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合集下载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难度 非 常大 。 施 工 区总 的 构 造 特 征是 断层 多 、 皱少 , 褶 褶 且 皱均 系 断层 的伴 生构 造 ,最大 地层 倾角 2 。左 右 , 0 全 为正 断层 。从 仅 有 的钻 井 资料 看 , 内地 下 目的 区 层 自上 而下 分别 为第 四系和下 第三 系 泥灰岩 、 1 煤 、 煤 2和煤 4 最 大埋 深 为 10~50 最 大地 震 反射 , 0 2 m,
2 地震资料采集难点
21 勘 探精 度要 求 .
要 求 获得 连 续 的第 四 系底 界 面 T 反 射 和 主要 0 煤层 反 射资料 ;落实 煤层 中落 差在 5 以上 的断层 m 并解 释 出断点 ; 面位置误 差控 制在 ±1m 以 内、 平 滩海地区浅层勘探存在

系列技术 问题。结合本次地质任务 , 我们对上述 问题 进行 了初 步探索 , 得 了_些成 果 。 取
收稿 日期 :0 6 1.1 修订 日期 :0 6 1.1 2 0 .1O ; 2 0.22 作者 简介 :邸志欣 ,男 ,工程 师 ,9 8 毕业于华东地质学 院物探 专业 ,现从事 地震勘探采 集技术研究 工作 。联 系电话 :0 4 )8 34 , 19 年 (5 6 8 54 0 E mal i ii5 7 @13tm, - idz xn 17 6 . : h o 通讯地址 :2 7 0 ) ( 5 10 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地 震勘探研究所 。 + 基金项 目: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地震采集基础研究 实验室资金资助。
格 、 间采 样 率 、 空 炮检 距 、 发炮 点 密度 等 ) 小 、 激 较 激 发 药量 小 、 上气 枪 阵列 面 积小 、 合枪 数 少 , 尽 海 组 且
类型 ; 浅海水域 占工 区面积的绝大部分 , 水深范围 1 ~ 6 涨、 . 1m, 退潮明显 , 中检波器 的放置和定位 5 水

滩浅海地区浅层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滩浅海地区浅层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滩浅海地区浅层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刘治红;凡正才;朱伟强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长期以来,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主要目标多是埋深大于1000m的中深层油气藏,而针对埋深小于1000m的勘探目标(如煤层)所做的研究工作很少。

为此,针对目标煤层埋藏浅,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大,野外采集资料品质变化大,检波器漂移,变周期海底鸣震发育等特点,采用了检波器二次定位、激发接收差异校正、变周期海底鸣震压制、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获得的成果剖面保真度高,反射波目的层齐全,波的动力学特征明显,层位关系清楚。

【总页数】3页(P)
【作者】刘治红;凡正才;朱伟强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6
【相关文献】
1.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 [J], 朱伟强;刘治红;凡正才;邹云超
2.DZ地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与效果分析 [J], 罗玲
3.五号桩地区滩浅海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J], 邸志欣;丁伟;吕公河;刘怀山;段卫星;刘斌
4.“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J], 李晓兰(摘)
5.滩浅海浅层气关键技术与治理对策研究 [J], 殷庆国;张晓春;姜晓波;杨少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海煤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浅海煤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偏 离 理 论 设 计 位 置 , 海 上 采 集 的 单 炮 记 从 录 初 至 轨 迹 上 看 , 在 较 大 的 检 波 点 位 置 存
漂移 量 。 震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作 大 都采 用 GP 定 位 系 地 S
统 , 次标 定 出所 有 检 波 点和 炮 点 的 位 置 。 依 在 海 上 地 震 勘 探 中 , 测 量 标 定 的 检 波 点 在 放置检波器时, 由于 受风 浪 、 汐 和 海 流的 潮 影响 , 检波 器的 位 置 经 常发 生 移 动 , 使 得 这 测 量 标 定 的 检波 点位 置 与 检 波 器 实 际位 置 往 往 不 一 致 , 而 会 严 重 影 响地 震 资 料 处 进 理 的 质 量和 效 果 。 外 , 汐 作 用 对震 源 和 另 潮 检 波 器 之 间 高差 的影 响 也 需 要 及 时进 行 校
困难 。 ( ) 上 检 波 器定 位 与 测 量 2海 海 上 潮 涨 潮 落 会 造 成 地 震 采 集 检 波 器
影响达3 。 右。 0左 () 5 高频 随 机 噪 音 影 响高 频 有 效波 成分 虽 然 海 区 整 体 上 环 境 噪 音 较 小 , 是 但 存 在 部 分 高 能 噪 声 和 随 机 噪 声 , 重 影 响 严 到 高 频 有 效 波 的信 噪 比 。
1 海上施工难点和技术难点
1 1海上 施工 难点 . () 上 水深 、 急 , 、 潮 明 显 , 域 1海 流 涨 退 海 水深 变 化在 0 5 , 天气 变化 无 常 ; ) ~2m 且 ( 近 2 海 遍 布 着大 面 积 的 养 殖 区 , 岸 线 上 厂 矿 海 众 多 , 层 条 件非 常 复 杂 。 表 1 2技术 难点 . () 1观测 系统 设计 困难 煤 田勘 探 目 的 层 浅 , 浅 层 覆 盖 次 数 对 要 求 高 , 就 要 求 排 列 间距 、 距 、 排 距 这 道 炮 都 要 小 。 对 观 测 系 统 的 设 计 增 加 较 大 的 这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

LK地区滩海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
第 3 卷 第 5期 6 20 08年 1 0月 文 章 编 号 : 0 11 8 (0 80 -0 50 10 .9 62 0 )50 6 —5
Hale Waihona Puke 煤 田地质 与勘探 c 0ALGE oGY&E 0L 0R棚 (N )
Vo .3 NO. 1 6 5 0C .2 08 t 0
L 地 区滩 海浅 层地 震资料 处 理关键 技 术 K
s o t g a d r c i i g P ro — r i g Re e b r to u p e s o , r — t c me mi r to On e fc a a t r h o i n e e v n , e i d Va y n v r e a i n s p r s i n p e sa k t g a i n. e s t h r c e — n i o itc h g — r c so e s c d t r c s i g t c n l g o h lo c a a e n Pa a i n a e n f r d a d si i h p e ii n s imi a ap o e sn e h o o y f rs a l w o l y ri r l Zo e h sb e o me n l c a h e e a aa eo i h s g a/ o s a i , i h r s l t n a d fd lt . c i v d d t f g i n l ie r to h g e o u i n i e iy r h n o Ke r s h l w a e n P ai o e r c i e e o d r o ai n e o ・ r i g Re e b r t n p e- a k t y wo d :s al o l y ri a l Z n ; e e v rs c n a y l c to ;P r d・ y n v r e a i ; r ・ tc i r c i Va o s me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并反射、折射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此技术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多个地震接收器,并使用声源激发地震波,记录地震波在地下反射、折射的信息,从而获取地下三维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描绘地下结构,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地确定油气储集层的位置、厚度和构造特征,为勘探钻井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震断层解释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作用地震断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资料中地震波的反射、折射信息,分析地下构造中的构造构造变形情况,进而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构造断层。

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地震断层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地震断层解释可以准确识别出地下构造中的构造断层,有助于勘探人员在后续的勘探开发中选择合适的钻探位置,避免钻探因地质构造扰动而带来的风险。

三、海洋底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底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的地震勘探往往是在陆地或海面通过布设地震接收器和声源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但是这种方式受限于水深、天气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海洋底地震勘探技术的出现,可以克服这些限制。

通过在海洋底布设地震接收器和声源,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地下结构信息,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地震勘探技术在深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随着陆地和浅海石油资源的勘探逐渐饱和,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深海石油资源。

而深海石油勘探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的挑战。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勘探人员解决这些难题。

通过在深海区域进行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识别潜在的油气储集层,为深海石油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及应用实例

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及应用实例

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及应用实例
宋玉龙;谭绍泉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04(043)004
【摘要】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常规地震采集技术已不能满足油气田开发的需要,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中,发展了一套针对复杂地质目标的高精度采集技术.在理论上,从观测系统设计、震源激发、检波器接收、噪音压制等方面对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实际应用方面,针对胜利油田的田家地区、罗家地区、四扣地区和渤深6地区的不同地质目标和地质任务,从采集工艺上详尽地分析了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对取得的地震资料,采用新老剖面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高精度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
【总页数】10页(P359-368)
【作者】宋玉龙;谭绍泉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J], 晁如佑;张福祥;高春红
2.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炮密度、道密度选择——YA高精度三维勘探实例 [J], 屠世杰
3.川西砂砾卵石覆盖区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及应用 [J], 邱华;杨继友;张伟宏
4.海洋地震勘探ISS采集综合导航技术及应用 [J], 陈传庚; 孟庆兵; 刘颖; 张志霞; 于素君
5.胜利油田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J], 郭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薄层油藏储层预测技术探讨——以胜利油田滩海地区为例

浅薄层油藏储层预测技术探讨——以胜利油田滩海地区为例
或 土豆 状展 布 ,横 向变 化快 ,砂体 规 模 小 ,河 道 窄 ,在 2 0 6 0 之 间 ,井 间连 续 性差 ;在 常规 地 震 0 ~ 0m
剖 面上 ,由于 多套 砂体存 在 叠置 关 系 ,在地震 上 表现 为 同一反 射轴 ,因此对 于该 类 型储层 砂体 ,难 以确
定其 边 界 。
1 8井 区 ,储层 局 部发 育 ,但 油层 层 数 较 少 ,主要 集 中 于馆 上 段 2砂 组 ,单 层 厚 度 1 7 6 5 6 . ~ . m,平 均
3 6m 。 .
2 )平 面上 ,储 层变 化快 ,连续性 差 ,且 存在 叠 置 ,边 界 刻 画难 度 大 。老 1 8井 区 ,储 层 呈条 带 状 6
质量 ,故 地震 资料 品质低 。除地震 资料 主频低 、有 效频 带窄外 ,还 存在 井震 关系不 完全 符合 的 问题 。
2 滩 海 地 区 浅薄 层 油 藏 储 层 预 测 技 术 对 策
2 1 应 用 地 震 正 演 技 术 确 定 储 层 反 射 特 征 .
油水 界 面来 推算 无 井砂 体 的含 油性存 在 相 当大 的风 险 。
C 收稿日期]2 1 0 2—0 1—0 4 [ 作者简介]焦婷婷 (9 7 ) 1 7 一 ,女 ,2 0 0 0年大学毕业 ,硕士 ,工程师 ,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 究工作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石 油 物 探 与 测 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0 2年 2月
4 )地 面上 处于潮 间 带 ,相 对埕 岛油 田主体 ,地震 资料 品 质低 。 由于 这些 油 田位 于海 陆 交界 的滩涂
潮 问 地 带 ,有 些 地 方 地 表 被 一 层 较 厚 的淤 泥 覆 盖 , 有 些 淤 泥 地 带 厚 达 4 5 ,直 接 影 响 地 震 资 料 的 接 收 ~ m

滩浅海地震勘探

滩浅海地震勘探

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一、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原大港物探公司)涉足滩浅海地震勘探以来,历经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了以配套采集装备为基础,以气枪阵列优化设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综合质量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一)浅海过渡带地震采集配套装备1、浅海气枪震源系统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过程中涉及过渡带、极浅海水域,适合极浅海水域地震采集的气枪震源系统是过渡带地区地震采集不可缺少关键设备之一。

BGP自1993年第一艘可解体(可解体并通过陆路运输,适用于内陆水域勘探)气枪震源船海豹一号下水,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完善的气枪震源装备系列,包括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海狮气枪震源船、APG气枪震源、海钻1号轻型气枪震源船、小型撬装式震源等,配备Macha TGN、Digishot®、Bigshot®等气枪控制系统。

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具有吃水浅、上线灵活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在国际上同类气枪震源船中处于领先水平,满足了极浅海地区地震采集对气枪震源的需要。

2007年,BGP在原海豹系列气枪震源船研制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性能更为先进的海豹五号震源船,其气枪阵列作业方式可根据水深或用户技术要求实现侧吊、侧拖、拖曳转换。

为满足特殊水域条件的地震数据采集需要,BGP还研制了适用于特殊水域条件和操作模式的气枪震源船及震源系统,包括适应于牛轭湖类型水域的浅吃水小型气枪震源系、撬装式小型气枪震源系统等。

2、过渡带地区地震钻井装备的研发过渡带的极浅海地区(水深小于2.4m,气枪震源不能施工)地震钻井效率、质量直接影响到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和质量,为解决过渡带地区极浅海钻井问题,BGP一直在持续改进钻井技术与装备。

在过渡带业务发展初期,采用小型船舶配备小型钻井平台,侧吊置于水中(称为简易钻井平台),进行人工钻井和下药,钻井、下药深度难以保证,作业的危险性大,效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崔汝国,王燕春,曹国滨
(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
摘要: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

本文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问题的方法;以滩浅海复杂表层结构中地震波场传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地震记录上的干扰波压制、差异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处理品质过低和成像精度不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高精度实用性的特色技术主题词:滩浅海;表层结构;激发;接收;观测系统;二次定位;差异校正;干扰波压制
1、概述
滩浅海是指包括滩涂、潮间带至10米水平以内浅海区域,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的勘探范围较为广泛,西起四女寺河口,东至潍河口,有利勘探面积约为5500km2。

从1974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开辟了以埕岛构造带为主的海上勘探阵地,发现了十四个油田,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滩浅海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由于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不适宜采用常规陆上地震勘探设备和技术,也无法采用海上采集技术,造成滩浅海地区勘探程度相对于陆上勘探程度低,是胜利油田未来增加储量的主要阵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多年的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形成了专门应用于滩浅海施工的地震勘探技术。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使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具备滩海、潮间带和极浅海环境下全方位地震勘探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任务。

2、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及难点
2.1滩浅海地震勘探特点
胜利滩浅海地区内,极浅海近海水域底部平缓,水深一般分布在数米范围内,但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还在黄河口形成了沿海滩涂和潮间带。

由于黄河入海的影响,淤泥分布较广,为黄河泥沙最新淤积而成,烂泥较深,厚度大约在0.2-1m不等,激发、接收条件很差,随着黄河的延伸,其地表与沼泽地带无异。

另外大大小小的潮沟纵横交错,随着潮汐的变化,潮间带水深变化在0-1.5m。

潮间带水深受潮汐变化影响,施工因素必须根据潮涨潮落来作出调整。

2.2滩浅海地震勘探难点
由以上环境特点给滩浅海施工带来很多难点,具体表现如下:
1
2
图1 近地表沉积模式示意图
滩浅海地区的表层结构复杂多变(见图1),易形成多个虚反射界面引起多种干扰波,造成激发参数难以确定; 由于烂泥滩广布和潮汐影响,给排列布设带来困难;由于地表变化大,激发接收条件差,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波资料;由于潮汐和海水的影响,检波器定位困难,影响处理精度;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过渡带施工,会存在多种观测方式,影响过渡带资料的无缝拼接。

3、滩浅海地震采集技术
3.1、表层结构调查技术
海底表层结构复杂多变引起:(1)激发介质不清,影响激发接收效果(2)表层速度不稳定,影响静校正精度(3)表层多次波干扰发育。

为解决以上问题,用浅层剖面仪对海底浅层结构进行调查,通过对浅层剖面进行处理解释,精确求取表层结构,合理选取激发因素,抑制虚反射,压制干扰波,并对表层速度进行调查以指导处理技术,确保剖面质量。

3.2、滩浅海地震波激发技术
3.2.1、炸药激发方法
滩浅海地区是一种泥沙互层的表层结构,易形成很强的虚反射界面,这些主要虚反射界面将对地震波激发和传播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通过小折射、微测井以及岩性取芯相结合的方法能准确确定表层结构。

通过考虑虚反射界面深度、要保护的地震信号频率、炸药爆炸半径和激发岩性四个方面合理确定激发井深。

这样有利于减少虚反射对地震子波的影响,并能压制表层两个强波阻抗界面之间的多次波。

3.2.2、新型震源技术
滩浅海地震勘探中过渡带的激发使用的都是常规炸药震源,在淤泥中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存在着信号频率低,激发噪音强两个弱点,与气枪震源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存在明显差异,无法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从爆炸冲击波形成地震波能量、频率的转换机理的规律性认识入手,对延迟迭加震源、共心聚能震源、聚能弹等新型激发震源进行了研制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过渡带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3.2.4、气枪激发方法
在海上施工时,如果水深超过3米,通常选用气枪激发。

由于海水表面和海底的影响,海上勘探中经常观测到重复冲击、交混回响、鸣震等特有的干扰波。

为了获得高品质更深目的层的地震资料,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激发能量:增大单枪的容积、压力增加能量;合理调整气枪震源的沉放深度控制气泡效应、抑制虚反射、提高初泡比;通过气枪组合及适合组合方式来消除干扰。

3.3、滩浅海地震波接收技术
3
由于普通陆用检波器与水中压电检波器工作原理不同,对地震波的响应存在灵敏度、频率和相位差异。

为此,应用压电检波器工作原理研制沼泽压电检波器,保证从水中到陆地上连续地使用相同感应机制的检波器,保证地震波频率和相位的一致性,有利于资料处理及提高整个勘探的精度。

同时针对提高滩浅海地区检波器与地表的耦合度,对长尾锥检波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始记录和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及可靠性均有明显提高,非常适应滩浅海地区淤泥较厚地带的数据采集。

3.4、滩浅海检波器精确定位技术
在浅海地震勘探中,放臵检波器的时候,由于受风浪、潮汐、海流的影响, 检波器的位臵将发生移动,利用测量标定的检波器位臵往往是不准确的,检波器位臵不准造成的时差,在资料处理中无法通过静校正或动校正来消除,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因此,在浅海地震勘探中,有必要检测检波器的实际位臵,为此采用了初至波测量技术、声纳测量技术、检波器水中定位技术。

通过以上定位技术的应用,在处理时,根据检波器实际坐标进行校正,使地下反射同相轴能精确叠加,提高了地震剖面质量(图2)。

3.5、 滩浅海观测系统设计及施工技术
3.5.1、滩浅海观测系统设计技术
滩浅海地区的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技术与陆地不同之处是受滩浅海地表条件和滩浅海设备条件限制较大。

滩浅海观测系统设计要考虑以下两点:
(1) 满足地下构造需要的观测系统。

根据地下构造的需要,采用多种观测系统,同一地区采用两种观测方式;同一测线采用不同观测系统,但观测系统属性不要相差太大。

(2) 适应地表需要的观测系统。

在过渡带地区施工时,退潮用速度检波器、涨潮用压电检波器。

由于检波器的布设相当困难,滩浅海地区施工常采用较少检波器道数,较多炮数的观测系统。

具体方法有减少接收线,增加炮线法、排列渐减法、过障碍物变观测系统法、块状观测系统法。

定位前迭加剖面 定位后迭加剖面
图2 精确定位前后的叠加剖面对比图
4
3.5.2、滩浅海施工技术
滩浅海地震勘探与陆地地震勘探相比,施工效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施工质量不仅取决于地震勘探技术,很大程度上受施工方式的影响。

优化施工方案是利用滩浅海地区潮汐、海浪的基本变化规律,在滩浅海水陆过渡带使用两种类型的震源(滩涂地带使用炸药震源,在3m 以上水域使用气枪震源),两种类型检波器(滩涂和两栖地带使用速度检波器,在1.5m 以上水域使用压电检波器)时。

两种震源和两种检波器的结合非常关键。

在退潮时,使用炸药震源和速度检波器施工到低潮线,涨潮时用气枪和压电检波器施工到高潮线,解决了陆上、水陆过渡带、海上三个区域的资料采集连接。

4、应用实例
垦东地区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淤泥面积大,烂泥较厚,严重影响了地震波激发和接收,但烂泥下为硬沙板地。

水深变化范围在0-20m ,从南向北从西向东逐渐变深。

在施工技术上根据地表特征合理制定生产方案,采取“低潮打井、高潮放炮;潮稳深水作业、潮高浅水作业;风平浪静潮间带施工”的方法。

并通过采用以上新技术,使垦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图3)。

5、结束语
胜利物探公司多年来在滩浅海地区地震波激发、接收、观测系统设计、测量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应胜利滩浅海并可推广到环渤海湾地区的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

胜利物探具有完成海滩、两栖地区二维、三维地震采集任务的能力,也具有完成浅海(5-10M )或大于10M 水深地区的二维、三维地震采集任务的能力。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经过进一步发展,有能力提供更加精确的地震资料,将为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3 垦东地区新老剖面对比(上图为老剖面,下图为新剖面
)
参考文献:
1、陆基孟著.《地震勘探原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2、[美]R.E.谢里夫、[加]L.P.吉尔达特编,初英、李承楚、王伟宏、吕旭东译.《勘探地震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杨惊涛等.海上二次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石油物探.2002,41(增刊):67~69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