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政府为表彰建国粤军在第一次东征时之表现,于广东汕头增编建国粤军第4师(师长许济,许崇智的弟弟,原东路讨贼第2军第5旅扩编)。
同年9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以“廖案”为名解散建国粤军。
其中第4师于9月20日在广东海澄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师,辖三团(另一补充团)。
师长由原建国粤军第4师第7旅旅长谭曙卿(湖南湘潭人,行伍出身)担任。
10月,第3师于第二次东征时协攻惠州,随后在塘湖大破陈炯明叛军,并尾追入闽,于福建平和再获捷报。
二次东征结束后回粤,分驻梅县、兴宁。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第3师奉命留粤。
同年10月攻闽,先后在永定、松口大败五省联军之周荫人部,创国民革命军迂回作战成功之先例。
12月,第3师进驻福州。
1927年1月27日,师长谭曙卿调升新编第1军军长,由第3师副师长顾祝同(江苏安东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递升师长。
同月,第3师奉命包围第17军第3师,将其缴械。
因遭反抗,第7团团长陆廷培殉职。
2月,第3师入浙。
3月同友军会师于江苏南京。
5月战于安徽全椒,重创直鲁联军第9军(军长张继善阵亡)。
是役,第9团团长萧炳煌殉职。
6月,第3师入鲁,先后在郯城、临沂再创敌军。
同年8月徐州为敌攻陷后奉命撤往上海休整。
既而参与龙潭战役,配合友军大败孙传芳部。
1927年9月26日,师长顾祝同升任第9军军长,仍兼第3师师长。
时第3师驻常州整训。
11月随军继续北伐,战于安徽凤阳。
12月配合友军再占徐州。
1928年1月,兼军长顾祝同辞去兼职专任第9军军长,调第22师师长涂思宗(广东镇平人,粤军讲武、陆大特一期)接任师长。
4月,第3师参加第二期北伐,先后攻占山东滕县、邹县、临城。
临城一役,第8团团长潘国聪殉职。
5月,第3师突入济南,围歼张宗昌之总指挥部,继因“济南事变”而撤往徐州休整。
1928年7月25日,根据编遣会议之决定,第3师于江苏徐州缩编为第2师第4旅(旅长涂思宗)。
贰陆军第十四师陆军第14师前身为建国粤军第2师第4旅和独立第16团。
国民革命军编制表

第1军(1、78、167师)曾为整1师,辖1、78、167旅6个团;167旅部及1个团为一野歼灭,军部、1、78师及5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2军(9、76、预2师)曾为整9师,辖9、76、预2旅6个团;军部、9、76师、预2旅1个团为二野歼灭,预2旅旅部及1个团被三野歼灭,1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3军(7、32师)辖5个团;在晋察冀地区与解放军作战时全军覆没。
第4军(59、90、102师)曾为整4师,辖59、90、102旅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5军(45、96、200师)曾为整5师,辖45、96、200旅9个团;45师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45、96、200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6军(201、202、204师)曾为整202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2旅,整205师1旅共辖8个团(后整202师改37军);军部、202、204师师部及7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7军(171、172师)曾为整7师,辖171、172旅6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8军(荣1、103、166师)曾为整8师,辖42、103、166、新3旅9个团;103师师部及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荣1、166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9军(203、205、206师)曾为整206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1旅,整205师2旅共辖8个团;203师师部及2个团为一野歼灭,整206师2个团为二野歼灭,整206师师部、1、2旅旅部及2个团与解放军第一、二野战军作战时全军覆没,205师师部及2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0军(3、20、新1师)曾为整3师,辖3、20、新1旅6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11军(168、暂9、骑8师)曾为整18师,辖168、暂9、骑10旅6个团;为一野歼灭。
第12军(111、112、新36师)曾为整12师,辖111、112、新36旅(以实际人数折算成6个团),辖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13军(4、54、89师)辖9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4军(10、83、85师)曾为整10师,辖10、83、85旅6个团;军部、10、85师师部及4个团为二野歼灭。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120师、129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第115师属于辖第343旅、第3441937年9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第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发展鉴于华北日军南下进攻徐州,后方空虚,毛泽东即命115师立即开始创立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聂荣臻和罗荣桓各领一部兵力分赴华北和山东,前者发展为八路军除陕甘宁之外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后者发展为山东军区。
1938年11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师机关和第686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月进入山东,同八路军山东纵队会合。
1943年3月,罗荣桓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15师政委、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5年9月向东北挺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0师120师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改编成,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初期师长为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1940年和129师参与百团大战。
358旅上将: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将: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挺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武器装备由以下⼏种类型组成。
⽇械,美械,国械。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类。
按史迪威在1942年时的构想,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炮各⼀营或⼭炮两营)及⼯兵、辎重各⼀营、特务连、搜索连、卫⽣队、军乐队、⽆线电队、军医院各⼀,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连、特务排、卫⽣队各⼀;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卡宾枪约540⽀,步枪约4500⽀(新⼀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60迫击炮约170门,81迫击炮约36门,战防炮24门,⼭炮12门,榴弹炮12门或⼭炮24门。
军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个155榴弹炮营,⼀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当时的编制虽好,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
⽽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营(⼭炮营),81迫击炮及战防炮数也有减少。
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38师因⽽辖3个炮兵营;后驻印军的各师在编成N1A和N6A时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的榴弹炮营调⾄军部,⽽史迪成威所构想的美械部队编制则因中美摩擦等原因⽽缩⽔了。
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准。
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个⼭炮营,每营配备75⼭炮12门;每团⼀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个⽕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焰喷射器1个。
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所。
⽽且由于运输上的原因,如美国商定给予的39个美械师在抗战结束前只运到了33个师。
民国军队十一武器装备

民国军队十一武器装备国军十一装备装备一、中央军(1)整编第1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1军)编制数:不详轻武器:手枪676支、步枪5896支、冲锋枪510支、轻机枪69 9挺、重机枪130挺、高射机枪12挺、60迫击炮144门、战防枪56支、掷弹筒236支、火箭筒30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7门、战防炮38门、野炮11门、山炮11门。
(2)整编第3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10军)编制数:24388人;轻武器:手枪144支、步枪6330支、冲锋枪310支、轻机枪57 1挺、重机枪81挺、60迫击炮144门、战防枪6支、枪掷弹筒394支、火箭筒1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0门、山炮12门。
(3)整编第4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4军)编制数:18898人;轻武器:手枪863支、步枪5838支、冲锋枪498支、轻机枪65 3挺、重机枪121挺、60迫击炮69门、战防枪36支、枪掷弹筒667支、火箭筒26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6门、战防炮2门、山炮12门。
(4)整编第5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5军,五大主力之一)编制数:32751人;轻武器:手枪443支、步枪12959支、冲锋枪3184支、轻机枪1021挺、重机枪179挺、60迫击炮279门、战防枪30支、枪掷弹筒586支、火箭筒52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7门、战防炮72门、山炮36门、榴弹炮1 2门。
(5)整编第8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8军)编制数:24112人;轻武器:步枪13273支、冲锋枪2466支、轻机枪1069挺、重机枪181挺、60迫击炮242门、枪掷弹筒250支、信号枪54支、火箭筒60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85门、战防炮62门、山炮24门、榴弹炮1 2门。
(6)整编第9师(恢复军后番号为第2军)编制数:18527人;轻武器:手枪345支、步枪10051支、冲锋枪2390支、轻机枪753挺、重机枪108挺、60迫击炮194门、信号枪144支、火箭筒46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战防炮48门、山炮36门。
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

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2010-05-15 14:33:11| 分类:国民革命军 |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一剑飘萍《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前,蒋介石将中央嫡系部队和受其指挥的地方杂牌军编制为十九路。
中原大战结束后,又收编了西北军吉鸿昌、梁冠英、孙连仲部为三路,张纺则收拢了万选才、樊钟秀等残部为一路。
以上各路军的编制一直延续到1938年改路为集团军为止。
现将九.一八事变前后分别组建的二十四路军的长官、编制及部队沿革分列如下:第一路军总指挥:陈调元(该路军原为直军齐燮元的苏军、皖军所部)第46师师长:岳盛宣第55师师长:阮肇昌第57师师长:李松山警备第1旅旅长:施中诚警备第2旅旅长:李时清第二路军总指挥:刘峙(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顾祝同部)第 1师师长:胡宗南第 2师师长:楼景樾第 3师师长:陈继承第80师师长:李思愬独立第1旅旅长:陈明仁独立第2旅旅长:唐云山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第20师师长:孙桐萱第22师师长:谷良民第29师师长:曹福林手枪旅旅长:雷太平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该路军原为唐生智湘军,1929年降蒋)第15师师长:王东原第16师师长:彭位仁第19师师长:李觉新编第11师师长:张英(该师原为四川军阀赖心辉部)新编第31师师长:陶广新编第32师师长:陈光中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金钰(该路军原为直军孙传芳、奉军魏益三旧部)第43师师长:郭华演第47师师长:上官云相第54师师长:郝梦龄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该路军以湘军贺耀祖部为主力,其余为南方杂牌军)第 8师师长:毛炳文第24师师长:许克祥第49师师长:张贞第56师师长:刘和鼎独立第18旅旅长:周志群第七路军总指挥:刘湘(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该路军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原李济深旧部)第59师师长:余汉谋第62师师长:香翰屏第63师师长:李扬敬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该路军为湖南部队,原谭延闿旧部)第18师师长:张辉瓒第50师师长:谭道源第79师师长:路孝枕(该师原为陕军邓英部)第十路军总指挥:龙云(该路军为云南地方军阀部队,原唐继尧旧部)第98师师长:卢汉第99师师长:朱旭第100师师长:张凤春第101师师长:张冲第十一路军总指挥:刘镇华(该路军为袁世凯年代镇嵩军)第64师师长:刘镇华第65师师长:刘茂恩第十二路军总指挥:田颂尧(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第 1师师长:孙光前第 2师师长:米文和第 3师师长:沈克第 4师师长:朱启明教导师师长:程希贤第十四路军总指挥:邓锡侯(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该路军为北洋军阀时期回族部队)新编第7师师长:马鸿逵骑兵旅旅长:马腾蛟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徐源泉(该路军原为张宗昌旧部)第41师师长:张振汉第44师师长:萧之楚(该师原为直军王鸿恩22混成旅)第48师师长:徐源泉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该路军原为陕西部队,源出靖国军)第17师师长:孙蔚如第42师师长:冯钦哉陕西警备旅旅长:马青苑第十八路军总指挥:毛光翔(该路军为贵州地方军阀部队)第 1师师长:毛光翔第 2师师长:何知重第 3师师长:犹国材第 4师师长:庞德忠第 5师师长:黄丕汉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鼎(该路军原为广东部队,陈铭枢、李济深旧部)第60师师长:沈光汉第61师师长:毛维寿第78师师长:区寿年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该路军为收编万选才、樊钟秀残部后组成)第75师师长:宋天才第76师师长:张钫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夏斗寅(该路军为黎元洪时代鄂军石星川残部)第13师师长:万耀煌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吉鸿昌(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30师师长:吉鸿昌第31师师长:张印湘第33师师长:葛云龙特务旅旅长:刘翼峰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32师师长:梁冠英骑兵第3师师长:张占魁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25师师长:孙连仲第27师师长:高树勋骑兵第1师师长:张华堂转发至微博。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整编军简介一.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改编成整编第1军,董钊任军长,辖整编第1、27、90师。
1948年9月该军军部与第十八绥靖区合并。
历任军长:董钊、罗列二.整编第2军1947年11月因整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有功而提拔为整编第2军军长。
整编第2军由整编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黄国梁任军长。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黄国梁三.整编第5军1947年10月成立,邱清泉任军长。
该军辖整5师及整70师等部。
1948年9月改为第二兵团。
历任军长:邱清泉四.整编第8军1947年11月以整编第八师等部编成,李弥任军长。
该军辖整8师及整9师;1948年9月改为第十三兵团。
历任军长:李弥五.整编第12军1.王靖国部的整编第12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6集团军王靖国部改编而成的整12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2.霍守义的整编第12军1947年12月编成,霍守义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十二师,该军于1948年7月在兖州地区被歼。
历任军长:霍守义六.整编第16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8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16军,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辖第34军和第43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七.整编第18军1947年10月成立,胡琏任军长。
该军以整编第十一师为核心,下辖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十师等部队,被称为胡琏兵团,驻扎在河南漯河、驻马店。
1948年9月整编第十八军番号被撤销,部队改隶新成立的第十二兵团。
历任军长:胡琏八.整编第19军整编第十九军于1946年5月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欧震为军长,朱鼎卿为副军长。
1947年夏整编第19军番号被撤销。
历任军长:欧震九.整编第21军1947年2月以第二十集团军改编而成,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八师等部。
1947年11月5日夏被革职,该军番号亦被撤销。
历任军长:夏楚中十.整编第22军1946年9月由第十九集团军改编成该军,张雪中任军长、刘昌义、李铣任副军长。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93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命军第93军】(全⽂)【国民⾰命军第93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93军。
⼀、第83师、第94师组成的第93军 该军前⾝⼀部是国民⾰命政府警卫第2旅。
1932年,警卫第2旅扩编为第83师,⾪属第14军;该军前⾝另⼀部是第18军第11师⼀部。
1933年8⽉,该军第11师⼀部扩编为第94师。
1938年3⽉,国民党军以第14军第83师与第18军第94师合编为第93军,⾪属于第33军团。
以集团军副总司令刘戡兼任军长,朱怀冰、魏巍任副军长。
同年5⽉,因第94师在豫北不能归属该军,此时,该军辖第83师,陈武任师长;第94师,朱怀冰任师长。
6⽉,朱怀冰调任第97军军长时,第94师改⾪属第97军,另将新建的独⽴第5旅拨归该军,⾼增级任旅长。
1939年1⽉,国民党军进⾏局部整编时,该军原辖独⽴第5旅改⾪属第9军;第83师与第14军第10师对调建制关系,第10师改⾪该军。
另将第91军第166师、西安⾏营直辖新编第8师编⼊该军建制。
此时,该军下辖:第10师,王劲修任师长;第166师,刘希程任师长;新编第8师,陈牧农兼任师长。
此次编制调整后,该军奉命参加了阎锡⼭发动的反共的“⼗⼆⽉事变”和冬季攻势作战。
冬季攻势作战结束后,该军撤⾄陕西宝鸡整训。
1941念冬,该军调往河南灵宝、兰考⼀带担任黄河河防。
1942年春,调往重庆担任后⽅警备任务。
同年3⽉,该军第166师改⾪重庆卫戍司令部,另以第15补训处组建的暂编第2师列⼊该军建制。
9⽉,该军⾪属第14集团军时,刘戡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陈牧农升任军长,符昭骞、胡练成任副军长,下辖:第10师,王声溢任师长;新编第8师,马叔明任师长;暂编第2师,曾晴初任师长。
1944年7⽉,该军⾪属第16集团军,奉命由重庆开赴⼴西,参加桂柳会战。
其军长陈牧农在会战中擅⾃下令销毁了带不⾛的武器弹药,在敌⼈尚未到来前就撤出泉州要地,退到桂林东北的⼤榕江地区,故被判处死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军整编军简介一.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改编成整编第1军,董钊任军长,辖整编第1、27、90师。
1948年9月该军军部与第十八绥靖区合并。
历任军长:董钊、罗列二.整编第2军1947年11月因整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有功而提拔为整编第2军军长。
整编第2军由整编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黄国梁任军长。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黄国梁三.整编第5军1947年10月成立,邱清泉任军长。
该军辖整5师及整70师等部。
1948年9月改为第二兵团。
历任军长:邱清泉四.整编第8军1947年11月以整编第八师等部编成,李弥任军长。
该军辖整8师及整9师;1948年9月改为第十三兵团。
历任军长:李弥五.整编第12军1.王靖国部的整编第12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6集团军王靖国部改编而成的整12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2.霍守义的整编第12军1947年12月编成,霍守义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十二师,该军于1948年7月在兖州地区被歼。
历任军长:霍守义六.整编第16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8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16军,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辖第34军和第43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七.整编第18军1947年10月成立,胡琏任军长。
该军以整编第十一师为核心,下辖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十师等部队,被称为胡琏兵团,驻扎在河南漯河、驻马店。
1948年9月整编第十八军番号被撤销,部队改隶新成立的第十二兵团。
历任军长:胡琏八.整编第19军整编第十九军于1946年5月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欧震为军长,朱鼎卿为副军长。
1947年夏整编第19军番号被撤销。
历任军长:欧震九.整编第21军1947年2月以第二十集团军改编而成,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八师等部。
1947年11月5日夏被革职,该军番号亦被撤销。
历任军长:夏楚中十.整编第22军1946年9月由第十九集团军改编成该军,张雪中任军长、刘昌义、李铣任副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五十一、整编第五十二师,后整编第五十二师调隶东北行辕,该军只辖整编第五十一师。
该军于1948年9月取消番号。
历任军长:张雪中十一.整编第23军1947年5月24日成立,李良荣任军长,辖整编第二十八、整编第四十四师和整编八十三师,总兵力已相当三个军。
该军于1948年9月取消番号。
历任军长:李良荣十二.整编第24军1946年5月由第二十七集团军整编而成,李玉堂任军长,杨汉域、方先觉为副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二十、第七十二师。
不久整编第二十师拔隶郑州绥靖公署。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李玉堂十三.整编第25军1947年11月成立,黄百韬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二十五、整编第八十五师等部。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番号。
历任军长:黄百韬十四.整编第26军1946年12月由第三十一集团军整编而成,军长王仲廉。
下辖整编第三十二、整编第四十、整编第八十五师3个师。
1947年改辖整编第三、整编第三十二、整编第四十、整编第四十一、整编第六十六师。
1947年10月为增援鲁西南被困蒋军,以整编第三、整编第十师和骑兵第一旅编成第四兵团,王仲廉任司令。
后因行动迟缓。
致使鲁西南被围蒋军被歼,王被撤职。
该军撤销番号。
历任军长:王仲廉十五.整编第27军1946年12月由第32集团军整编而成的第27军,军长王敬久。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失利后,王敬久被撤职。
该军撤销番号。
历任军长:王敬久十六.整编第28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34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28军,军长李文,副军长谢辅三、李明灏、周体仁,辖第3军、第16军、第94军,隶属于保定绥靖公署。
但因为第34集团军在陇海线以北作战,集团军和所属各军均未完成整编。
十七.整编第29军1946年8月以第三十七集团军整编而成,军长刘戡,副军长王文彦、李世龙。
辖整编第十七、整编第三十六、整编第七十六、整编第十五、整编第十师等部。
1948年2月3日任命陈武为副军长。
2月底刘戡指挥所属整编第二十七、整编第九十师向人民解放军进攻,在宜川及西南瓦子街地区被歼,刘戡兵败自杀身死。
4月3日任命鲁崇义为军长。
钟松为副军长。
7月22日又任命张耀明为副军长。
辖第三军和整编第十三、整编第二十七师。
1948年9月该军被取消番号。
历任军长:刘戡,鲁崇义十八.整编第33军1946年底第33集团军改编整编第33军,并兼第3绥靖区;军长由冯治安兼任。
辖整编第59师和第77师。
1948年9月该军被取消番号。
历任军长:冯治安十九.整编第47军1947年11月第五绥靖区撤销。
孙震保举侄子孙元良为整编第47军军长,率领整编第四十一师、整编第四十七师继续在开封一带作战。
1948年8月整编第四十七军于改编成第十六兵团。
历任军长:孙元良二十.整编第96军1.陈金城部的整编第96军整编第九十六军1948年1月以整编第四十五师和整编第二师编成,陈金城任军长。
是年5月8日该军在山东胶济路战役中被歼,军长陈金城被俘。
历任军长:陈金城2.吴化文的整编第96军陈金城部整编第96军被歼后,又于1948年6月以吴化文部改编而成。
该部原为汪伪第三方面军,1947年2月该部编为整编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
1948年9月19日吴化文率所部在济南起义,后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手第三十五军。
历任军长:吴化文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师介绍根据1946年1月10日马歇尔、张群、周恩来三人军事小组签定整编军队方案,国民革命军方面接受第一阶段整军90个师计划。
国民革命军于1946年2月在南京召开整编会议,拟定整编军队方案,预定在1946年7月1日完成,计划完成90个2旅4团制整编师(预定第二期整编后余50个3团制师)。
因为派系纠纷延误时间,至6月30日内战全面爆发,实际只整编约58个师即投入战争。
整编师由军改建、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由师改建,原辖3个步兵团改为2个实编步兵团及1个只保留基干的补充训练团(简称补训团或补充团),但有部分整编旅仍辖3个实编团。
1947年末整编旅开始恢复3个实编团。
1948年将部分3旅2团制整编师改为2旅3团制,另1旅辖3个补训团名为后调旅撤回后方整补。
另在47-48年间又改编及新建部分整编师。
1948年9-10月间结束整编制度,恢复军、师番号(新疆除外)。
随着1949年9月国民革命军驻新疆部队起义,最终结束整编军制。
以下为各整编师番号,并希望修正及补充。
国民革命军荣1师(或曰9师):以8军166旅等在48年改编,辖3、166、暂26旅,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1师:1军改编,辖1、78、167旅,胡宗南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2师(未成):52军改编,辖2、25、195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2)2师:48年以45师残部等组建,辖211、213旅,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3师:10军残部和89军合并改编,辖3、20、新1旅,中央军。
47年改编,辖3、20旅。
(2)3师:原3师两次被歼灭后,48年由11师18旅等部为基干重组,辖18、75旅,陈诚中央军,半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4师:4军等部改编,辖59、90、102旅,张发奎、薛岳中央化粤军。
48年改编,辖59、90旅。
国民革命军第5师:军在47年改编,辖45、96、200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47年改编,辖45、200旅;48年扩编,辖45、46、200旅。
国民革命军第6师(未成):3军主力和原26军32师改编,辖7、32旅,胡宗南中央军。
(2)6师:原3军被歼灭后,48年由38师17旅、独立暂2旅组建,辖17、暂2旅,胡宗南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7师:7军在47年改编,辖171、172旅,李宗仁、白崇禧新桂军。
国民革命军第8师:8军在47年改编,辖42、103、166、独立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47年改编,辖42、新3、新20旅。
国民革命军第9师:2军改编,辖9、76、预2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48年改编,辖9、76旅。
国民革命军第10师:14军改编,辖10、83、85旅,陈诚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11师:18军改编,辖11、18、118旅,陈诚中央军,美械装备。
48年改编,辖11、118旅。
国民革命军第12师:12军在47年改编,辖111、112旅,东北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师(未成):13军改编,辖4、54、89旅,汤恩伯中央军,美械装备。
(2)13师:48年以17师84旅、独立135旅、76师144旅组建,辖84、135、144旅,胡宗南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14师(未成):新6军主力改编,辖22、207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15师:15军残部和独立135师合并改编,辖64、135旅,刘镇华豫军(135旅系中央军)。
48年改编,辖64、新25旅。
国民革命军第16师(未成):16军和原12军22师改编,辖22、94、109旅,胡宗南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17师:17军和3军12师改编,辖12、48、84旅,胡宗南中央军。
48年改编,辖12、48旅。
国民革命军第18师:11军改编,辖168、暂9、骑10旅,马鸿逵回军。
国民革命军第19师(未成):19军改编,辖68、暂37、暂40旅,阎锡山晋军。
国民革命军第20师:20军改编,辖133、134旅,杨森川军,半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21师:21军和50军新7师改编,辖145、146、新7旅,唐式遵川军。
48年改编,辖145、146旅。
国民革命军第22师(未成):22军及新11旅改编,辖86、新11?旅,邓宝珊陕军。
国民革命军第23师:91军和骑3军合并改编,辖191、新4、骑9旅,胡宗南中央军。
47年改编,辖191、新4旅。
国民革命军第24师:24军改编,辖136、137旅,刘文辉川军。
国民革命军第25师:25军和50军148师改编,辖40、108、148旅,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26师:26军改编,辖41、44、169旅,中央军,半美械装备。
(2)26师:原26师被歼灭后,47年由93旅等部为基干组建,辖93、193旅,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革命军第27师:27军和独立49师改编,辖31、47、49旅,胡宗南中央军。
47年改编,辖31、47旅。
国民革命军第28师:28军主力和70军80师改编,辖52、80、192旅,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48年改编,辖52、80旅。
国民革命军第29师(未成):92军改编,辖21、56、142旅,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30师:30军残部改编,辖27、30、67旅,孙连仲西北军(67旅系陈诚中央军)。
47年改编,辖27、30旅。
国民革命军第31师(未成):93军改编,辖暂18、暂20、暂22旅,龙云滇军。
国民革命军第32师:32军改编,辖139、141旅,商震晋军。
47年139旅改149旅;(2)32师:原32师被歼灭后,47年以整32师残部和新36师组建,辖141、新36旅,中央军;48年改编,辖57、新36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