期
Professional English
5
数字信号处理
10
最优控制
40
2
第3学期
Optimal Control
11
计算机通信技术
40
2
第3学期
Computer Communication
12
预测控制
40
2
第3学期
13
最优化方法
60
3
第2学期
Optimization Method
14
数理统计
40
1
第1学期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5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40
2
第3学期
Electric EquipmentOnline Monitoring
30
专题讨论课
40
2
第3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内时数
学分
开课时间
非
学
位
课
程
31
模式识别原理与应用
60
3
第3学期
Pattern RecognitionPrinciple and Itsapplication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7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4门共9学分
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4门共11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5门共12学分
教学实践共2学分
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共1学分
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共2学分
四、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内时数
学分
开课时间
学
位
课
副教授
检测与控制装置
王巨丰
男
1956.7
教授
电磁兼容与图像处理
龚仁喜
男
1962.9
教授
小信号检测
宋春宁
男
1962.9
副教授
视频压缩和图像检测技术
艾矫燕
女
1970.8
副教授
智能检测技术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灵活应用计算机测控与网络技术、掌握智能化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研究和设计各类工业在线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及综合自动化装置的能力;熟悉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的学术成果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承担研究课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18
现代测控技术
40
2
第3学期
Modern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iques
19
虚拟仪器技术
40
2
第3学期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iques
20
现代检测技术
40
2
第3学期
Modern Detection Techniques
21
网络管理技术
40
60
3
第2学期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6
数值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0
3
第1学期
Numerical Analysis
7
信号检测理论与技术
60
3
第1期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8
系统辩识
40
2
第2期
System Identification
课程类别
5
线性系统理论
60
3
第2学期
Linear System
6
DSP原理及应用
40
2
第3学期
DSP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7
VC++程序设计
40
2
第2学期
8
自适应控制
40
2
第2学期
Adaptive Control
9
VHDL设计仿真与综合
40
2
第2学期
VHDL Design and Simulation
现代传感技术
40
2
第2学期
Modern Sensing Techniques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内时数
学分
开课时间
非
学
位
课
程
16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
40
2
第2学期
Embedded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
17
现场总线技术
40
2
第2学期
Fieldbus Technology
2
第3学期
Network Management
22
网络互连
60
2
第3学期
Network Interconnect
23
40
2
第3学期
24
数字视频处理
40
2
第3学期
Digital Video Techniques
25
电磁兼容技术
40
2
第2学期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Techniques
32
鲁棒控制
40
2
第3学期
RobustControl
33
DSP原理及应用
40
2
第3学期
DSP Principle AndItsApplication
补
本
科
课
程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任
选
2~4
门
2
微机原理及应用
3
检测技术
4
自动控制理论
5
电子技术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考核方式:有本人写出工作报告,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写出评语,指导老师按计划要求核实,学院写出通过否意见。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
学科、专业代码081102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要研究方向
1.视觉信息检测技术
2.检测与控制装置
3.小信号检测
4.电磁兼容与图像处理
5.视频压缩和图像检测技术
6.智能检测技术
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是否博导
主要研究
方向
备注
黄洪全
男
1962.1
副教授
视觉信息检测技术
海涛
男
1963.6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参与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教学时间完成后,本人写出报告,由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写出评语。
时间安排:第三、四学期
内容:①主讲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10学时)
②指导课程设计(2~3周)
③指导毕业设计协助指导
④指导综合实验(2~3周)
⑤指导生产实习(2~3周)
⑥其他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