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术目的和技术操作规程
心包穿刺作业指导书

1.适应症
1.1心包炎伴积液,需抽液检查确定病因者。
1.2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症状者.
1.3心包内注射药物用于治疗。
2.禁忌症
以心脏扩大为主积液量很少者。
3. 术前准备
3.1 明确心包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2 精神紧张者可在穿刺前予安定5-10mg肌注。
3.3 通过超声定位,在体表做好标记。
3.4 准备心包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器材,无菌试管。
4. 操作方法
4.1 体位:坐位或半卧位。
4.2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在剑突下:剑突与左肋弓交角处,穿刺针与腹壁呈
30-40度角,紧贴胸骨后向上向后方刺入,深度约4-8cm。
4.3 穿刺时针头边进边吸,有穿刺抵抗感消失后停止进针,抽液时随时夹住
胶管,以免空气进入心包。
4.4 穿刺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如出现ST段抬高或出现室性早搏、室速提
示损伤心肌,应立即退回。
5. 注意事项
5.1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
5.2 抽液时应缓慢,第一次抽液在100ml以内,以后每次抽300-500ml。
5.3如穿刺过程病人出现不适、心跳加快、冷汗、头晕、气短等应立即停止
操作。
5.4术毕拔出针头,局部以消毒纱布覆盖,记抽液量、颜色、性质,并留标
本送检。
5.5 病情危重,有出血倾向或有严重肺气肿者,操作时应谨慎小心。
6.相关支持文件
6.1 《内科学》第四版 2000年李斌
6.2 《外科学》第四版 1995年黄家驷
6.3 《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第四版 1995年陈伟明。
心包穿刺

穿刺部位
注意事项
(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2)进针速度要慢,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 (2)进针速度要慢,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 体,如未见液体,针头亦无心脏搏动感时尚可缓缓边进 边抽。若针头有心脏搏动感应立即将针头稍后退,换另 一方向抽取,避免损伤心及心的血管。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 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 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 助手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 有虚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穿刺,将病人置于平卧位, 并给予适当处理。 (5)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医情况。 (5)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医情况。 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下进行心包弃刺。
心包穿刺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海
心包穿刺术
► 心包穿刺术是借助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
的诊疗技术。
适应证► 引流ຫໍສະໝຸດ 包腔内积液,降低心包腔内压,是急性心包壤塞症的急救措施。 ► 通过穿刺抽取心包积液,作生化测定,涂 片寻找细茵和病理细胞、作结核杆菌或其 他细菌培养,以鉴别诊断各种性质的心包 疾病。 ► 通过心包穿刺,注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 洽疗,
心包穿刺术应用解剖
►
6.心包 为包裹心脏及其大血管根部的密闭性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 6.心包 为包裹心脏及其大血管根部的密闭性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 (1)纤维性心包 为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膜。根据部位分四部分: 膈部:以纤维层与膈穿刺时穿经此部。 胸肋部:此部大部分被左、 (1)纤维性心包 为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膜。根据部位分四部分:①膈部:以纤维层与膈穿刺时穿经此部。②胸肋部:此部大部分被左、 右肺及左、右胸膜的前缘遮盖,在胸中心键和一小部分肌质紧密相贴,胸骨下心包骨下部的左半及左侧第4 肋软骨的胸骨端, 右肺及左、右胸膜的前缘遮盖,在胸中心键和一小部分肌质紧密相贴,胸骨下心包骨下部的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的胸骨端, 直接与胸前壁相贴,此区域称心包游离部(心包裸区) 在左侧壁胸膜的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反折线距胸骨左缘的距离为:4、 直接与胸前壁相贴,此区域称心包游离部(心包裸区)。在左侧壁胸膜的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反折线距胸骨左缘的距离为:4、5肋间 成人约0.4~0.5cm,新生儿约0.5~0.7cm。所以,在心前区做心包穿刺时,常有伤及胸膜的可能,应予以注意。 外侧部: 隙,成人约0.4~0.5cm,新生儿约0.5~0.7cm。所以,在心前区做心包穿刺时,常有伤及胸膜的可能,应予以注意。③外侧部: 被纵隔胸膜覆盖,两者之间有脯神经及心包膈血管通过。 后部: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食管、主动脉胸部(胸主动脉)相连。 被纵隔胸膜覆盖,两者之间有脯神经及心包膈血管通过。④后部: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食管、主动脉胸部(胸主动脉)相连。 (2)浆膜性心包 由浆膜构成,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心肌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至纤维性心包的内面,形成壁层。 (2)浆膜性心包 由浆膜构成,分脏、壁两层。脏层紧贴心肌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至纤维性心包的内面,形成壁层。脏、壁层相 互移行形成密闭潜在腔隙称心包腔。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量浆液,以减少心搏动时脏、壁层的摩擦。病理情况下,分泌屋增多, 互移行形成密闭潜在腔隙称心包腔。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量浆液,以减少心搏动时脏、壁层的摩擦。病理情况下,分泌屋增多, 即心包腔积液。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脏,心浊音界扩大,听诊时心音减弱。壁层心包在纤维性心包的胸肋部内面移行为脯部处, 即心包腔积液。大量积液可压迫心脏,心浊音界扩大,听诊时心音减弱。壁层心包在纤维性心包的胸肋部内面移行为脯部处,形 成一隐窝,其深度为1 2cm,不被心脏所充满,称心包前下羹寸是心包积液游留处,为心包腔穿刺的适宜部位; 成一隐窝,其深度为1~2cm,不被心脏所充满,称心包前下羹寸是心包积液游留处,为心包腔穿刺的适宜部位;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常用穿刺部位有两个。 1.部位选择 常用穿刺部位有两个。 (1)心前区穿刺点 于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左缘向内1 2cm处 沿第6肋上缘向内向后指向脊柱进针。 (1)心前区穿刺点 于左侧第5肋间隙,心浊音界左缘向内1~2cm处,沿第6肋上缘向内向后指向脊柱进针。此部位操作技术较胸 骨下穿刺点的难度小,但不适于化脓性心包炎或渗出液体较少的心包炎穿刺。 骨下穿刺点的难度小,但不适于化脓性心包炎或渗出液体较少的心包炎穿刺。 (2)胸骨下穿刺点 取左侧肋弓角作为胸骨下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角度为30o~450,针刺向上、 (2)胸骨下穿刺点 取左侧肋弓角作为胸骨下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角度为30o~450,针刺向上、后、内,达心包腔底部;针头边 达心包腔底部; 进边吸,至吸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 进边吸,至吸出液体时即停止前进。 2.体姿参考 多取坐位或半卧位。 2.体姿参考 多取坐位或半卧位。 3.穿经结构 3.穿经结构 (1)心前区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胸大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 (1)心前区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胸大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胸内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 针深度成人约2 3cm。 针深度成人约2~3cm。 (2)胸骨下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腹直肌、脯肌胸肋部、脯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 (2)胸骨下穿刺点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腹直肌、脯肌胸肋部、脯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 5cm。 约3~5cm。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1)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掌握好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2)进针速度要慢 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体,如未见液体,针头亦无心脏搏动感时尚可缓缓边进边抽。 (2)进针速度要慢,当有进入心包腔的感觉后即回抽有无液体,如未见液体,针头亦无心脏搏动感时尚可缓缓边进边抽。若针头 进针速度要慢, 有心脏搏动感应立即将针头稍后退,换另一方向抽取,避免损伤心及心的血管。 有心脏搏动感应立即将针头稍后退,换另一方向抽取,避免损伤心及心的血管。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 (3)抽液速度宜缓慢,首次抽液量以100m1左右为宜,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避免抽液过多导致心急性扩张。助手应注意 抽液速度宜缓慢 左右为宜 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 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有虚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穿刺,将病人置于平卧位, (4)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心律、心率变化,如有虚脱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穿刺,将病人置于平卧位,并给予适当处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 理。 (5)术后静卧 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 呼吸及血医情况。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下进行心包弃刺。 (5)术后静卧,24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医情况。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下进行心包弃刺。 术后静卧, 小时内严密观察脉搏、 此方法较为安全。用一根两端带银夹的导线,连接在胸导联和穿刺针上,接好地线,检查机器确无漏电。 此方法较为安全。用一根两端带银夹的导线,连接在胸导联和穿刺针上,接好地线,检查机器确无漏电。穿刺中严密观察心电图 变化,一旦出现ST段抬高或室性心律失常 表示针尖刺到心脏,应立即退针。穿刺部位、层次等同前。 段抬高或室性心律失常, 变化,一旦出现ST段抬高或室性心律失常,表示针尖刺到心脏,应立即退针。穿刺部位、层次等同前。
心包穿刺术

心包穿刺术
今日下午15:00行心包穿刺留置引流术,术前由心超指导定位,进针,定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处为穿刺点,确定垂直进针位,在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90次/分,血压140/80mmHg,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0ml注射器抽2%普鲁卡因5ml,在穿刺点处行皮丘局麻,并深入皮下沿心包穿刺的预定行针途径浸润局麻至心包,用5ml注射器抽吸1ml生理盐水,接16-18号薄壁短斜面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感心包膜被突破和抽出心包积液(血性),停止进针,固定穿刺针位置,撤下注射器,通过穿刺针将J型导引钢丝送入到心包腔适当深度,约15cm左右,随即快速退出穿刺针并将导引钢丝留在原位,用深静脉扩张管沿导引钢丝插入至心包壁层即退出,随后将导管头部穿过导引钢丝,导管远端露出导引钢丝并握紧,靠近皮肤位置处握紧导管,沿导引钢丝轻轻扭动送入猪尾导管到达15cm适当深度,此时握住导管固定于皮肤,均匀用力将导引钢丝抽出,将导丝撤出导管后导管远端接注射器,回抽心包积液通畅流出,抽取血性心包积液约500ml,送心包积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抽后同时注入甲强龙20mg,且生理盐水20ml封管,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术程顺利,术中患者未诉不适,心电监护未见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现象,术后常规彩超检查:心包积液明显减少,可见留置管于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术后常规拍X线片排除气胸及核实导管位置。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

急诊医学科心包穿刺术操作技术慢性心包积液,积液量可达1~2L而无明显心包填塞征象,但急性心包积液(血),积液量达60~200ml时便可出现心包填塞表现,出现心包填塞时,应紧急穿刺抽液。
一、适应证紧急心包穿刺的唯一指征是大量积液伴心包填塞;心包穿刺也适于对心包积液进行病因诊断,抽取心包积液做有关检验。
复苏时无脉电活动(PEA)者,排除了PEA的其他病因,并疑为心包积液(血)所致者,也宜做心包穿刺。
二、禁忌证对有明确心包填塞征象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心包穿刺无绝对禁忌;但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伴有未校正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则是心包穿刺的绝对禁忌证。
少量心包积液、局灶性或包裹性积液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也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
对创伤性心包积液(血),应行紧急开胸手术,同时应积极液体复苏,保证充分血容量。
三、主要器械消毒剂如聚维碘酮,局麻药(1%利多卡因),穿刺针(可用套管针,一般法氏6~10号即可),无菌巾、纱布,监护仪,注射器,集液器或袋等。
四、穿刺操作(1)患者准备:穿刺前向患者充分解释,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合作,方可穿刺。
穿刺进针前应充分体检,如条件允许,应拍摄胸片,做心脏超声检查和定位。
给予无创血压和心电监护,吸氧、动脉氧饱和度监测。
若时间允许,应常规插胃管,以排除胃内胃物或气体,防止穿刺误伤胃。
(2)患者体位:患者取半卧位,30°~45°,这样有利于心脏靠近前胸壁,如患者无法半卧,可采取仰卧位。
(3)穿刺定位:剑突下;右胸骨旁;左胸骨旁(剑突下进路);左或右侧第5肋间胸骨旁(胸骨旁进路);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尖途径)(图2-3)。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左胸骨旁或剑突下。
(4)穿刺操作: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拟穿刺部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进行穿刺。
如咳嗽明显可给予适量镇静剂。
穿刺时一般用20ml注射器接穿刺针,并预吸5ml无菌生理盐水再进行穿刺。
1)心前区穿刺: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界处(心浊音界内侧进行),针尖向内、上、后方刺入,边进针边回抽,抽出液体时停止进针,如用套管针,可固定穿刺针并将套管向内推进,然后拔出穿刺针,留置套管接注射器完成抽液。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象出现。
【准备工作】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知情同意书签字,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3、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消毒药品、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 左右,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
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
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
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常规皮肤消毒。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30ml 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胶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心包穿刺术

(三)术前准备
• 有心包积液, 用超声波确定穿刺部位。
• 2.器械与药物无菌心包穿刺包(与胸腔穿 刺包相同)、消毒手套、量筒、容器、 1~2%普鲁卡因、及需用的药物等。
(四)操作方法
• 1. 体位 • 2.穿刺部位 • 3.操作步骤
1. 体位
• 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坐位。
2.穿刺部位
• (1)胸骨下穿刺 • (2)心前区穿刺
(1)胸骨下穿刺
• 取胸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处为穿刺点。 • 穿刺方向与腹前壁成45°角,针刺向上、
后、中。 • 缓慢推进,边进针边抽吸,至吸出液体
时即停止前进,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 状动脉
(2)心前区穿刺
学、细胞学检查。
(五)注意事项
• 1. 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发现异常时,酌情处 理或停止操作。
• 2.穿刺过程中患者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 3.抽液过程中应注意随时夹闭胶管,以免空气
进入心包腔,抽液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超 过500ml。为减轻急性心包填塞症状,可抽 500~1000ml,抽液时多过快可导致心脏急性 扩张或回心血量过多而引起肺水肿。
• 4.术后静卧,每半小时测一次脉搏、血压,共4 次,以后每1小时一次,共观察24小时。
• 于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 2cm,针自下向上、后方刺入心包腔。
心穿刺点
3.操作步骤
• 皮肤常规消毒、麻醉、穿刺前检查器械 是否正常完好,针头、空针及乳胶管是 否通畅。
• 抽出液体后,助手协助固定针头,直至 将心包腔内液体基本抽尽。
• 拔出穿刺针,局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 抽出液体根据需要分别作细菌学、生化
心包穿刺术
• 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 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 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简介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用于获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
它是通过在胸壁上特定位置穿刺进入心包腔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区域,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包裹工具。
2. 定位:使用超声波成像等技术辅助定位心脏位置,特别是心包位置。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
4. 引导针穿刺:将引导针插入胸壁并引导到心包腔内。
5. 穿刺:在引导针引导下,使用针刺穿刺心包,并及时确认是否进入心包腔。
6. 抽取样本:通过穿刺针抽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将其收集到合适的中。
7. 结束操作:拔出针头,为穿刺点贴上敷料,观察患者有无不
适反应。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需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 在穿刺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 抽取样本后,应及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测。
-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小感染的风险。
可能的并发症
- 感染:穿刺操作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血肿:穿刺针头插入心包腔时,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 心律失常:穿刺操作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刺激,引发心
律失常。
结论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
在进行该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心包腔内液体样本的诊断或治疗,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技术是指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心包穿刺术在心脏破裂的诊断及缓解心脏压塞危及病情方面有重要意义,并能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或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其目的是协助诊断,如了解心包积液性质,确定病因,结合智血流动办学检查可确定部分静脉压增高原因;用于治疗,如放液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心包内注射药物等。
【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无心包穿刺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①帮助诊断,明确积液的性质及其病因。
②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③化脓性心包炎急需穿刺排脓者。
④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2)禁忌证: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②风湿性心包炎。
2.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穿刺技术要求,调节室温,遮挡患者,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及感染,清洁局部皮肤。
3. 评估用物用物是否准备齐全,符合无菌要求,心包穿刺包(针栓按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孔巾、纱布等)、手套、局部麻醉药、抢救车全套用物、标本检查试管、消毒用物一套、胶布或敷贴。
4. 操作者自身评估着装整洁符合无菌要求,熟练技术操作规程。
5.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争取患者主动配合,同时教会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配合注意点。
(2)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以了解积液情况,心电图检查,测血压,术前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实施步骤】1.核对医嘱,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性质、诊断,再次做好解释工作。
2. 患者取半坐位,常规消毒皮肤2次,待干,铺无菌孔巾。
3. 确定穿刺部位,一般穿刺点为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2cm,疑为感染性心包炎者选剑突与左肋缘交角进针,选择正确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4. 戴手套,打开穿刺包,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须做过敏试验)局部麻醉至心包壁层,穿刺针尾套有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穿刺术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
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 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
2、解除心包填塞;
3、心包积脓的治疗;
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
2.医学|教育罔搜集整理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l、10ml、2ml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准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 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
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
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 4)首次抽液量以100ml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 5)若抽出液体为血性积液,应先抽出3~5ml,如放置5~10min不凝固,再行抽液。
( 6)术中若病人感到不适,如心跳加快、出冷汗、头晕、气短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急救准备。
(7)术后静卧4h,测脉搏、血压,每30min/1次,共4次,以后24h内,每2~4h测量1次。
( 8)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9)冲洗导管每日一次,以防导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