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治安环境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而青少年犯罪则是一件先发制人的工作。
因此,必须提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让年轻一代在良好的治安环境中成长,健康、快乐地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危险意识,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一步,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在青春期,家庭教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父母应该做到亲自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与思想,并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改正不正确的行为。
此外,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第二步,学校教育。
“教育至上”,学校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学校中通过学习,积累知识、收获成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学校也应该注重性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第三步,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青少年可以通过社会教育了解社会、了解社会规律和社会法律,并学习如何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和努力拼搏。
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公共机构等等,都可以让青少年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现实生活。
第四步,公共环境。
向公众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是政府的职责之一。
公共环境的建设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状况的发展。
政府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安全、文明、托管型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多种的选择,避免走向犯罪。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立足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公共环境的各个方面,多方面、全方面地加强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各方面加强了解青少年心理,了解他们肆意嬉戏、探索的心态,加强宣传教育,让青少年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希望接下来全社会都能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让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共同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它不仅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和成长,更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伤害了无辜的人群,还损害了犯罪者自己的未来。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涉及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防范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家庭存在婚姻破裂、父母亲长期不在家、家庭成员发生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比如流行暴力、不良习气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模仿和效仿这些不良行为。
3.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自卑、自尊心过强、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青少年对外界产生敏感、矛盾和抵触心理,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4. 教育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些学校的教育环境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行为。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机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环境的改善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也至关重要。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倡导正能量,传递良好风气,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并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怎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怎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前,⼈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公害”。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店铺⼩编为你详细解析。
怎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提⾼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的第⼀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分重要的作⽤。
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活环境,给青少年⼉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投⼊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
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雅的兴趣爱好,注重⾔传⾝教,与⼦⼥建⽴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对未成年⼈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的计划措施来提⾼家长的素质,⽐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母对⼦⼥的教育责任。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的原则。
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教育的每⼀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都是德育⼯作者,要真正履⾏德育教育职责。
学校不仅要关⼼品学兼优的尖⼦⽣,同时还要给后进⽣更多的关爱。
在具体⼯作中必须从以下⼏⽅⾯做起:⼀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
⼆是加强学⽣的道德教育。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正确的世界观、⼈⽣观,树⽴远⼤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努⼒提⾼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的重任。
三、要动员全社会的⼒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要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青少年法制教育⼒度。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哪些预防青少年犯罪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如今,我国的犯罪人员年龄呈现偏小的趋势,不少犯罪都是由青少年实施的。
青少年在身体与心理上的发展可能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
在此,我们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作具体介绍。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1、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
对一个家庭来说,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他的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
否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等他长大了才发现,就晚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理。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较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人,对人有礼貌,而这点却恰恰让我们许多父母给忽视的。
试想,一个从来不懂得礼貌,又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在生活中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吗?其次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不要盲目营造“家庭民主”,要注意如何去爱孩子,要理解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特别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多给孩子鼓励。
不放任,也不死板,既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温爱,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
这才是真正和谐、文明的家庭。
2、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赞颂美德,而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体罚),但要合理而适度。
教师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候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3、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预防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等角度,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社会环境原因青少年犯罪往往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逐步上升。
首先,经济困境使得一些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培养机会,迫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城市的竞争压力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使得青少年缺乏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寻求刺激和成就感的方式往往是从犯罪开始。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应该从社会层面出发。
首先,加强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养资源,帮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摆脱经济困境。
其次,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为青少年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最后,加强城市治理,提高社会的安全感,降低犯罪的诱因。
二、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模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关注度不够、亲子交流不足的家庭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家庭成员行为模范低下,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
而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孩子的家庭,则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
首先,鼓励父母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提供针对家庭困难的支持和帮助,减轻经济压力和工作负担,使得父母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成长。
最后,提供父母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三、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学校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缺乏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使得学校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治安、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不和睦等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活困扰,推动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缺乏爱与关怀,或者存在家庭暴力、成员离异等问题,青少年容易陷入情感空虚和对社会的不信任,从而转向犯罪。
3.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
过度强调分数和竞争,缺乏对道德伦理教育的关注,容易使一些青少年对法律和社会规则产生怀疑和不敬,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
4.媒体暴力影响:现代社会媒体发达,暴力内容在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体中随处可见。
青少年时常接触到媒体暴力的刺激,容易产生模仿和效仿的行为,误导他们对暴力行为的认知和价值观。
5.成长阶段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冲动、好奇心和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较为明显。
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冲动行事,试图通过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设立相应的司法机构和法律援助制度,保证每个青少年的权益得到保护和明确。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成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父母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爱和关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规则。
3.优质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应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
教师应树立正面榜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处于问题中的学生。
4.媒体监管:加强对媒体内容的审查与管控,限制暴力内容的传播,同时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娱乐节目和资源,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5.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公益项目和活动,增加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支持。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预防青少年犯罪。
以下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些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当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要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防止他们走向犯罪道路。
3.社会环境:社会应当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
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
4.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加大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已经犯罪的青少年,要根据其年龄、情节等因素,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避免过度惩罚。
5.自我保护: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是非,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他们要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6.社区参与:社区应当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供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帮助青少年充实业余生活,避免他们走向犯罪。
7.政府政策: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和治理。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青少年成长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习题及方法:1.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家庭教育。
解题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当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
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立功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因为心境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立功。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
(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立功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立功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立功。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一)盗窃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预防青少年犯罪前不久,我校门前面的怡乐园门口,发生了一起集体群殴事件,当时我正好上完晚自习下班,我看到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正与社会青年打架,其中一名社会青年(说是青年也就是十八、九岁)已被打倒在地,十多名学生继续殴打这名倒地的青年,我大声制止不许再打了,但对我声嘶力竭的喊声,这些学生却置若罔闻,我尽力阻拦,却无法阻挡数十只拳脚的“狂轰烂炸”般的袭击,最后直到打人者有些累了,或者感到出完气了才作罢(被打者被人扶走)。
事后听说是校内的一名学生受到几名校外的人欺负,正赶上放学学生听说后群起而攻之。
这件事不禁让我思考,现在的青少年学生都怎么了,有问题不知道采取正当的途径去解决,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作为处世的法则,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触犯法律,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1、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1犯罪数量增加。
据调查,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1.2犯罪类型多样化。
他们的罪名主要是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强奸罪,还有杀人、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20余种。
其中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
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
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
2007年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
1.3犯罪形式团伙化。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乘效应。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
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
少年“黑社会”已露端倪!1.4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
枣庄市薛城区检察院依法快速批捕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
家住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的3名少年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因无钱上网心生歹念,于2008年1月3日,携带匕首窜至江苏省徐州市,预谋抢劫女出租车司机。
当晚3少年对抢劫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分工,次日上午11时许,犯罪嫌疑人彬子、博子、华子在徐州市里租乘一辆红色捷达出租车前往薛城,当车行至店韩路周营镇中李庄村路口时,博子和彬子手持匕首朝女司机胸腹部、背部和头部连捅二十余刀,致使女司机因失血性休克当场死亡。
3少年在抢劫被害人的黑色长虹牌手机一部及出租车钥匙后,逃跑。
从犯罪的过程看,三人与成人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计划,详细的分工并准备一定的犯罪工具,抢劫杀人后进行弃尸等等。
智能化是指青少年在犯罪中所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并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
例如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
并且犯罪青少年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作案前精心准备,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和转移证据。
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本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报案,该公司在交纳上网费时,发现在北京电报局的163上网帐号被人盗用,累计损失达40余万元。
经公安部门认真排查,终于将本市第一个黑客——在校大学生卢某抓获。
实际上,现在很多制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
1.5犯罪动机、目的比较单纯,犯罪多带有突发性和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很少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北京一名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目的的单纯性、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2、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1主观原因。
2.1.1青少年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的时期。
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
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
而许多检察官在办理“校园犯罪”案件时也发现,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众多青少年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青少年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青少年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如少年犯许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某祖籍莆田,其父母在尤溪经商,许某的家庭十分富裕。
他平时只知玩乐,不思念书;上初中时就经常邀集一群狐朋狗友上馆馆吃喝,还时常到麻将馆里小赌一番。
被其父亲发觉后许某确实被父亲打了一顿,并且断了财源,没有了零花钱。
但父亲的教育丝毫没能改变许某奢侈、高消费的习惯,于是在2000年8月间与同伴们乘夜深人静,采取撬门、爬窗入室的手段,进入西滨镇多家饮食店、批发部盗取香烟、啤酒、卤味及猪脚等,价值人民币1600元。
后许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再如当前社会上日益盛行的“陪聊”、傍款和卖淫等现象,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2.2.2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
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青少年的认知产生偏差。
有些青少年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
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很多青少年学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的心态,将“绑架”、“谋杀”等行为付诸实践的。
还有的学生效仿影视中黑社会的情景学人做老大,别的同学稍有“冒犯”手下的兄弟就会替他出气。
曾有资料记载,一个女孩子模仿《嘉丽》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还有的人效仿小说中的情节,在杀人之后,沾着鲜血在墙上留下“谋杀”二字。
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这其中,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目前网吧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屡屡违反相关规定,本来“禁止接纳未成年人”和“零点断线”是网吧的行业规范,可涉案网吧几乎无一例外违反了此规定,甚至容留未成年人吃住在网吧。
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由于管理存在漏洞,许多色情电影、暴力游戏、非法论坛屡见不鲜,这些暴力、色情的信息能够被青少年轻易获取,又由于青少年人生经历短浅,他们由此而想入非非,不务正业,走上犯罪道路。
可以说,这些少年犯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
2.2.3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将追求升学率作为最高目标,单纯按照成绩单将学生分类定级,区别对待,为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教学环境,对“双差生”就采取放任自流甚至拒绝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此外,一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校方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
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2.2.4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