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

合集下载

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校准规范JJF(通信) 045-2020

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校准规范JJF(通信) 045-2020
频率范围:100MHz~6GHz; 功率测量范围:-55dBm~+20dBm 最大允许误差:±3.0% 5.2.2 频率计数器 频率范围:100MHz~6GHz; 准确度:1×10-7 5.2.3 NB-IoT 矢量信号发生器 频率范围:100MHz~6GHz; 输出功率电平范围:-60dBm~+10dBm 功率电平最大允许误差:±1.0dB 误差矢量幅度:<1% 5.2.4 频谱分析仪 频率范围:100MHz~20GHz; 电平测量范围:-130dBm~+30dBm 单边带相位噪声:<-125dBc/Hz(偏置频率 1MHz) 5.2.5 NB-IoT 矢量信号分析仪 频率误差测量最大允许误差:±5Hz 误差矢量幅度(EVM)测量最大允许误差:±1% 5.2.6 网络分析仪 频率范围:100MHz~6GHz 方向性:>40dB 5.2.7 功率放大器 频率范围:100MHz~6GHz 增益:>30dB 最大输出功率:>3W 5.2.8 定向耦合器 频率范围:100MHz~6GHz 方向性:>30dB 输入功率:>3W 5.2.9 测量接收机 频率范围:100MHz~6GHz 电平测量范围:-120dBm~10dBm
1
JJF(通信)045-2020 注:以上所有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 环境温度:23℃±5℃ 5.1.2 相对湿度:20%~80% 5.1.3 电源要求:220(1±10%)V、(50±1)Hz 5.1.4 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5.2 校准用设备 5.2.1 功率计
I
JJF(通信)045-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和 JJF1059.1-2012《测量不 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NB-IoT终端安全测试细则和送检指引

NB-IoT终端安全测试细则和送检指引

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标准TAF-WG4-AS****-V1.0.0:2019 NB-IoT终端安全测试细则和送检指引YY-MM-DD发布YY-MM-DD实施目 次目次 0一、适用范围 (1)二、检验依据 (1)三、检测项目一览表 (1)四、测试项目 (1)1、操作系统安全能力测试 (1)2、应用安全保护能力测试 (2)五、判定原则 (2)1、操作系统安全能力测试 (2)2、应用安全保护能力测试 (3)六、测试送检指引 (3)1、操作系统安全能力测试 (3)1.1不支持更新时的需提供的材料 (3)1.2安全措施未全部提供时的需提供的材料 (3)1.3提供安全措施时的需提供的材料 (4)1.3.1本地升级的需提供的材料 (4)1.3.1.1文档材料 (4)1.3.1.2硬件 (5)1.3.1.3软件 (5)1.3.2在线FOTA升级的需提供的材料 (5)1.4系统安全文档内容建议 (6)1.5常见问题及解答 (6)2、应用安全保护能力测试 (7)2.1需提供的材料 (7)2.1.1文档材料 (7)2.1.2测试条件 (8)2.2应用安全说明文档内容建议 (8)2.3常见问题及解答 (9)七、更新说明 (10)一、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电信终端设备中能够独立接入我国公用电信网的“移动用户终端”NB-IoT制式网络信息安全能力(通信安全部分除外),包括NB-IoT制式的无线数据终端等。

二、检验依据1.YD/T2408-2013《移动终端安全能力测试方法》2.YD/T3228-2017《移动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方法》注1:除以上标准外,产品应符合“电信条例”的相关要求;三、检测项目一览表序号检测项目测试项数备注网络信息安全1、操作系统安全能力测试12、应用安全保护能力测试4注2:本文档不包含网络信息安全中的“通信安全”测试项。

四、测试项目1、操作系统安全能力测试(标准依据:YD/T2408-2013)序号检验项目标准与要求1 4.3.1.3操作系统的更新终端提供操作系统的更新机制时,应保证执行授权的操作系统更新;终端不能保证操作系统安全的更新时,应在说明书中明示用户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评估要素

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评估要素

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评估要素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终端设备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互联网的关键节点。

然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制定物联网终端安全技术规范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但是,怎样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呢?一、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物理安全性评估物理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的稳定性: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稳定性是指设备对温度、湿度、震动、电磁处理等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稳定性,需要对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2. 设备的密封性: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密封性是指设备是否能有效防止尘埃、水分、气体和其他杂质等入侵设备内部,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性能。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密封性,需要对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杂质入侵情况进行测试。

3.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遥控性: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遥控性是指设备是否能远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设备的目的。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遥控性,需要对设备是否存在远程控制漏洞进行测试。

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安全性评估数据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的加密性: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数据需要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加密性,需要测试设备是否存在数据加密漏洞。

2. 数据的完整性: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数据需要保持完整性,避免数据在传输、存储及处理过程中受到篡改或破坏。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完整性,需要测试设备是否存在数据篡改漏洞。

3. 数据访问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数据需要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设备中的数据。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访问控制,需要测试设备是否存在数据访问控制漏洞。

三、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网络安全性评估网络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安全性: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通信数据需要进行安全传输。

评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安全性,需要测试设备是否存在通信协议漏洞。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7年8月✓ 指导方向a)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b)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 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前端ATU、扫频仪。

✓ 主要指标a)覆盖、干扰、重叠覆盖度等网络指标;b)速率、时延、成功率等主要业务指标;c)基站、小区遍历性指标。

1NB-IoT网络性能测试规范1.1室外道路测试规范NB-IoT室外道路测试主要采用NB-IoT扫频仪和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1.测试区域按照网格划分(建设区域)区域进行测试;2.测试道路城区范围:包含背街小巷在内的所有1-4级道路;交通干线:铁路(重点是高速铁路和动车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县城城区:县城城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农村及旅游景点:乡镇、行政村、旅游景点及连接道路。

3.测试路线按照指定路线进行道路遍历性测试,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减少重复道路测试;4.测试轨迹记录测试仪表需配备相应GPS设备进行测试轨迹记录。

5.测试仪表及数据处理必须使用集团集采的测试仪器仪表,数据处理采用集团自动路测平台进行统一汇总统计;6.测试速度城区保持正常行驶速度,不设置最高限速,平均车速需达到20Km/h;高速测试按照高速公路实际限速正常行驶;7.渗透率、重复率不考虑实际交通情况,渗透率需达到85%以上、重复率不得高于30%。

8.测试条件:全网下行模拟50%加扰9.测试方法和步骤1)步骤1:采用测试业务1,遍历事先选择的道路行驶路线。

遍历过程中,如果有脱网、掉线,则停车重新恢复业务。

2)步骤2:采用测试业务2,重复步骤13)步骤3:采用测试业务3,重复步骤14)步骤4:采用测试业务4,重复步骤11.2定点测试规范NB-IoT定点测试主要采用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1.测试楼宇根据城市的规模,测试楼宇的数量可不同。

nb iot原理与测试

nb iot原理与测试

nb iot原理与测试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低功耗、宽覆盖、长连接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它基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窄带调制方式进行通信,具有低延迟、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

NB-IoT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传输少量数据、低频率通信的场景,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能电表等。

NB-IoT的原理是通过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新的物理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改进,使得网络可以支持物联网设备的低功耗连接和宽覆盖。

具体来说,NB-IoT利用带宽较窄的子载波进行通信,通过采用窄带调制的方式来传输数据,使得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耗能较低。

同时,NB-IoT还引入了功率与覆盖的优化技术,可以在室内和较远的距离内提供稳定的通信连接。

为了测试NB-IoT的性能,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1. 信号覆盖测试:测试NB-IoT网络在不同地点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传输速率测试:测量NB-IoT网络在不同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上传和下载速率,以验证网络的传输性能。

3. 耗电量测试:测试NB-IoT设备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耗电量,评估设备的电池寿命和续航能力。

4. 抗干扰性测试:在有干扰信号的环境下测试NB-IoT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5. 安全性测试:测试NB-IoT网络的安全机制和数据加密算法,评估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全面评估NB-IoT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和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

中国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

中国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镇江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及经验总结城市:镇江编制单位:镇江润建NB-IOT测试项⽬组完成⽇期:2017年11⽉⼀、测试终端软件介绍1.1前台⼯具NB-IOT测试前台使⽤的终端是利尔达的B20,终端芯⽚型号为NB-IOT1.2后台⼯具客户端;U2000的安装需要按照https://132.232.49.100/cau/上⾯的操作进⾏;对前台数据进⾏罐包,罐包采⽤的软件为如下图:(miperf可以直接复制到桌⾯使⽤)miperf.rar⼆、测试终端软件安装和使⽤2.1 软件安装打开GENEX Probe V3R18C03T1_LicenseEdition⽂件夹双击安装⽂件Setup.exe,按安装提⽰正常安装即可。

安装界⾯该程序需要在 Visual C++ 2008 环境下运⾏,因此需安装此编程环境。

Visual C++ 2008 程序安装界⾯2.2软件的合法使⽤GENEX Probe 3.18软件运⾏需要软件狗或硬件狗⽀持,本⽂介绍的是软件狗版本。

在安装软件后会弹出图 3 所⽰,将 ESN 记下来发给华为⼈员申请软件狗License。

点击 Update License 将申请到的 License ⽂件导⼊即可。

License 导⼊界⾯设备连接正常后,Ddisconnect图标为红⾊,右下⾓⼿机图标为绿⾊。

2.3测试终端和驱动安装测试终端正确安装驱动后,在电脑设备管理器的端⼝中将显⽰如下2个端⼝,如下图:注:测试终端驱动CodeLoaderInstaller[适配端⼝].rar CDM21216_Setup.rar2.4设备连接驱动安装后,测试终端插⼊电脑 USB ⼝会⾃动识别,同样,GPS驱动安装好后电脑设备管理器中也有相应的端⼝,⽤于测试软件中 GPS 连接的配置。

打开PROBE软件,然后点击 Configuration→Device Management→Device Configure 窗⼝的设备连接按钮或⼯具栏的设备连接按钮(样式与 Device Configure 窗⼝的设备连接按钮相同),以及左边⼯具栏Configure 下的按钮,点击该按钮会弹出设备连接窗⼝,如下图:设备连接点击最左边的添加设备按钮,添加测试设备型号 HUEWEI NB Boudica弹出的 Add Device 窗⼝,AT port选数值⼤的那个端⼝,COM port 选数值⼩的那个端⼝,COM Baud rate 是默认值,然后点击OK,如图:添加设备同样添加 GPS 时只要在 Type ⾥⾯选 GPS 选项,Model 选 NMEA 在弹出的窗⼝把你电脑端的 GPS 端⼝填到 COM port ⾥⾯即可。

NB-IoT网测试

NB-IoT网测试

1.1NB-IoT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覆盖类指标该部分指标来源于3.1“室外道路测试规范”步骤1的测试结果,扫频仪和ATU空闲序号指标定义1覆盖率覆盖率=条件采样点/总采样点*100;NB-IoT条件采样点: RSRP >= -94dBm (密集城区)、RSRP >= -97dBm(一般城区);2平均RSRP 参考信号平均接收电平3边缘RSRP 取RSRP中CDF等于5%的值4RSRP连续弱覆盖比例NB-IoT连续弱覆盖里程/NB-IoT测试里程*100%5RSRP连续无覆盖比例NB-IoT连续无覆盖里程/NB-IoT测试里程*100%注1:覆盖率RSRP门限为,NB-IoT的验收指标(规划指标-OTA损耗-车体损耗)。

该部分指标来源于3.1“室外道路测试规范”步骤1的测试结果,扫频仪和ATU空闲态终端分别给出。

全部网格及各网格分别给出统计结果。

序号指标定义1平均RS-SINR参考信号平均接收信号与干扰噪声比2边缘RS-SINR参考信号平均接收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取CDF(累计概率分布)5%对3连续SINR质差里程占比连续SINR质差里程/NB-IoT测试里程*100%4重叠覆盖率道路重叠覆盖率 = 重叠覆盖度>=4的采样点 /总采样点 * 100%;重叠覆盖度指与最强信号电平差距在6dB范围内的电平数量,且最强信号RSRP>-89(密集城5重叠覆盖里程占比道路重叠覆里程占比 =连续重叠覆盖度>=4的里程 / 总测试里程 *6Mod3冲突比例Mod3冲突比例=Mod3冲突小区数量/测量到的邻区数量总数*100%指标来源:根据一个城市所有的定点测试结果统计(含室外和室内)下述指标,统计时需对不同的ping包大小进行区分统计。

序号指标定义MAC层上行BLER=上行总错误TB数/上行传输总TB数*100%,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6MAC层下行平均BLERMAC层下行BLER=下行总错误TB数/下行传输总TB数*100%,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7下行NPDSCH平均重复次数每次调度下行NPDSCH重复次数总和/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8上行NPUSCHFormat 1平均重复次数每次调度上行NPUSCH重复次数总和/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1上行物理层速率(含掉线)物理层总上传量(含掉线)/上传总时长(含掉线),每个点分别计算2上行物理层速率(不含掉线)物理层总上传量(不含掉线)/上传总时长(不含掉线),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3下行物理层速率(含掉线)物理层总下载量(含掉线)/下载总时长(含掉线),每个点分别计算4下行物理层速率(不含掉线)物理层总下载量(不含掉线)/下载总时长(不含掉线),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5MAC层上行平均BLER9上行MCS统计上行MCS平均值=上行码字MCS值总和/上行码字MCS上报次数,最高频率MCS占比=max(每种MCS上报个数/MCS上报个数总和),每个点分10下行MCS统计下行MCS平均值=下行码字MCS值总和/下行码字MCS上报次数,最高频率MCS占比=max(每种MCS上报个数/MCS上报个数总和),每个点分11上行NPUSCHFormat 1平均调度的子载波个数每次调度上行NPUSCH子载波数总和/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12上行NPUSCHFormat 13.75KHz的比例上行3.75KHz子载波的调度次数/总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均13上行NPUSCHFormat 13.75KHz ST的比例上行3.75KHzST子载波的调度次数/总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14上行NPUSCHFormat 115KHz ST的比例上行15KHzST子载波的调度次数/总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15上行NPUSCHFormat 115KHz MT的比例上行15KHzMT子载波的调度次数/总调度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18定点测试的Ping包成功率Ping包成功的总次数/ping包总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19定点测试的Ping包时延Ping包总时延/ping包总次数,每个点分别计算再求平均。

物联网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NB-IoT 2023最新

物联网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NB-IoT    2023最新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和缩略语 (1)5技术要求 (2)5.1物联网设备入网 (2)5.2物联网设备维测数据上报 (2)5.3物联网设备业务数据上报 (2)5.4告警上报 (2)5.5时间同步 (2)5.6可维护性 (3)5.6.1远程升级 (3)5.6.2位置定位 (3)5.6.3物联网设备软件近端升级 (3)5.6.4物联网设备日志存储、导出、读取 (3)5.6.5近端参数配置 (3)5.6.6近端参数查询 (3)5.7可靠性 (3)5.8性能 (3)5.8.1射频接收灵敏度 (3)5.8.2功耗 (3)5.9数据传输稳定性 (3)5.9.1业务上行丢包率(无重传) (3)5.9.2业务下行丢包率(无重传) (3)5.9.3业务长时间稳定 (4)5.10小区重选 (4)5.10.1物联网设备支持远程设置重选参数 (4)5.10.2物联网设备小区重选功能 (4)6测试条件 (4)6.1测试场景 (4)6.2测试环境 (4)6.3测试设备 (4)6.3.1NB-IoT网络质量分析仪 (4)6.3.2测试电脑 (5)6.3.3测试软件 (5)6.3.4测试卡 (5)6.3.5电源分析仪 (5)6.3.6IoT平台 (5)7测试方法 (5)7.1物联网设备入网 (5)7.1.1新物联网设备开机入网 (5)7.1.2物联网设备销户后再次开机入网 (6)7.1.3物联网设备开机使用漫游SIM卡入网 (6)7.2维测数据上报 (6)7.2.1基本数据上报 (7)7.3业务数据上报 (7)7.3.1业务数据周期上报 (7)7.4告警上报 (7)7.4.1预置条件 (8)7.4.2测试步骤 (8)7.4.3预期结果 (8)7.5时间同步 (8)7.5.1网络侧下发的时间同步 (8)7.6可维护性 (9)7.6.1芯片固件、模组固件远程升级(升级过程不发送上行数据) (9)7.6.2芯片固件、模组固件远程升级(升级过程发送上行数据) (9)7.6.3位置定位 (10)7.6.4物联网设备软件近端升级 (10)7.6.5物联网设备日志存储、导出、读取 (11)7.6.6近端参数配置 (11)7.6.7近端参数查询 (11)7.7可靠性 (12)7.7.1概述 (12)7.7.2物联网设备上传数据时,通信管道故障 (12)7.7.3物联网设备上传数据时,通信管道故障,再恢复 (13)7.8性能 (13)7.8.1射频接收灵敏度 (13)7.8.2功耗测试 (14)7.9数据传输稳定性 (14)7.9.1业务上行丢包率(无重传) (14)7.9.2业务下行丢包率(无重传) (15)7.9.3业务长时间稳定 (15)7.10小区重选 (16)7.10.1物联网设备支持远程设置重选参数 (16)7.10.2物联网设备小区重选功能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NB-IoT网络工作频段 (18)物联网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NB-IoT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要求、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NB-IOT网络性能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外道路测试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点测试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NB-IOT指标分析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NB-I O T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NB-I O T遍历小区及基站的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标
本测试评估规范用于网络建设初期,评估和分析各省、市的NB-IoT网络性能和网络质量。

2总体原则
1.评估应包括室外、室内多个场景,场景选择应和客户实际业务发生一致。

2.评估应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使用自动化手段进行,评估期间最大限度降低人
为干预。

3.测试评估体系根据目标,主要从“网络性能评估”维度考虑。

其核心内容、指导方向、
测试手段和主要指标如下:
核心内容
由于NB-IoT网络不支持切换,主要通过室外道路遍历测试和定点测试两种方式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网络性能指标排除了数据源、网间互联等因素,反映的是网络的极限能力,不代表客户的真实感知。

指导方向
a)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
b)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测试手段
自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前端ATU、扫频仪。

主要指标
a)覆盖、干扰、重叠覆盖度等网络指标;
b)速率、时延、成功率等主要业务指标;
c)基站、小区遍历性指标。

3NB-IoT网络性能测试规范
3.1室外道路测试规范
NB-IoT室外道路测试主要采用NB-IoT扫频仪和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
1.测试区域
按照网格划分(建设区域)区域进行测试;
2.测试道路
城区范围:包含背街小巷在内的所有1-4级道路;交通干线:铁路(重点是高速铁路和动车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县城城区:县城城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农村及旅游景点:乡镇、行政村、旅游景点及连接道路。

3.测试路线
按照指定路线进行道路遍历性测试,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减少重复道路测试;
4.测试轨迹记录
测试仪表需配备相应GPS设备进行测试轨迹记录。

5.测试仪表及数据处理
必须使用集团集采的测试仪器仪表,数据处理采用集团自动路测平台进行统一汇总统计;
6.测试速度
城区保持正常行驶速度,不设置最高限速,平均车速需达到20Km/h;高速测试按照高速公路实际限速正常行驶;
7.渗透率、重复率
不考虑实际交通情况,渗透率需达到85%以上、重复率不得高于30%。

8.测试条件:
全网下行模拟50%加扰
9.测试方法和步骤
1)步骤1:采用测试业务1,遍历事先选择的道路行驶路线。

遍历过程中,如果有脱网、
掉线,则停车重新恢复业务。

2)步骤2:采用测试业务2,重复步骤1
3)步骤3:采用测试业务3,重复步骤1
4)步骤4:采用测试业务4,重复步骤1
3.2定点测试规范
NB-IoT定点测试主要采用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
1.测试楼宇
根据城市的规模,测试楼宇的数量可不同。

楼宇数量至少需满足:
(1)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40个楼宇
(2)二线城市: 30个楼宇
(3)其他城市:20个楼宇
所选取的测试楼宇均匀分布于城市的不同网格中,测试楼宇类型包括但不仅限于党政军
机关、写字楼、居民楼、宾馆酒店、餐饮娱乐、交通枢纽、学校、大型商超。

2.测试选点
从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选择测试点,且一个城市所选取的定点场景需遍历到此城市包含的所有业务类型。

场景包括但不仅限于:
a)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弱电井、车库、地下室、水电气表间、管道井等
b)公众用户所及区域:走廊、过道、办公区、会议室、楼梯、电梯厅等
室内选点要求:
低层楼宇:五层以下楼宇选取低层,共一层,每层选择2个测试点
中层楼宇:二十层以下楼宇选取低层、高层各一层,每层选择2个测试点
高层楼宇:二十层以上楼宇选取低层、中间层、高层各一层,每层选择2个测
试点
若楼宇有地下室场景,则地下室也作为测试楼层,选择2个测试点。

室外选点:
在每个楼宇外围选择2个室外测试点,测试点尽量为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如
室外停车位
3.GPS定位:测试人员进入楼宇前需首先进入GPS定位、上报测试点。

4.测试仪表及数据处理:必须使用集团集采或业内成熟的测试仪器仪表,数据处理采用集
团自动路测平台进行统一汇总统计。

5.测试步骤
a)步骤1:在选定的测试定点上,ATU设备进行测试业务1
b)步骤2:更换为测试业务2,重复步骤1
c)步骤3:更换为测试业务3,重复步骤1
d)步骤4:更换为测试业务4,重复步骤1
序号测试业务测试内容概要
1UDP大数据量上传业务文件大小:1MByte;
定点测试,连续发包,定点持续发送3分钟以上的业
4NB-IoT指标分析规范
4.1NB-IoT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1.覆盖类指标
该部分指标来源于“室外道路测试规范”步骤1的测试结果,扫频仪和ATU空闲态终端分别给出。

全部网格及各网格分别给出统计结果。

注1:覆盖率RSRP门限为,NB-IoT的验收指标(规划指标-OTA损耗-车体损耗)。

2.干扰类指标
该部分指标来源于“室外道路测试规范”步骤1的测试结果,扫频仪和ATU空闲态终端分别给出。

全部网格及各网格分别给出统计结果。

3.调度类指标
指标来源:根据一个城市所有的定点测试结果统计(含室外和室内)下述指标,统计时需对不同的ping包大小进行区分统计。

4.移动类指标
说明1:重选时延定义,重选开始->SIB1(不跨TA List )或TAU Complete (跨
TA List ) 说明2:TA 更新时延定义,TAU Request->TAU Complete 说明3:道路测试中如有脱网则统计7,没有就不需要统计
5. 接入类指标
4.2NB-IoT遍历小区及基站的统计
本章节指标数据统计来源于“室外道路测试规范”的步骤1和“定点测试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