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穴详解

十五络穴详解
十五络穴详解

十五络穴详解

一、手太阴—列缺手太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于穴名交列缺。这支络脉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络脉并行,直入掌内,散入于鱼际的边缘。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可见到手腕上的锐骨部与手掌发热等证;属虚的可见到张口呵欠,小便次数过多等证。治疗时可取列缺穴。穴在腕上一寸半。本络脉由此处别作联络手阳明经络。

二、手少阴—通里手少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出于穴名叫通里。在腕上一寸半处别出,顺沿着手少阴本经经脉上行,入于心中,再上行而系于舌根,属于目系。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症状为膈间支撑不舒;属虚的症状为不能言语。治疗时可取通里穴。穴在掌后一寸处(小指侧,掌面)。本经络由此处别走联络手太阳经络。

三、手厥阴—内关手心主厥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于穴名叫内关。在腕上二寸处别出,在两筋之间,顺沿着手厥阴本经经脉上行,系于心包络。如果发生病变,心系的实证为心痛;虚证为项强。治疗时可取内关穴。取内关穴时仍当在腕上两筋之间取之,本络脉由此处别走联络少阳经络。

四、手太阳—支正手太阳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支正。在腕上五寸处(小指侧,手背面),内注于手少阴经络,其别出的上走肘部,再上行络于肩偶穴处。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骨节弛缓,肘部不能运动,属虚的症状,在皮肤上生赘疣,小者象指头大的痂疥。治疗时可取支正穴。

五、手阳明—偏历手阳明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偏历。在腕上三寸处(大指侧,手背面),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其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主脉。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龋齿、耳聋;属虚的证状为牙齿发冷,膈间闭塞不畅。治疗时可取偏历穴。

六、手少阳—外关手少阳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外关。在腕上二寸处(手背面正中线),向外绕行于臂部,再上行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络经相合。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肘关节拘攀;属虚的证状为弛缓不收。治疗时可取外关穴。

七、足太阳—飞扬足太阳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处,别走足少阴经。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属虚的证状为鼻中衄血。治疗时可取飞扬穴。

八、足少阳—光明足少阳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所在处有穴名叫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厥阴经,向下络于足面。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厥冷;属虚的证状为足软无力而不能行走,久坐而不能起立。治疗时可取光明穴。

九、足阳明—丰隆足阳明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丰隆。在外踝四八寸处,别走足太阴经。又一支别行的,沿胫骨外缘上络于头项部,与该处其他各经这经气相会合,向下绕络于咽喉。如果发生了病变,是气向上逆的就见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语,属实的证状为神志失常的癫狂证;属虚的证状为足缓而不收,胫部肌肉枯萎。治疗时可取丰隆穴。

十、足太阴—公孙足太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一寸处,别走足阳明经。又一支别行的上行入腹络于肠胃。如果发生了病变,因厥气上逆的会见霍乱的突发病证,属实的证状为肠中疼痛不移;属虚的证状为腹胀如鼓。治疗时可取公孙穴。

十一、足少阴—大钟足少阴经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大钟。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踝侧,别走足太阳经。又一支别行的。与足少阴本经经脉上行的相并行,走于心包络下向外贯穿腰脊。如果发生了病变,因起上逆的为心烦胀闷,属实的证状为大小便不通;属虚的证状为腰痛。治疗时可取大钟穴。

十二、足厥阴—蠡沟足厥阴经脉的主要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蠡沟。在内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少阳经。又一支别行的经过胫部上至睾丸部,归结于阴茎。如果发生了病变因气上逆的为睾丸肿大,突然疝痛,属实的证状为阴器挺大;属虚的证状为阴囊暴痒。治疗时可取蠡沟穴。

十三、任脉—尾翳任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尾翳(即鸠尾穴)。在鸠尾骨尖下部,散于腹部。如果发生了变变,属实的证状为腹皮痛;属虚的证状为腹部皮肤作痒。治疗时可取尾翳穴。

十四、督脉—长强督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长强(在尾闾骨端下)。挟膂上行,到项部,散于头部,再下行当在左右胛处,别行走足太阳经络,深入贯穿膂内。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脊柱强而不利俯仰;属虚的证状为头部觉重而颤摇。这种证状若是挟脊之脉发生变化而起的,在治疗时可取长强穴。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脾脏的大络,有穴名叫大包,在渊腋穴下三寸处。这支大络布三于胸胁。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全身都觉疼痛;属虚的证状为周身骨节都弛纵而无力。治疗时可取大包穴。

十五络穴歌1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厉当,手少阳络外关住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其,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五络穴歌2

胆络光明肝蟊沟,心络通里掌后搜,大肠偏历肺列缺,胃络丰隆胫外溜。包络三焦内外关(注)。肾络大钟踵上参,膀胱络在飞扬穴,小肠支正臂中观。脾有二络独为异,公孙大包两穴寄,奇经络穴有二名,督脉长强任尾翳。

注:心包络的络穴是内关,三焦的络穴是外关。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酸碱平DDS技术指导2018-04-25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酸碱平DDS技术指导”,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养生知识,技术指导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经、肝经、肺经、脾经、肾经。任脉长于胞中御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 当一个人亏气亏血了,气血循环不畅任脉不通或血液里有毒素了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刚开始心律不齐、胸闷气短、心慌、时间长了心脏就不好了。 心火旺的人就会舌尖上长红刺长溃疡:心理压力大的人眉心会长痘痘,影响肝功能后眼睛开始雾、干涩、看不清、痒痒、老花眼等;肝油炎症的人,眼睛周围就长斑:肝阳虚的人眼睛上鼓,肝阴虚的人眼睛内凹。 所以当你眼睛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肝功能开始下降了,要调理了。 影响脾功能以后,皮肤松弛没有弹性,严重者造成脏腑下垂,功能下降。脾功能下降的人会影响胃造成脾胃失调,爱吃凉的东西造成宫寒。 宫寒以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月经量非常少,来月经偶尔痛经,来的都是黑血,这个人的嘴唇发紫。 影响肺功能以后,这个人就得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肺有炎症的人额头上就长斑,炎症的哮喘、干咳造成免疫力下降,爱感冒。 子宫有糜烂的人,嘴唇一圈就长斑;宫寒的人下巴爱长痘痘;便秘多年的人两个腮部长斑;内分泌失调的人发迹线周围长痘痘。 这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表明我们的五脏功能下降了都是和这条任脉有关。 二、冲脉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阴配脏,阳配腑。三个大循环。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

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任督配穴法的应用体会

“任督配穴”法的应用体会 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的主要组成部,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直着溢蓄、调节、统辖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人体经脉之联系。任督二脉,又总济十二经脉,故有“阴阳经脉之海”之称。 任、督二脉皆起于小腹内,分别循行于前后躯干的正中,上至头面,在厅经八脉中唯有任督二脉分布着它本经所属之穴位,而不依附于它经,起着组合与统领全身诸阴阳经的作用,所以治疗疾病非常广泛,尤其对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上我们常应用任督二脉的腧穴来治疗癫、狂、痫、昏迷、失语、失眠、惊悸、癔病、痴呆、脑部疾患后遗症、各种妄想、遗精,以及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惊风、阳萎、遗精、缺乳和经血过多等病症,辨证的选取任督二脉穴位,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配穴方法,我们称之:“任督配穴”法。 一.任督二脉的生理、病理论述 督脉上通脑海,下达尾闾,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分布于脑、脊部位;十二经脉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为“阳经之海”,有调整全身诸阳之气的作用;同时督脉对人身元气有密切的影响,督脉由下向上,贯脊属肾,它的别络则从上而下,循膂络肾,肾为先天之本。祖国医学认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为生命始生之门。所谓“贯脊属肾”与“循膂络肾”,就是络属两肾,联属命门,以维系人身元气。若督脉不各,则会出现如《内经》所说:“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脊强”是经气阻塞;“头重高摇之”:临床多见于阳虚而清阳不升或阴虚而风阳上扰两种类型;虽然病机的性质截然不同,但都与督脉有关。由于督脉统一身之阳,又络一身之阴,其经气发生异常时,还可导致阴阳乖错,而举发《以脉》所云:“大人癫痫,小儿风痫”。临床上治疗癫痫,角弓反张,首取督脉之“百会”穴。他如风气侵袭督,由经脉入脑,可发生“脑风”;又因督脉支别由少腹上行,督脉不和,亦能发生少腹气上冲心,二便不通的“冲疝”症以及癃闭、遗尿、痔疾、妇女不育等疾患。这些都为督脉治疗疾病范围提出了有力的论证。 任督是三阴经脉与阴维脉、冲脉之所聚会,可调节全身诸阴经之气,故有“阴经之海”之称。历代医家在论行脉之功能时提出:“任者妊也,为阴经之妊养”、“任主胞胎”,又曰:“妇人生养之本”等等。任脉起于少腹,为阴中之阴,故废液病多为下焦少腹部位,特别是肝肾方面的疾病。如任脉经气虚耗或阴气衰竭则可致“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它同肾气和胞宫的密切关系。足三阴之脉皆行少腹面隶属于任脉,故任脉在内科疾病中也关系密切。临床上针久治疗癫痫、月经病、疝气、带下等疾病时,多以任脉穴为主。 任、督二脉,交会于“龈交”穴、循环往复,维持着人身阴阳脉气的相对平衡,因而任督的胜衰,常为导致神志病的因素。如癫狂等精神病不慌不忙任督之阴阳失调有关,故治疗时以调和任督两经而取效。 二、“任督配穴法”的渊源 奇经八脉,古医籍中论述较分散,尤其在分布路线上缺乏系统性。根据《素问》、《灵枢》、《难经》及后世《甲乙经》等均有督脉“上贯心”、“入属于脑”,任脉“进入目系”,“由胞贯脊”的记载,说明它与心、脑有一定的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为任督二脉在治疗神志方面的疾病提出了理论根据,这也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从解剖的角度上不谋而合的又一范例。明·李木延《医学入门》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进一步说明了脑和脊髓两者相连,并在结构和功能上关系密切。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两目系如线,长于脑”。《内经》进一步阐明了精神意识与头的关系,说“头为精明之府”。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明·王惠源在《医学源始》中还指出:“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

任脉全穴

[出处]《甲乙》:“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悬浆,鬼市,垂浆。 [穴名解]穴名承浆者,口中饮食所余,而在外者,此穴其承之之地,故曰承浆。 [位置]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图8—1—7)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颏肌。布有下牙槽神经的终支溯申经和颏动、静脉。 [取法]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功用]舒筋散风,定志生津。 [主治]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齿衄,癫痫,面瘫,目瞑,身汗出等。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承浆配劳宫,主治口舌生疮,口臭口干;承浆配风府,主治感冒,头项强痛,牙痛;承浆配委中,主治牙齿出血。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失语等症的治疗。 [出处]《灵枢·本输》:“缺盆之中,任脉中,名曰天突。” [别名]玉户,天瞿。 [穴名解]突犹曲突徙薪之突,乃实而有隙通气之称。天者,言其高处也,任脉人胸穴者在于骨,至此穴乃为空隙之处,而所在又甚高,故名天突。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图8-1—7) [解剖]皮肤由→皮下组织→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两胸骨头)→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和颈静脉弓。深层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和头臂静脉等重要结构。 [取法]仰靠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处取穴。 [功用]宣肺平喘,清音止嗽。 [主治]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咳唾脓血;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不止等。 [刺灸法]针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1.0寸,针尖不能向左右偏斜。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可灸。 [配穴举例]天突配膻中,主治哮喘,胸痹;天突配璇玑、风府、照海,主治喉肿咽痛;天突配灵道、阴谷、复溜、丰隆、然谷,主治咽痛久不愈,暗哑,入睡口干。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人用鱼腥草注射液注射天突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出处]《针灸甲乙经》:“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 [穴名解]此穴则在心之上,故为华盖,如盖之覆乎人头顶。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图8-1-6)

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1.中府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2.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3.孔最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4.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 5.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原穴) 6.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 2. 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2.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 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 4.手三里在前臂,肘zhǒ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5.曲池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穴) 6.臂臑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 7.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8.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 3. 足阳明胃经 1.承泣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3.地仓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 4.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ǔjué时,咬肌隆起处 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7.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 8.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伏免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10.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11.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2.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dú鼻下3寸,胫骨前嵴jí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4.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5.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16.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7.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pǔ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荥xíng穴) 18.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4. 足太阴脾经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2.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原穴) 3.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络穴,八脉交会穴)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脾经、肾经、肝经之交会穴) 5.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6.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kē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合穴) 7.血海在股前区,髌bìn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8.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整理)80个穴位定位主治速记.

实践技能80个穴位定位与主治【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6个】: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10个】: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5个】: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2个】: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3个】: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14个】: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3个】: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3个】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3个】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5个】: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3个】: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6个】: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6个】: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6个】: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任脉穴位图

任脉穴位图

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单24穴。 本经循行路线:任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所主病候:疝气,带下,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中痛,腹中结块等。 本经主治病证:腹、胸、项、头、面等局部病症,及相应内脏器官疾病,少数俞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任脉穴) 位置:会阴部,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 主治:小便不利,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产后昏迷,阴痒,阴痛,小便难,大便结,闭经,溺水。 曲骨(任脉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小便淋沥,阴囊湿疹。 中极(任脉穴;募穴——膀胱)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产后恶露不止。 关元(任脉穴;募穴——小肠)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少腹痛,吐泻,痛经,尿频,中风脱症。 石门(任脉穴;募穴——三焦)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少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泄泻,经闭,带下,崩漏,泄痢,阴缩,遗精,阳痿。 气海(任脉穴;肓之原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少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

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阳痿,崩漏,中风脱症,气喘。 阴交(任脉穴;任脉、冲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腹痛,腹满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绕脐冷痛,泄泻,奔豚,血崩。 神阙(任脉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绕脐痛,泄泻,脱肛,水肿鼓胀,虚脱,泄痢,五淋,中风脱症,尸厥,风痫。 水分(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痛,泄泻,反胃吐食,绕脐痛,腹胀,肠鸣。 下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虚肿。 建里(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腹痛,呕逆。 中脘(任脉穴;募穴——胃;八会穴之腑会)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癫痫,腹痛,呕逆,食不化,便秘。 上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癫痫,黄疸,腹痛,呕逆,食不化,泄泻。 巨阙(任脉穴;募穴——心)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 主治:胸痛,心悸,呕吐,吞酸,癫痫,胃痛,反胃,腹胀,呕逆,惊悸,黄疸。 鸠尾(任脉穴;络穴;膏之原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剑突下1寸。 主治:腹痛,腹胀,癫痫,胸闷,咳嗽,心悸,心痛,呕逆,惊狂。 中庭(任脉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后头高清图解大全】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导读]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

针灸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起止穴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厉兑,脾起隐白大包乡,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阴,肾起涌泉俞府终,包络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止窍阴,肝起大敦止期门 . 特定穴10类,属十四经穴,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 1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1.原穴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注:阴经的原穴就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龄同。 3.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4郗穴(16个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除胃经的梁丘,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郗养老心小肠,郗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藏,交信跗阳阴阳蹻,筑宾阳交维阴阳。 5背俞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胸三四五九十椎,肺厥心肝胆俞随;)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6..募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兮脾章门,心包膻中焦石门。 7.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的腧穴,共6个)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8.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脏腑气血骨——躯干部,筋脉髓——四肢部)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隔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 9..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同的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10..交会穴(两经或数经交会的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 手太阴肺经穴歌11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20穴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45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足太阴脾经穴歌21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9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十三、督任脉诸穴歌

十三、督脉诸穴歌 督脉在背之中行,一十七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兮悬枢间,脊中筋束乃造至阳。灵台上神道身柱,陶道以大椎而驻,哑门风府兮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兮前顶在前。囟会近上星之照,神庭见素之妙,水沟至兑端而无差,龈交居唇内而病疗。 又分寸歌 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夹,水沟鼻下沟中素,素宜向鼻端详,头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有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发上前顶三寸半,发上百会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两耳尖。性理北溪陈氏曰∶略近些子犹天之极星,居北)。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项后发际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发上五分哑门在(后发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项骨下脊,分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亦不算,中间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内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强随。(共二十七穴 十四、任脉诸穴歌 任脉一十四穴行腹与胸,会阴始分曲骨从,中极关元石门可通,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阙鸠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宫华盖,璇玑上天突之尊,饮彼廉泉,承浆味融。 又分寸歌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中极脐下四寸取,

关元脐下三寸连,脐下二寸名石门,脐下寸半气海全,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许,脐上五寸上脘在,巨阙脐上六寸五,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取,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华盖四八举(四寸八分),膻上璇玑五寸八,玑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约四寸,廉泉颔下骨尖已,承浆颐前唇棱下,任脉中央行腹里(行腹中央共二十四穴)。

十二经穴歌+任脉督脉经穴歌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别,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头维下关颊车穴,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明,膺窗乳中接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大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承,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连丰隆穴,解膝冲阳陷谷缝,内庭穴在二趾间,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穴在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胜,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府舍腹结大横穴,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荣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经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走,腕骨阳谷养老穴,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岗内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天容一线求,颧骨弓下是颧髎,听宫屏前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六十七穴足太阳,目内眦角睛明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依次找,焦肾气海与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四个骶孔依次藏,尾骨之旁会阳穴,附分背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五,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纹正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经 少阴肾经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抵,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十四条经络,人体穴位大全

手太阴肺经 本经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手厥阴心包经 该经脉腧穴为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左右合18穴。 手少阴心经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二十穴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腧穴: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 消砾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 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手太阳小肠经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足太阴脾经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足厥阴肝经 常用腧穴,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足少阴肾经 本经脉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

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 足阳明胃经 本经脉腧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足少阳胆经 本经脉腧穴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左右合88穴。 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督脉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郎凤岗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是风雨同舟根据网上董氏奇穴的相关视频逐一整理绘制的,不准确的地方再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指正.凡引用此图的朋友,勿请注明出处.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 资料载:《董氏奇穴自成一派,虽有部分穴位与“十四经穴”的位置相同或近似,然用法与疗效完全不同,故董师确有独特之创见,现概以董氏命名。“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其效果较“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法若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 说明一: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易见、易懂、易自疗,且疗效显著的特点,故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手穴结合应用(详见风雨同舟的手背部与手掌部穴位按摩法)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手部穴位可针刺、可按摩、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照手部穴位图、在穴位近处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说明二:以下是按照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根据相关录象资料、经风雨同舟精心整理后、按照穴位顺序、说明每个穴位的位置及所治疗的疾病,供朋友们试用参考。不准确的地方将随时修正。 说明三: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大拇指宽为一寸。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腕部5分-1寸,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可配合呼吸点压穴位:按住穴位用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也可鼻吸鼻呼)。 手指部位: 1.五虎穴:拇指一节中线之挠侧5分线上,5个穴点。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伤。 2.三黄穴:拇指一节中线尺侧3分线上,3个穴点。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宫炎、卵巢炎、胁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挠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挠侧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三穴:食指一節中央尺侧3分处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两个穴,共三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1、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3、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倒闭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回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5、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1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飘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8、足少阴肾经穴位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9、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0、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穴位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亮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2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