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工程监测中应用

合集下载

深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2-03-11T11:25:47.92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1月下33期作者:肖旭东[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得快速发展,深基坑技术在建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简要阐述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结构和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然后对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展开了具体论述,强化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切实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肖旭东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得快速发展,深基坑技术在建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简要阐述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结构和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然后对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展开了具体论述,强化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切实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数据采集引言近年以来随着目前我国大型城市地下建筑工程行业的繁荣和不断蓬勃发展,为了保证能够更丰富地层和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地下建筑以及其他各种高层建筑等工程项目大量小幅度地增加,随之而来就是出现了大批的深基坑工程项目。

该项建筑工程由于直接受现场的自然地质、地形和现场周边各种类型建筑物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所以对其整体施工管理技术的质量要求尤其高。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是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之前,需要对基坑壁进行防护处理,这样主要是保证其强度,避免影响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效果。

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护壁处理,并且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基坑内进行清理,避免对后续施工工序的展开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清理完成以后,需要设置排水沟和桩成孔,避免混凝土灌注桩内部含有积水,影响施工效果。

同时,在钻孔的时候,应当将桩架安装在合适位置,并根据情况灌入适量的泥浆,保证泥浆高于地下水位,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摘要:深基坑工程具有规模大以及建设难度大的特点,因此要想顺利完工就必须重视这面的工作。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相关特点,并且介绍了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深基坑;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引言近 2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兴建了大量建筑。

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的建设和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如地下停车场、大型地铁车站、地下变电站、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等的施工都涉及深基坑工程。

由于功能要求日益复杂、支护体系种类繁多、各种施工工艺的联合使用,其复杂程度对深基坑工程的理论研究、设计与施工均提出了诸多挑战性问题。

我国基坑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面临这些挑战,开展了基坑工程相关的理论、设计、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支护技术为各类基坑工程的支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1.工程概况某地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泵站基坑开挖面积约 1 336 m 2,周长约 160 m,开挖深度 14.45 m,局部 15.70 m,基坑安全等级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二级。

泵站基坑工程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 + 四道水平支撑的支护体系:(1)围护体系:围护桩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大面积采用 1000@1200 钻孔灌注桩,桩长 26~33 m。

(2)支撑体系水平支撑:采用一道混凝土水平支撑 + 三道钢支撑。

(3)止水体系采用 800@500 高压旋喷桩桩形成的止水帷幕,桩长 38.0 m,水泥掺量 28%。

2.自动化监测目的(1)替代传统的人工监测模式,系统性地全天候 24 h 不间断监测;(2)对于某些重要的监测指标,加大监测频率,及时、准确的提供实时监测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3)实时对比,超报警值时第一时间发出报警,有效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4)监测高效、数据准确,避免了人工采集的误差。

3.自动化监测实施3.1监测内容、频率及报警值(1)根据基坑的安全等级及环境等级设置以下自动化监测内容:a.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土体测斜);b.支撑轴力;c.周边地表水平、垂直位移;d.周边建(构)筑物水平、垂直位移。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人工检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而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益处。

一、自动化技术在混凝土材料检验中的应用在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工程质量。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检验通常需要人工取样、试验,该过程繁琐且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

而通过自动化技术应用,可以实现混凝土材料质量的自动化检测和监控。

首先,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混凝土材料的自动取样。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凝土取样过程更加简便高效。

通过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成分和质量参数,提高取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混凝土试验的自动化。

例如,采用自动化的试验设备可以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透性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

与传统的人工试验相比,自动化试验设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试验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自动化技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除了在混凝土材料检验中的应用外,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混凝土配合比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通过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特性进行自动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在设计范围内,并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另外,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施工参数的自动控制。

通过在混凝土泵车和浇筑设备中设置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等关键参数。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三、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益处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监控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首先,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工程质量。

自动化测量系统在涉铁工程宁安客专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自动化测量系统在涉铁工程宁安客专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252上海铁道增刊2020年第2期白动汜测薹系统茌迸秩工酲?5穹巨辟测顶曰中的脰用张广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摘要采用静力水准、倾斜仪等自动化监测设备配合自 动化测量管理系统,对涉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宁安客运专 线的进行变形测量,对比传统的人工监测,在数据的精度、时效性及安全和费用控制上优势明显,对类似的铁路监测 项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自动化测量;监测;静力水准仪;倾斜仪1引言传统的工程变形监测测量是靠人工实地测量,其工作量 大,测量条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测出的数据以及参数存在 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资料的分析以及整理时间长,不能及 时的反映出监测设备的状态趋势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 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营铁路的增多,涉铁监测项目逐 年增长。

为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邻近既有铁路施工的项目 均需要进行铁路变形监测,此类涉铁监测项目一般监测周期 较短,监测的频次以及时效性要求较高(在项目施工阶段,一般要求“2小时/期”),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无法满足铁路营 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而自动化测量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地”进行监测,所获取的数据也能实时的进行处理与分 析。

2监测点的布设与测量本次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站南路路堑开挖期间,对邻近 宁安客专路基的施工进行严格监控测量,防止施工改变了原 土体应力场,造成开挖面周围土体的扰动,导致周围土体发 生变形,进而引起宁安客专路基沉降或偏移,影响到铁路的 轨道面的平顺性以及行车安全;在施工各阶段,把施工引起 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使之能够在现 场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改进施工方法,以避免危及铁路 行车运营安全的事故发生,为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 持,从而保证铁路线的持续安全、平稳运营。

考虑到现场实际的多部门交叉作业以及现实的恶劣作 业环境,本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静力水准、倾斜仪以及测量 机器人)。

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作者:尹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国家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 相关的安全监测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监测耗费人力, 且无法实现实时掌握基础工程建设安全状况。

通过在具体基础工程中埋设相应的监测传感器, 并结合数据采集模块、系统软件和远程通信技术, 组成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 可以有效实现远程操控, 解决实时、连续、自动监测、非接触、节省人力等问题。

因此, 远程自动化监测是工程建设安全监测的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发展趋向,详细论述了自动化监测在目前的市政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市政建设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一、贯彻实施自动化监测是市政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各项工程建设不断开展, 各种安全事故也伴随着不断出现。

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因此, 建设工程安全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工程建设中安全监测大多采用传统的方式, 即将传感器埋设于需要监测的位置, 监测人员间隔一段时间必须到现场取得相关数据。

人工测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不能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 由于监测的位置一般是结构特殊部位, 测量人员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 测量劳动强度大; 人员不可到达的地点不能测量, 关键的数据难以获取; 数据处理难度大。

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市政工程监控的意义市政工程主要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

它一般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包括城市及农村的公共交通设施、给排水、防洪、防水、照明、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民生之本。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在不断增加,很多市政施工企业也大量发展起来。

但由于市政工程本身复杂、外部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总体难度偏大,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难以控制,经常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这些没有质量保证的工程项目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探析自动化监测在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探析自动化监测在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探析自动化监测在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基坑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基坑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人工监测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更进一步的推进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作的运行,将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到工程监测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即针对目前的自动化监测体系在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并且为进一步的提高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作的水平提出策略。

希望以此来推进我国城市基坑的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推进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坑基监测工程;应用在如今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多。

这也就为我国的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城市中传统的监测工作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来提高城市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由此可见,在城市对于深大基坑工程的监测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会成为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作的主要推动力。

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深大基坑工作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来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建设发展。

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在城市深大基坑的监测工程中,深入排查摸底,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推进了城市基坑监测工程水平的提高。

一、自动化监测在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1.1城市深大基坑中监测误差依旧存在由于我国的城市深大基坑监测工作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尤其是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联通水管采用的蒸馏水就容易出现结冰的问题。

所以尽管我国的城市深大基坑工作已经合理的采用了自动化监测系统,但是仍然会存在着许多的监测误差。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城市的相关监测部门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测量的精度,减少测量的误差。

1.2基坑工程场地复杂,监测难度大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情况存在着不同,因此在城市的深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也会出现基坑工程场地复杂,检测难度大的问题。

自动化监测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监测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监测在广州地铁 工程 中的应用
T p i ai no Aut ma i o io ngi he he Ap lc to f o tcM n t r i nt Gua g h uM er n zo to
翟 万 雨 ,, 顺 明 :,闰 文 斌 徐
( . 隧道勘测设计院有 限公司 , 1 中铁 天津 30 3 ; . 0 13 2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 司, 广州 508 ) 1 30
【 src]e a C 0 3 o o c aui I fh e G a gh u t ie n n ru h h ea o s fh Ab t tL i A2 0 bt sr gV t nw un z o r L e i t o g e p rt n te a cT R i Me n o e me o n O l eh t o i o
2 1 主 要 仪 器 设 备( . 见表 1 )
13 5
l 工程建设与设计
\ 机”i & | c l tn 。 咖亡 |
表 1 监 测 主 要 仪 器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
变形 区以外 。
最 外观 测断 面 以外 4 m 左 右的 隧道 中 , 制作 全站仪 0 先
托架 , 架安 装 在隧 道 侧 壁 , 托 离道 床 距 离 1 m 左 右 , 图 . 2 见
Z HAI a - u , W n y XU h n m ig , S u - n 2 YAN e - i W nbn
(. hn Rawa T n eS re &D s nntue .t.Taj 0 1 3C ia 2Gun zo Me o op rt nGun zo 5 0 8 , 1C ia i y u nl uvy ei Is ttCoLd , i i 0 3 ,hn ; . a gh u t C ro i , agh u 13 0 l g i n n3 r ao C ia hn )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摘要: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发展背景下,受到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部分路段经常出现变形沉降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目前高速铁路路基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主要依赖人工监测,导致监测时间与成本投入过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为此要积极采取自动化监测技术,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确保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高速铁路的实际运行水平提升。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自动化监测技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工程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中,路基施工会直接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

某一部分施工沉降量与预期不符,必然会影响整个高速铁路路线的施工要求,造成高速铁路无法正常运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自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加强对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控制,运用自动化系统对不同的观测点设置,相应测量传感器提高数据信息管理的整体效果,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一、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沉降的影响因素从我国高速铁路施工建设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有砟轨道施工中,对于路基变形沉降的控制比较容易实现。

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非常复杂多变,包括地基的强度与刚度路基主体强度和刚度以及天气荷载等相关问题,都会导致路基出现变形沉降[1]。

要高度重视对路基工程施工变形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出现比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一)物位计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自动监测系统主要通过液体连通器的原理,对不同测点的物位计液面高度差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测量,保证基准点与被测点之间的相对沉降情况准确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被测点的物位计与液体管道相连接,选择固定的参照物作为基准点,其他物位计作为观测点,对整个沉降量进行有效测量,而基准点与参考点之间的高度差标为1,观测点与参考点之间的高度差标为2,分别测出1、2之间的差值,有效明确基准点发生的变化沉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彭炎华、杨昌斌
(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自动化监测技术是集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工程测试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工程安全监测手段,可同时完成对远程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自动化监测技术原理;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思路及工程应用;第三部分探讨了自动化监测技术发展愿景。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灾害预警
一、前言
1、自动化监测技术简介
工程监测预警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做好监测,防微杜渐,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传统的监测手段具有间断性、周期性,无法实时监控工程的安全状态,因此解决任意时间、任意条件下的监测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

自动化监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尤其是传统工程监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集成化,给技术、产品和应用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为我们推进工程灾害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自动化监测就是在测量和检测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

实现自动化监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同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实行24小时安全生产监控。

2、自动化监测技术原理
利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能解决自动化监测的难题。

自动测试、自动传输数据、报警数据自动发送,这样就可直观且实时不间断地掌握工程的实际动态,能为在有安全隐患情况下进行处理提供依据,赢得宝贵时间,也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安全生产。

在工程建设中,应力应变、相对位移、沉降、温度等参数的监测都可应用传感器技术。

工程传感器分为振弦式、电阻式、陶瓷式、光纤式、电感调频式等多种方式。

目前在工程监测中应用较广泛的为振弦式传感器。

振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见图1),将传感器两端沿变形方向固定在被测物体的两点上,被测物体的变形传递给两端座间的钢弦2,当测试电流通过感应线圈6时激发钢弦2作单向振动,从而切割磁力线,于是在感应线圈6上有与钢弦振荡频率相同的交流频率信号输出,经过放大、滤波、平滑等处理过程,可以测量出钢弦的振荡频率,再与标定值相对应,即可变换为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温度传感器4可以测量
温度并进行温度补偿。

串行存储芯片5用于存储标定系数和测量数据。

图1 振弦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
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套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并自动报警的软件系统。

按照“实时数据、实时分析、实时管理”的理念,实现对系统设备的监测和管理。

系统可通过设置时间段或采集时间间隔采集各种性能数据,为监测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分析数据,以便对工程项目进行准确的健康检测。

采用智能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实现应力应变、相对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温度等数据的自动化监测,以及基于这些项目(原理)的其他项目的监测(如地下水位、静力水准),大大丰富了监测的范畴与领域。

二、自动化监测系统研发思路
针对市场需求,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华公司”)对自动化监测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开发了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并对部分传感器进行了改进。

以下介绍吉华公司《基于传感器网络的高智能工程监测系统装置》专利原理。

1、基于传感器网络的高智能工程监测系统装置原理
图2为高智能工程监测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数据的传感器单元1、无线传输单元2和测量监控主机3。

传感器单元1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2的信号输入端,无线传输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测量监控主机3。

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单元1包括分布于各待测点的传感器节点,该传感器节点内部设置传感器模块4,传感器模块4包括应变片桥式电路5和单片机6,其中应变片桥式电路5的输出端通过模数转换器7接入单片机6的信号输入端,单片机6连接有存储芯片8以及温度芯片9,可以同时检测该测点的温度以及存储数据。

无线传输单元2内部包括TC35模块(该模块运行稳定,且该模块有休眠功能,可以在野外恶劣环境下节省电量),还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存储电路、防雷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时钟同步电路等外围电路,所述单片机6设置有RS232通讯接口10,该RS-232通讯接口10与TC35模块建立物理连接,采用AT命令通过短消息的形式实现数据的传送。

图2 高智能工程监测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应变片采集的电压接入到电路中,双极性信号加到单电源模数转换器AD623上,而输入单源电压,AD623 可以去除共模电压并且对输入有用信号放大100 倍。

信号再通过AD0的模数转换,通过IIC通信协议与单片机通信将应变电压输入单片机,温度计也通过单片机的一个I/0输入。

当单片机采集到应变电压,单片机可以存储芯片上读取标定表,从而计算出形变量。

在应变片上的的IN-输入端有接入一个电子电位器,调整其电阻,从而达到调整电桥平衡的效果,保证初始读取电压为零,调零作用。

温度计芯片主要提供温度,对监测点上多一个分析的数据。

通过监控主机与信号采集单元通信,把标定表给存储在模块的存储芯片呢,每次读取到电压UBD模块的MCU再根据标定计算出物体的微应变。

从而可以测量出物体所受的力,或者是所受的压强或者直接测微应变。

图3 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高智能监测系统研发进展
吉华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兼容传感器特点如下:
(1)内置数据存储器
传感器内置1600条以上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循环记录,可随时从传感器中下载相关纪录。

在其他载体的数据资料丢失时,确保原始资料的安全。

(2)内置电子标签
传感器内置电子标签,包含产品规格、型号、参数、生产日期等信息。

用户还可自行设置传感器的自编号(如安装位置)等内容,方便用户快捷、准确地识别和定位传感器。

(3)环境适应性强
产品进行严格的防潮、防霉处理,可耐冷热冲击、耐老化、耐振动。

吉华公司研发的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兼容传感器符合当前形势发展,其他厂家传感器可通过外接处理器的方式与吉华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兼容(见表1)。

表1 采集系统可兼容的传感器类型
吉华公司开发的高智能监测系统见下图:
图4 高智能监测系统
3、自动化监测技术发展主要面临的变局
目前自动化监测技术发展主要面临如下三大环境变局。

(1)标准缺位:自动化监测技术涉及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

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一般包括前端、传输和后台存储管理等三部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出台为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手段正名。

此外,各厂商生产的产品间对接还远不顺畅。

(2)数模混搭: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在新项目中成长很快,但很多改造项目还处在传统模数混合监测与基于IP 的网络监控并存的状态。

虽然监测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国许多传统的模拟监测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模拟与数字混搭,并不是简单地将两个监控网络联接到一起。

如果模拟不能够与网络进行无缝联接,对新老系统都将产生破坏。

在行业应用方面,由于各个行业应用和业务需求不同,导致差别比较大。

(3)应用滞后:数字内容管理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给远程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范围,如对多媒体内容的搜索,可以更快速地对内容和时间进行定位。

利用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