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开题报告】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问题之一,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开题报告范文,旨在帮助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伤害,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降低青少年犯罪率,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希望通过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研究内容1.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2.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结合犯罪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干预等。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其犯罪原因和预防需求。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青少年犯罪案例,深入剖析犯罪原因,为预防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五、预期成果1.揭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提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3.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提供有益补充,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六、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查阅文献,了解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研究现状。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开展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实证调查。
3.第三阶段:分析调查结果,结合案例,提出预防策略。
4.第四阶段:撰写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青少年刑事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青少年刑事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而青少年
犯罪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犯罪和刑事犯罪呈现出年轻化、多发性、暴力化、聚集化等特点,对社会治安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威
胁和影响。
为此,本文拟探讨青少年刑事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选题目的
本文旨在揭示当前青少年刑事犯罪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探
讨对策,为缓解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三、选题意义
1.社会治安稳定:青少年刑事犯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
安稳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和危害。
2.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但青少年犯
罪行为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成为他们一生
的污点。
3.管理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性:同时,管理青少年犯罪也是国家的一
项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
四、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背景、选题意义、选题目的等。
第二部分:青少年刑事犯罪的存在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情况,
探讨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危害。
第三部分:青少年刑事犯罪的成因,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探讨
其根源和内在逻辑。
第四部分:青少年刑事犯罪的对策,介绍对青少年犯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第五部分:结论,总结全文,指出研究中的主要启示和结论,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管理提出建议。
开题报告未成年犯罪

开题报告未成年犯罪开题报告:未成年犯罪引言: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未成年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未成年犯本身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未成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倾向。
例如,缺乏家庭关爱、家庭暴力和家庭成员犯罪等,都可能使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社会价值观的怀疑。
2. 学校环境: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培养品德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环境不良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例如,学校暴力、欺凌和教育资源不平等等问题,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外部条件,一些社会问题可能成为未成年犯罪的诱因。
例如,经济困难、社会不公平、犯罪文化的影响等,都可能使未成年人选择犯罪来获得经济利益或满足自身需求。
二、未成年犯罪的影响1. 对受害者的伤害:未成年犯罪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
这种伤害不仅给受害者本人带来痛苦,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2. 对未成年犯本人的影响:未成年犯罪不仅破坏了未成年人的未来,也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犯罪经历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丧失学业机会、失去社会认同感,并可能使他们陷入犯罪惯性。
3. 社会影响:未成年犯罪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破坏了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同时,未成年犯罪也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治安维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应对未成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社会应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开题报告范文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开题报告范文,供研究者参考。
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
青少年犯罪不仅损害了受害者权益,还对青少年自身及其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1.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为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探讨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有效措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1.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1)个体因素:心理、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原因。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影响。
2.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净化社会风气。
(4)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
(5)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深入剖析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3.实证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教育工作者、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意见和建议。
4.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五、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理论体系。
2.提出针对性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背景: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
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严重。
与过去比较,出现了犯罪性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危害程度的一些新变化。
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目标:本文通过总结青少年犯罪的各种特点,从个体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联系实际,归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总结和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主要内容:1、国内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2、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4、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方法:关于国内外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采用数据分析法;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采用理论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伤害了无辜的人群,还损害了犯罪者自己的未来。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涉及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防范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家庭存在婚姻破裂、父母亲长期不在家、家庭成员发生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比如流行暴力、不良习气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模仿和效仿这些不良行为。
3.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自卑、自尊心过强、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青少年对外界产生敏感、矛盾和抵触心理,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4. 教育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些学校的教育环境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行为。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机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环境的改善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也至关重要。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倡导正能量,传递良好风气,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并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从家庭环境到社会环境,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稳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家庭成员吸毒等,都有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犯罪现象比较严重,或者是贫困地区,社会资源匮乏,他们就很容易接触到犯罪信息,沦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施害者。
3. 情绪管理不当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他们长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压力,而又没有合适的方式来排解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4. 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青少年正处于一个人生规划的重要阶段,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目标,就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之中,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
5. 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成绩的不佳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扰和挫折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关爱和支持,就有可能产生自卑情绪,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 提高社会资源投入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社会环境,需要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和就业等资源的覆盖率,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的资源,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导向和职业规划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析青少年犯罪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建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青少年人犯罪突出。
青少年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其一,刑事法学领域:(1)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我国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
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
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
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
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
我国青少年人有3亿多(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
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严重。
与过去比较,出现了犯罪性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危害程度的一些新变化。
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本文通过总结青少年犯罪的各种特点,从个体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联系实际,归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总结和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主要内容:1、国内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2、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4、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
关于国内外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采用数据分析法;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点,采用理论研究;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采用文献研究方法;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
1、从宏观的角度切入选题,将选题本身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
2、以事实为依据,以材料为核心,争取尽可能多的掌握原始资料,通过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搜讨剔抉,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3、用统计的方法对选题进行量化分析,更准确地认识研究的对象,使得出的结论更科学、可靠。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
[1]魏秋玲.国外青少年价值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01-205.
[2]米歇尔·费兹.青少年[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131-140.
[3]李淑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使用问题及相关法律[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
[4]周璐.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对策学[M].群众出版社,1986,58-76.
[5]徐建.青少年犯罪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2-47.
[6]卡涅斯基.未成年人犯罪的侦察和预防[M].群众出版社,1986,36-45.
[7]达尔戈娃.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问题[M].群众出版社,1985,9-18.
[8]康树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法制教育读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8-103.
[9]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03-211.
[10]黄志坚.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521-534.
[11]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17.
[12]肖建国.发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56-57.
[13]姚建龙.青少年犯罪问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4(1):1-85.
[14]Bynum thompson.Junvenile delinquency[M].Boston:Allyn and Bacon,2008,9-57.
[15]Patricia Torbet, Richard Gable, Hunter Hurst, et al. State Responses to Serious & Violent Juvenile Crime[M].Pennsylvania:Diane Pub Co,1996,13-37.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2010年 11月10日前,确定论文选题;
2010年11月30日前,完成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2010年12月30日前,完成外文资料翻译与文献综述的写作;
2011年1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2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4月20日前,完成论文的修改与定稿;
2011年5月8日前,组织毕业论文文案评阅、论文答辩。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研究的主要特点: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社会现象、特征,从而分析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以及出现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对策。
研究的创新点:
1、系统性方面:研究本选题的资料虽然多,但比较散乱、零碎,缺乏统性、条理
性
的研究。
因此,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在系统性研究方面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
2、本文注重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丰富内涵及其逻辑开展,并从相关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这一历史时期下青少年犯罪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