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提问、讨论、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2)选摘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品析。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狼》,巩固课堂所学生字词。

3. 搜集与《狼》类似的故事或寓言,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拓展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推荐一些与《狼》主题相关的文章、书籍,让学生课后阅读,拓展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文学社团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九、评价机制: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3)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深刻领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情感表达。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故事的主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并能翻译课文;3、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

做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称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做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行()大窘()苫蔽()弛担()积薪()眈眈()少时()狡黠()尻尾()假寐()顷刻()意暇甚()目似瞑()(2)分别写出含下面加点词且意思与之相同的成语:①积薪(杯水车薪)②目似瞑(死不瞑目)③眈眈相向(虎视眈眈)④假寐(梦寐以求)⑤意暇甚(应接不暇)⑥断其股(悬梁刺股)⑦顾野有麦场(左顾右盼)⑧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见如故)二、课堂实施1、引狼入室——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并选择十个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些词语有何共同特点?(都含有贬义)看来狼之恶真是深入人心哪,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狼也是面目可憎。

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是什么样子的。

检查“预习检测”,分组展示并相互点评,教师订正,强调重要知识点。

同学们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特点: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交织,融为一体。

所以现在要把大家分为两队进行比拼,1至4组为一队,代表狼,5至8组为一队,代表屠户。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

六年级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狼的形象特征,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狼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待事物要有深入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特征及其寓意。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狼的形象特征的深入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狼》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狼的形象的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狼的形象特征(1)学生自主分析狼的形象特征,组内交流。

(2)教师总结狼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5. 细节描写练习(1)学生选取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狼的形象特征及其寓意。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六、教学拓展1. 课外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其他与狼有关的故事,如《狼三则》、《马说》等。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2. 比较阅读(1)教师准备一些与狼有关的寓言故事或民间传说,如《狐狸和乌鸦》、《东郭先生和狼》等。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呼家庄中学于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故事中悟出一些道理。

【课前预习】1、资料链接: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

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读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即《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2、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一、检查预习1、检查读书情况。

2、给加点字注音。

缀.()窘.()苫.()蔽成丘奔倚.()少.时()目似暝.()意暇.()甚毙.()之尻.()股假寐.()黠.()隧.()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想想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温馨提示: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理清文章思路。

狼--- 狼--- 狼--- 狼--- 狼三、合作研读,精讲点拨1、看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狼的性格特点?2、哪些地方反映了屠户的性格特点?(温馨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一下)四、情感升华,感悟道理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悟出怎样的道理?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以第一人称,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用你的心灵感受作者的心跳,用你的感情体会人物的情感。

示例:【屠户】天这么晚了,快半夜了吧。

这路上怎么一个人都没有啊?真有点阴森森的。

听说这儿常有狼出没。

可别让我碰上了。

我的心怎么这么慌呢,还是想点高兴的事吧。

今天生意做的不错。

肉卖完了,只剩点骨头了。

啊?前面有黑影在晃,不会是狼吧。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2.分角色读123段
3.在这千钧一发时间,故事如何发展?读四五段,看《杀狼图》图中有几处与情节不符合,请观察后指出来,并要在原文中找依据。四。合作探究主题
1.讲《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本文中的屠户没有重蹈农夫的覆辙,在遇狼的过程中,他有没有和农夫一样糊涂的时候呢?(板书:画骨)来,咋们再一起读2段。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听写跟狼有关成语。
二。整体感知本文。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诵读1.2段回答问题用文中原句原词证明你的回答是对的。
(1)屠户当天的生意做得好不好?
(2)那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两条狼团不团结啊?(这两狼之间有矛盾吗?)
三.积累文中重点词的意义。
1.朗读第三段,读完后我为你们翻译,老师的翻译中穿插了四处错误,要求你们辨出错误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屠户很困窘,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四面都有麦场,麦场主堆了很多杂物在里面,覆盖成了小山丘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它的下边,卸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再向前了,它们和屠户面对面地坐着。
2.
他想:狼啊狼啊,你吃了我的骨头,就放过我吧。狼啊狼啊,我们打个商量吧,我把我所有的肉骨头都给你,你吃饱了就乖乖回家吧!
它想:骨头真好吃,屠户的担子里一定还有!
猪肉骨头好吃,屠户的肉一定更好吃!狼兄,冲啊,美餐一顿人肉,此生可休矣!
3.校园暴力
4.斗争,正义,勇敢,抗争。。。。。
5.占据有利地形。
主动权被狼抓在手里。
会被另一条狼偷袭。
五.读出语气词“矣、哉、耳”嘲讽的语气。
当堂检测内容:
词语积累: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

《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狼》学案主备:李彩霞审核:鲁小花张平利侯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难点)【预习导学】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缀.行甚远()⒑一狼仍从.()2.屠大窘.()⒒并驱如故.()3.顾.野有麦场()⒓积薪.其中()4.苫蔽..成丘()⒔屠乃奔倚.其下()5.眈眈..相向()⒕目似瞑.()6.意暇.甚()⒖意将隧.入()7.其一犬.坐于前()⒗又数刀毙.之()8.一狼洞.其中()⒘止.露尻尾()9.乃悟前狼假寐.()⒙狼亦黠.矣()㈡.翻译下列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㈢.翻译课文【课堂探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聊斋志异》:二.自由朗读,组内交流要注意的字音、停顿问题。

三.分组接力赛读。

四.合作探究。

1.积累文言词语。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朗读巩固。

六.当堂清:(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 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èi()(二)、填空。

《狼》 导学案

《狼》 导学案

《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狼》,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

3、领悟文章主旨,认识狼的狡猾和屠户的勇敢机智,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翻译法: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言文。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 年,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病逝,享年 76 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zhuì)行大窘(jiǒng)苫(shàn)蔽眈(dān)眈相向少时(shǎo)径去(jìng)目似瞑(míng)意暇(xiá)甚尻(kāo)尾假寐(mèi)狼亦黠(xiá)矣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作者都德。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
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交流展示:
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
踱()督学()郝叟()()摊( )懊悔()( )
chéng fá()钥匙()()磨损
()qídăo ( )( )
哽()宛转()()
2、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懊悔:哽咽:宛转:
导学案
合作探究
阅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 ”到“ ”。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和弗郎士
的,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 ”到
“ ”。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第三部分,从“ ”到小说结尾。

写。

互动提升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检测案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情节人物特征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序幕)幼稚、怕提问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描写方法
教后小记:
课题:《最后一课》课时:二课时初审:
二审:
备课时间:主备人:备课人:序号:
【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环境描写对表现课文主题的作用。

第二课时
预习案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 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
3. 本文的作者是__ _国作家__ 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 “最后一课”指的是
导学案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交流展示: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提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举例分析。

合作探究
1.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互动提升
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提示: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谈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检测案
赏析下列语句
1、“可怜的人!”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3、“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教后小记:
赵德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