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关键的工具,用于检测和研究地下的地震活动。
它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征,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的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得到了显著的技术发展,这些发展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加了勘探任务的范围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从传统的海底地震勘探设备到现代化的多传感器系统,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传统的海上地震测量通常利用单一传感器,如水下声纳或磁力计,通过测量海底的地震信号来获取地下地壳的信息。
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些限制,例如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较慢、只能测量有限的参数以及不能进行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多传感器地震勘探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系统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如水下声纳、地震仪、磁力计和测量钻孔,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参数。
其中一个关键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的同时采样和记录,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多传感器系统的自动化,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除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的技术发展,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受益于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的进步。
传统的地震数据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而现代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更快地处理海量的数据并生成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结果。
例如,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先进的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全部的地震波数据来提高成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被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帮助解决一些复杂的地下问题。
随着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趋势也逐渐出现。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正朝着更大深度和更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
为了探测和研究更深的地下结构,勘探船和设备需要具备更大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能力。
同时,为了获取更清晰的地下成像结果,系统需要提高分辨率,以便更好地解析地壳的细节。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海底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对于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用于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讨论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进行海底地震活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对地球科学的意义。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利用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获得海底地壳和地球内部的地震活动信息。
系统通常由声纳、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组成,可在海洋中用于检测地震发生的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关键参数。
通过大量的海上地震观测数据,科学家可以对海底地震活动进行全面的时空分布研究。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海底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
这是因为当地震事件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会在海洋中传播,并通过声纳系统被捕捉到。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传感器的位置,可以准确测定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
通过分析大量的记录数据,科学家可以绘制出地震事件的分布图,从而了解海底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征。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确定海底地震活动的规模和性质。
地震事件的震级是评估地震强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科学家可以准确确定地震的震级。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帮助确定地震的震源深度,这对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了解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能够用于监测海底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
通过持续的观测和记录,可以建立海底地震活动的数据库,进而分析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这对于预测地震活动的可能性和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对不同区域和时间段的地震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探索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震活动与地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最后,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可对地球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海底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研究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沿技术

海底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沿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深度海底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缺失、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发展海底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前沿技术已成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深度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勘探是海底资源开发的第一步,其技术含量和难度也非常大。
目前,大多数海底勘探工作都是通过潜水器进行,但是潜水器只能在海底较浅的地方进行,对于深度超过2000米的海底资源勘探,潜水器技术已无能为力。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海底勘探技术。
(1)海洋声纳技术海洋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传播的物理原理,在水下进行的目标检测和定位技术。
该技术具有作用范围广、探测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海底资源,如气体水合物、矿床、沉积物等进行精密探测和分析。
同时,海洋声纳技术还可以与机器视觉技术结合,进行三维成像,进一步准确记录目标物体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信息。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深度海底勘探和地震勘探领域,对于海底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2)海底天文观测技术海底天文观测技术是利用海底天文台等设备,在海底深处进行天文学观测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首次应用于中国海底综合观测网,通过观测天体等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出地球质量、大洋地质和测量与时空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目前,该技术在际连互通、空间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熟。
二、深度海底开发技术深度海底开发技术是对于深水和深海环境下的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技术。
由于水深较大、水压更高、水温更低,并且还存在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特殊的开发技术和装备。
目前,深度海底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深海采矿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是对于深海底下的矿产资源进行采集和利用的一种技术。
海底地震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

海底地震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海底地震学是一门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地球构造与动力学的学科。
近年来,由于全球海洋监测站网络的建立和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海底地震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海底地震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
一、测量海底地震波海底地震波是指地震事件后在岸地和海底之间传递的地震波,是了解海底地震活动的重要数据来源。
研究人员利用测震仪和海底地震仪器对地震波进行监测和分析,其中海底地震仪器主要分为深水和浅水地震仪器,通过它们可以获得地震波在水体和地层中传播的变化规律。
海底地震波监测need模型分为局域和区域两种。
局域监测主要用于站点的故障修复和数据校验等,而区域监测则旨在获得更高精度的地震波数据,以研究地下构造和某些地震现象的发生规律。
二、海洋监测站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已建立了多个海洋监测站网络,如西北太平洋水文扩展台、南海海底测震台网和南极海底地震网等。
这些设施可以实时地监测地震发生事件以及海底地震波的传播,提供海底地震学研究所需的数据。
此外,这些网络还可以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如海涛、海浪、海潮等。
三、海底地震学的研究应用海底地震学在地球科学和社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地震预警是其最重要的社会应用之一。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迅速地检测到地震活动并将信息实时传递给公众,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出对应的行动,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此外,海底地震学的研究也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地球构造的方法和方向。
比如说,在海底地震学的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分析海底地貌、地质构造、地壳的物理性质和地球的历史演变等问题,从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及其构造的认识。
四、海底地震学的未来发展未来,海底地震学将继续发展。
人们将会借助新的监测技术、研发新型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开展理论模拟和数值仿真以扩展海底地震学的研究。
同时,人们还将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整合与创新,以完善海底地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研究进展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是一项关键的研究领域,它对于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寻找能源资源、研究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当前深海底地质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声波探测技术声波探测技术是深海底地质探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来获取海底地质信息。
通过声纳设备发射声波,通过接收到声波的回波来分析海底地貌特征。
声波探测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深海地质探测中应用广泛。
二、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来判断地下结构的探测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测量地壳中的地震波、电磁波等信号来获得地下岩石的信息,从而揭示地下构造。
地下岩石物理探测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地壳运动、构造与变化等信息,对于深海地质探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高分辨率测量技术高分辨率测量技术是指利用高精度、高频率的测量设备对深海底地质进行精细测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表的微小变化,如地形起伏、溢流沉积物等,并能对海底地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高分辨率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海底地质信息。
四、探测设备无人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深海底地质探测设备也逐渐实现无人化探测。
无人潜水器、自主浮标和自主水下航行器等自主探测设备的使用,使得深海底地质探测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进行。
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探测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探测成本,并且避免了人员的危险。
五、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等信息的探测方法。
在深海底地质探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获取海底地貌和地形数据,为深海底地质研究提供直观而全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远距离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深海地质探测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六、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观测技术是指通过在海洋中设置浮标、测量站、定位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方法。
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技术

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技术导语: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大的地理空间,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对于深入了解地球自然形态、发现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一、测绘技术海底地形的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声学测深、遥感测量和卫星测绘。
1. 声学测深声音在水中具有很好的传播性,在测量海底地形时,我们常用声学测深仪来测量水深。
声学测深仪通过发射声波,利用声波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水深。
这种测深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测量大面积海域的水深,是海底地形测绘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测量遥感测量利用雷达、卫星和飞机等远距离的传感器技术来获取海底地形数据。
通过对波浪、潮汐、水质等信息的分析,可以推测出海底地形的形状和特征。
遥感测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提供了海底地形测绘的重要参考。
3. 卫星测绘卫星测绘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海底地形的数据。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使得卫星测绘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全球范围的测量和地图绘制。
二、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通过对海底地形的综合勘探,探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
1. 电磁测探电磁测探是利用电磁波与岩石、矿物等地下物质的相互作用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电磁测探方法有电阻率法和电磁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判断地质层性质和矿产资源情况;电磁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波的响应来推断地下结构和资源。
2. 磁力测量磁力测量是利用地球磁场和地下岩石的磁性差异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地下岩石的分布和地质构造。
磁力测量技术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探测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3.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规律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方法。
通过放置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揭示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海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

海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一、引言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声波、电磁波等物理手段进行海洋海底地质、地形的勘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在海洋国防、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测深、声纳、地震探测、岩心采样、多波束扫描成像等方面介绍海洋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二、测深技术测深技术是指利用声波测定海洋的水深。
它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测深的主要手段有声学测深和卫星测深。
1. 声学测深声学测深是利用声波测定水深的方法,可以测定海底形态,确定水深,为后续的海洋地震勘探提供基本条件。
2. 卫星测深卫星测深是利用卫星高度测定海平面高度和海底地形的方法。
卫星测深主要利用雷达高度计进行测量,可以得到全球海岸线和河口密度分布。
三、声纳技术声纳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常用于测定海底地貌、水体速度分布和海洋环境等参数的测量。
目前,声纳技术主要有单波束和多波束两种。
1. 单波束声纳技术单波束声纳技术是指通过一个声学波束对目标进行扫描、接收反射信号并实现成像。
它的主要用途包括测量海底深度、地形、地貌和地下构造等。
2. 多波束声纳技术多波束声纳技术是指同时对多个方向进行声学波束发射和接收,从而实现海底的分区域探测。
它可用于检测复杂的海底地貌和地下结构,具有成像效果更加清晰、更详细的优点。
四、地震探测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等,它是一种高效的海洋地质勘探方法。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可以利用声波,甚至地震震源发射的冲击波来进行地震探测。
1. 重力法地震探测技术重力法地震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质量引力的探测方法,利用重力变化分析来判断沉积地层厚度、海底地形等地质信息。
重力法对大地形影响较弱,测量精度较高,而且数据可靠。
2. 电磁法地震探测技术电磁法地震探测技术利用地下矿产物的电性差异,运用电磁波在海底进行传递,探测法影响电学参数的变化。
探索海洋地质领域的新技术方法

探索海洋地质领域的新技术方法海洋地质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领域,涵盖着许多未知和令人着迷的事物。
了解海洋地质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气候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方法被引入海洋地质研究中,为我们揭开海洋深处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一项引人注目的新技术方法是多波束测深技术。
传统的单波束测深利用声波的传播时间计算水深,但其分辨率和覆盖范围有限。
而多波束测深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声波波束,从而大大提高了海底地形的可视化效果。
这项技术在海洋勘探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获得海底地貌地形的准确数据,揭示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研究海底山脉、地震断层等重要地质现象。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方法是激光扫描测绘。
通过使用激光仪器,可以对海底地形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从而获取地质构造、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详细信息。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化过程,揭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此外,激光扫描测绘也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潜在的矿藏和能源资源,为相关领域的开发提供支持。
海洋地质领域的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是声纳成像。
声纳是一种通过声波来探测和成像海底地貌和沉积物的技术方法。
传统的声纳成像技术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已经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分辨率和清晰度受到限制。
最近,一种名为侧扫声纳的新技术问世,它通过使用精密的声纳设备,可以提供更高清晰度和更详细的海底地貌图像。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海底地形、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进而为海洋资源勘探、海底工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海底钻探技术也是海洋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将钻头推入海床,并获取其岩心样本,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海床的地质结构、沉积物的性质以及古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深海和极地地质研究的不断发展,潜水器和遥控器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改进,使得深海和极地的海床钻探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摘要: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
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
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横波勘探;四维地震;精确时间计时;精准布设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0.06.003上个世纪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海底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横波信息接收分析,作为观测天然地震,研究海底演变以及作为海上拖缆地震的补充而出现和发展的。
由于横波(S波)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而只接收到了纵波的反射与折射信息。
海底地震仪器的出现,检波器放置于海底,与海底耦合,可以接收到横波或者转换横波信息。
随着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海底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全世界对能源需求和依赖进一步提高,海上油气资源勘探难度逐步加大,海底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方法正逐渐成熟,已成为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上四维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简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是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一种,同样有震源和采集器组成。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大都采用非炸药震源(以空气枪为主),震源漂浮在接近海面,有海上调查船拖曳;采集器陈放到海底来接收震源发出,经过海底底层反射的纵横波信号。
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
检波器最初使用压电检波器,现在发展到压电与振速检波器组合使用。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又可分为海底电缆勘探技术(OCEAN BOTTOM CABLE,以下简称OBC)和海底地震仪勘探技术(OCEAN BOTTOMSEISMOMETER,以下简称OBS)。
OBC技术是将采集电缆沉入海底,调查船拖曳震源在海面上放炮的方法OBS勘探技术是将海底地震仪陈放到海底,调查船拖曳震源在海面上放炮的方法。
OBC的优点是:全波场采集;成像效果更好、地层层次清楚、形态可靠;消除鬼波影响,环境噪音低。
但技术应用难度大、成本高,应用于海上油田储油区扩展调查等快速收回投资的项目;OBS技术是由研究海底天然地震发展起来,它的特点是:广方位角、全波接收,现在逐渐应用于海底石油勘探和新能源勘探开发。
2 近年来国际海底勘探技术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为观测海底核试验位置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海底地震仪,由陆地检波器电缆发展而来的浅水底电缆引用于陆上浅水区和海上滩涂区地震油气勘探。
60年代末,西方国家海洋计划开始实施,研究海洋地壳地幔结构、板块俯冲带,海沟海槽演化动力学等课题,研制出功能多样、先进、广泛应用到海洋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海底地震仪。
通过海底地震仪长期定点的至于海洋深处,接收天然地震或对人工触发的地震波的观测,科学家们对大洋中脊和海沟俯冲带地壳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快速扩张的洋中脊与慢速扩张的洋中脊结构的不同。
同时,海底地震仪也用于研究天然地震的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等。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西方主要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加大,更精确的油气勘探调查也向更精确和深海方向发展。
设计成高分辨率、广方位角、全波接收的海底地震仪被应用到,海上油田储油目标区块的精细调查和深海油气调查中。
美国、日本等国家近年来将海底地震仪应用到了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当中。
随即,欧盟国家德国、法国、挪威、意大利等也相继推出了新型的海底地震仪产品,并开始走出研究所,实现商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油气勘探开发资金投入的加大,海上地震勘探漂缆技术也由最初的单缆二维(2D)发展到现在的多缆3维(3D)、多波多分量海底电缆4维(4D)勘探技术方法。
海上油田进入开发期后,由于海上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障碍等原因,3D或重复的漂缆勘探方法施工已十分不便。
OBC技术正逐渐成为国际海上油气调查的主角。
与此同时,走向深水是世界海洋石油的发展趋势,因此BP、SHELL等石油公司要求更多的4C OBC服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挪威的MGC公司也在自己漂缆业务不佳的情况下选择OBC系统获得良好的收益。
最初的OBC技术海底电缆只有两个分量,即在每个观测点上放置一个水平检波器和一个垂直检波器。
而新的4C海底电缆采用四分量检波器,并用增加的两个检波器接收S波,利用S波的特性为P波数据提供重要的质量改进。
3 最新海底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整个世界各国对海洋开发投入的增加,海洋地质市场的扩大,国际上大的海洋勘探设备供应商积极与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相继研发出了最新的海底地震仪器。
SERCEL公司推出408UL浅滩底地震采集系统,428XL系统SEARAY海底电缆;FAIRFIELD 公司推出Z700海底地震数据采集节点系统;ION公司推出VectorSeis Ocean深海海底地震采集系统;OBS方面:美国波士顿WHOI研制的宽频海底地震仪,德国geopro,法国地调局研制的MicrOBS地震仪,我国中科院研制的HF-OBS海底地震仪等。
(1)428XL系统SEARAY海底电缆(2)SeaRay系统作为428XL系列中的一个成员,SeaRay受益于最先进的软件技术。
支持海量地震道采集,系统应用在64位Linux平台上运行。
Java基础的用户图形接口可运行于Windows或Linux平台。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允许通过局域网和安全的外部互联网登陆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从而使用户可以远程登录完全控制系统进行地震采集。
例如在气枪船上直接登录系统主机进行远程控制采集。
(3)SeaRay检波器单元SeaRay中使用的428XL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检波器技术为海底地震采集带来了宽带宽、低畸变和更大的动态范围。
3个沿正交向布置的数字式加速度检波器(MEMS)和一个水检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4分量检波器单元。
这些数字加速度检波器是非常可靠的传感器并且对方向不敏感,因为每个独立矢量都具备完整集成的倾斜度测量功能。
在SeaRay中,每个4分量检波器单元都封装在一个定制的铝-青铜合金的外壳中(称作扁平封装FlatPack),在施工中保护了内部检波器和连接线,同时也提供了检波器与海底卓越的耦合性。
具备一定重量的扁平封装防止了铺设后接收点位置移动和滚动。
扁平封装外壳上具备孔状结构允许海水进出以确保水检的声学耦合,但同时也改善了扁平封装与软沙地和软土地的机械耦合。
(4)FAIRFIELD公司推出Z700海底地震数据采集节点系统Z700®节点式设计定义了这一革命性的系统。
每个节点自主运行,完全独立的所有其它节点,放置水下无缆供电并且不进行通讯,记录长达15天。
Z700采集工作是两船作业——震源船和节点控制船。
节点的布设方式和间距没有约束限制,适合全方位角勘探。
布设时,每个Z700节点可能会附加沿绳线,可轻松回收,类似渔民回收长串列蟹笼。
(5)ION公司推出VectorSeis Ocean深海海底地震采集系统美国ION公司(原I/O公司)开发了可重复部署的采集系统VectorSeis Ocean (VSO),用以从海底记录全波数据。
VSO集成了ION的多项专有技术,包括VectorSeis 数字全波传感器、浮标记录仪和获得专利的噪声消除电缆系统。
VSO是定制的,可以确保从海底的低噪声环境中记录高保真的地震全波场。
VSO的核心是VectorSeis——全波传感器。
VectorSeis可以捕获目前矢量保真度最高的宽带地震数据。
结果会生成高分辨率的油气藏(甚至是深处目标)图像。
全波海底成像的具体应用包括:对较薄、分层、裂缝严重或地势陡峭的油气藏进行成像描绘岩性(岩石类型)的变化确定流体类型和流体运动,特别是在四维方案中,在遇到基础设施之类的障碍物时采集地震数据,通过气云成像为AVO和反演提供低频数据(低至1~2Hz)(6)德国geopro海底地震仪德国geoproOBS海洋地震仪以高强度玻璃圆球做外壳,可以在6700m深的海底采集地震数据,采用安装在方向架上的3K-检波器和深海水听器。
OBS海洋地震仪由无线电定位或光学指示器定位。
OBS地震仪可以自动回收或者定时浮出水面。
为了增加数据采集密度可以布置垂直水听器阵列。
这种形式的排列可以做广角反射/折射剖面处理,叠前偏移处理和共深度点处理。
此地震仪需要打开球舱提取数据。
(7)法国研制的MicrOBS海底地震仪法国SERCEL公司推出的MicrOBS海底地震仪附沉耦架总重量为64kg,仪器安装在17英寸的玻璃舱球内,可放置在5000m以内的海底。
仪器内置4个检波器,分别是一个水听器、3个陆地检波器(分别为垂直分量Z,水平分量X、Y)。
每个检波器在数字化之前均可调整增益。
通过软件控制,增益可以以每6dB的步长从0dB调整到36dB。
采样率也可通过软件设置,分别为25Hz、50Hz、100Hz、125Hz、250Hz、500Hz和1000Hz。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引进,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的资料对比和处理,已应用于生产。
4 我国海底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着手研制海底地震仪。
1996年,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海洋岩石层三维地震成像技术”研究课题,为完成课题规定之任务,研制出OBS863-1型海底地震仪。
OBS863-1是为研究中国大陆边缘及其海域的地壳和深部结构而研制的大动态、宽频带、三分量数字海底地震仪。
它的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频带宽度0.05~10Hz。
反馈地震计速度灵敏度5V·s/m前置放大器放大倍率有1、8、32、64四挡,24位A/D变换器灵敏度10~6DC/V;采样率分15.625、31.25、62.5和125Hz四挡,最大工作水深不小于3000m,采样率为31.25Hz时可连续记录2个月,应用期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十五”期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应用国产海底地震仪在南海海域率先开展了深水油气OBS研究。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系统与海底地震仪同步联合作业技术,在潮汕坳陷采集了多道反射地震资料和5个海底地震仪站位的地震数据。
通过探宝号船搭载,多道地震记录与海底地震仪记录相结合,可以控制从海底到莫霍面的地壳结构。
本次研究任务共布设5台,每台的海底记录可以看作一个超长排列的道集,其记录中包含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研究深部地质主要利用其中的折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