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手足口健康教育

手足口健康教育

手足口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

它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可导致口腔、手部和脚部出现疱疹、溃疡和疹子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步骤。

定期洗手,尤其在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后要特别小心。

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彻底的洗手,并确保手部干燥。

2. 保持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如玩具、桌子、门把手等,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特别是当家中有人被手足口病感染时,要加强清洁工作。

3.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确保食物烹饪充分,避免生食,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

此外,定期清洗水果和蔬菜,确保其安全。

4. 注意婴幼儿的护理: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传播较为常见,因此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护理。

更换婴儿尿布时要注意手部卫生,定期为婴儿清洗患部,并保持干燥。

避免让婴儿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并在症状出现时就医。

5. 提高免疫力:加强孩子的免疫力对于预防手足口病非常重要。

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规律的接种疫苗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尽管手足口病往往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会自动康复,但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仍然至关重要。

以上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保持儿童的健康。

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幼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在4岁以下儿童中传播。

该病毒通过口腔和手部细菌传播,会导致口腔、手部和臀部皮疹、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 隔离:将受影响的幼儿隔离在家中,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特别是在患病儿童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患有手足口病的情况下。

2. 清洁:保持家庭和幼儿的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之前。

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尤其是在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和毛巾等物品上。

3. 饮食:给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油腻和酸性食品。

4. 水分:给幼儿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防止脱水。

避免给幼儿喝含糖的液体,以免加重症状。

5. 观察:观察幼儿的症状,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6. 治疗:如果幼儿的病情轻微,通常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7. 预防: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勤洗手、使用消毒剂、保持通风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病情,并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管理措施与体会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管理措施与体会

止痒措施
根据医嘱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瘙痒不适。
衣物选择
为患儿选择宽松、柔软的 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 ,加重症状。
饮食护理
•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 补充维生素: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 餐具消毒:对患儿使用的餐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 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轻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同时,这些措施也体现了以患儿为中心的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并 记录变化,以及时发现和 处理发热情况。
降温措施
根据医嘱,采用适当的降 温方法,如温水擦浴、退 热贴等,避免高热引发惊 厥。
补充水分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 发热导致的水分流失。
皮肤护理
疱疹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疱疹 破裂,防止继发感染。若 疱疹破裂,可涂擦抗菌药 膏。
护理经验分享
隔离措施
口腔护理
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对患儿的分 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为患儿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减 轻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可使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使用刺激性口腔清洁用品。
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 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膏涂抹皮 疹处,促进愈合。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 食物,减轻口腔疼痛。鼓励患儿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 高防治水平。同时,关注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和家长 的焦虑情绪。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它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粪便或尿液后。

- 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粪便、尿液或呕吐物等分泌物。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玩具、门把手等。

- 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3. 饮食卫生:- 食用熟食: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和蛋类。

- 避免生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处理的食物,如生蔬菜、生肉等。

4. 避免近距离接触:-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他们出现症状时。

- 避免拥挤的场所:尽量避免拥挤的场所,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5. 加强儿童保健:- 提高儿童免疫力:及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疫苗,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 增强体质:保持儿童良好的营养状况,定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 遵守隔离措施:如果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应遵守医生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常用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以及避免接触动物粪便等。

同时,积极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饮食、避免近距离接触、加强儿童保健和及时就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感染。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学校内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以维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措施以下是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栏、校内广播、电子屏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普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2. 个人卫生教育: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勤晒太阳、勤换洗衣物等良好卫生惯。

3. 保持清洁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定期进行教室、公共场所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公共设施和常用器具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

4. 饮食卫生管理:加强对校园内餐饮服务的监管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

5. 密切关注病情:学校教职员工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可能的手足口病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应对措施以下是在手足口病爆发时采取的应对措施:1. 病例监测和报告:学校设立专门的监测部门,负责收集、统计和报告学校内手足口病病例的情况。

2. 隔离处理:对于已经发病的学生,学校要立即将其隔离,并妥善安排其治疗和护理,避免疾病传播。

3. 课程调整: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减少集体活动、室内课堂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时间和频次。

4. 紧急通知和沟通: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疫情爆发,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并提供相关防控指导和就医建议。

总结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学校可以降低手足口病在校园内传播的风险,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建议学校定期检查和更新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儿童。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措施: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以及空气飞沫传播。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频繁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儿童、餐前餐后、上厕所后等时刻。

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人或物品,尤其是病人的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

避免与病人共用餐具、毛巾、玩具等个人物品。

4. 加强个人防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5. 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膳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 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起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及时就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请大家牢记这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学校)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学校)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学校)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它的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健康,学校应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卫生宣传学校应定期组织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宣传内容应包括手卫生、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2.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开展针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教授正确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不口咳痰、保持环境整洁等。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给家长们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应注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消毒教室、洗手间、食堂等公共场所,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同时,学校应当积极排查和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如有症状的学生应及时隔离并向家长报告。

4. 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应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操作,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落实食品加工、存储、配餐和饮用水消毒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合理设置食品安全监控措施,确保师生的食品安全。

5.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疫情扩散。

6. 学生个人防护学生在学校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他们应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惯,避免与患病学生直接接触,不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并避免到不卫生的场所活动。

通过以上预防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学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在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后,应及时洗手。

幼儿园要确保提供干净的洗手设施和肥皂,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幼儿接触频繁的场所和物品,如门把手、桌椅面、玩具等,要加强消毒频率,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3. 避免幼儿接触病毒源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对有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幼儿要及时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

同时,要避免幼儿接触患有手足口病或患有类似症状的幼儿,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

食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卫生。

5. 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体质,减少感染的机会。

6.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幼儿园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测,了解幼儿园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病例或病毒传播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疫情扩大。

7.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幼儿园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告知他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定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

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
李金花
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734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及护
理措施。

方法:了解有关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配合治疗,加强护理。

结果:患儿痊愈出院,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做好相关的预防及护理。

结论:经过有效预防,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护理
60例中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为8岁,其中2岁以下35例,2~5岁20例,6岁以上5例。

在县城范围内居住的患儿4例,
其余居住在农村,占93%。

2.治疗原则
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

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3.预防和护理措施
3.1 流行病学特点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

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而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该病传播途径多,如与患者接触时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或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食物、衣物、手、水源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别很多,但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其共同的生物特性是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都能将其灭活。

3.2 临床特点手足口病起病急,初发病时有发热、流涕、咽痛、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口腔内散在小疱疹或溃疡,手掌和足跟等远端部位出现疱疹性皮疹,初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3.3 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在幼儿园内造成爆发流行,且有发生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手足口病的危害。

针对该病具有传播途径广、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性大的特点,院领导、防保科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防控救护小组,组织医务人员强化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医院宣传栏张贴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给每位患儿及家属耐心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发病原因、治疗经过、预后情况,避免过于担心,主动配合治疗和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3.1.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3.3.2.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

3.3.3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3..3 .
4.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3 .3. 5.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4 .护理措施
4.1 口腔的护理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多喝水,对口腔有溃疡的患儿给蒙脱石散或西瓜霜喷剂外涂。

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可用2%双氧水清洁口腔。

4.2 饮食的护理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粥等。

少吃零食,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

对拒食的患儿要鼓励其多喝水,或喝平时爱喝的饮料,同时要补足液体量,防止脱水。

4.3 皮肤的护理患儿手、足、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疱疹易受压、破溃而导致细菌感染,这也是传播病毒的一种途径。

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穿软底鞋,少走动,勤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皮肤有水疱的患儿,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疱疹破溃多的患儿,可用1/1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或湿敷,待干后涂炉甘石洗剂。

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4.4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1)患儿出现呼吸浅快,可能是肺水肿早期征象。

(2)心率增快,脉搏浅速,尤其心率与升高的体温不成比例时,患儿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或并发心肌炎。

(3)HFMD危重病例80%有血压升高,这可能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有关。

血压升高预示病情危重。

(4)出现精神萎靡或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并发了中毒性脑病。

4.5 高热时的护理对体温升高者,要给多喝水,洗温水浴,必要时服用退
烧药。

对有低热的患儿,晚上睡前洗温水浴可刺激皮肤使血管扩张,易于散热,防止夜间体温过高。

对持续高热的患儿要补足液体量,给喝一些淡盐凉开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4.6 加强病区的管理,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床头柜、床缘每日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1—2次,每天晚上用紫外线消毒1次。

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衣服随脏随换,及时清洗,并拿到太阳光下暴晒。

患儿食具要与健康人分开。

并经常消毒。

患儿不能随便外出和串房,尽量减少人员探视。

同一间病房不收治其他的病种。

医务人员接触每一位患儿后要认真洗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用过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或用紫外线消毒。

4.7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所以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烦躁、哭闹不止,家长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量提供优质的服务,多关心和体谅他们,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鼓励患儿多休息、多饮水,争取早日康复。

5 出院健康指导出院时将带来的衣服、用品等拿到消毒间用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带出院。

刚出院的患儿仍要适当隔离,其衣裤要经常拿到太阳光下暴晒,家庭食具要定期消毒。

与患儿有过密切接触的儿童,尤其是同胞,其传染率可高达84%,因此要密切观察接触者,给服用板兰根冲剂,每日2次至1周观察期结束。

因为肠道病毒无终生免疫性,所以出院患儿也要做好防护,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指导家长和患儿要养成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勤洗手的习惯。

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鼓励人人做“疫情报告人”。

以便及时发现患儿,早期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讨论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和护理为主。

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的同时,注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加强消毒隔离,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加强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的观察与预防,并及时处理,可提高治愈率。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

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李琳琴。

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2李兰蛸手足口病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8:1-39
3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中华儿科杂志,2008.46 (6):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