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防护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

减少农业活动中汞的使用
推广低汞或无汞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活动中 汞的使用量。
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汞排放
3
加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汞的 排放。
汞污染的治理
开展汞污染源调查
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进行汞污染源调查,掌握汞污染状况和排 放情况。
推广先进的汞污染治理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 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汞污染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汞污染排放标准和 法规,限制汞污染的排放。
完善汞污染监管体系,加强对 重点行业和地区的监管力度, 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建立科学的汞污染评价和考核 体系,定期对汞污染防治工作 进行评估和监督。
感谢您的观看
认识。
加强汞污染与生态系统 、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 研究,为有效防治汞污
染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汞污染全球范围的 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汞污染
问题。
创新汞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汞污染治理技术,包 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提升汞污染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避免食用高汞食品
鱼类
部分鱼类,尤其是大型肉食性鱼类,如金枪鱼、鳕鱼等,可能含 有高浓度的汞。孕妇和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或限制食用。
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如肝、肾、脾等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汞,因此应谨慎食 用或避免食用。
高汞地区生产的食品
某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当地食品中汞含量较高,应避 免食用或购买时需谨慎选择。
汞的释放途径主要包括工业废 水、废气排放、垃圾焚烧等。
此外,汞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范文(二篇)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范文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汞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汞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
在人体内,汞容易积累并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
长期接触高浓度汞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颤抖、智力下降、行为异常等症状。
此外,汞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导致心脏病、呼吸困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汞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汞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长期存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汞被生物体吸收后会累积在食物链的高级消费者中,造成食物链的汞污染。
这种汞污染很容易进入人类的食物中,再被人体吸收,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汞还会通过大气降水转化为有机汞,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范围。
针对汞的危害,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首先,加强汞排放监管和治理。
制定严格的汞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废弃物处理场等重点行业的监管,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存在严重汞排放的企业,应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积极开展汞污染的治理工作。
对于已经发生汞污染的区域,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受污染的区域和程度。
然后,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包括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清除受污染的废物等,以减少汞的排放和进一步的污染传播。
另外,加强汞中毒的防治和救治工作。
加强对从事与汞相关行业的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测和培训,提高其对汞危害和防护知识的了解。
对于发现汞中毒病例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治和康复,以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此外,还需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可以降低对汞等有毒物质的依赖,减少其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汞的危害不可忽视,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
为了减少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汞排放监管和治理,积极开展治理工作,加强汞中毒的防治和救治工作,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接触汞的生产工人应注意防治汞污染

接触汞的生产工人应注意防治汞污染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金属,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接触汞的生产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密切注意防治汞污染,以保护自身的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触汞的生产工人应注意的防治汞污染进行详细介绍。
一、了解汞的危害及防护常识1. 了解汞的性质和特点:汞是一种有毒金属,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溶解性,同时也容易在环境中累积。
2. 掌握常见的汞中毒症状:接触汞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嗜睡、精神恍惚、意识障碍等。
3. 了解汞的常见途径:通过吸入汞蒸气、食入汞污染食物、皮肤接触以及不慎溅入眼睛等方式都可能导致汞中毒。
4. 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汞的工作环境中,工人应使用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最大程度减少接触汞的机会。
二、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设备1. 确保作业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室内的汞蒸气。
如果作业场所通风不佳,可以考虑安装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设备,增加空气流动。
2. 保持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清洁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在进行需要高温操作的工作时,特别要注意通风设备的运作,避免汞蒸气大量释放。
三、正确使用汞的工具和设备1. 使用专门设计的汞控制设备和工具,减少汞的蒸发和溢出。
例如,在汞温度计的使用中,应使用特制的口罩包裹汞,以减少挥发。
2. 避免使用汞量过大的设备,尽可能使用替代物或其他无毒金属的工具。
3. 在使用任何含汞装置之前,要事先检查是否漏汞或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四、加强个人防护措施1.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工人应经常洗手,并注意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手部,以减少汞残留。
特别是在工作结束后、用餐前后、上厕所之后等时刻应注意洗手。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汞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 避免直接接触汞:工人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汞的机会,如避免用手触摸汞,使用工具操作汞等。
汞中毒防护措施

汞中毒防护措施
汞是一种有毒物质,接触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汞中毒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在处理含汞物质时,戴上耐化学品的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汞接触皮肤和眼睛。
2. 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在可能产生汞蒸气的环境中,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颗粒物过滤面罩或供气式呼吸器,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3. 避免直接接触: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含汞物质,特别是汞短杆、粉末或液体。
4.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使用含汞物质的容器或工具来储存或接触食物。
汞可能会释放到食物中,导致食物污染。
5. 定期清洁和通风:定期清洁可能受到汞污染的区域,包括地板、工作台和工具等。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以降低汞蒸气的浓度。
6. 安全处理废弃物:将废弃的含汞物质妥善处理。
跟当地相关规定,将其交给专门机构或进行正确的废物处理。
7. 接受培训和教育:接受关于汞中毒防护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汞的危害和正确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您怀疑自己已经接触到高浓度的汞或出现了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怀疑。
及早处理和治疗可以减轻中毒的影响。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它的存在和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汞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首先,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影响:汞可通过吸入或摄入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
重度汞中毒可引起颤抖、昏迷、抑郁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2. 生殖系统影响:汞可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男性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对女性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3. 免疫系统影响:汞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发育影响:孕期暴露于汞的胎儿可能导致大脑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先天性畸形。
其次,汞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包括:1. 水体污染:工业生产中的汞排放、医疗废水中的含汞废液等都可能导致水体污染。
汞在水中很难降解,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进一步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2. 大气污染:燃烧煤炭等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汞蒸气,进入大气中。
随着积累,汞蒸气可能降落到地表,被生物吸收入体。
在面对汞的危害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各国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汞的排放和使用进行限制,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2. 发展环保技术:开展汞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例如煤炭清洁燃烧技术、有害废气处理技术等,减少对汞的排放。
3. 加强工业监管: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汞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汞危害的认知,引导人们减少使用含汞产品,逐步实现无汞产品的替代。
总之,汞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风险。
我们应加强对汞的监管,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努力减少对汞的排放和使用,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农药使用、废水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多种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它们具有潜在的生物积累性,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命。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金属,常见于水铅管、油漆、电池、陶瓷等物品中。
铅在人体内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长期暴露于铅中可以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认知发展障碍、贫血、肾功能受损和生殖系统问题。
汞对人体的危害: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常见于灯泡、温度计、压力计等物品中。
汞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和肺部疾病。
镉对人体的危害: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镉。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镉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癌症和生殖系统问题。
砷对人体的危害: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砷。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砷可以导致皮肤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为了预防铅、汞、镉和砷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减少与含有这些重金属的物品接触,尤其是长期接触,例如不使用含铅油漆的物品,避免接触含汞的产品,选择不含镉的农产品,避免饮用受砷污染的地下水。
2.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优质的食品和饮用水,尽量避免食用渔产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加强饮食平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钙、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中这些重金属的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这些重金属危害的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含有重金属的物品,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企业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汞泄漏管理制度

汞泄漏管理制度一、前言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具有很高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一旦泄漏或进入环境,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汞泄漏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汞的危害性、汞泄漏的原因、汞泄漏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汞的危害性1.汞的毒性汞对人体具有很高的毒性,能够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一旦进入体内,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头晕、记忆减退、肌肉无力、肝肾损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2.汞的生物蓄积性汞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通过生物链不断传递,从而引起生物蓄积。
当人类摄入受汞污染的食物,也会引起内部汞的积累,增加了患疾病的风险。
3.汞对环境的危害汞释放到环境中后,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量汞的积累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产生长期的危害。
三、汞泄漏的原因1.设备损坏在生产、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汞容器、管道等设备可能由于老化、腐蚀、机械磨损等原因而发生破损或泄漏。
2.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运输、转移、灌装等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汞泄漏。
3.意外事件火灾、地震、爆炸等意外事件可能引发设备破损、管道爆裂等,导致汞泄漏。
四、汞泄漏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人体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有效管理汞泄漏可以减少人体对汞的暴露,避免可能引发的严重健康危害。
2.保护环境汞是生态系统的毒素,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有效管理汞泄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环境的健康。
3.减少经济损失汞泄漏引发的环境污染、健康问题等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效管理汞泄漏可以避免这些潜在的损失。
4.法律要求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毒物质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于汞泄漏也有相应的法律要求。
建立有效的汞泄漏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不违反法律法规,避免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汞泄漏管理制度的建立1.建立汞泄漏管理的责任制度企业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汞泄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统筹和组织。
金属汞的污染,危害与处理

金属汞的污染,危害与处理背景介绍金属汞是一种无色、无味、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污染物质。
它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包括游离态汞、有机汞和无机汞。
金属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危害分析金属汞会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
它的毒性可以通过口、皮肤、呼吸道吸入等途径被人体吸收。
当金属汞进入人体后,会由于其亲水性强而容易汇集在肾、肝、肺及脾等内脏器官中,从而对这些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此外,金属汞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水中汞有着高度的蓄积性,可以被生物吸收,并逐渐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放大作用”,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被消灭。
处理方法为了降低金属汞的污染,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金属汞污染处理方式: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出色的吸附作用,对于有机汞和元素汞都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将活性炭加入到含有金属汞的废水中,可以有效地将其中的金属汞吸附掉。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属汞具有亲水性较强的特点,在水中的作用力很大,因此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有限,需要不断进行更换。
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和废水中的汞去除过程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交换。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逆性强,吸附容量大,而且可以利用一定的条件对难以去除的游离态汞进行中和或还原,有效地去除了废水中的金属汞。
3.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对金属汞进行分解和转化。
该方法适用于对于有机汞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国内外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开展有关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实用的金属汞污染治理方法。
结论金属汞污染已经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金属汞的污染程度,减少它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力减少治理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损害,真正做到治理与保护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防护
摘要:汞是危害人体健康极大的重金属,并且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已成为跨越国界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本文对汞的性状,目前汞的来源,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汞污染如何防护等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汞,来源,污染,现状,危害,防护
引言: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广泛地分布在地壳表层,加之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与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
但汞也是一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的金属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
为此,了解汞,认识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学会如何防护汞污染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
正文:
一、汞的简介
汞(mercury,Hg),又称水银,常温下呈银白色液体,熔点为-38.87℃,是正常大气压力的常温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游离存在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辰砂、甘汞及其他几种矿中。
它是一种生命体非必需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单质汞(水银)、无机汞和有机汞等几种形式。
汞的内聚力很强,在空气中稳定,但易蒸发,汞蒸气及汞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汞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于科学仪器及汞锅炉、汞泵及汞气灯等,还可以做催化剂、颜料、涂料等,有的还作为药物,口服、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布时均可引起中毒。
二、汞污染的来源
汞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天然释放和人为两个方面。
汞的自然来源较人为因素复杂,主要包括火山与地热活动,岩石风化等。
这种自然因素引起的汞污染通常占到汞排放总量的1/4。
火力发电、垃圾焚烧和其它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水泥、冶金等工业过程则是现阶段全球人为汞污染的重要来源。
汞污染主要的人为来源有:采矿、运输和加工含汞的矿石;排放工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由电池制造业、汞合金和催化剂产生的汞废弃物污染;燃料、固体废弃物的燃烧;农业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含汞肥料和农和农药;实验室汞的排放等。
三、我国汞污染的现状
我国汞资源总保有储量8.14万吨,居世界第三,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用汞量最大的国家,同时,我国又是全球范围大气汞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我国
汞矿、金矿、氯碱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地区的汞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包括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
土法炼汞地区,空气汞浓度超过居住区大气汞浓度标准17.5-2646.3倍,生活饮用水超过卫生标准 1-3倍,作物可食用部分汞含量超标几十到几百倍。
我国城市地区大气和土壤汞污染也是很严重的,超标比例逐年上升。
四、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汞,尤其是甲基汞对人体和动物的毒害。
20世纪60—80年代,各国学者对人为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汞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甲基汞对人体毒害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了甲基汞可以通过水生食物链富集放大,在高营养级生物中高度富集和甲基汞能通过人体血障和脑障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危害的认识。
微量的汞在人体内不致引起危害,可经尿、粪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如数量过多,即可损害人体健康。
汞和汞盐都是危险的有毒物质,严重的汞盐中毒可以破坏人体内脏的机能,常常表现为呕吐现象,牙床肿胀,发生齿龈炎症,心脏机能衰退(脉搏减弱,体温降低,昏晕),HgCL2的致死剂量为0.3g。
汞毒可分为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三种。
金属汞和无机汞损伤肝脏和肾脏,但一般不在身体内长时间停留而形成积累性中毒。
有机汞如Hg(CH3)2等不仅毒性高,能伤害大脑,而且比较稳定,在人体内停留的半寿命长达70天之久,所以即使剂量很少也可累积致毒。
大多数汞化合物在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就可转化成Hg(CH3)2。
汞及汞的化合物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而被吸收,工矿中引起的职业中毒,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汞蒸气或汞化合物的气溶胶所治。
金属汞不易被消化道吸收,汞的无机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率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一般较低。
有机汞摄入体内后98%被吸收,不易排出,可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而逐渐累积(主要是脑组织和肝脏)。
尤其是烷基汞对肌体产生慢性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称为“水俣病”,烷基汞能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使人类甚至胎儿期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先天性水俣病)Hg(CH3)2中毒者并有染色体断裂的现象。
汞可以进入人体毛发,毛发内汞含量能反映身体的汞负荷量,将头发分段分析其汞含量,能反映不同时期汞的吸收量。
普通人发汞含量平均在2.5ug/g左右。
据估计,如成人发中汞含量达50ug/g或红细胞为0.4ug/g时,即可发生中毒并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
因此毛发中汞含量也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慢性汞中毒初期缺乏明显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机能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症。
急性中毒主要发生于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气之后,接触浓度大约在1-3mg/m3的含汞气,数小时即可发病,起病急剧,最初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低或中等强度发热等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明显的口腔炎及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口内金属味,牙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压根松动、流涎、以及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水样便或大便带血等,部分病人可于发病后1-3天出现汞毒性皮炎,表现为红色斑疹、血疹,以躯干及四肢为多,有融合倾向,少数严重病人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胸透两肺下部可见模糊阴影,尿汞增高,并可能有蛋白尿及肝肿大,口吸汞盐(常见为升汞),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汞毒性肾炎及急性口腔炎。
由于汞盐对胃肠道黏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因而表现为剧烈的恶心和呕吐,吐出物常伴有血性粘液。
剧烈的腹痛呈阵发性的加剧,也可有腹泻,排出粘液或带血等结肠炎症状。
汞中毒肾炎一般在中毒后4-10日发生,严重者1-2天即可出现。
临床上初期表现为腰痛,出现少尿或无尿,尿中有蛋白和血。
重者呈坏死性肾病,最后可由于肾功能衰歇(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五、汞污染的治理与防护
(一)具体的治理方法与措施
针对汞污染的污染环境状况及污染产生的危害等诸多问题,有关专家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汞总量目标、采用削减汞污染技术、加大各用汞行业管理力度等措施,在治理汞污染的同时,严防新的汞污染产生。
第一,建立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
目前的环境污染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带来的。
因此,为减缓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制定、推行有利于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
第二,完善有关法规控制汞排放总量。
排污许可证是环境保护管理机关为实
现总量控制目标而限制污染源排放程序的法律表现形式,其中总量控制为排污许可证奠定了基础,而排污许可证又成为实施总量控制的有利工具。
我国汞的法规标准制定及实施应充分考虑总量控制。
第三,加大治理燃煤大气排汞技术力度。
一是洗煤,洗去煤中汞30%-41%,第二步是燃烧烟气除尘,这一步能除汞15%-18%,第三步是脱硫,利用脱硫技术,附加一定设备,能去除30.35%左右的汞。
目前,我国的洗煤比例太低,只占5%。
因此,应大力提高洗煤的比例,这方面应有政策扶持。
第四,加强对汞行业、汞污染排放源的管理。
第五,对新污染源进行研究并制定标准。
目前,除行业排放外,新的汞污染源是燃煤排放,而燃煤向大气中的排放很难控制。
由于我国对燃煤排放汞的研究刚起步,还需对燃煤汞排放做进一步的研究,为燃煤汞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除此以外,应该提倡使用无汞电池,或是加强环保宣传,使人们了解汞电池对环境及自身的危害,合理妥善处理用的电池。
(二)日常防护
除了从事汞生产的专业人群,对普通百姓来讲,对汞产品的使用或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汞污染。
所以,需增强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从以下3方面加以注意:
1、选用漂白、祛斑化妆品要慎之又慎。
要选好的品牌,看清有无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
2、购买荧光灯时,买弯不买直,买细不买粗。
就是说,首选节能灯;若买直管型的,就买灯管细的。
废弃时,千万不要摔破荧光灯管,应当和废旧电池一样回收,或作为危险废物单独处理。
3、补牙时,患者可要求尽量避免使用银汞合金材料,或将多余的银汞合金收集在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器皿内。
医护人员应加强诊疗室通风换气,储汞瓶要严密封闭。
(三)汞中毒的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然后将衣服用塑料袋包裹好,以防止乱扔,造成二次污染。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一定要快。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慢性中毒者应脱离进一步接触。
6、急救完毕后都应进一步就医,以确定是否有其他损害!
参考文献
徐蕴程欣《环境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秦祥《玻璃工业中汞的污染及治理》
毛达《警惕身边的汞》
杨厚玲《浅谈身边的汞污染及预防措施》
曹会兰《汞的污染和危害》
王云彩《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江苏氯碱《汞污染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