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2011122161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二物价水平和失业的衡量三流量与存量四利率与现值第一章导论关于数据的经典语句见word文件2011122162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第一章导论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二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生产法四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五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六gdp与社会福利西蒙库兹涅茨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 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 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政策配合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波动时 ,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 合。例如,在应对通货紧缩时,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实 践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配合对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 重要意义。
05 国际经济部门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完整版

GDP增长率、失业率、通 货膨胀率等主要指标
01
03 02
各类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比较分析
01
财政政策效果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影响总需求 和总供给
产业政策效果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和转型升级
03
02
货币政策效果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 投资和消费
区域政策效果
通过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和实现均衡发展
用于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制定 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编制步骤
包括交易分类、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和汇总等。
注意事项
需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标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汇率决定理论及影响因素剖析
汇率决定理论
影响因素
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 际收支理论等。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政 府干预等。
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稳定国际 贸易和投资,但可能牺牲货币 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制度有 利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国际收 支自动调节,但可能加剧汇率 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
改革进程回顾
包括汇率并轨、参考一篮子货币、扩大汇率 浮动区间等。
改革成效评估
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 方面进行评估。
宏观经济学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 • 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税收制度 •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制度选择 •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调整策略
01
CATALOGUE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特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01
03 02
各类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比较分析
01
财政政策效果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影响总需求 和总供给
产业政策效果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和转型升级
03
02
货币政策效果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 投资和消费
区域政策效果
通过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和实现均衡发展
用于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制定 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编制步骤
包括交易分类、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和汇总等。
注意事项
需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标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汇率决定理论及影响因素剖析
汇率决定理论
影响因素
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 际收支理论等。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政 府干预等。
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稳定国际 贸易和投资,但可能牺牲货币 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制度有 利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国际收 支自动调节,但可能加剧汇率 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
改革进程回顾
包括汇率并轨、参考一篮子货币、扩大汇率 浮动区间等。
改革成效评估
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 方面进行评估。
宏观经济学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 • 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税收制度 •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制度选择 •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调整策略
01
CATALOGUE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特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经济学宏观经济PPT课件

03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货币职能与货币政策工具
01
02
03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 金、利率政策、再贴现和 汇率政策等。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中、银行的银行 和政府的银行。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
0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实践
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解释国家 间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贸易政策类型
包括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分析不同 政策的实践效果。
国际贸易组织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 2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 记录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 交易。
0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 和。
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 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也称分配 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支出法是从
中央银行运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息
(二)经济学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
1、重商主义:法国的蒙可莱田 英国的海尔斯等
——提出:货币差额论 、货币、商业、利息
2、古典经济学: 英国的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法国的魁奈等
(三)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经济学:萨伊、马尔萨斯 庞巴维克(心理学派) 帕累托(数理学派) 马歇尔(剑桥学派)
消费(C) 产品市场
厂商
居民
收入(DI)
投资I
产品市场 消费C
厂商
储蓄S
银行
居民
要素报酬收入
结论: 消费与投资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即Y=C+I; 扩张经济的因素 即 注入因素:投资(I); 收缩经济的因素即漏出因素:储蓄(S)
实际的GNP是按不变的基年价格评价经济中的物品 与劳务的价值。
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两种产品,他们在1990年和1991 年的产量与价格如下:
产品 90年产量 90年价格 91年产量 91年价格
A 100
1
150
2
B 50
2
100
3
计算:1990年的名义与实际GNP
1991年的名义与实际GNP
1990年的名义GNP=1*100+2*50=200 1990年的实际GNP= 1*100+2*50=200 1991年的名义GNP=2*150+3*100=600 1991年的实际GNP= 1*150+2*100=350 物价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1990—1991年价格水平变化(价格指数) =1991年的名义GNP/1991年的实际GNP =600/350 =171
(三)两套体系:MPS与SNA体系
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适应于:高度计划经济制度
最早应用于:前苏联、古巴、蒙古、前东欧各国、 中国
核心指标:社会总产值(一国在一定时期物质生 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价值。工 业、农业、建筑业、货运业、邮电业、商业)
第三篇 专题篇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含义是什么? 二、经济学是什么? 三、经济学的两大分支 四、学一点经济学说史 五、方法、体制、政策
一、经济(economy)是什么含义?
(一)
——节俭、节约
站在宏观角度考察各主体的作用:
居民:为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厂商得到报酬; 用厂商的报酬(收入)消费
厂商:使用居民提供的生产要素并支付报酬; 提供商品与劳务,购买厂房、机器等(投资)
政府:提供特殊商品与劳务,并支付报酬; 购买厂商的产品与劳务形成消费和投资; 向居民与厂商收税
国外:购买出口商品和提供进口商品
投资含固定资产投资及储备增加 哪一部分需求在GDP中的比重大?
三、五个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关系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 net of national products )
NNP=GNP-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1、微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 费与生产调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项政策。 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反托拉斯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支持价格,产业政策等)
2、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总需求、总供 给调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以及对国民生产 总值的影响。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率、税收、 国债、赤字政策等)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 本章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出发点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总量的计算方法 三、五个经济总量的关系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定义:定义和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套方 法
(二)作用: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测 算、描述、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完整数据
中间产品:是指处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已经退出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 使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of domestic products)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 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名义的GNP与实际的GNP:
名义的GNP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 的价值。
2、现代经济学:
主流:凯恩斯《通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
其他学派: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发展趋势:实用化、精密化、微观化
五、方法、体制、政策 (一)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经济学(positive)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 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 能符合这些标准。
试计算:NNP、X-M、Tn、PDI、S
习题三:
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单位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31.8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4.6
折旧287.3
产品和劳务进口316.5
雇员报酬1596.3
财产所有者收入130.6
个人消费支出1672.8 公司利润182.7
营业税212.3
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534.7
宏观经济学教案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地位、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点)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 ( 两个体系)
第二篇 核心篇
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45℃线分析) ——财政政策
第四章 修正凯恩斯模型(IS-LM分析) ——货币政策
第五章 完整凯恩斯模型(AD-AS分析) ——供给政策
第六章 开放凯恩斯模型(BP线分析) ——汇率政策
市场价值:凡通过市场交易并具有市场价格的生产
活动
生产性非市场交易(家庭主妇劳务)
非生产的市场交易(中间交易、非法交易金融交 易、转移支付)
社会成本(技术、闲暇、污染) 收入结构(贫富悬殊) 重复计算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 增加值之和
含折旧
(二)收入法: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政府津贴+折旧 (三)支出法: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 国外部门净购买
货币市场—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决定 —货币政策
总供给分析:要素市场—总供求模型 —供给政策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总需求分析:第三章与第四章 总需求分析的前提:生产能力闲置
价格水平不变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第三章分析前提:不考虑货币市场 只考虑产品市场
一、两部门模型 前提:只存在厂商与居民;
GNP=NNP=NI=PI=PDI 投资为外生变量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1、居民收入全部消费 2、居民有储蓄
(二)体制
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
1、市场经济制度:由市场上的价格的调节 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资 源的充分利用。
2、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由市场上的 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 生产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
3、混合经济制度:用两只手鼓掌
(三)政策
学以致用的科学
1982年研制,1992年正式实施 主要指标:1、GDP
2、GNP=总投资+总消费+净出口 3、总投资=民间+政府 4、总消费=个人+社会
习题一:
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资本消耗补偿 356.4 社会保险税253.0 个人所得税402.1 个人租金收入34.1 政府转移支付347.5 个人消费支出1961.9
——内容: 1、什么因素决定产出? 2、怎样使产出增加?产出增加有规律? 3、为什么出现通货膨胀?
——对象:总量、价格水平
四、学一点经济学说史
(一)经济学思想(萌芽): 1、奴隶社会:古希腊的色诺芬《雅典的收入》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政治论》 ——提出:交换、使用价值、财富、分工、 家庭
2、封建社会:意大利的阿奎那《神学大全》) ——提出:交换、公平价格、效用、商品、
国内私人投资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339.8
要求:用支出法计算GNP、NNP及NI,用收入法计算NI。
第二篇 核心篇 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四章 修正凯恩斯模型 第五章 完整凯恩斯模型 第六章 开放凯恩斯模型
分析思路: 静态分析
总需求分析:产品市场—两部门(消费政策) —三部门(财政政策) —四部门(对外贸易政策)
生产者 产品 棉农 棉花 纺纱厂 棉纱 织布厂 棉布 印染厂 花布 服装厂 服装
合计
总产出 增加值 1000 1000 1400 400 2000 600 2800 800 3800 1000
11000
3800
特点:含三产 无中间投入重复计算 易比较
生产一斤大米或一斤白糖,哪一个对GDP的贡献大?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是什么?
(二)经济学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
1、重商主义:法国的蒙可莱田 英国的海尔斯等
——提出:货币差额论 、货币、商业、利息
2、古典经济学: 英国的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 法国的魁奈等
(三)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经济学:萨伊、马尔萨斯 庞巴维克(心理学派) 帕累托(数理学派) 马歇尔(剑桥学派)
消费(C) 产品市场
厂商
居民
收入(DI)
投资I
产品市场 消费C
厂商
储蓄S
银行
居民
要素报酬收入
结论: 消费与投资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即Y=C+I; 扩张经济的因素 即 注入因素:投资(I); 收缩经济的因素即漏出因素:储蓄(S)
实际的GNP是按不变的基年价格评价经济中的物品 与劳务的价值。
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两种产品,他们在1990年和1991 年的产量与价格如下:
产品 90年产量 90年价格 91年产量 91年价格
A 100
1
150
2
B 50
2
100
3
计算:1990年的名义与实际GNP
1991年的名义与实际GNP
1990年的名义GNP=1*100+2*50=200 1990年的实际GNP= 1*100+2*50=200 1991年的名义GNP=2*150+3*100=600 1991年的实际GNP= 1*150+2*100=350 物价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1990—1991年价格水平变化(价格指数) =1991年的名义GNP/1991年的实际GNP =600/350 =171
(三)两套体系:MPS与SNA体系
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适应于:高度计划经济制度
最早应用于:前苏联、古巴、蒙古、前东欧各国、 中国
核心指标:社会总产值(一国在一定时期物质生 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生产性劳务的价值。工 业、农业、建筑业、货运业、邮电业、商业)
第三篇 专题篇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含义是什么? 二、经济学是什么? 三、经济学的两大分支 四、学一点经济学说史 五、方法、体制、政策
一、经济(economy)是什么含义?
(一)
——节俭、节约
站在宏观角度考察各主体的作用:
居民:为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厂商得到报酬; 用厂商的报酬(收入)消费
厂商:使用居民提供的生产要素并支付报酬; 提供商品与劳务,购买厂房、机器等(投资)
政府:提供特殊商品与劳务,并支付报酬; 购买厂商的产品与劳务形成消费和投资; 向居民与厂商收税
国外:购买出口商品和提供进口商品
投资含固定资产投资及储备增加 哪一部分需求在GDP中的比重大?
三、五个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关系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 net of national products )
NNP=GNP-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1、微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 费与生产调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项政策。 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反托拉斯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支持价格,产业政策等)
2、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总需求、总供 给调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以及对国民生产 总值的影响。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率、税收、 国债、赤字政策等)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 本章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出发点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总量的计算方法 三、五个经济总量的关系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定义:定义和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套方 法
(二)作用: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测 算、描述、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完整数据
中间产品:是指处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已经退出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 使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of domestic products)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 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名义的GNP与实际的GNP:
名义的GNP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 的价值。
2、现代经济学:
主流:凯恩斯《通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
其他学派: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发展趋势:实用化、精密化、微观化
五、方法、体制、政策 (一)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经济学(positive)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 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 能符合这些标准。
试计算:NNP、X-M、Tn、PDI、S
习题三:
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单位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31.8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4.6
折旧287.3
产品和劳务进口316.5
雇员报酬1596.3
财产所有者收入130.6
个人消费支出1672.8 公司利润182.7
营业税212.3
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534.7
宏观经济学教案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地位、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点)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 ( 两个体系)
第二篇 核心篇
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45℃线分析) ——财政政策
第四章 修正凯恩斯模型(IS-LM分析) ——货币政策
第五章 完整凯恩斯模型(AD-AS分析) ——供给政策
第六章 开放凯恩斯模型(BP线分析) ——汇率政策
市场价值:凡通过市场交易并具有市场价格的生产
活动
生产性非市场交易(家庭主妇劳务)
非生产的市场交易(中间交易、非法交易金融交 易、转移支付)
社会成本(技术、闲暇、污染) 收入结构(贫富悬殊) 重复计算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 增加值之和
含折旧
(二)收入法: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政府津贴+折旧 (三)支出法: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 国外部门净购买
货币市场—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均衡与利率决定 —货币政策
总供给分析:要素市场—总供求模型 —供给政策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总需求分析:第三章与第四章 总需求分析的前提:生产能力闲置
价格水平不变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第三章分析前提:不考虑货币市场 只考虑产品市场
一、两部门模型 前提:只存在厂商与居民;
GNP=NNP=NI=PI=PDI 投资为外生变量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1、居民收入全部消费 2、居民有储蓄
(二)体制
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
1、市场经济制度:由市场上的价格的调节 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资 源的充分利用。
2、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由市场上的 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 生产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
3、混合经济制度:用两只手鼓掌
(三)政策
学以致用的科学
1982年研制,1992年正式实施 主要指标:1、GDP
2、GNP=总投资+总消费+净出口 3、总投资=民间+政府 4、总消费=个人+社会
习题一:
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资本消耗补偿 356.4 社会保险税253.0 个人所得税402.1 个人租金收入34.1 政府转移支付347.5 个人消费支出1961.9
——内容: 1、什么因素决定产出? 2、怎样使产出增加?产出增加有规律? 3、为什么出现通货膨胀?
——对象:总量、价格水平
四、学一点经济学说史
(一)经济学思想(萌芽): 1、奴隶社会:古希腊的色诺芬《雅典的收入》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政治论》 ——提出:交换、使用价值、财富、分工、 家庭
2、封建社会:意大利的阿奎那《神学大全》) ——提出:交换、公平价格、效用、商品、
国内私人投资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339.8
要求:用支出法计算GNP、NNP及NI,用收入法计算NI。
第二篇 核心篇 第三章 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四章 修正凯恩斯模型 第五章 完整凯恩斯模型 第六章 开放凯恩斯模型
分析思路: 静态分析
总需求分析:产品市场—两部门(消费政策) —三部门(财政政策) —四部门(对外贸易政策)
生产者 产品 棉农 棉花 纺纱厂 棉纱 织布厂 棉布 印染厂 花布 服装厂 服装
合计
总产出 增加值 1000 1000 1400 400 2000 600 2800 800 3800 1000
11000
3800
特点:含三产 无中间投入重复计算 易比较
生产一斤大米或一斤白糖,哪一个对GDP的贡献大?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