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奇石 天下第一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为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为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展开全文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古今藏石界列为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是最古老的品牌,是最有名的品牌。
无论称“四大古石”,还是称“四大名石”,还是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实际上指的都是这四种古今奇石。
灵璧石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纪念馆內灵璧“海岳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灵璧石开发极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灵璧石为世人瞩目,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盛名久负,在供石家族中历来占据显赫的地位。
《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
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
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璧。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
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
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
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
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史

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史中国收藏及鉴赏奇石的历史由来以久。
号称古代四大名石之首的灵壁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为之痴迷,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了解一下灵壁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整体鉴赏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灵壁石因产在安徽省灵壁县而得名。
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另据《枸橼篇》载“泗水之滨多美石”。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就是人们所称的灵壁石。
唐代:灵璧石文化初步发展直至唐以前的墨人骚客、官宦达贵,在文献中对灵壁石提及的甚少。
但作为一种石文化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
春秋时代《阕子》里曾记述了“宋之愚人”因收藏奇石而遭人嘲笑的故事。
秦汉直至南北朝时期,有关赏石的记载多限于皇家宫苑和贵族园林。
被后人尊奉为赏石祖师陶渊明醉卧的‘醒石’,也并没有确指是哪一石种。
所以说,灵璧石同其它奇石一样,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唐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文人骚客,诗酒风流。
他们将奇石引向民间,引进书房客厅。
面对奇石,诗兴勃发。
灵璧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且峰峦洞壑,岩釉奇巧,清润奇秀,色彩艳丽,自然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喜好。
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是灵璧奇石的爱好者。
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东林草堂居住,常徜徉于灵壁山水之间,将奇形怪状的灵壁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白居易还在总结玩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石十德”,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为赏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灵壁石文化的繁荣期灵壁石文化在安定的唐代开始了初步的发展,进入宋代,灵壁石文化也迎来了繁荣期。
而开“痴迷型”赏石风气之先的,则是这一时代那位多愁善感,极富艺术家气质的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继承父志,置砚务官开发灵壁研山和皖南歙砚。
自此灵壁石开始名扬四海。
是时,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为稀世之宝。
白灵玉

白灵璧的白是中国第一白(破解千古之谜《和氏璧原璞就是白灵玉原石》)白灵璧石(又称白灵玉),以五彩底色为上品,以灰底,水泥底色为次之。
白灵璧,当地人又称它为白灵玉,白玉,她高贵圣洁,被远古先民推崇至尊;白玉,她超凡脱俗,被王侯将相奉为至宝;白玉,她千娇百媚,被千古风流视为珍爱。
白灵璧的白是中国白,是中国第一白,是天下第一白!灵璧石--白灵石只产在灵璧县朝阳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山中被石所包裹,是一种标准的“石包玉”,历史上从没有开采过,是一个新玉种,直到1988年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地质部和中国奇石协会联合主办的“深山寻宝活动”中才逐渐让世人认识,这也就解开了为什么和氏璧只有唯一的原因。
白灵玉的包裹石既有灰石、青石、黑磬石,也有五花石、五彩石。
总之,外表都是很粗糙的普通石头。
不要说2000多年前的楚人,就是现代高度文明、高度智慧的专业玉人,如果没有专门研究过此玉石,遇见后决不会联想到其内部藏有玉宝。
这也是卞和三献其石而历王、武王、文王均不能相信就连玉工也不能辩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据史书记载,见过和氏璧的人形容她为:“正色似素”“、“截脂胜雪”、“坐对梨花白”、“凝雪聚霜”。
这种色素白、象梨花、似白雪的玉石恰恰是对白灵玉的贴切描述。
白灵玉,又名雪花百灵玉、雪山百灵玉或高山雪花百灵玉,都因其酷似雪花而得名;还有人根据白灵玉的形状、大小及特征将其划分为大雪、中雪、小雪和碎雪等品种。
其外表就是一块很普通的常见石头,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石包玉”,否则,见多识广的一国顶级宫中玉人决不可能一见就泰然断定“石也”。
近年来,五彩灵璧石在奇石市场上大放光彩。
因它的颜色艳丽,而且五彩灵壁石主要以红色为主而红色又为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因此为大家所追捧。
白灵石作为灵璧石的一个珍稀品种,我觉得当地政府和石农没有能够好好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破坏性的开采、掠夺性的开发使白灵石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
我们有必要来重新认识白灵石在灵璧石中的地位,白灵石是灵璧石中的“公主”,她的资源比和田玉、青海玉更为稀少和珍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白灵石将以她那温润如玉、洁白凝脂的美感成为广大石友和收藏爱好者追逐的新宠。
中国灵璧奇石的历史渊源

48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人类自身的诞生、发展与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就是天然的石头,后来又发现了击石取火的奥秘,开启了人类文明史的新里程。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采用美丽的玉石制造出了玉刀、玉斧、玉环等装饰用品。
商周时期就兴起了玩石之风,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奇石已大量进入宫廷和官宦人家。
文人骚客对石至爱、见石必拜。
皇帝也以赏石为趣、置石为乐。
近代徐悲鸿赏石、张大千品石也屡有佳话流传。
中国灵璧奇石传缘于远古,慢慢向我们走来,我们开始发现它,祭拜它,赞美它,使用它……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流传于历代,兴盛于当世,它的光辉历史源远流长。
一、中国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灵璧奇石始采于殷周,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大量开采。
据《尚书·禹贡》记载,磬石山在灵璧县北70里,距泗水60里,禹时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
战国时代,把灵璧磬石当作贡品,又曰“八音石”,扣之有声,清润悦耳,音色独具,非他物所能代之。
徐州上贡的“泗滨浮磬”就是灵璧奇石。
另据《枸橼篇》记载“泗水之滨多美石”。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遣使者“以币求之”。
泗滨人获悉以“养食客数千”名满天下的孟尝君爱石,很高兴,便装了满满十车美石要送去,而孟尝君为此也亲临泗滨。
后来,这批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也是人们后来所称的灵璧奇石。
殷代古人利用灵璧磬石的独特音色制磬。
《帝王世纪》说:“舜平阳,敢谏之鼓,天下大和。
”“帝喾击磐,凤凰舒翼而舞。
”打击乐器中还有钟、专制磬等各种,《世本》说:“黄帝使伶伦造磬,垂作钟。
”“毋句作磬”。
1977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相当于夏代的石磬。
这个石磬系灵璧磬石打制而成,长60厘米。
磬的上部有一个大孔,可系绳悬挂起来。
经试验声音清脆悦耳。
1980年前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遗址的墓葬中,也发现了一件石磬,青灰色石灰岩打制,在大型墓中与鼍鼓同出。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

二、龙鳞石类
有红碗螺、灰碗螺、黄碗螺等,此石种的原始石身均有鳞状,直观感觉强, 石身觃律排列无数条龙身形体,且头、尾、完整,如切片加工,打磨石上光, 则平面显露出个个螺状环体图案,层次分明,轮廓清晰,环状色差较大。
三、五彩灵璧石类
该石色彩缤纷,黄、绛、红、青色花纹雕嵌,曲折有致,如山 川、河流、清泉、小溪、朝霞或黑云压城,洪荒无情。
挖 掘 现 场
开封龙亭公园
2013-10-28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丌利兮骓丌逝,骓丌 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漏”、“透”是指石体中出现的前后、上下贯穿的洞穴,
它们在是地质运动中形成的,大小丌等、方向各异,产生匪夷所 思的奇妙结构,即使现代高科技的仿真技术也难以伪造。 “漏” 具有幽深感和神秘感;“透”又具有通明感和空灵感。
石表面的纹理走势平缓,线条简洁。石从整体来看,是一个老子的形象,你看他银 须长飘,慈眉善目,透露出一个长者的智慧不慈祥。其下的线条又勾勒出一个姿态 笃定的和尚形象,动态逼真。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简笔勾画的观音,线条如此细柔流 畅,毫无凝滞堆涩,飘逸如行云流水,浮动着一种韵律和节奉感,“吴带当风”也 丌过如此吧!
灵璧,原名零壁。零者,无也。古代冷兵器时期,两军对垒,尤求
灵璧石 镇县之宝《钟馗神武》
灵璧石大体可分为以下6大类:
磐石类、龙鳞石类、五彩灵璧石类、花山青霜玉类、透花石 类、白灵璧石类 一、磬石类:有墨玉磬石、灰玉磬石、红玉磬石等,此类石种
也统称八音石,除颜色、形体差异较大,其石态、石质等方面7度以上,手感滑润,天然光洁,以红、黑两色组成, 深嵌体中,形美以山丘象形居多,独成一体。
五、透花石类
中国灵璧奇石

中国灵璧奇石灵璧石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璧”乃取“山川灵秀,石皆如璧”之意。
灵璧石“瘦、皱、漏、透、丑,声、色、清、奇、秀”诸美俱备,璀璨瑰玮,奇绝天下。
北宋时即列为贡品,与英石、昆石、太湖石同誉“中国四大名石”,并位居榜首。
渔沟镇是灵璧石的原产地,品种较多,资源丰富。
据地质学家考证,灵璧石产生于距今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那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海中的藻类死后与海水中的碳酸盐一起沉积,形成混杂藻类的矿石体,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色彩的花纹、图案,再经多次地壳运动(吕梁构造和燕山构造运动)的作用,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加之亿万年的雨水冲刷,灵璧石就此天成。
灵璧石储量大,品种多,分为50个大类,500多个品种。
经科学检测,灵璧石无有害辐射,符合绿色环保,含10多种微量元素,有益人体健康。
史传皇帝制钟磬,尧有八音,舜时击石附石,百兽率舞。
战国乐器曾侯乙编磬,晋代的“大乐江左”,隋代的“卧虎石”均名扬天下。
唐代有“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之说。
宋徽宗为所爱之灵璧石题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元代赵孟对灵璧石“研山”发出感叹:“巧取豪夺古来有,问君此意当如何?”明代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记述朱元璋取灵璧石制磬赐各府文庙。
清代乾隆三下江南均取到灵璧,皆因灵璧石令其心动,并亲笔御赐为“天下第一石”。
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称灵璧石为“皇石”。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
灵璧石作为第一名石,几千年来备受文人雅士、商贾名流之钟爱,怡情于赏石之中,体味其美学及文化内涵,籍以解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理念、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文化与自然在赏石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也正是智者仁人痴迷灵璧石原因之所在。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灵璧石——“天下第一石” ! 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2013-06-08 17:58:24)标签:石如此石形玩家平纹上人文化中国明代的《云林石谱》里,共记录了116种石头,而今天石头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
按照总体上的分类,分为山石和水石,其中的4大名石则是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
鉴别一块石头的好坏,主要在于3个方面——色、质、形。
不过现代和古代的标准已经相去甚远了,古时候讲究的是“透、皱、漏、瘦”,主要以太湖石为代表。
而现在,人们观赏石头讲究的是“轻、奇、古、怪”,还有一种标准是“绝、丑、旧、名”。
“奇”和“绝”是现代玩家们收集石头的首要标准。
精美的石头,可以让人浮躁的心马上安顿下来;有灵性的石头,让你有“气在为之静,神在为其凝,血在为其动,意在随之奔”的奇妙感觉。
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
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
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
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
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
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 36 峰,且各有其名。
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
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
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论灵璧石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论灵璧石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作者:朱纯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朱纯军(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灵璧石在中国观赏石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为广大赏石者追捧乐道,其排名位居观赏石之首。
但是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灵璧石文化的发展也曾有过低谷,令人不堪回首。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始复苏,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精神生活也需要找到寄托,于是赏石文化之风才渐渐苏醒,灵璧石文化的发展重新获得了机遇,进入历史上又一个高峰时期。
灵璧石已不再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享用的产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百姓的精神食粮。
灵璧石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探索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系统性和全面性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
关键词:灵璧石;灵璧石文化;当代;发展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200-02灵璧石以造型奇绝闻名于世,在中国观赏石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为广大赏石者追捧乐道,自古以来为人们把玩之首选,其排名位居观赏石之首。
有“石之堪玩者,唯灵璧石称最”之美誉。
但是在历史上对灵璧石文化的发展也曾有过低谷,令人不堪回首。
尤其是到了中华民国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致使国力衰败,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加上外国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有一次是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出现了“十年动乱”,使得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就此戛然而止。
因为人们都知道再美的石头既不能当饭填饱肚皮,也不能抵御寒冷当衣服穿,灵璧石文化的发展遭受重创。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始复苏,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赏石文化之风才渐渐苏醒,灵璧石文化的发展重新获得了机遇,进入历史上又一个高峰时期[1]。
参与灵璧石收藏、赏玩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建成开放的各种灵璧石馆、展厅和成立的官方、民间赏石团体的数量,出版和发行的论著、书刊、画册等都在以往历史上是空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靈璧奇石天下第一【图文】
靈璧奇石天下第一★★★還舊樓主2012年5月22日轉自《网易-zhangshaohua53的日志》★★★
灵璧石亦褒称"灵璧",安徽灵璧县以石得名。
灵壁石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俱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号天下第一。
据宋代杜绾云《云林石谱》载:灵璧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其状颇有婉转之势。
或多空塞,或质偏朴,或成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
石谱记载石品116种,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首述了屡璧石具有“石理嶙峻”、“青润而坚”、“扣之铿然有声”等特色。
又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载:“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皆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更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
”再明人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怪石辩一章里列有:灵璧、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七种,亦把灵璧石排在首位;并阐述了灵璧石之真伪。
其文曰:“灵璧石出绛州灵璧县,其石不在山谷,深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然不起峰,亦无岩岫。
佳者
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刃刮之略不动,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盘旋不散……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
盖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之则成屑”。
由此可见,古人对灵璧石的研究可谓详尽之至,不仅道出灵璧石之特点所以名贵之处,并详辩灵璧石的真伪之特征,实为灵璧石之知音。
由于灵璧石格高韵雅,奇美可人,集众萃于一体,乾隆皇帝也曾把灵璧石赞誉为“天下第一
石”。
正如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开头所云: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