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心包穿刺作业指导书

心包穿刺作业指导书

1.适应症
1.1心包炎伴积液,需抽液检查确定病因者。

1.2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症状者.
1.3心包内注射药物用于治疗。

2.禁忌症
以心脏扩大为主积液量很少者。

3. 术前准备
3.1 明确心包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2 精神紧张者可在穿刺前予安定5-10mg肌注。

3.3 通过超声定位,在体表做好标记。

3.4 准备心包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器材,无菌试管。

4. 操作方法
4.1 体位:坐位或半卧位。

4.2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在剑突下:剑突与左肋弓交角处,穿刺针与腹壁呈
30-40度角,紧贴胸骨后向上向后方刺入,深度约4-8cm。

4.3 穿刺时针头边进边吸,有穿刺抵抗感消失后停止进针,抽液时随时夹住
胶管,以免空气进入心包。

4.4 穿刺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如出现ST段抬高或出现室性早搏、室速提
示损伤心肌,应立即退回。

5. 注意事项
5.1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

5.2 抽液时应缓慢,第一次抽液在100ml以内,以后每次抽300-500ml。

5.3如穿刺过程病人出现不适、心跳加快、冷汗、头晕、气短等应立即停止
操作。

5.4术毕拔出针头,局部以消毒纱布覆盖,记抽液量、颜色、性质,并留标
本送检。

5.5 病情危重,有出血倾向或有严重肺气肿者,操作时应谨慎小心。

6.相关支持文件
6.1 《内科学》第四版 2000年李斌
6.2 《外科学》第四版 1995年黄家驷
6.3 《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第四版 1995年陈伟明。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心脏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心脏穿刺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以下是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 检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 为患者准备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体位固定和清洁术野。

- 必要时与相关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确认患者的病史和诊断。

2. 气体穿刺
- 清洁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注意针的长度和直径。

- 针头应与体表垂直并且指向心尖,逐渐将针头插入心脏。

-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 液体穿刺
- 准备合适的穿刺点。

- 使用适当的穿刺针和导管,插入心脏。

- 检查穿刺针的位置,确保针尖在合适的位置。

- 小心慢慢地推进导管,直至所需深度。

- 进行必要的监测,确保液体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空气穿刺
- 准备适当的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注意针的长度和直径。

- 小心插入针头,逐渐将其推进至所需深度。

-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操作后注意事项
- 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和观察,控制出血和感染风险。

- 记录操作过程和患者病情变化,便于后续评估和诊断。

请注意,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施心脏穿刺技术前接受适当的培训。

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具体操作。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今日下午15:00行心包穿刺留置引流术,术前由心超指导定位,进针,定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处为穿刺点,确定垂直进针位,在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90次/分,血压140/80mmHg,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0ml注射器抽2%普鲁卡因5ml,在穿刺点处行皮丘局麻,并深入皮下沿心包穿刺的预定行针途径浸润局麻至心包,用5ml注射器抽吸1ml生理盐水,接16-18号薄壁短斜面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感心包膜被突破和抽出心包积液(血性),停止进针,固定穿刺针位置,撤下注射器,通过穿刺针将J型导引钢丝送入到心包腔适当深度,约15cm左右,随即快速退出穿刺针并将导引钢丝留在原位,用深静脉扩张管沿导引钢丝插入至心包壁层即退出,随后将导管头部穿过导引钢丝,导管远端露出导引钢丝并握紧,靠近皮肤位置处握紧导管,沿导引钢丝轻轻扭动送入猪尾导管到达15cm适当深度,此时握住导管固定于皮肤,均匀用力将导引钢丝抽出,将导丝撤出导管后导管远端接注射器,回抽心包积液通畅流出,抽取血性心包积液约500ml,送心包积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抽后同时注入甲强龙20mg,且生理盐水20ml封管,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术程顺利,术中患者未诉不适,心电监护未见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现象,术后常规彩超检查:心包积液明显减少,可见留置管于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术后常规拍X线片排除气胸及核实导管位置。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慢性心包积液,积液量可达1~2L而无明显心包填塞征象,但急性心包积液(血),积液量达60~200ml时便可出现心包填塞表现,出现心包填塞时,应紧急穿刺抽液。

一、适应证紧急心包穿刺的唯一指征是大量积液伴心包填塞;心包穿刺也适于对心包积液进行病因诊断,抽取心包积液做有关检验。

复苏时无脉电活动(PEA)者,排除了PEA的其他病因,并疑为心包积液(血)所致者,也宜做心包穿刺。

二、禁忌证对有明确心包填塞征象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心包穿刺无绝对禁忌;但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伴有未校正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则是心包穿刺的绝对禁忌证。

少量心包积液、局灶性或包裹性积液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也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

对创伤性心包积液(血),应行紧急开胸手术,同时应积极液体复苏,保证充分血容量。

三、主要器械消毒剂如聚维碘酮,局麻药(1%利多卡因),穿刺针(可用套管针,一般法氏6~10号即可),无菌巾、纱布,监护仪,注射器,集液器或袋等。

四、穿刺操作(1)患者准备:穿刺前向患者充分解释,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合作,方可穿刺。

穿刺进针前应充分体检,如条件允许,应拍摄胸片,做心脏超声检查和定位。

给予无创血压和心电监护,吸氧、动脉氧饱和度监测。

若时间允许,应常规插胃管,以排除胃内胃物或气体,防止穿刺误伤胃。

(2)患者体位:患者取半卧位,30°~45°,这样有利于心脏靠近前胸壁,如患者无法半卧,可采取仰卧位。

(3)穿刺定位:剑突下;右胸骨旁;左胸骨旁(剑突下进路);左或右侧第5肋间胸骨旁(胸骨旁进路);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尖途径)(图2-3)。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左胸骨旁或剑突下。

(4)穿刺操作: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拟穿刺部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进行穿刺。

如咳嗽明显可给予适量镇静剂。

穿刺时一般用20ml注射器接穿刺针,并预吸5ml无菌生理盐水再进行穿刺。

1)心前区穿刺: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界处(心浊音界内侧进行),针尖向内、上、后方刺入,边进针边回抽,抽出液体时停止进针,如用套管针,可固定穿刺针并将套管向内推进,然后拔出穿刺针,留置套管接注射器完成抽液。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象出现。

【准备工作】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知情同意书签字,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3、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消毒药品、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 左右,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

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

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

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常规皮肤消毒。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30ml 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胶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十.抽岀液体则应送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常规检查及抗原检 测。
谢谢观看
心包穿刺术
基本介绍
心包穿刺术对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大价值。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为感 染、外伤、心包或心内手术后、尿毒症等。当发现心包积液时应进行诊断性心包穿 刺,当穿刺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时应进行心包引流术。
穿刺部位
一.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以内1.01.5cm处。
二.剑左缘穿刺时,针头向上向左与额面及矢状面分 别成30〜45角进针,针尖指向乳头方向。当针头穿过心包 时,术者会有一种抵抗力突然消失的感觉。
八.在进针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心电变化,若ST段突然升高或期 前收缩频频岀现,或T波突然倒置,说明针尖已触及心肌。
九.抽出液体若为血性应放于清洁的试管内观察10分钟,如液 体静置10分钟后不凝固,则证明为心包内液体;如10分钟后 血液凝固则证明血液来自心腔。
WPS OFFICE
器械
一.20号腰穿针一个。 二.50ml注射器两个,5ml注射器一个。 三.19号聚乙烯引流导管两条。 四.培养管及普通化验标本管若干。 五.有良好接地线的心电图机。
方法
一.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血小板计数。 二.患儿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0-20° 三.联好心电图各肢导联。 四.将腰穿针通过橡胶导管接上注射器。 五.以2%利多卡因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六.肋间穿刺时,在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以内约1cm处进针,针尖自下向上向内向后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 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少者不宜进行。
(三)术前准备
• 有心包积液, 用超声波确定穿刺部位。
• 2.器械与药物无菌心包穿刺包(与胸腔穿 刺包相同)、消毒手套、量筒、容器、 1~2%普鲁卡因、及需用的药物等。
(四)操作方法
• 1. 体位 • 2.穿刺部位 • 3.操作步骤
1. 体位
• 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坐位。
2.穿刺部位
• (1)胸骨下穿刺 • (2)心前区穿刺
(1)胸骨下穿刺
• 取胸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刺点。 • 穿刺方向与腹前壁成45°角,针刺向上、
后、中。 • 缓慢推进,边进针边抽吸,至吸出液体
时即停止前进,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 状动脉
(2)心前区穿刺
学、细胞学检查。
(五)注意事项
• 1. 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发现异常时,酌情处 理或停止操作。
• 2.穿刺过程中患者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 3.抽液过程中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以免空气
进入心包腔,抽液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超 过500ml。为减轻急性心包填塞症状,可抽 500~1000ml,抽液时多过快可导致心脏急性 扩张或回心血量过多而引起肺水肿。
• 4.术后静卧,每半小时测一次脉搏、血压,共4 次,以后每1小时一次,共观察24小时。
• 于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 2cm,针自下向上、后方刺入心包腔。
心穿刺点
3.操作步骤
• 皮肤常规消毒、麻醉、穿刺前检查器械 是否正常完好,针头、空针及乳胶管是 否通畅。
• 抽出液体后,助手协助固定针头,直至 将心包腔内液体基本抽尽。
• 拔出穿刺针,局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 抽出液体根据需要分别作细菌学、生化
心包穿刺术
• 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 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 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简介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用于获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

它是通过在胸壁上特定位置穿刺进入心包腔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区域,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包裹工具。

2. 定位:使用超声波成像等技术辅助定位心脏位置,特别是心包位置。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

4. 引导针穿刺:将引导针插入胸壁并引导到心包腔内。

5. 穿刺:在引导针引导下,使用针刺穿刺心包,并及时确认是否进入心包腔。

6. 抽取样本:通过穿刺针抽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将其收集到合适的中。

7. 结束操作:拔出针头,为穿刺点贴上敷料,观察患者有无不
适反应。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需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 在穿刺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 抽取样本后,应及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测。

-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小感染的风险。

可能的并发症
- 感染:穿刺操作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血肿:穿刺针头插入心包腔时,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 心律失常:穿刺操作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刺激,引发心
律失常。

结论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

在进行该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心包腔内液体样本的诊断或治疗,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穿刺术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

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
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
2、解除心包填塞;
3、心包积脓的治疗;
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

2.医学|教育罔搜集整理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l、10ml、2ml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准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
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
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 4)首次抽液量以100ml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 5)若抽出液体为血性积液,应先抽出3~5ml,如放置5~10min不凝固,再行抽液。

( 6)术中若病人感到不适,如心跳加快、出冷汗、头晕、气短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急救准备。

(7)术后静卧4h,测脉搏、血压,每30min/1次,共4次,以后24h内,每2~4h测量1次。

( 8)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9)冲洗导管每日一次,以防导管堵塞。

【流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