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中的素材积累

合集下载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 累 , 高他 们 的写作 水平 。 提 例 如 ,0] 2 1年 中 考 阅 读 文 段 李 汉 荣 《 生 的戒 指 》 一 中 , 述 了母 亲 做 顶 针 活 的 辛 劳 , 顶 针 比 喻 成 一 生 的 叙 将 戒 指 , 现 出 自 己对 母 亲 一 生 辛 勤 劳 动 、 默 付 出 的 赞 表 默 美 , 对 母 亲 的 深 深 感 激 。学 生 可 以从 中 学 习 文 章 以小 是 见 大 的写 法 , 母 亲 艰 辛 、 劳 、 忍 、 强 的 时候 , 写 勤 坚 顽 可 以选 择 母 亲 劳 动 时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小 工 具 进 行 细 致 地

东莞

5 35 2 7 0)
的 积 累 , 能 写 出这 样 的 文 字 ? 怎
二 、 注 习题讲 评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除 了 教 材 , 语 文 习 题 也 是 一 座 丰 富 的 写 作 素 材 宝
库 。习 题 中现 代 文 阅 读 部 分 , 般 分 为 记 叙 文 、 明 文 、 一 说
累。
除 了现 代 文 阅 读 , 题 中 的 语 言 运 用 如 仿 写 例 句 、 习 综 合实 践 的材 料探究 类 题 目 、 文 的导写 或 材料 部 分 , 作 隐 含 的信 息 都 可 能 成 为 写 作 的 素 材 。所 以 , 定 要 有 意 一 识地 让学 生处 处 留心 , 积 累写作 素材 的有 心人 。 做 三 、 注 名著 阅读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刻 画 , 样 既具 体又 感情 真 挚 , 不 是 空 洞地 赞扬 母 亲 这 而
真 的 很 艰 辛 很 坚 强 , 人 阅 读 时 味 同 嚼 蜡 。再 如 ,0 8 使 2 0

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

而作文素材的积累,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那么,如何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作文素材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

我们可以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自然景色,感受自然的美好,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观察身边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交流,写下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这样的素材是最真实、最生动的,能够让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其次,作文素材可以从阅读中获取。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从中获取各种人物形象、情节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素材;也可以阅读各种资讯类文章,从中获取各种社会现象、热点事件、人物故事等方面的素材。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另外,作文素材还可以从学习中获取。

学习是学生们的主要任务,也是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从各种学科知识中获取素材,比如历史故事、科学发现、文化传统等;也可以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获取素材,比如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体验生活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取系统、深入的作文素材,为作文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

最后,作文素材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整理。

我们可以将获取的素材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比如,可以建立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各种分类,将获取的素材进行归档保存。

这样,当我们写作文时,就可以方便地从素材库中获取所需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阅读、学习和整理。

只有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我们才能在作文中有更多的选择,写出更加生动、丰富、有深度的作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处处留心皆材料——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处处留心皆材料——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活, 积累写作素材。

帘断肠。” 以上提到的词句, 很多已在《 唐诗宋词》 选读的学 习过程中倒背如流了, 这样化用不仅仅增加了文章 的文采,
更提升了文章的内涵。

些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 了解文本思路 , 要 熟悉文本

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 留意教材中的素材。教材本身精选了大量各种 体裁的篇章 , 包括古典诗词 , 古代文言名篇、 寓言、 人物传
接引用诗词名句入文而言 ,化用前人诗句巧妙入文更是一
或典故的记忆大多数都是散乱的,可以引导他们对接触的
材料进行整理。按作家分类如“ 李白名句”“ 、韩愈名句” ; 等 或按作品分类如“论语》 《 名句”《 “史记》 名句” 等进行分类整
理, 这样容易记忆和管理 ; 也可以按人物分类, 比如在积累
是抒情性 的语段 , 小说中的某个和生活贴近的情节同样可 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引导学生积累。
当然, 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与途径远不止于这些。但 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留心引导, 学生在写作时又怎会出现脑
中空空如也 , 不知如何 下笔的情况呢?处处留心皆材料” “ ,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来引导学生积极地积累作文素材 , 提高 他们 的写作水平吧 !
考满分作文 《 这也是一种力量》中有这样的语段:而那 “
20 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 08 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 力量。 不需要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 的大 笑; 不需要‘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充满血腥
首先 , 由课本单 元话题向外延伸, 可以积累很多素材。 比如必修三第四单元话题是“ 文明的踪迹 ”文本中提到了 , 都江堰 、 古希腊等。 那么我们可以向外延伸。 比如想到灿烂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的积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积累作文素材,比如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这些都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首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人的言行举止,感受他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从而获取写作素材。

比如,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社会新闻、校园趣事、生活琐事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贵素材。

其次,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写作的灵感。

比如,我们可以阅读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社会评论等各种书籍和资料,从中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名言警句、名家作品等,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各种情感和情境,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贵素材。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从中获取写作素材。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这些也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

总之,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努力和积累。

只有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我们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表达得体,文章生动有趣。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展现自己的文采和才华。

厚积薄发——浅谈高三复习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厚积薄发——浅谈高三复习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厚积薄发——浅谈高三复习中写作素材的积累“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者来说“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出好文章来,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

厚积了才会薄发,如果缺乏丰厚的材料积淀,也就很难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胸藏万汇,那么就会吞吐自如,下笔有神。

孔子在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

”即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指话说的不漂亮,没有依循)。

在高考作文中,要想在发展等级里得到高分,语言就需要有文采,而这,也就需要积累素材。

作文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就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2001年高考的南京考生蒋昕捷,从5岁的时候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文学积淀,蒋昕捷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以三国为背景,用文言形式写出了轰动全国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他的这些课外阅读经历其实就是一个素材积累的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素材积累的途径四通八达,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课本里,从自然界,从历史长河里,从名人名言等方面广纳百川,何愁不能建成一间充裕的资源库。

但许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忽视了素材的积累,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懒于做这项举手可成的事,而在高考作文中言之无物,缺乏材料,几个老材料还翻过来倒过去地当宝一样用,结果导致写出来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没有新意,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分数。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何在紧张而繁忙的高三复习中快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呢?我在这提一点微薄的建议,仅供参考。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 生活点滴积 累 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 的作文 写作也并非真空操作, “ 抛开生活, 闭门造车” 便会 出现假 、 : 、 空或套 、 抄、 仿的现 象。 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 可以说是积累写作素材 的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积累生活点滴呢 ?一是生活感受

教学 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界, 写作教学 被公认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 实生活中, 写作是学生在语 文学习中感 到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倍感 苦 恼, 常常是搜肠刮肚 , 也无从下手 , 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 由此可见 , 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 目前的作文课堂上 , 教师滔滔不绝于写作指导, 学生也 似有 所悟 , 然而一进入写作过程 , 学生就眉头紧锁 、 无从下
让学生懂得, 观察绝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 它是一种还须融进
作者 自我内心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
共同的喜怒哀乐湮没了童真, 失却了个性 , 笔下的人物多是 千人一面 ,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素材不足 。 总结我 的实践, 素
材的积累可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为了获得真切 、 生动、 有意味的直接材料 , 要让学生注
间接材料 的方法, 如摘抄 的归类和格式、 专题积累的分类 、
卡片的使用等 。
最后 , 在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 教师也应注 意 积累, 积累学生作文 中的优美词句、 语段、 典型材料, 经过一
l 0 0
在预设 与生成 中提 升教学智慧
陈凤琴 福清市滨江小学,福建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 的教学是以学生 自主学习为本位,
二、 优美语段的积累
的思想 。 写作时, 与题 目有关的事件便会汹涌而来, 经过筛 选、 构思、 加工, 自然就会成为典型材料 榜样 , 是学生写作模仿 的样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多读书。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佳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故事,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散文,如鲁迅、巴金、郁达夫等的作品,还可以阅读一些名家小说,如鲁迅、巴金、郁达夫等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多观察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感动,从而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物,如家人、朋友、老师等,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如一朵花、一缕阳光、一场雨等,可以观察社会中的大事,如一次灾难、一场比赛、一次演出等。

通过观察生活,我们可以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多写作。

写作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好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成文字,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话题,如家乡、友情、梦想等,可以选择一些题材,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可以选择一些形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写作,我们可以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厚积薄发显华章——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厚积薄发显华章——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七 、从书本 中汲取营养
首先 ,现行 语文新教 材选人 了许 多名 家 精 品 ,既有 文质兼美 的当代美文 ,又有名垂
四、透视 家庭 生活 琐事
的喜怒哀 乐 ,一言 一行 。有 时父母 的一句 唠 篇 篇精彩 的文章都能 丰富我们写 作素材 的储 作 文 的外 延就是 生活 的外 延 。中考 作文 叨的话 : “ 出门要 注意车” , “ 天要下雨 了 , 蓄。 题 目都 是贴 近青少年 生活实 际的 ,巧妙 地主 记着拿伞 ”。你 失意时父 母的安慰 : “ 其次 ,是 通过课外 阅读获取 写作素材 。 孩子 , 生活 经验 “ 复活”是 写出好 文章 的前 提 ,生 你 一定行 ” , “ 大 量 的 课外 阅读 不但 能 提 高 我们 的文 学 素 跌倒 了 ,重 新站起来 ” ,一
呢?

要 用心去体 味 ,一定会 有很多话 要说 的,把
晃而过 。但 如果能将 这些 生活 中的点 点滴 这些 一一记 录下来 ,稍加 修饰都将成 为新颖 生活 中处 处有语 文 。 自然 环境 ,海 阔天 滴 收集记 录下来 ,写作时去翻这些 “ 素材” , 独特 的篇篇佳作 。 六 、亲近 自然觅灵性 空 。社 会生 活 ,包罗 万象 ,大 干世 界 ,无奇 说 不定就 能与你 的写作题 目相契合 ,这 样不 不有 ,学生靠 直接观 察所获得 的材 料 ,只能 就 “ 有米下炊”了吗? 大 自然 是 丰 富 多 彩 的 ,一 片树 叶、 一 是凤毛麟角 ,必须开展多彩 的语文实践活 动 , 三、善于捕捉热点 问题 朵小 花 、一抹斜 阳……都 可 以成 为我们观察 进行 大量 的阅读才行 。大量 的课外读 物 中, 命题者很少 以热点事件 直接命题 ,不过 , 的对象 ,花 鸟虫鱼 ,一 山一水 , 日月星辰等 内容 广博 ,知识丰 富 ,语言优 美 ,是前 人智 般都是要 求考生 透过事件 抓住事 物的本质 都 能让我们 有所感悟 ,如蜘蛛结 网启 示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写作中的素材积累
发表时间:2011-02-23T13:34:43.27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0年第22期作者:刘冬梅
[导读] 有的人作文,提起笔,便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江苏省邳州市车夫山中学刘冬梅
有的人作文,提起笔,便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究其原因,就是材料储备十分充足,曾在积累上下过一番工夫。

与此相反,有的人作文,提起笔来,便无话可说,即便搜肠刮肚仍无济于事,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材料储备。

俗话说的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在作文中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作不成文,而材料的获得就要靠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谈的就是积累。

蚕吐丝要吃大量的桑叶,学生要写好文章必须积累丰富的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是丰富的材料”。

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做好积累呢?
一、感受生活,引入源头活水
真正能够激动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深处,反映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作品。

作文也同样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得素材。

学生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只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深情的祝福、一缕温馨的灯光,都会成为抒写的对象。

当你从多方面去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勤于观察,用心感悟,你会在平凡的生活材料中发现它的闪光点。

在家庭中、马路上、校园里、新闻中,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只要能用心捕捉,这些都能成为有意义的材料。

关注生活,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诸多鲜活的语言,如民谚、俗语、歇后语等,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作文田园。

二、广泛阅读,博采众家之长
学生的生活经验受学习条件的限制,体验的机会不多。

要使写作中“材”源滚滚,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勤读书、多看报。

鲁迅先生曾说,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也深刻地指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确实如此,只有广泛涉猎,才能使积累有充沛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语文本中文化名人的轶闻趣事,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书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课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是写作的材料。

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

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治。

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做好读书笔记,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丰富自己的语言。

通过这些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写作中就会文思如泉涌。

如:河南考生在《情系千年》中写道:曾经多少文人骚客折服在你腰下;多少英雄豪杰拜倒在你脚下。

终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来表明节操,执意魂归江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自我安慰,决定踏访名山大川;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苏轼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来抒发旷达不羁之情。

文中文化名人招手即来,诗词名句如涌笔端,若不是平时勤于读书,用心积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如此挥洒自如的。

三、背诵古诗文,吸取大家精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教学时规范学生理解性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让学生从写作这一角度认识古诗文的作用,让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为学生的作文添彩。

有不少学生因为重视积累,注意吸收名家精华,写出了令人赞赏的优美语段。

如有学生在作文《理想》中,就引用古诗文,诠释了自己对理想的认识: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感悟理想就是赤胆忠心的一腔浩然正气。

小作者引用古诗文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给人一种比较“大气”的感受。

把古诗文运用到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四、欣赏传媒,打开精彩世界
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传媒就是电视。

很多电视节目能令孩子们打开眼界,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从电视荧屏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所学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电视可以说是孩子们的第二堂课。

如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走进科学”等优秀电视栏目,可以让学生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关注周边的生活。

也可留意电视中的公益广告,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中学生正处在多彩的人生季节里,他们接受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电视里唱的歌词、流行的广告词和电视节目中优美的句段很快能被学生接受。

如果能把它点缀在文中则会使作文新颖别致。

虽然,中学生生活的范围较窄,但只要学习得法,能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发现、理解、感悟积累下来,把观察所得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所读的书刊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就会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