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隐居士禅机妙语录
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

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集锦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吧,话语指运用中的语言。
其构造单位相当于句子或大于句子的言语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话语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11.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2.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3.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5.修行,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6.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7.直心正念真如,正念即是无念,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8.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9.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10.只有会哭的人,才懂得笑。
11.当你不缺少甚么时,你已经开悟了。
12.禅不是离开生活,而是醒著生活。
13.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14.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玻15.心不附物,物岂能碍人。
16.那个生死业根,只在汝一念生灭之间。
17.迷时爱欲心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18.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19.佛法虽奥妙,不出平常心。
20.能幽默自己的人比较懂得生活。
和尚看破红尘最爱说的话21.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2.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得大自在。
3.夫放逸是众恶之本,不放逸乃众善之源也。
4.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无凡圣是谓平常心。
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
5.见性成佛不困难,只要无憎爱,即可洞然明白。
诗词悟道,声声禅机。

诗词悟道,声声禅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能法师 - 念佛三昧中国古代诗人,大多充满了佛性,一言一行,多有禅机。
禅意诗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歌园地中又一畦奇葩,许多优秀禅意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而王维、苏轼等等大家,都有禅意诗流传,充满了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
《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寻南溪常山人山居》【唐代】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唐代】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悟道诗》【宋代】杨妙锡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民国】李叔同(弘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博山禅警语

No. 1257-A 博山警語序[0755a05] 警乃醒覺之義。
或云驚也。
譬有賊瞰巨室。
主人張燈夜坐堂皇之上。
謦欬作聲。
賊懼不能便。
稍爾昬睡。
則乘間而入。
橐為之傾。
故嚴城擊柝。
刁斗鳴轅。
卒有變而無虞。
以其警俻於機先也。
人有生死大患。
廼萬劫不醒之長夢。
況亦為賊媒。
日劫家寶。
不有大覺之雄痛語警醒。
則終身醉夢。
了無悟日。
非但睡時做不得主。
即白晝開眼魔語尤甚。
故愽山大師乘悲願力。
來作大醫王。
用一味伽陀遍療狂狷業病。
故有示禪病警語五章。
直捷簡當。
把參禪骨髓中病都說透過。
其開示做工夫語最為喫緊。
真是禪門一種切要新書。
亦捄世之金丹九轉也。
[0755a15] 夫禪也。
假名無體。
何有病乎。
盖參禪人多起執情謬解。
被心意識哄殺。
不向機境上求。
便向學解中討。
或被古人言句礙膺。
或向死水裏浸殺。
或坐在無事甲裏。
不是靈利心死不得。
便是癡著心轉不得。
故命根難斷。
生滅宛然。
通身都是我病。
非是禪有病也。
甚則成枉著魔。
佛亦不可捄。
此名業病。
亦非禪病也。
假饒死得種種心。
不肯做工夫與法身理相應。
不曾踏著向上關棙。
坐在飯籮裡輕安自在。
只箇輕安。
正是禪病。
故僧問古德。
如何是清淨法身。
德云。
無量大病源。
此語如栗棘蓬。
吞吐誠難。
[0755a24] 古人從真參實悟中病過一番來。
其垂手處自不亂下針錐。
要箇絕氣息。
識痛痒底漢。
方肯診視。
是以識病乃能去病。
調已然後調人。
可謂三折肱為良醫歟。
愽山大師自來參究此道。
極是融通。
凡有言句。
皆中肯綮。
非故為高玅玄著之談。
使人不知。
乃平日親證實履境界。
見到說到。
行到用到。
其義理精明。
辨才無礙。
所以快說禪病。
如握秦宮玉鏡。
照見羣僚肝膽。
一毫隱諱不得。
古今踞曲盝牀。
稱善知識說禪者。
如師之玅罕儷。
然禪病最難說。
說亦不能盡。
何哉。
病即法身之病。
法身無數。
病寧有極。
善救法身病者。
以病為玅劑。
以病為家常茶飯。
以病為貼肉汗衫。
在善葆之而巳。
[0755b12] 古人於病假中游戲而為佛事。
盖看破法身無主。
病自霍然。
故洞山道老僧看時不見有病。
泽庵不动智神妙录

不動智神妙錄日本東海寺澤庵宗彭撰1、無明煩惱住地無明者,晦暗不明,智慧為闇所述。
住地者,遲滯之境。
佛法修行可分五十二階位,若於任一階位,心為塵所滯,即稱住地。
住,止之意;止,心為塵所取。
就兵法而言,於眼劍來之剎那,若心有以劍攻防之意,則心為彼劍所滯,身心失念,即被斬殺,此稱心有所住。
若眼觀劍來,不分別思維,見劍則否,心無所住,亦無欲搶先機而反擊之意,無有少法,是心所住,入彼劍所及之距,狀若敗勢,逆取彼刃而潰敵手,恰如禪宗所云:「還把槍頭倒刺人。
」此與無刀流之旨,有同工之妙。
主客交鋒,此方彼方,己劍彼劍,拍子節奏,若於是中,心有所住,則行動緩頓,為彼所斬。
若臨敵時有自身想,心則有住,故不應執著自身。
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緊繃,若心住於劍,則為劍所滯;若心欲搶先機,則為欲搶先機所滯,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則失其念,佛法稱此遲滯之心為無明住地煩惱。
2、諸佛不動智諸佛不動智,雖云不動,非同草木,心遍十方,無有所住,是名不動。
佛法有不動明王尊者,右手持劍左持繩,利齒暴出目怒視,現憤怒相護持法,妨佛法者悉降服,自坐盤石妙不動,普遍十方一切剎,憤怒為相智為體,示現一切諸眾生。
一般凡夫於是中作恐佈想,不敢礙佛,離悟近者,則知此為不動智之體現。
去一切迷闇,不動智即明,身現明王心不動。
故不動明王者,一心不動,無有住處,但住眾生心想。
若心有住,生種種分別,於分別中,心生黏滯,雖形能動,不能自在。
譬如臨敵十人,以一劍應之,心無所住,即捨即取,以寡敵眾,無有不足。
若心有住,於第一人或能取勝,於餘諸敵,則心形黏滯。
觀千手觀音尊者,雖云千手持千寶,若於一手心有住,則餘九百九十九手,不能妙用妙自在。
因心無有所住故,千手能隨順自在,以是具妙智不動,能示一身具千手,隨順自在無有礙。
如人於林中,心若住一葉,則不見餘葉,行者悟此道,則了千手尊。
無知凡夫者,於身具千手,終難生信解,而起諸誹謗。
今得聞少分,不應誹謗亦不執著,以法為本真實觀。
南怀瑾《洞山指月》:这是禅宗的机锋,机锋下面有转语,你还要转一转才参透。

南怀瑾《洞山指月》:这是禅宗的机锋,机锋下面有转语,你还要转一转才参透。
第十四讲曹山本寂禅师二(03)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内容提要:问强上座僧举药山问问强上座曰: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曰:如驴觑井。
师曰:道则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曰:和尚又如何?师曰:如井觑驴。
I同学:曹山禅师问强上座:自性无形无相,像水中的月亮,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强上座说:就像驴瞥一眼那口水井。
南师:驴朝井里看,你体会体会。
不要说驴,我们朝井里看看。
曹山祖师一听,说:你说得真好啊,但只说了八分。
强上座说:师父啊,那你怎么说?曹山说:就像井看驴。
这是禅宗的机锋,机锋下面有转语,你还要转一转才参透。
僧举药山问僧年多少,曰七十二。
山曰是七十二那?曰是。
山便打。
此意如何?师曰:前箭犹似可,后箭射人深。
曰:如何免得此棒?师曰:王敕既行,诸侯避道。
I同学:一个和尚拿药山禅师的公案,来问曹山禅师。
药山问一个老和尚:多大岁数了?七十二了。
药山又问:七十二了?老和尚说:是。
药山拎起棒子就打他。
这是什么意思啊?曹山说:“前箭犹似可,后箭射人深。
”古道师:药山禅师的这一段对话,前面还可以,后面就厉害了,挨打了嘛。
南师:这个老和尚当然很有修行,不然药山不会随便问他。
师父啊,你多大岁数了?七十二了。
是七十二吗?是。
一棒!为什么?修行到现在,年龄还记得那么牢,修行人应该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年岁啊。
I同学:所以曹山说他前面还答得马马虎虎,我问多少你答多少。
南师:曹山说:这个问题你还不懂,还来问我啊?这个后箭厉害了。
古道师:看来要学那个老道,问他多大了,他说:早记不得了,从小出家,长长就这么大了。
南师:古人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从小出家,在山中不晓得住了多少年,都忘了时间空间的观念。
I同学:那个和尚又问:如何免得此棒?曹山说:“王敕既行,诸侯避道。
”南师:工夫到了,正念一起,其他这些都不理了。
这些机锋转语,真是妙语如珠。
当代仙人“隐芝先生”语录

当代仙人“隐芝先生”语录(松乙注:本博文章一概原创,唯有此贴从论坛转帖。
两年的老贴了,还是让人开眼界。
)一、熟读《神仙传》的人也许会注意到以下几点:1、成仙之术不只是现在的内外丹两种;2、古仙(指与葛洪同时或之前)大都出现以下特征:驻世时间长久,一般都是几百年;容貌年轻,少有衰老之容。
有些道德极为深厚者,甚至出现女仙貌如童男,男仙貌如童女的瑞相;因大都肉身成圣,很少出现单纯修炼纯阳之气,从而只出阳神的现象;采取白日飞升这种惊世骇俗之壮举,二非后世的坐化,从而留下形骸。
3、再看看后世的所谓修道之徒,将异教的理论引入,竟然鄙视肉身,以出阳神、出舍利为目的,认为肉身不能成圣。
即使炼到出神的地步,容貌仍现衰老之容,驻世时间与庸俗无异,一般就是几十年,坐化时甚至示疾。
葛洪曾说:仙道以不老不死为贵!又说:那些动辄将死亡说成尸解者,何不驻世一二百年然后再尸解?俗语说:无丑陋真人,少衰弱神仙!“示疾”这种现象是和仙家无缘的。
望同道深察之。
顺便提及: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此言极当。
非庸俗开口论天机,只能狂说不能知。
世上浮生无鉴识,及至逢真说道非。
不想炫术自矜,进入网站之目的,只是有数言相告:恢复神仙之本来面目,历史尘封其真面目久矣,不欲异教理论侵染仙颜。
古人至秘且重者,长生之术也,虽裂地连城,不能妄传。
今异教妄夸虚口,鄙视长生,其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又何其毒也!吾人不才,但不忍仙家金华出世术受到异教纂改,愿人人寿域同登且尽我青囊秘术。
诸君整日上网巧言令色,不行实修实证之功夫,顽心放荡,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终无必成之功!诚如吕仙所言:“又叹愚人爱参禅,言尽口快难免死!”,须知:道不可以虚妄得,仙不可以诈伪成,唯贵真功实行!仙家首贵长生!贵效验!贵功夫!行实事,不欲伪造自以为高妙无比之无益之空洞理论。
又,不少人在网上找师以求冲举,深感此举未免徒劳。
昔秦皇汉武举全国之力、倾全国之富、凭雄才大略,仍不能步入仙道之门。
孔子关于禅定的名言

孔子关于禅定的名言孔子认为,真正的禅定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我们大家都想修道求道,道不须去求,人本身就在道里头活着。
所以在《中庸》里头也讲到,道并没有离开人,只是人自己离开了道。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可离非道也”,能离开我们的,因为修道才来的,那就不是道了。
道是天然,自己本来就是具备的,所以人本来就在道中,而自己不知道。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孔子提出两个原则,一个人生活在道中,不知道有道,等于鱼活在水里,不知道有水。
再引申来讲,鱼需要水,所以我们养鱼的时候,“穿池而养给”,故意挖个池塘放进水,才养得住鱼。
人呢,本来有道,道本来在人这里,可是人自己找不到,就像鱼在水中看不到水一样,怎么办呢?“无事而生定”,真正打坐修定,就是说你的心里一天到晚觉得无事,心中无事嘛,就真正得定了。
为了达到心中无事的境界,打坐是训练自己的初步方法,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就是修道;如果打起坐来,心中还是很忙,又念咒子,又搞什么气脉啊,守什么窍啊,这里守那里守,生怕身上跑掉一块骨头那样!这不是在修道,是坐在那里心中开运动会,坐驰!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孔子这一句话,把修道的方法也告诉你,“无事而生定”。
真正的定,所谓做到无事,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这才真得到定了。
定啊!并不是说你万事不管,盘腿坐在山上,心中无事那叫道;那个是半吊子道,半道;要于事无心,能够入世做事情,心中没有事,这就是工夫了。
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没有事,于事无心,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过了就没有了;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心中不留事,这样才是真做到无事。
无事嘛,就是定了。
子贡不是敢问其方吗?孔子就告诉他了,那么就要有定,有静定,而认得自己本有的道。
因此孔子作一个结论。
“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又进一步了,开始说养鱼,必须要挖一个池放下水,给鱼在里头悠游自在。
修道,必须要做到心中无事,才生定。
古诗中禅修的诗句

古诗中禅修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诗中禅修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茶禅的诗句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copy客醉流霞。
(.)钱起·唐《与赵莒茶宴》译文:翠竹下之下进行茶宴,1道饮紫笋茶,并1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
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2、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宋《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百译文:酒后更喜爱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殊相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无由持1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唐《山泉煎茶有怀》译文:手端着1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4、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唐《山家》译文: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
屋子里由于焙茶烧柴布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
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辛弃疾·宋《定风波·暮春漫兴》译文: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过1样。
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1盘香,喝上度几杯茶来消磨时间。
2. 描写禅寺的诗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6年10月102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联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寒山寺清·陆鼎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隐居士禅机妙语录
半隐居士是位大智慧者,大善知识,他对真理的阐述言简意明,一针见血。
以下的禅机妙语是他几十年开示中的一点捡拾记录。
好似大海中摘下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许各位大德能从中窥见大海,体悟大道的从容和自在。
1、理是直的,道是圆的。
要把直的理慢慢的变成圆的道。
2、道就是“0”,拉直是“1”,缩起来是“?”。
3、矛盾总是向对立方转化,而我坐在中间等它。
4、根本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遇刃而解。
5、为了道,对的是对,错的也是对,为了自己,对也不对。
6、好的给你给你,坏的给我给我。
7、扶你去上天堂,我下地狱有什么关系。
8、知道好的就去做,坏的就不去做,这也不是道。
好人都抢着当了,坏人谁做。
9、鼻祖,鼻祖,鼻子上有一个老祖宗。
10、最后一滴血一滴汗都流在道中。
11、有什么是你的?连你这条命都是老母娘给的。
12、父母生我时什么都没有,我现在有一身衣服穿足够了。
13、小孩要穿开档裤,方便大小便,大人也穿开档裤就会被人笑了。
14、着有着空光好光坏都不对,要找到它们的中点。
15、人人都有两颗心,一颗勾心斗角的心,一颗直心。
16、本性都没有穿衣服的。
17、开始是“0”,经过123456789,最终还是“0”。
18、菩萨是名菩萨,佛是名佛,是个名称而已。
19、做菩萨已经降级了,本来就是佛。
20、诚心是不够的,不会长久,要见本性。
本性和谁都合得来。
21、你不去做普渡众生的工作,学那么多法有什么用。
22、道在还没有天地之前就有了,诸佛也是明白、了解了这个“道”才成就的。
23、没有一个佛能制造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结果的,只有老母娘可以。
24、世间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25、万物生长靠太阳,修道靠你心中的红太阳。
26、一点、一点的做起,点成线,线成面。
27、悟了不去做,就耽误了。
28、好坏有什么差别,坏的可以转化成好的,好的会变坏。
29、有什么好坏是非,是你的心分别出来的。
30、潇潇洒洒走一趟,痛痛快快干一番。
31、以祖师为中心,以自己为半径,画圆。
32、会做人也就是会做佛。
33、猫还有情,狗还有义,人无情无义连猫狗都不如。
34、地本来不要扫的,脏了才要扫。
35、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道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36、悟,是明白了;开悟,开始走了。
37、不管黑猫白猫,会开悟就是好猫。
38、观自在菩萨——观自己。
39、天地的公道就是因果。
40、想象想象,不想不象,越想越象。
41、有奋斗,就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死的其所。
42、一杯水放着就干了,把它倒掉,流到小河,流到大海,和大海溶为一体,就永远不会干了。
43、钱不是万能,只有道才是万能的,人修办道才是最大的精神快乐。
但是无钱生活办道都困难,所以要双手抓,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44、做事要钱财,办道要人才,有人才就有钱财。
45、找我没用,找祖师也没用,要找自己。
46、有道没有德会落空,有德没有道会出魔。
47、行功了愿,度人是德还不是道。
道是虚空,道在包容,有空才有气,没气就死了。
48、天人合一不够,要天道合一。
49、“道”是体,“可道”是用,“非常道”是体用一如。
50、懂得关心别人,就是办道。
懂得改毛病去脾气,就是修道。
51、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52、教是教人学好,道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对待,道是绝对,是宗,是真理。
53、有公心才有功德。
54、由有为入无为,无为就是为人民服务。
55、无为才是真的,人为就是伪。
56、鱼儿都知道力争上游,我们人怎能不知上进。
57、我们这个很简单,只要你的心胸出来就好了。
58、圣人不为己,最后成了自己;凡人为己,最后成不了自己。
59、发出你的愿力,才能抵消你的业障。
60、利益和利害你要分清楚。
61、逆境中才有智慧。
62、修道要生活化。
63、道和德是连在一起的,道是体,德是用。
64、神通没什么,看到和看不到都一样,业障不能消。
65、度人好,自己才会好。
66、没有营养的话不要讲。
67、明师一指就是给你转法轮的。
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何必到处找佛。
68、渡人是实践,通过实践把肮脏的东西洗掉。
69、渡人修己是一不是二,修己是渡人,渡人就是修己。
你还有渡人修己的分别,还不是道。
70、逆就是生,顺就是死。
71、理论要指导实践,实践要反过来提高理论;多次的实践,反复的论证,讲出来的道理才是真的。
72、烦恼就是想出来的,想像想像,不想不像,越想越像。
7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想好的就有好的神帮你,想坏的就有坏的神帮你。
74、你能有弥勒的大肚,观音的祥和,就足够了。
75、饭可以随便吃,话不能乱讲。
76、修道就是吃亏而以,磨擦牙齿等吃亏,张开肚皮等受气。
77、智慧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会转,没有对待,不钻牛角尖。
78、道没有好坏,因为有形上是坏,无形中是好。
79、相对中有绝对的真理,掌握绝对的真理,运用在日常之中解决相对的矛盾。
80、掌握阴阳的交叉点、妙窍的作用。
81、天命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82、上帝创造万物,劳动人民创造世界。
83、从“0”开始,从“一”做起。
84、空是给色说的,色是给空用的
85、行道度人自然慧,不染自然戒。
86、矛盾统一还不够,还要归零。
87、精神和物质是一,不是二;二就是外道。
88、道是有体有用,是体用结合。
89、万法你学得完吗?学“一”就好了,抓住“一”就好了,万法都是从“一”出。
90、法不用学,自然就会。
91、人有四条命,有生命,有性命,有慧命,有天命。
生命—懂得活。
性命—懂得好坏善恶。
慧命--没有书了,比较微妙了。
天命—就是自然了。
92、明师一指,找到阴阳的交叉点,五行才能转化。
南、火、心、礼、酒佛家
中、土、脾、信、妄儒家
西、金、肺、义、杀基督家
东、木、肝、仁、盗道家
北、水、肾、智、淫回家
88娱乐2 XJbG8p8pmK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