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资料训练16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资料训练16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资料训练16

训练(16) 热学

1.(1)(2020·辽宁辽阳二模)(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晶体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ABD [食盐晶体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A 正确;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B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也可以全部转化为功,但必须发生其他的一些变化.故C 错误;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D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物体做功(W >0),但如果和外界热交换不明确的话,物体的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故E 错误.]

(2)一根足够长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并固定(插入水银槽中的部分足够深),管中有一个质量不计的光滑活塞,活塞横截面积S =2 cm 2,活塞下封闭着长L =21 cm 的气柱,气体的温度t 1=7 ℃,外界大气压取p 0=1.0×105 Pa(相当于75 cm 汞柱高的压强).

①对封闭气体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t 2=47 ℃,此时气柱为多长?

②在活塞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4 N.保持气体的温度t 2不变,平衡后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多少?

解析 ①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 1T 1=V 2T 2即L 1T 1=L 2T 2

解得L 2=T 2T 1L 1=320280

×21 cm =24 cm. ②在活塞上施加拉力后,气体的压强:

p 3=p 0-F S =1.0×105-42×10

-4=8.0×104 Pa =60 cmHg

由于Δp =p 2-p 3=(75-60)cmHg =15 cmHg

所以管内外的水银面的高度差为Δh =15 cm.

[试题参考答案]①24 cm ②15 cm

2.(2020·山东菏泽一模)(1)(多选)关于对分子动理论、气体和晶体等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温度高的物体,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B.饱和汽压的大小与饱和汽的体积有关

C.晶体在物理性质上可能表现为各向同性

D.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

E.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ACE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A 正确;液体的饱和汽压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故B 错误;单晶体因排列规则其物理性质为

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因排列不规则表现为各向同性,故C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T

=C ,可知,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增大,还要看体积变化,故D 错误;热量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但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故E 正确.]

(2)如图所示,绝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上,缸中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活塞封闭一段气体,气柱的长为h ,活塞与汽缸内壁无摩擦且气密性良好,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大气压强为p 0,开始时缸中气体的温度为T 0,重力加速度为g .

①若在汽缸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再给缸中气体加热,使气柱长仍为h ,则加热后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②若只给缸中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为2T 0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为Q ,则气体的内能增加多少?

解析 ①没有放物块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 1=p 0+mg S

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后,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p 2=p 0+2mg S

则有:p 1T 0=p 2T 2

解得:T 2=p 0S +2mg p 0S +mg

T 0; ②若只给缸中气体缓慢加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当气体温度为2T 0时,设活塞上升的高度为H ,则有

hS T 0=(H +h )S 2T 0

解得:H =h

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

W =p 1SH =?

???p 0+mg S Sh =p 0Sh +mgh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内能增加量为

ΔE =Q -W =Q -p 0Sh -mgh .

[试题参考答案]①p 0S +2mg p 0S +mg T 0

②Q -p 0Sh -mgh 3.(2020·河北张家口联考)(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分子间距离增大,则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减小

B.使用毛笔难以在石蜡纸上写字,这是因为墨水不浸润石蜡纸

C.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一定吸收热量

BDE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 错误;使用毛笔难以在石蜡纸上写字,这是墨水不浸润石蜡纸的原因,故B 正确;第一类永动机既不消耗能量又能源源不断对外做功,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故C 错误;热力学第二定

律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故D 正确;由公式pV T

=C 知,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一定吸收热量,故E 正确.故选B 、D 、E.]

(2)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 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

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300 K 时,被封闭的气柱长为20 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 =4 cm,大气压强p 0=76 cmHg(可认为保持不变).

①若缓慢改变封闭气体温度,当温度为多少时,左右管内水银液面平齐?

②若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从左侧管口用一设备缓慢把水银抽出,则抽出水银柱多长时(以处于管内长度为准),能使左右管内水银面平齐?(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 ①由题可知,封闭气体初始压强为p 1=p 0+h =80 cmHg

气柱长度为L 1=20 cm,温度为T 1=300 K

温度变化后气体压强为p 2=p 0=76 cmHg,气柱长度为L 2=18 cm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L 1S T 1=p 2L 2S T 2

, 得到:T 2=256.5 K ;

②设抽掉部分水银后,气柱长度为L 3,则压强变为p 3=p 0

由玻意耳定律:p 1L 1S =p 3L 3S ,得到L 3≈21.05 cm

则抽掉水银长度为ΔL =h +2(L 3-L 1)=6.10 cm.

[试题参考答案]①256.5 K ②6.10 cm

4.(1)(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 开始,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A ,即A →B →C →A (其中BC 与纵轴平行,CA 与横轴平行),这一过程称为一个循环.在这一循环中,对于该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气体的内能减小

C.从状态C 变化到状态A ,气体吸收热量

D.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

E.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气体放出热量

ABD [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气体的温度升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选项A 正确;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气体的温度降低,因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则内能减小,选项B 正确;从状态C 变化到状态A ,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放出热量,选项C 错误;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则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选项D 正确;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体积变大,对外做功,则气体吸收热量,选项E 错误.]

(2)如图所示,体积为V 的汽缸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面积为S 的活塞将汽缸的空气分成体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单向阀门K(气体只能进入汽缸,不能流出汽缸)与一打气筒相连.开始时汽缸内上部分空气的压强为p 0,现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已知打气筒每次

能打入压强为p 0、体积为V 10

的空气,当打气n 次后,稳定时汽缸上下两部分的空气体积之比为9∶1,活塞重力G =14

p 0S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外界温度恒定,不计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求:

①当打气n 次活塞稳定后,下部分空气的压强;

②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次数n .

解析 ①对汽缸下部分气体,设初状态压强为p 1,末状态压强为p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p 2V 2

可知p 1V 2=p 2V 10

初状态时对活塞p 1S =p 0S +G 联立解得p 2=254

p 0. ②把上部分气体和打进的n 次气体作为整体,此时上部分汽缸中的压强为p

末状态时对活塞p 2S =pS +G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满足

p 0V 2+n ·p 0V 10=p 9V 10

联立解得p =6p 0

n =49次.

[试题参考答案]①254

②49 5.(2020·山东日照联考)(1)(多选)以下有关热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C.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

D.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E.即使没有漏气,没有摩擦的能量损失,内燃机也不可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BCE [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时,增大分子间距,分子力先增加后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距离时,增大分子间距,分子力减小,故A 错误;液晶首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外界电场作用下,会呈现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故B 正确;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故选项C 正确;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 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即使没有漏气,没有摩擦的能量损失,内燃机也不可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E 正确.]

(2)某兴趣小组受“蛟龙号”的启发,设计了一个测定水深的深度计,如图,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Ⅰ、Ⅱ内径相同,长度均为L ,内部分别有轻质薄活塞A 、B ,活塞密封性良好且可无摩擦左右滑动,汽缸Ⅰ左端开口.外界大气压强为p 0,汽缸Ⅰ内通过A 封有压强为p 0的气体,汽缸Ⅱ内通过B 封有压强为3p 0的气体,一细管连通两汽缸,初始状态A 、B 均位于汽缸最左端,该装置放入水下后,通过A 向右移动的距离可测定水的深度,已知p 0相当于10 m 高的水产生的压强,不计水温变化,被封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求:

①当A 向右移动L 5

时,水的深度h ; ②该深度计能测量的最大水深h m .

解析 ①A 右移L 5

时,假设B 不动,汽缸Ⅰ内气体等温变化,有: p 0SL =p 1S ????L -L 5 解得p 1=54

p 0<3p 0,假设成立

由p 1=p 0+p h 可得:h =2.5 m.

②当活塞A 恰好移动到汽缸Ⅰ的最右端时所测水深最大,设此时活塞B 右移了x ,两部分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 2

对Ⅰ内气体应用玻意耳定律可得: p 0SL =p 2Sx

对Ⅱ内气体应用玻意耳定律可得: 3p 0SL =p 2S (L -x )

联立解得: x =L 4

,p 2=4p 0 由p 2=p 0+p h max 可得:h max =30 m.

[试题参考答案]①2.5 m ②30 m

6.(2020·四川省成都联考)(1)(多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三个过程:从a 到b ,b 到c ,c 到a 回到原状态,其中V -T 图象如图所示.用p a 、p b 、p c 分别表示状态a 、b 、c 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p a <p c =p b

B.由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

C.由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由b 到c 的过程中,每一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减小

E.由c 到a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ABE [设a 状态的压强为p a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p a ·3V 0T 0=p b ·3V 03T 0

,所以p b =3p a ,同理可得:p a ·3V 0T 0=p c ·V 0T 0

,所以p c =3p a ,所以p c =p b >p a ,故A 正确;过程ab 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没有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气体一定吸热,故B 正确;由图象可知,bc 过程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所以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 >0,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Δ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出热量,所以过程bc 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故C 错误;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标志,是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对单个分子没意义,所以bc 过程中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并不是每一个分子的速率减小,故D 错误;由图可知,ca

气体等温膨胀,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E 正确.故选A 、B 、E.]

(2)如图所示为一个带有阀门K 、容积为2 dm 3的容器(容积不可改变).先打开阀门让其与大气连通,再用打气筒向里面打气,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105 Pa 、200 cm 3的空气,忽略打气和用气时气体的温度变化(设外界大气的压强p 0=1.0×105 Pa).

①若要使气体压强增大到5.0×105 Pa,应打多少次气?

②若上述容器中装的是5.0×105 Pa 的氧气,现用它给容积为0.7 dm 3的真空瓶充气,使瓶中的气压最终达到符合标准的2.0×105 Pa,则可充多少瓶?

解析 ①设需要打气n 次,因每次打入的气体相同,故可视n 次打入的气体一次性打入,则气体的初状态:p 1=1.0×105 Pa,V 1=V 0+n ΔV

末状态:p 2=5.0×105 Pa,V 2=V 0

其中: V 0=2 dm 3,ΔV =0.2 dm 3

由玻意尔定律: p 1V 1=p 2V 2

代入数据解得:n =40次;

②设气压为2.0×105 Pa 时气体的体积为V 3,则p 3=2.0×105 Pa

由玻意耳定律有:p 2V 2=p 3V 3

代入数据解得: V 3=5 dm 3

真空瓶的容积为V 瓶=0.7 dm 3

因:V 3-V 2V 瓶

=427 故可充4瓶.

[试题参考答案]①40次 ②4瓶

7.(2020·湖南衡阳二模)(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

B.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C.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D.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E.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AC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选项A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选项B错误;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选项C正确;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选项D正确;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故E 错误.]

(2)如图甲所示为“⊥”型上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上管足够长,图中粗细部分截面积分別为S1=2 cm2、S2=1 cm2.封闭气体初始温度为451 K,气体长度为L=22 cm,图乙为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过程中气体压强随体积変化的图线,大气压强p0=76 cmHg.求:

①h1和h2的值;

②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开尔文可将所有水银全部压入细管内.

解析①由图乙可知,初始状态

p1=p0+h1+h2=82 cmHg

末状态:S1h1=S2h3,p2=p0+h2+h3=84 cmHg

解得:h1=2 cm,h2=4 cm;

②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1V1

T1=p2V2

T2

其中p1=82 cmHg,V1=S1L,T1=451 K p2=84 cmHg,V2=S1(L+h1)

代入数据解得:T2=504 K.

[试题参考答案]①2 cm 4 cm②504 K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练习题

2008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练习题 考点: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能力级别:Ⅰ)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计算公式:221mv E k = .国际单位:焦耳(J). (3)说明: ①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计算公式中v 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②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增量)是过程量.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其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例题】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燥,风力强劲,是利用风力发电的绝世佳境.设该地强风的风速v =20m/s,空气密度ρ=1.3kg/m 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为s=20m 2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电功率的大小为多少?(取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时间t 内吹到风力发电机上的风的质量为 vts m ρ= 这些风的动能为 22 1mv E k = 由于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所以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为 W s v t E P k 531012 1?≈== ρ 2.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2k k E E W -=合 或k E W ?=合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合W 是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所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 合=W 1+ W 2+ W 3+…….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②因动能定理中功和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 ③不论做什么运动形式,受力如何,动能定理总是适用的. 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联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它并不意谓着“功就是动能的增量”,也不意谓着“功转变成动能”,而意谓着“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动能就变化多少”. ⑤合W >0时,E k2>E k1,物体的动能增加; 合W <0时,E k2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力与运动全国通用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力与运动全 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2.如下图,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可能等于零 D .大小可能等于F 高考资源网 3.一木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在空中某处与一颗水平向北射来的子弹相遇,子弹穿过木块连续飞行。下面的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木块落地时刻与未遇到子弹相比较,将稍变长 B .木块落地位置与未遇到子弹相比较,将稍偏向北 C .子弹落地时刻与未遇到木块相比较,将保持不变 D .子弹落地位置与未遇到木块相比较,将稍稍偏向 4.物体在如下图的一个大小和方向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那么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物体在0--时刻内向右加速运动,在2t --4t 时刻内向左减速运动 B .物体在0--2t 时刻内向右加速运动,在2t --时刻内向右减速运动 C .2t 时刻物体速度最大,4t 时刻物体速度为0 D .1t 时刻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最大,3t 时刻物体加速度最大 5.某人在地面以20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此物通过抛出点上方15m 处所经历的时

刻可能是〔g取10m/〕〔〕 A.1s B.2s C.3s D.4s 6.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绳上的a,b两点,相距14.0m,b点在a点的右方。如下图,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假设a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通过1.0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最大,那么这列简谐横渡的波速可能等于〔〕 A.2m/s B.4.67m/s C.6m/s D.10m/s 7.木块A的动量大小为p,动能大小为E,木块B的动量大小为p/2,动能大小为3E,有〔〕A.假设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相同时,那么B运动时刻较长 B.假设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所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那么B受到的阻力较大 C.假设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的动磨擦因数相同时,A运动的时刻较短 D.假设使它们沿着同一光滑斜面上升,那么A上升的距离较短 8.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都随地球一起转动。因此〔〕 A.在我国各地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B.位于赤道地区的物体的线速度比位于两极地区的小 C.位于赤道地区的物体的线速度比位于两极地区的大 D.地球上所有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心 9.如下图,两根竖直的轻质弹簧a和b(质量不计),静止系住一球,假设撤去弹簧a,撤去瞬时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假设撤去弹簧b,那么撤去瞬时球的加速度可能为〔〕 A.8 m/s2,方向竖直向上 B.8 m/s2,方向竖直向下 C.12 m/s2,方向竖直向上 D.12 m/s2,方向竖直向下 10.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人造地球卫星〔〕 A.绕行的线速度最大为 Rg B.绕行的周期最小为 g R 2 C.在距地面高为R处的绕行速度为2 Rg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任务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对必修1,必修2,选修3-1及部分选修3-2内容进行了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将选修3-2剩余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内容进行基础复习,并将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的、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全面综合复习阶段。 二、复习措施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加强近年高考信息的研究。正确定位复习难度; 2.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第二轮复习时间大致在6-8周,需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 3.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以练代讲,练后点评、自学补漏的方法为主; 4.高频考点详讲,反复多练,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6.特别关注临界生。发现临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其分析解 决; 7.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灵活变通,有些高频考点的内容难度太大时,可 采取不讲、少讲或降低要求的做法,争取得步骤分。将节省的时间用在其他基础内容的复习上。 三、措施细则 1.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打破章节界限,对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实 行专题复习。设置专题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2种:以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专题和以题型设置专题。 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②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热点。复习 中,应注重多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场: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 实际问题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 ④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棒在 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⑤图象问题:学生要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电学实验的综合: 2.抓好审题、规范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审题能力: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要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等。 3.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难度不是很大,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看懂、看透,绝对不能留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等,因为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专题复习: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是新课标选择题中常出的一种提醒。 ●物理学史包括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进程和物理实验。 ●物理方法:物理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中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主要思维方法:类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图象法、合成与分解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数学(函数、几何、归纳、数列等)法。 【新课标高考试题回练】 1、(20XX年海南卷).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20XX年新课标)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中的一个瓶颐.此项发明是 A.新型直流发电机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D.交流发电机 3、(2012全国新课标).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4、(20XX年新课标)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5、(2011新课标理综第14题).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B) 【复习巩固题】 1、(2013上海徐汇测试))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

高三物理专项基础训练:第22练 天体运动的综合问题

第22练天体运动的综合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合肥精品教育(国购广场东侧梅园公寓5#602)王老师物理辅导电话:187--1510--6720 1.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可以发现地面上边长仅为0.36m的正方体物体,它距离地面高度仅有16km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卫星离地面越近,它的分辨率就越高,那么分辨越高的卫星() A.它的运行速度一定越小 B.它的运行角速度一定越小 C.它的环绕周期一定越小 D.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越小 2.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因受大气阻力作用,它近似做半径逐渐变化的圆周运动则() A.它的动能逐渐减小 B.它的轨道半径逐渐减小 C.它的运行周期逐渐变大 D.它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减小 3.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只能绕地心做圆周运动,而不一定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必然大于7.9km/s C.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必然大于7.9km/s D.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如其空间存在稀薄的空气,受空气 阻力,动能减小 4.在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它们的速率可能不同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5.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A.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D.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6.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动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7.我国将于2007年底发射第一颗环月卫星用来探测月球.探测器先在近地轨道绕地球3周,然后进入月球的近月轨道绕月飞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

2020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机械能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1.(2019·山西高三二模)2018年2月13日,平昌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U 形池项目中,我国选手刘佳宇荣获亚军。如图所示为U 形池模型,其中a 、c 为U 形池两侧边缘,在同一水平面,b 为U 形池最低点。刘佳宇从a 点上方h 高的O 点自由下落由左侧进入池中,从右侧飞出后上升至最高位置d 点相对c 点高度为h 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 .从O 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B .从a 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从d 返回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 .从d 返回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2. (2019·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多选)如图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倾角为θ=30°,物块B 固定在木箱A 的上方,一起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接触轻弹簧,又压缩至最低点c ,此时将B 迅速拿走,然后木箱A 又恰好被轻弹簧弹回到a 点。已知木箱A 的质量为m ,物块B 的质量为3m ,a 、c 间距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 上滑的过程中,与弹簧分离时A 的速度最大 B .弹簧被压缩至最低点c 时,其弹性势能为0.8mgL C .在木箱A 从斜面顶端a 下滑至再次回到a 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5mgL D .若物块B 没有被拿出,A 、B 能够上升的最高位置距离a 点为L 4 3. (2019·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多选)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两根足够长的细杆L 1、L 2,两杆分离不接触,且两杆间的距离忽略不计。两个小球a 、b (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 ,a 球套在竖直杆L 1上,b 球套在水平杆L 2上,a 、b 通过铰链用长度为L 的刚性轻杆连接。将a 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轻杆与L 2杆夹角为45°),不计一切摩擦,已知重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连接体 一、选择题 1. 如图1-23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 轻弹簧秤连接。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 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 13m/S2。 D. 若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1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2. 如图1-2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由此可知: A.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物体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无法判定。 3.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25所示。如果它们 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F 1 B. F2 C. (F1+F2)/2 D. (F1-F2)2 4.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26所示,对物 体A施于水平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m1F/(m1+m2) B. m2F/(m1+m2) C. F D. m1F/m2 5. 如图1-27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两个长方形物块,质量分别为m A、m B,在平 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推动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T,则当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 A. T=m B F/(m A+m B) B. T=m B F/(m A+m B)+m B g(Sinθ+μCosθ) C. 若斜面倾角θ如有增减,T值也随之增减。 D. 不论斜面倾角θ如何变化(0?≤θ<90?),T值都保持不变。 6. 如图1-28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 B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μ1>μ2,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 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 若μ1=μ2,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高三物理基础训练20

3 高三物理基础训练20 1、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 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弹簧处于原 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 环下滑过程中 A .圆环机械能守恒 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斜面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P,(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F=0,挡板受到 B 物块的压力为θsin 2mg B 、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大于某一数值,A 相对于 斜面向上滑动 C 、若要B 离开挡板C ,弹簧伸长量需达到k mg /sin θ D 、若θtan )2(g m M F +=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弹簧将保持原长 3、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 、abcd 的边长均为L ,电阻均为R ,质量分别为2m 和m ,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开始时导线框ABCD 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导线框abcd 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L 。 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导线框ABCD 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 ( ) A .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轻绳上的张力F T =2mg B .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22 mgR v B L = C .导线框abcd 通过磁场的时间23 3B L t mgR = D .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332 4434-2m g R Q mgL B L = m α h A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2019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物理二轮复习一般是从3月初到5月中旬,大致可划分为九大专题。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功和能;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二轮复习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电磁学、选修、实验部分。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知识结构: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4)实验步骤 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析)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 析)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小编准备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大小改变? B.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方向改变? 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D.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2、在下列各种运动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总是相同的有( )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3、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动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B.动量大小不变的运动,可能是变速运动? C.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冲量相等(不为零),那么该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D.若某一个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这个力对该物体的冲量也一定为零? 4、在距地面高为h,同时以相等初速V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 P,有 ( ) A.平抛过程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较大 D.三者一样大

5、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动量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初动量成正比;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末动量成正比;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成正比;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6、质量为m的物体以v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达到最高点,速度变为0,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和重力的冲量分别是( ) A. -mv和-mgt B. mv和mgt C. mv和-mgt D.-mv和mgt 7、质量为1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小球接触软垫的时间为1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空气阻力不计 )为( )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 高三物理强化特训专题13 物理3-5(解析版)

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十三物理3-5(解析版) 一、单选题 1.(2018·北京卷)在核反应方程42He+147N→178O+X中,X表示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α粒子 【解析】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为11H,选项A正确。 【答案】 A 2.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量状态,则 A.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C C=6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B错误。n=4跃迁到n=3辐【解析】根据2 4 射的光子能量为0.66 eV,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 eV,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 eV,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 eV,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错误。 3.以下物理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 B.玻尔模型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都能准确解释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选项A正确;玻尔模型只

能解释氢原子光谱,不能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准确解释,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选项C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C.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D.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 【答案】B 【解析】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故选项A 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故选项B 正确;C、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项C错误;D、元素发生β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故选项D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B.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C.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少量可能大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 D.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 【答案】D 【解析】β射线是原子核内电子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故A错误;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γ射线、β射线、α射线、故B错误;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释放出能量,所以电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根据不确定关系我们知道虽然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故D正确;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 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 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 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 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 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C F x =0^ F y =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 x 、y 方向 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 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 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 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 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 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 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 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 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 0。表现:静 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一个拉力,使它做匀 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 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arcctg arcctg J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 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 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 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 - 90 - arcctg -I 二arctg 」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 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 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 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 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 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iTlg 止或 施加 个力 摩擦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 f =:-N ,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 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